華文網

科舉考試作弊的下場居然要發配充軍,細說科舉制度的那些事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選官制度,雛形出現在南北朝時期,正式誕生于隋煬帝大業年間,唐宋均有所發展改變,到明清時期達到巔峰,清末逐漸被廢除,1905年清朝進士科最後一試的結束標誌著科舉制度的完結。

科舉制度是現如今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選官制度。那科舉制具體是怎樣的呢?本文以明清時期的科舉為例,為您闡述。

隋煬帝

科舉的考試等級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

童生試分為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

由地方政府舉辦,最後院試合格被授予生員資格,就是我們熟知的秀才,有了秀才資格才能參加鄉試。

鄉試在各省的省城舉辦,由皇帝任命主考官,每三年舉辦一次,遇到慶典皇帝一般會加恩科,考試時間是每年的八月。中式稱為“舉人”。

現存最大的會試遺跡

會試在鄉試第二年二月舉辦,也稱“春闈”,由禮部主持,考試地點在京城,各省舉人和國子監學生可以參與考試,屬於中央機構考試,錄取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中榜者在次月可參與殿試。

模擬古代會試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

明清時期,殿試之前有一輪複試,正式殿試在保和殿,考試時間是一天,中榜者即為“進士”,可授予官職。

保和殿

科舉的內容

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係到一個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舉考試中進士升官。

科舉考試非常嚴格,特備是鄉試以上的考試,進入考場前,需要脫光衣服,

仔細檢查,考生攜帶的文具,飲食等也例如檢查,當然,如果發現考生作弊,是要判刑坐牢的,有的甚至發配充軍,終生不得入仕。與現在的考試相比嚴格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狀元試卷

科舉的考生級別

文天祥曾是南宋科舉狀元

院試中榜者稱為“秀才”,相當於現在九年義務教育優秀初中生。

鄉試中榜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相當於現在優秀的中考畢業生。

會試中榜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相當於現在優秀的高考畢業生。

殿試中榜者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相當於現在優秀的高等教育畢業經過公務員考試面試合格的群體。

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

以上內容僅是個人觀點與總結,僅供參考,歡迎補充。

相當於現在九年義務教育優秀初中生。

鄉試中榜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相當於現在優秀的中考畢業生。

會試中榜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相當於現在優秀的高考畢業生。

殿試中榜者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相當於現在優秀的高等教育畢業經過公務員考試面試合格的群體。

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

以上內容僅是個人觀點與總結,僅供參考,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