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天空之城》如何看待朵拉這個角色

小時候看過天空之城的時候,除了男女主角,有一個配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朵拉,海盜頭目,雖然已經是一位老太太了,但是身手敏捷,在影片最開始的時候,率領海盜小軍團攻擊了女主角所乘坐的空中飛船。

朵拉就好比是一個加勒比海盜的頭目,但是加勒比海盜卻沒有影片中眼花繚亂的高科技,這老太太能把一股高科技(相對影片時代而言)的海盜團夥控制到如臂使指的地步,當然不能僅僅靠打打殺殺和家長的地位。

要想說清朵拉的地位,先得回答一個問題——她的團夥有多少人?

一般會說到朵拉自己、她的三個兒子,一個老機械師。但很明顯,在朵拉和兒子們之外,還有一個低調的海盜隊伍,他們是帶著面具的輔助工、只有側臉的駕駛員,一言不發的運輸者。

駕駛技術高超:

能操縱小型飛行器:

降落時的觀察員:

一共有多少人呢:

全船10人——如果沒人被朵拉丟在浮空島上的話——扣除朵拉、老機械師、三個兒子外,還有5名船員。

如何保證這些艦上最底層成員的忠誠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分工:

全片第一個鏡頭,

海盜母艦上放出四艘小飛行器,打劫大型客船。每架飛行器放下一人,算上朵拉自己正好四人:

然後我們發現,這正好是朵拉和三個兒子。

偶然嗎?一點也不偶然,因為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那五個字母表船員就沒有開過槍,甚至沒有參與過肉搏——即便在最需要總動員的時候也如此。

救希達之戰,起飛場景:

最需要戰鬥兵員的時候,字母表船員要麼純粹駕駛,要麼就做編隊的輔助工,總之不參與戰鬥。

和朵拉的兒子比一比:

工作不一樣,待遇當然也不同,老太太吃肉的時候從來只有兒子能同桌享受:

哪怕已經享用差不多了,也沒有字母表階級的事情:

算上後面的半個人,朵拉家族永遠是最高補給標準。

對比一下船上的日常供應:

結合著整部電影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技術背景來看,朵拉是船上的軍官,三個兒子是陸戰隊,五個字母表船員就是最底層的水手。那年頭水手大多是抓壯丁抓來的底層平民,報酬低,待遇差,經常在鞭子下工作。而陸戰隊是中間階層子弟組成的志願兵,工資高,待遇好,還有很大的自由度。如果船員暴動,就用陸戰隊鎮壓水手。當然遇到接舷戰和登陸戰的時候,陸戰隊也得沖在前面。一直到現代,英國軍艦上依然至少一個炮塔留給陸戰隊操作,這都是風帆戰艦時代留下的傳統。

但僅僅有暴力也不行,畢竟陸戰隊要下船作戰,經常船上只留有字母表船員操作。萬一他們不滿於這個階級現狀,開船一跑了之怎麼辦?

朵拉同學當然考慮到了這一點。為了從技術上掐斷船員造反的可能性,她和技術最高負責人——哈拉·莫多羅有著超出職務關係的私人情誼:

這位總工程師不僅可以進入寡婦船長的臥室,在不工作的時候還會換上整潔漂亮的衣服,和朵拉平輩論交,儼然也是團夥股東之一。毫無疑問,在內部衝突中,他會無條件站在朵拉一邊,而且永遠留在船上。以他對全船機械的瞭解,他不點頭,船絕對沒法開動。朵拉因此在技術上防範了任何人的反叛。

當然,梟雄未必無情,朵拉顯然是很喜歡兩個孩子,尤其喜歡像自己年輕時的希達:

最後也願意和希達、巴魯二人分享豐厚的戰利品。

但歸根結底,朵拉是暴力團夥的頭領,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謀生,她的丈夫就是死于這種殘酷的拼殺。只靠勇敢和真誠,她絕無可能沒法繼承亡夫的“事業”。所以,她搭建了一個靠暴力、血緣、利益、技術和私人感情編織的複雜網路,才保證了小團體的穩定,在軍閥和教會的夾縫中生存。

