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雨傘沒未來?創始人回應:你們都不懂!

繼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之後,共用經濟持續升溫,又出現了共用雨傘。

雨傘上還可以看到有個類似書簽的東西,被稱為“漂流瓶”,使用者可以留言給下一個使用的人,方便使用和交流。

不過,該傘使用前,必須繳納押金29元,並且需充值不低於9元。相比起共用單車99-299的押金,共用雨傘的押金雖然更低,但是很多市民對此還是比較猶豫的。

跟共用單車一樣,共用雨傘的出現本來應該是服務大眾的。然而,共用雨傘出現不久,就遭遇了比單車更加尷尬的局面。

問題一

都說共用單車考驗了國人素質,雨傘也一樣,很多城市投放出來的共用雨傘沒過多久就難覓蹤影。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把共用雨傘的成本價格大概是一百元左右,經過改良,現在可以將成本控制在60元以內,使用半小時需要花費0.5元,

總體看來,在下雨天使用是非常划算的。

但是,共用雨傘可以記住密碼,素質低的人就會將其據為己有,押金也是可以退回的,這樣算算,連成本都收不回,這到底是不是共用雨傘的漏洞?

共用傘項目創始人趙書平稱,他樂見大家把雨傘帶回家,

在家庭中共用,做到“藏傘於民”。

共用雨傘的實際成本與押金之間的差額並不是共用傘的主要收益來源,他的盈利以傘面上投放廣告的收益為主,另外還有資料流程量增值和用戶使用費用收益等,還有大額的用戶押金在手上,這難道不能算作收益?

問題二

共用經濟想要長久發展,出來現實收益,還必須要處理好諸多問題,比如亂擺亂放、影響市容等等…據悉,不少城市的城管部門因為這些雨傘隨意擺放的問題回收了上萬把共用雨傘。

共用雨傘與城管的矛盾

共用經濟沒有錯,城管部門依法執法也沒有錯。

關鍵還是共用雨傘得擺正自身的位置,最起碼不能有礙觀瞻,因此,玩“共用”,不添堵不添亂最重要,否則只能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