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勳去世後,溥儀竟送給他一件歷史上只有五個人獲得過的“寶貝”

關於張勳復辟的事,相信學過歷史的人,就會知道基本的情況,小編在這裡不贅述張勳復辟的過程,今日說說兩件事,一個是大勢所趨;另一個是張勳去世後,溥儀究竟給他一件什麼令人“震驚”的“寶貝”。

大勢所趨這句成語,出自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三書》:天下大勢之所趨;非人力之所能移,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大局的發展趨向,就像江河一樣,不可阻擋(誰要阻擋,只能是自取滅亡)。

張勳真的不怕滅亡,清朝覆滅,到了民國時代,

張勳和他手下部隊的官兵,全都留著“代表不忘清朝”的辮子。

張勳到京城辦事,袁世凱的手下曾嘲笑他腦後的辮子,張勳怒道:“誰敢動我的辮子,我就和他同歸於盡!”

張勳1917年逆天、逆勢而行,他復辟清朝的行動,被徹底推翻。張勳最後乘坐汽車,逃進了荷蘭的使館,暫時躲避了起來,算是保住了一條性命。

1918年的時候,張勳逃亡天津,1923年9月,張勳生病臥床,奄奄一息。溥儀得到消息後,急忙派人到天津的張宅去慰問,

隨後還派去了一位名醫,為張勳治病。

張勳當時激動得跪在地上,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我辛亥年(辛亥革命)該死未死,丁巳(張勳復辟)年我當死未死,讓我悔恨的是,我今日若死,不能報答皇帝的恩遇之萬一!”

9月12日,終年70歲的張勳因病在天津逝世。

孫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說過: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孫先生是偉人,他的見解絕對要高過我們幾個層次,他連說張勳幾個不可饒恕的罪行:愚忠、復辟、叛國、當誅。但也有唯一的一點好處,那就是戀主之情自可憫。

清末的朝廷確實不是一個什麼好朝廷,老百姓生計艱難,當官的貪腐腐敗,掌權的賣官鬻爵,但清朝末期卻有一點比初期的民國強,那就是沒有大的刀兵和動亂。

因為民國軍閥的頭子袁世凱去世,民國的小軍閥們為了各自的私利,他們動不動就會發起一場戰爭,戰民不如狗,社會一亂,最倒楣的就是老百姓。

故此,有些對清朝(的太平)眷戀的升鬥小民,竟自發地為張勳出殯守靈,溥儀為了張勳的葬禮,還“御賜”了三十多件寶物,其中有一件寶貝,從諸葛亮開始,到近代的楊遇春,鄧紹良,塔吉布和李續賓,只有這五個人獲得過,那就是一個諡號——忠武。

諸葛亮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楊遇春身經百戰,為開發西北邊疆做出貢獻;塔吉布、鄧紹良、李續賓為了大清國,被太平軍擊斃,(太平軍是正義的,清廷是非正義的,但從清廷的角度來說,封他們是忠武,不能說不對)。

而張勳卻想開歷史的倒車,他的行為,哪裡是“忠武”,而完全就是“愚忠”,就好像一隻想擋住飛駛車輪的“螳螂”,除了被碾得粉身碎骨後,能夠博取人們的一點同情,其他的一點用處都沒有!

為開發西北邊疆做出貢獻;塔吉布、鄧紹良、李續賓為了大清國,被太平軍擊斃,(太平軍是正義的,清廷是非正義的,但從清廷的角度來說,封他們是忠武,不能說不對)。

而張勳卻想開歷史的倒車,他的行為,哪裡是“忠武”,而完全就是“愚忠”,就好像一隻想擋住飛駛車輪的“螳螂”,除了被碾得粉身碎骨後,能夠博取人們的一點同情,其他的一點用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