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是晚清難得的美妙女子,曾追求末代皇帝溥儀,2003年才去世

王敏彤,1913年出生於清末一個官宦大家庭,別名為完顏立童記,滿族人。她是愛新覺羅·毓朗外孫女,其父為完顏立賢(軍機大臣完顏崇厚之孫),其母為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孫女愛新覺羅·恒慧。

王敏彤因為是家中的長女,人稱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因為長得十分美麗,在當時被稱為最美格格。有人說,她非常非常喜歡溥儀,單戀溥儀一生,終身未嫁,直到2003年才去世。

王敏彤

17歲時曾有過一次婚約,談不上單戀溥儀一生

溥儀與婉容

家庭出身讓王敏彤自小受母親及長輩的規訓,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大家閨秀,也養成了她溫婉的性格。

她身材纖瘦欣長,眉眼精緻,皮膚嬌嫩白皙,是一位清秀漂亮的格格,也是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

今天,很多的網友都說王敏彤比婉容更適合溥儀,中間大約都包含著對美女的熱愛與惋惜的成分。

因而也便說她極愛溥儀,卻因婉容的原因不得不割捨。她不想破壞婉容與溥儀的美好生活,也不願傷害任何人。

然而,今天關於這方面的資料能看到的卻很少,幾乎沒有,有的只是王敏彤一次次與婚姻擦肩而過,一路蹉跎,曲折而孤單的一生。她出生於清朝晚期,清亡進入民國時期,難免不會讓她的人生有一些波折,而這恰恰是她人生花樣年華中的最大遺憾。

關於童年,王敏彤隨外祖母(朗貝勒福晉)和母親來往居住于天津、北京兩地。她的妹妹王涵女士曾經在一段自述性的文字裡說自己永遠是一個“黃毛丫頭”,而姐姐總是大人們眼裡一個“既馴順又生得白皙漂亮”的孩子。17歲的王敏彤在天津居住時遵母命曾與一“門當戶對”的愛新覺羅氏某人訂婚,後因男方與某戲子有染,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而與之解聘,

隨後回到北京東四三條27號祖屋定居。

在這裡,人們看不到婉容與溥儀太多的影子。但有人卻說婉容和王敏彤兩人從小就經常在一起玩耍,關係十分親密。長大後,王敏彤一直深愛著溥儀,但溥儀選皇后的時候婉容成功入選了,而且婉容的家庭也十分符合溥儀的要求,婉容長得又很漂亮。於是溥儀就和婉容結成姻緣了,這下王敏彤落單了。

但這段描述似乎也有問題,

即是婉容生於1906年,1922年嫁給溥儀時只有16歲,而王敏彤1913年出生,要比婉容小7歲。這就是說溥儀選皇后的時候王敏彤還不到10歲,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是不存在所謂“落單”的。

17歲的王敏彤已經是1930年,這時的婉容雖然在天津,但其後不久便去了長春。也根本不存在一些人說的王敏彤深知自己也深愛著溥儀,看到溥儀找了其他女子,她心裡難免會難過,可是考慮到婉容,她便不能表達自己也喜愛溥儀了,只能把這件事藏在心裡,因為她不想破壞自己和婉容自己的關係,所有的痛苦都一人承擔著。

王敏彤小時候

和孟小冬關係親密,梅蘭芳先生也叫她“大格格”

前排左二為末代格格王敏彤、左三為末代皇妃淑妃文繡、左五為末代皇后婉容。

格格,是滿族和清朝對女性的一種稱謂。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提到王敏彤的格格“身份”,很有必要提到了一個人——孟小冬。北京東四三條26號是孟小冬家,王敏彤家是27號,兩家是一牆之隔的街坊。妙齡時期的孟小冬與回到北京居住的王敏彤很快成了閨中密友。據說,就連梅蘭芳先生都與王敏彤很熟,戲稱她“大格格”。

當時,孟小冬則是戲曲界的人物,她主要擅長的曲目就是京劇,有很多的作品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兩個不同領域的人在巧合下認識了以後,孟小冬出演的時候會邀請王敏彤去觀看,在劇院,她們還在一起拍照片。通過這個細節我們就可以知道她們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

拍攝照片在當時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而通過王敏彤與孟小冬之間有穿著戲服的照片,可以看出她們之間的友好程度。這同時表明孟小冬在平時會經常提起她的好朋友王敏彤,否則梅蘭芳就不會知道王敏彤,也不可能叫她“大格格”了。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作為清朝大臣後代的王敏彤,在當時不但身世顯赫,而且長得十分清秀,確是個大美女,甚至是人見人愛的。

王敏彤(左)

曾經大膽追求溥儀,因為被拒而害上了“單相思”

王敏彤

1960年溥儀回到北京,此時,王敏彤由於家族的沒落,已由曾經風華絕代的美女已經變為一個47歲仍待字閨中的老姑娘。而在這之前,王敏彤差點嫁給了溥儀的弟弟溥傑,據說,當時溥儀為溥傑挑選的結婚對象,還派二格格蘊和親自到北京來看王敏彤,雙方都很滿意,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這樁婚姻破滅了。

