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這個方法,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積食了!

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如果孩子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多發生于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

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孩子積食的症狀

①從舌苔上看

舌苔中間會變厚――有的是全部變厚,有的是只在舍體中間出現一個硬幣一樣厚的圓圈

②從孩子嘴裡的氣味判斷

孩子口中有異味

③其他表現

積食的孩子除了有以上表現外,有的還會噯氣,嚴重的還會嘔吐,還有些孩子會出現大便味道特別臭的情況,有酸腐的味道。

孩子積食的食療方法

①山藥蓮子薏苡仁茶

配方:山藥,蓮子肉,薏苡仁各9克,麥冬,沙參,生地各6克,冰糖1塊。

用法:把這些藥放入鍋裡,加入四杯水,用大火煎煮,

開鍋後用小火煎半個小時。大約剩下兩杯左右的藥汁,把藥汁濾出,放入一塊冰糖,放涼。(適用于脾陰不足的孩子引用,可以像飲料一樣隨時服用,一天服用一帖即可,連續服用一至兩個星期,感冒後滋補脾陰的話,5帖就夠了。)

②八珍糕

配方:太子參,白術,

炒白扁豆,芡實各3克,茯苓,山藥,蓮子肉,薏苡仁各9克。

用法:把這些材料按照比例多買幾份,研磨為細粉,攪均勻後加入大米粉,糯米粉適量,蒸糕即可。如果覺得蒸糕太麻煩,原方煮水喝也可以,方法是煮開鍋,小火煮四十分鐘以上,然後稍微放入一點白糖,給孩子飲用。

(適用于脾陰不足的孩子食用。一天兩次,每次一小杯,吃一周即可。這個分量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

捏脊法

孩子積食了,可以及時給他按摩,幫助消化。小孩的穴位是最敏感的,因為兒童的臟腑很嬌嫩,連通的管道很好,稍微刺激就會產生效果。

從孩子的尾椎部位開始,把長強穴的皮膚用手輕捏起來,接著沿著督脈,從上而下,一邊推一邊捏一邊撚,直到背脊上方的大椎穴,

反復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