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日報:《足球不能沒文化》,國腳上大學就有文化了?

7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登評論文章——《足球不能沒文化》,黨報的文章太紅太專,小編簡要概括文章的觀點就是:沒有文化的足球是落後的足球,落後的足球是無法讓大眾滿意的。足球不僅是競技,

更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從25年前施拉普納的“豹子精神”到15年前米盧的“態度決定一切”,中國足球一直沒有仔細梳理老外留下的先進的足球文化,成績成為唯一目標,老實說,現在沒有明顯改變的跡象。

這麼看來,《人民日報》對於中國足球現狀的分析確實是客觀有中肯的,

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二十幾年過去了,看看如今中超賽場上的國內球員,文化水準不高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有的球員甚至可以用“野蠻”來形容,不僅如此,中國足球學過巴西,號稱要打地面傳控;學過英格蘭,叫囂著要打長傳沖吊;學習過西班牙,夢想要打華麗足球;最後學成了四不像,不但沒有形成中國特色的足球文化,而且在亞洲各國足球紛紛進步的十幾年裡,
我們什麼也沒學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就是中國足球落後的原因。

為什麼中國足球沒有文化?因為踢球的中國球員沒有文化!

為什麼中國足球學誰都學不會?因為踢球的中國球員不會學習!

現如今大多數中國球員都是初中畢業就逐漸放棄學業,進行職業的足球訓練,更別提大學了,能憑藉自身努力上大學的職業球員更是鳳毛麟角,而學歷高的人才也不願意踏入足壇,這就造成了中國球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畸形。試想一下,連一個在課堂上都無法理解老師授課內容的球員,

怎麼能強求他學習外國教練帶給我們的先進的足球理念,怎麼貫徹教練佈置的戰術安排?

更可笑的是,在今年各高校的招生工作中,居然把大量現役球員招入大學就讀:上海上港俱樂部的蔡慧康、顏駿淩、武磊、傅歡,河北華夏幸福俱樂部的姜甯和杜威以及上海申花俱樂部的曹贇定被推薦進入同濟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就讀;廣州恒大淘寶隊的曾誠和張琳芃則被推薦進入廣州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就讀;前陝西滻灞隊員、現上海上港隊員于海被推薦進入西安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就讀。

對此小編想問:這些職業球員不需要打比賽反而是要去接受教育嗎?他們因比賽而曠的課會計入成績嗎?他們考試掛科會重考重修嗎?如果都沒有,那麼他們上大學的意義又何在!僅僅通過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就能培養出有文化的中國球員嗎?

中國足球需要走的路太長,既然《人民日報》已經直接指出了問題所在,我們需要做的是對症下藥,耐心的解決中國足球的文化問題,提升球員文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

怎樣提升中國球員文化?怎樣形成中國特色的足球文化?對於國腳上大學你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吐槽!!!

實習編輯:于博文

那麼他們上大學的意義又何在!僅僅通過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就能培養出有文化的中國球員嗎?

中國足球需要走的路太長,既然《人民日報》已經直接指出了問題所在,我們需要做的是對症下藥,耐心的解決中國足球的文化問題,提升球員文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

怎樣提升中國球員文化?怎樣形成中國特色的足球文化?對於國腳上大學你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吐槽!!!

實習編輯:于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