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公共場所看到別人在處罰孩子,你會挺身而出嗎?

我是一個臉皮薄的人,寧可犧牲自己的權益也不喜衝突;比如看到有人插隊,我往往敢怒不敢言 (尤其對方是男人,而我又是獨自一人)。但先前網上的兩則追蹤報導讓我深思了好久。


先說明這兩則討論的起源:在美國克裡夫蘭的一間超市,一對夫妻目睹一父親把自己女兒的頭髮纏繞在推車上行走。根據這對見義勇為的夫婦的描述,小女孩不停哭求說:「請住手! 我再也不敢了。」不過父親仍視若無睹,推著購物車,拉扯著女孩的頭髮繼續向前行。

目睹的夫婦上前制止至少三次,不但父親不領情還惡言相向。於是這對路人用手機拍下當時的畫面並且報警。當地員警、兒福單位深入調查,並沒有發現這女孩的父親有不良紀錄,家庭狀況正常,所以最後該父親並沒有受到任何處分。

不過,當時紀錄的夫妻早就把照片公佈在社交網站,短時間內獲得數十萬的流覽和無數人的討論。夫妻檔的先生聲明:當時的情境讓他決定採取行動介入…他認為現在的美國人有問題,

大家都怕事、怕惹上麻煩。

國情不同。若雷同的場景發生在國內,我會怎麼做? 你會怎麼做? 雖說這幾年的教養風氣不鼓勵甚至杜絕體罰,但是在當街看到有家長 (言語或肢體) 粗暴對待孩子,我會糾結著那是是別人家教養方式嚴厲,不該干涉,還是出自于好意暗地請員警來處理? 還是冷漠無視,反正也不是我家的孩子?坦白說,

我思前想後心裡仍沒個譜。

那麼專家的建議是甚麼?

美國兒童暴力防治中心主席說,他和該中心有一個信念:如果你看到什麼,就說出來 (if you 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

長期致力於情緒壓力處理的學者Darlee Simmons認為,不要等到事情變得更糟糕才有所行動。如果這麼做,

情況往往更嚴重、更難以解決。

全國兒童促進中心執行長 Chris Newlin 一針見血道:如果有個孩子在公眾場合被施暴,想想看在私下場合他會受到什麼待遇。

我看了當事者 (父親和女孩) 的照片,發現該父親長得高頭大馬,面相非斯文之輩,難道爆料者不怕當下被施暴 (別忘了,美國可是可合法持有槍械的國度)? 畢竟會對自己的孩子做粗魯的舉動,難保不會因路人的指責惱羞成怒,而大動肝火。

顯然記者問過該夫婦,他們也都坦言當下是害怕的,甚至最糟的情況在心頭都想過一次。

好吧,如果真的要管他人瓦上霜,有沒有什麼好建議?若要挺身而出,最好不要抱有批判、憤怒的口吻和立場。任教于杜魯學院的助理教授 Folusho Otuyelu 建議,可以禮貌和善地開頭:「你好,我沒有要干涉你的私事,不過我注意到…。」若你和我一樣膽小怕事,我想匿名報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我沒有要干涉你的私事,不過我注意到…。」若你和我一樣膽小怕事,我想匿名報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