被我們今天一些人熟知的王敏彤與溥儀故事來自於溥儀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的回憶錄。在這中間,李淑賢聲稱王敏彤“盯”上了溥儀。李淑賢叫王敏彤“王大姑娘”,說是王敏彤及其家人當時仍對溥儀及愛新覺羅家族頂禮膜拜。一聽說溥儀回到北京,王老太太(王敏彤的母親)素知溥儀與三妹關係不錯,馬上就找到溥儀的三妹金蕊秀,讓她出面邀請溥儀到王家來吃飯。溥儀應約赴宴。

王老太太有心宴客,早準備好了一桌豐盛佳餚。母女倆都能炒一手好菜,這次當然拿出了看家本領。菜是可口的,再加上有王大姑娘在一旁熱情勸酒,溥儀喝了個不亦樂乎。

本來,溥儀這個人不像他本人相貌那麼死板,尤其喝了酒,就更喜歡嘻嘻哈哈地開玩笑。吃飯當中,王大姑娘在旁邊把盞,倆人說說笑笑,溥儀微醉之中,又說了不少笑話。結果,溥儀大醉而歸。過後,他只記得宴席上的佳餚,卻忘了把盞的“美人”。偏偏王大姑娘以為溥儀喜歡上了她,竟害上了“單相思”。

然而,為什麼兩個人沒有成呢?李淑賢給出的答案是:溥儀認為王敏彤是舊式的滿族婦女,沒文化沒工作,就斷然拒絕了。甚至王敏彤讓溥儀煩透了,1965年春節前後,王敏彤來醫院看溥儀。這次,很少發火的溥儀大光其火,對她毫不客氣地下了逐客令:“我不想見到你,你給我滾出去!”王敏彤哭著走了。

在這裡,應該不難看出王敏彤是喜歡“溥儀”的,但至於有沒有這麼不體面,需要畫個問號。因為李淑賢的話有時也不是能全信的。

王敏彤2

晚年不願離開自己居住的小屋,2003年病逝於北京

1922年12月1日,溥儀與婉容大婚典禮當日照片

據今天的一些資料顯示,王敏彤長得五官端正,濃眉大眼,模樣挺不錯,瞧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她不僅知書達禮,還舞得一手好劍。據說,六七十年代,她每天晨練,都會引來不少人觀看。而她應該不是那種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只不過是條件高,把自己耽誤了。

據說,溥儀的另一個弟弟表示想要和王敏彤成婚,可是這次王敏彤直接拒絕了。她說:“一個是他(溥儀的另一個弟弟)比我小,再就是不能一生都在北府兄弟的圈裡轉。”從這以後王敏彤一直沒有結婚,一直過著單身生活,當然也就沒有子女。

王敏彤的一位親戚在回憶錄中說,她有一個乾隆的瓷瓶,是祖上傳下來的古董,有人給她出價到八十萬,她堅決不賣,非要一百萬。後來,不知道是為什麼,她把這個寶貝瓶給了臺灣的一個親戚,卻又一分錢也不要,可能是因為祖上傳下來的寶貝,她實際上是不捨得賣的,才傳給那個親戚的吧。

通過這兩件事,不難看出王敏彤是一個體面的人,她不會像李淑賢說的那樣,死纏著溥儀不放。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網傳王敏彤為了追求溥儀,還不惜去醫院專門做了婦科檢查,居然開出一張診斷證明書,證明她依然是處子之身,更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力,不管怎麼說愛都是不會有錯的。

2003年,王敏彤病逝於北京一家養老院。這位文靜、優雅的女士,就這樣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晚年,是她的一位外甥一直照顧著她,她一直不願意離開自己居住的小屋,甚至在精神上出現了問題。外甥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動員她去了養老院,但在那裡她只待一個多月時間便去世了。

人們都說她的一生都在追求“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境界,但她遇到的卻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就這樣,她給人們留下了些許遺憾。然而,留有遺憾的人生往往會引發人們更多的思考,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王敏彤旗袍裝

只能把這件事藏在心裡,因為她不想破壞自己和婉容自己的關係,所有的痛苦都一人承擔著。

王敏彤小時候

和孟小冬關係親密,梅蘭芳先生也叫她“大格格”

前排左二為末代格格王敏彤、左三為末代皇妃淑妃文繡、左五為末代皇后婉容。

格格,是滿族和清朝對女性的一種稱謂。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提到王敏彤的格格“身份”,很有必要提到了一個人——孟小冬。北京東四三條26號是孟小冬家,王敏彤家是27號,兩家是一牆之隔的街坊。妙齡時期的孟小冬與回到北京居住的王敏彤很快成了閨中密友。據說,就連梅蘭芳先生都與王敏彤很熟,戲稱她“大格格”。

當時,孟小冬則是戲曲界的人物,她主要擅長的曲目就是京劇,有很多的作品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兩個不同領域的人在巧合下認識了以後,孟小冬出演的時候會邀請王敏彤去觀看,在劇院,她們還在一起拍照片。通過這個細節我們就可以知道她們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

