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傭兵王”華倫斯坦:出色的統帥?還是搶劫自己國家的流氓?

歐洲近代的“傭兵王”華倫斯坦對於堅決執行自己戰略意圖和戰術部署的人立刻予以嘉獎,替自己的屬下承擔執行命令帶來的損失和失敗,論功行賞的時候依據指揮能力和作戰表現,

不怎麼考慮家系傳承和貴族出身的問題。這種作風很快就樹立起他對雇傭軍的絕對控制。他也關心戰士的福利,運用個人的恩情來對他人施加影響。

比如,華倫斯坦手下的主要將領之一伊索拉尼(Isolani)因為達成作戰目標而從華倫斯坦那裡領到了4000弗羅林的獎勵,

但是當天晚上就喝酒賭博,一夜變回了窮光蛋。華倫斯坦聽說這個消息之後,立刻派人送去了2000弗羅林給他救急。伊索拉尼後來因為這事跑來向華倫斯坦致謝,這時華倫斯坦指著桌面上的偵查結果要伊索拉尼自己看。伊索拉尼發現情報上面說瑞典方面正躲在後方安全距離之外,向前線運送補給品。

伊索拉尼立刻激動起來,用行動向華倫斯坦報答知遇之恩。他只帶了一個摩拉維亞團隊趁夜向著瑞典人背後進行大縱深穿插,部隊就位後乾淨俐落地擊潰了這些瑞典軍隊。當然,他也沒忘了搶掠戰利品這種雇傭兵的老本行。還有一次,華倫斯坦發佈指令,要求軍官統一使用紅色綬帶。其中有一名善於表現的下級軍官接到命令後立即把自己珍愛的白色弗蘭德斯花邊綬帶取下來扔在泥裡,

還跺了幾腳。華倫斯坦對此表示大為讚賞,馬上對他進行提拔。

對於雇傭兵中的小頭目,華倫斯坦也無愧於他慷慨的名聲。自從他1625年當上神聖羅馬帝國元帥之後,

他對自己拉起來的雇傭兵隊伍就開始實行週薪制度。每週他發給騎兵和步兵上校的薪水是500古爾登,上尉的每週薪水則為100古爾登,少尉的薪水只有上尉的一半。為了保證作戰勇猛,他給軍法官的薪水也比照少尉。軍醫、神父這類專業技術人員的薪水為每週6-8古爾登。

但是華倫斯坦同時也認為,適度的饑餓、搶劫和放縱有助於軍隊的士氣和忠誠。所以,他不打算給一般雇傭兵士兵們發現金。每週,普通士兵領到的給養就是他的工資。這些給養總共只包括2個麵包,2升啤酒,1.5磅肉。顯然,靠這麼一點東西維持一周是不可能的,那麼,士兵們就只能緊密團結在各自團體的小頭目周圍。而且他們還得以戰養戰,劫掠鄉村。就這樣,華倫斯坦提升了他的軍隊的破壞性和組織程度。當然,蝗蟲大軍的名頭也就在波希米亞不脛而走。

而根據席勒的《三十年戰爭史》和一些其他同時代人的記錄,1624年華倫斯坦在弗裡德蘭開始招兵的第一個月的軍隊規模為2萬人,到1625年他第一次升任神聖羅馬帝國元帥的時候已經有61900人聚集在他手下,其中步兵45300人,騎兵16600人。1628年他春風得意的時候,雇傭兵人數已經膨脹到了130200人,其中騎兵27300人,步兵102900人。1630年,他的軍隊人數達到頂峰,共有150900人,含騎兵21000人,步兵129900人。由此我們就能夠猜想,華倫斯坦為了讓這些人保持戰鬥力所必須列支的各項費用有多少了。這些錢財都是德意志地區人民的斑斑血淚凝結而成。

▲席勒劇作:華倫斯坦軍營

對於這些雇傭兵蝗蟲大軍以及他們的元帥,當時擔任神聖羅馬帝國占星家、預言師兼首席天文學家的約翰內斯·開普勒(就是後世行星運動開普勒定律所指的那個開普勒,開普勒自從華倫斯坦還是個青年的時候就認識他)在自己的筆記裡記下了這樣一段話:“(華倫斯坦)只忠於自己和自己的欲望……貪得無厭,虛偽狡詐……總是默不作聲,常常做出暴行”;還有與他同時代的人的日記記載,華倫斯坦最喜歡聽見人遭到折磨後的慘叫聲。他還極其嚴苛,僅僅因為自己的僕人在他睡覺時把他吵醒了,就下令把這個僕人抓起來絞死,以儆效尤。諸如此類的暴虐記錄不勝枚舉。

