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詩經》?

借用孔子在《論語》中的一句話:“《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而這些理由放到今天也同樣適用,但不同讀者的理解不盡相同,仔細想想,

我們現在讀《詩經》也是為了尋找自己吧。畢竟現代社會太過浮躁,真正沉下心來的人很少。

“雎鳩”(一種善於抓魚的鳥)

讀讀《詩經》或許可以讓我們找到那個惺惺相惜或者同病相憐的知己。或多或少在今天來撫慰一下我們燥亂的心靈。

其實本就同根同源,

《詩經》裡的喜怒哀樂,和我們現在沒有區別。我們所遭遇的,古人也同樣遭遇過。

“荇菜”(水生草本植物)

比如《國風·鄭風·將仲子》

將仲子兮,無逾我裡,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

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用現代話說其實就是女孩害怕父母兄弟等反對她戀愛,所以小心地告訴那個男孩,不要翻牆來約會。是不是和現代某些場景如出一轍?

芍藥圖

再比如《國風·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於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於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男主公是一名青年樵夫,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卻因為自己的出身條件不好,只能看著自己喜歡的女孩嫁作他人婦,

這種心痛,現代社會也未嘗沒有。

“苓”(即甘草)

除卻這些略有消極的場景,《詩經》中當然也有樂觀的一面。比如在《七月》中描繪的就是豐收後喜慶,“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這點我們現在也能看到,

更別說春節更喜慶的氛圍了,其實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

“流離”(即“梟”,俗稱貓頭鷹)

《常棣》中說“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這樣的情景,不是現在的我們也很嚮往的嗎?

而《詩經》更是多達三百餘篇,其中心情值得我們仔細品味,你肯定在其中能找到自己。也正是如此,《詩經》才能從春秋傳遞到戰國,到秦漢,到唐宋,到明清,一直到如今。

“嘉魚”

所以今天我們讀《詩經》,是一個心靈溯源的過程,是一個跨越時間,尋找自我的過程。

配圖來著網路,均為詩經中提及到的花草鳥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也正是如此,《詩經》才能從春秋傳遞到戰國,到秦漢,到唐宋,到明清,一直到如今。

“嘉魚”

所以今天我們讀《詩經》,是一個心靈溯源的過程,是一個跨越時間,尋找自我的過程。

配圖來著網路,均為詩經中提及到的花草鳥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