拍攝照片在當時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而通過王敏彤與孟小冬之間有穿著戲服的照片,可以看出她們之間的友好程度。這同時表明孟小冬在平時會經常提起她的好朋友王敏彤,否則梅蘭芳就不會知道王敏彤,也不可能叫她“大格格”了。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作為清朝大臣後代的王敏彤,在當時不但身世顯赫,而且長得十分清秀,確是個大美女,甚至是人見人愛的。

王敏彤(左)

曾經大膽追求溥儀,因為被拒而害上了“單相思”

王敏彤

1960年溥儀回到北京,此時,王敏彤由於家族的沒落,已由曾經風華絕代的美女已經變為一個47歲仍待字閨中的老姑娘。而在這之前,王敏彤差點嫁給了溥儀的弟弟溥傑,據說,當時溥儀為溥傑挑選的結婚對象,還派二格格蘊和親自到北京來看王敏彤,雙方都很滿意,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這樁婚姻破滅了。

被我們今天一些人熟知的王敏彤與溥儀故事來自於溥儀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的回憶錄。在這中間,李淑賢聲稱王敏彤“盯”上了溥儀。李淑賢叫王敏彤“王大姑娘”,說是王敏彤及其家人當時仍對溥儀及愛新覺羅家族頂禮膜拜。一聽說溥儀回到北京,王老太太(王敏彤的母親)素知溥儀與三妹關係不錯,馬上就找到溥儀的三妹金蕊秀,讓她出面邀請溥儀到王家來吃飯。溥儀應約赴宴。

王老太太有心宴客,早準備好了一桌豐盛佳餚。母女倆都能炒一手好菜,這次當然拿出了看家本領。菜是可口的,再加上有王大姑娘在一旁熱情勸酒,溥儀喝了個不亦樂乎。

本來,溥儀這個人不像他本人相貌那麼死板,尤其喝了酒,就更喜歡嘻嘻哈哈地開玩笑。吃飯當中,王大姑娘在旁邊把盞,倆人說說笑笑,溥儀微醉之中,又說了不少笑話。結果,溥儀大醉而歸。過後,他只記得宴席上的佳餚,卻忘了把盞的“美人”。偏偏王大姑娘以為溥儀喜歡上了她,竟害上了“單相思”。

然而,為什麼兩個人沒有成呢?李淑賢給出的答案是:溥儀認為王敏彤是舊式的滿族婦女,沒文化沒工作,就斷然拒絕了。甚至王敏彤讓溥儀煩透了,1965年春節前後,王敏彤來醫院看溥儀。這次,很少發火的溥儀大光其火,對她毫不客氣地下了逐客令:“我不想見到你,你給我滾出去!”王敏彤哭著走了。

在這裡,應該不難看出王敏彤是喜歡“溥儀”的,但至於有沒有這麼不體面,需要畫個問號。因為李淑賢的話有時也不是能全信的。

王敏彤2

晚年不願離開自己居住的小屋,2003年病逝於北京

1922年12月1日,溥儀與婉容大婚典禮當日照片

據今天的一些資料顯示,王敏彤長得五官端正,濃眉大眼,模樣挺不錯,瞧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她不僅知書達禮,還舞得一手好劍。據說,六七十年代,她每天晨練,都會引來不少人觀看。而她應該不是那種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只不過是條件高,把自己耽誤了。

據說,溥儀的另一個弟弟表示想要和王敏彤成婚,可是這次王敏彤直接拒絕了。她說:“一個是他(溥儀的另一個弟弟)比我小,再就是不能一生都在北府兄弟的圈裡轉。”從這以後王敏彤一直沒有結婚,一直過著單身生活,當然也就沒有子女。

王敏彤的一位親戚在回憶錄中說,她有一個乾隆的瓷瓶,是祖上傳下來的古董,有人給她出價到八十萬,她堅決不賣,非要一百萬。後來,不知道是為什麼,她把這個寶貝瓶給了臺灣的一個親戚,卻又一分錢也不要,可能是因為祖上傳下來的寶貝,她實際上是不捨得賣的,才傳給那個親戚的吧。

通過這兩件事,不難看出王敏彤是一個體面的人,她不會像李淑賢說的那樣,死纏著溥儀不放。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網傳王敏彤為了追求溥儀,還不惜去醫院專門做了婦科檢查,居然開出一張診斷證明書,證明她依然是處子之身,更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力,不管怎麼說愛都是不會有錯的。

2003年,王敏彤病逝於北京一家養老院。這位文靜、優雅的女士,就這樣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晚年,是她的一位外甥一直照顧著她,她一直不願意離開自己居住的小屋,甚至在精神上出現了問題。外甥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動員她去了養老院,但在那裡她只待一個多月時間便去世了。

人們都說她的一生都在追求“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境界,但她遇到的卻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就這樣,她給人們留下了些許遺憾。然而,留有遺憾的人生往往會引發人們更多的思考,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王敏彤旗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