其中固然有德意志新教諸侯和他的捷克老鄉對他的憎恨之語和誇大其辭。但毫無疑問,華倫斯坦絕不是一個寬厚或善良的人。相反,他冷酷、殘忍、無情、甚至嗜殺。但是,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卻是古今中外的共同原則,概莫能外。華倫斯坦殘酷的名聲除了來自于“蝗蟲大軍”外,應該還來自於他所執行的殘酷軍法,其目的自然是為了使得這支雇傭軍達到如臂使指的馴服程度。古羅馬時代對付不服從軍令的軍人還僅止於抽籤殺頭,但華倫斯坦卻遠遠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曾宣佈把不服從戰役安排的一個連隊,全員吊死在樹上,全軍必須現場觀禮。由此達到了恐怖的震懾效果,全軍肅然。對付這樣一群“千里打仗只為錢的烏合之眾”,華倫斯坦可謂是恩威並施,效果斐然。

▲瑞典軍隊中的德意志雇傭騎兵部隊

當然,德意志人民自然是橫遭兵禍。你不能指望17世紀的德意志邦國軍隊和五花八門的雇傭兵有什麼良好的紀律。事實上,斐迪南二世既沒有為組建軍隊出錢,又沒有對華倫斯坦發號施令的能力,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歐洲騎士美女、戰爭與玫瑰”的文質彬彬浪漫表現了。參與戰爭的各個方面,統統是一幫強盜匪類,大家在搶掠方面的紀錄無非半斤八兩。只不過,能把對自己的民族同胞進行搶劫一事搞得這麼具有戰略意義,還只有華倫斯坦一人可以做到。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佈,主編原廓、作者矢鋒就這樣,華倫斯坦提升了他的軍隊的破壞性和組織程度。當然,蝗蟲大軍的名頭也就在波希米亞不脛而走。

而根據席勒的《三十年戰爭史》和一些其他同時代人的記錄,1624年華倫斯坦在弗裡德蘭開始招兵的第一個月的軍隊規模為2萬人,到1625年他第一次升任神聖羅馬帝國元帥的時候已經有61900人聚集在他手下,其中步兵45300人,騎兵16600人。1628年他春風得意的時候,雇傭兵人數已經膨脹到了130200人,其中騎兵27300人,步兵102900人。1630年,他的軍隊人數達到頂峰,共有150900人,含騎兵21000人,步兵129900人。由此我們就能夠猜想,華倫斯坦為了讓這些人保持戰鬥力所必須列支的各項費用有多少了。這些錢財都是德意志地區人民的斑斑血淚凝結而成。

▲席勒劇作:華倫斯坦軍營

對於這些雇傭兵蝗蟲大軍以及他們的元帥,當時擔任神聖羅馬帝國占星家、預言師兼首席天文學家的約翰內斯·開普勒(就是後世行星運動開普勒定律所指的那個開普勒,開普勒自從華倫斯坦還是個青年的時候就認識他)在自己的筆記裡記下了這樣一段話:“(華倫斯坦)只忠於自己和自己的欲望……貪得無厭,虛偽狡詐……總是默不作聲,常常做出暴行”;還有與他同時代的人的日記記載,華倫斯坦最喜歡聽見人遭到折磨後的慘叫聲。他還極其嚴苛,僅僅因為自己的僕人在他睡覺時把他吵醒了,就下令把這個僕人抓起來絞死,以儆效尤。諸如此類的暴虐記錄不勝枚舉。

其中固然有德意志新教諸侯和他的捷克老鄉對他的憎恨之語和誇大其辭。但毫無疑問,華倫斯坦絕不是一個寬厚或善良的人。相反,他冷酷、殘忍、無情、甚至嗜殺。但是,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卻是古今中外的共同原則,概莫能外。華倫斯坦殘酷的名聲除了來自于“蝗蟲大軍”外,應該還來自於他所執行的殘酷軍法,其目的自然是為了使得這支雇傭軍達到如臂使指的馴服程度。古羅馬時代對付不服從軍令的軍人還僅止於抽籤殺頭,但華倫斯坦卻遠遠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曾宣佈把不服從戰役安排的一個連隊,全員吊死在樹上,全軍必須現場觀禮。由此達到了恐怖的震懾效果,全軍肅然。對付這樣一群“千里打仗只為錢的烏合之眾”,華倫斯坦可謂是恩威並施,效果斐然。

▲瑞典軍隊中的德意志雇傭騎兵部隊

當然,德意志人民自然是橫遭兵禍。你不能指望17世紀的德意志邦國軍隊和五花八門的雇傭兵有什麼良好的紀律。事實上,斐迪南二世既沒有為組建軍隊出錢,又沒有對華倫斯坦發號施令的能力,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歐洲騎士美女、戰爭與玫瑰”的文質彬彬浪漫表現了。參與戰爭的各個方面,統統是一幫強盜匪類,大家在搶掠方面的紀錄無非半斤八兩。只不過,能把對自己的民族同胞進行搶劫一事搞得這麼具有戰略意義,還只有華倫斯坦一人可以做到。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佈,主編原廓、作者矢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