在電影的最後,巴魯和希達飛向廣闊的大世界。之前在海盜打算送他們回家的時候,他倆果斷拒絕,反過來要求入夥,可見他倆也不是真安于平靜生活的人,就算不當海盜,也不會在礦山小鎮上終老。

然而,外面的世界遠不像看起來那麼浪漫。這對少年男女只在船上生活了幾天,只看到有發財機會時全船上下的歡慶,只看到月夜雲海的浪漫,還沒來得及體會刀頭舔血的殘酷,和日復一日不平等待遇帶來的壓抑感。一旦海盜們分來的金銀要變成新生活的本錢,一旦他們自己要在一個灰色的工業世界中為自己營造浪漫的生活,整個世界的壓力立刻就會迎面撲來。從牆上的畫像來看,朵拉年輕時英姿颯爽,和希達頗為神似。而希達穿上朵拉中年時的衣服,到廚房裡迎接艱苦的勞動,似乎也預示了這位小姑娘的未來。

歸根結底,世界從來不溫柔。浪漫的生活需要資源,資源要麼用勞動來換,要麼就得用戰鬥去奪取。兩條路一條慢慢吞噬你的生命,另一條則把你推上血肉橫飛的賭局,即便你最後用血汗為代價殺到了出口,回頭一望,當初那個白衣飄飄的自己早就鬢生華髮。這就是生活。電影的主角一旦卸掉主角光環,後面的生活也會像我們一樣磕磕絆絆。

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是我們要應付的世界。

畢竟,就算在電影裡面,大多數人物連暫時的主角光環都沒有過。

總之不參與戰鬥。

和朵拉的兒子比一比:

工作不一樣,待遇當然也不同,老太太吃肉的時候從來只有兒子能同桌享受:

哪怕已經享用差不多了,也沒有字母表階級的事情:

算上後面的半個人,朵拉家族永遠是最高補給標準。

對比一下船上的日常供應:

結合著整部電影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技術背景來看,朵拉是船上的軍官,三個兒子是陸戰隊,五個字母表船員就是最底層的水手。那年頭水手大多是抓壯丁抓來的底層平民,報酬低,待遇差,經常在鞭子下工作。而陸戰隊是中間階層子弟組成的志願兵,工資高,待遇好,還有很大的自由度。如果船員暴動,就用陸戰隊鎮壓水手。當然遇到接舷戰和登陸戰的時候,陸戰隊也得沖在前面。一直到現代,英國軍艦上依然至少一個炮塔留給陸戰隊操作,這都是風帆戰艦時代留下的傳統。

但僅僅有暴力也不行,畢竟陸戰隊要下船作戰,經常船上只留有字母表船員操作。萬一他們不滿於這個階級現狀,開船一跑了之怎麼辦?

朵拉同學當然考慮到了這一點。為了從技術上掐斷船員造反的可能性,她和技術最高負責人——哈拉·莫多羅有著超出職務關係的私人情誼:

這位總工程師不僅可以進入寡婦船長的臥室,在不工作的時候還會換上整潔漂亮的衣服,和朵拉平輩論交,儼然也是團夥股東之一。毫無疑問,在內部衝突中,他會無條件站在朵拉一邊,而且永遠留在船上。以他對全船機械的瞭解,他不點頭,船絕對沒法開動。朵拉因此在技術上防範了任何人的反叛。

當然,梟雄未必無情,朵拉顯然是很喜歡兩個孩子,尤其喜歡像自己年輕時的希達:

最後也願意和希達、巴魯二人分享豐厚的戰利品。

但歸根結底,朵拉是暴力團夥的頭領,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謀生,她的丈夫就是死于這種殘酷的拼殺。只靠勇敢和真誠,她絕無可能沒法繼承亡夫的“事業”。所以,她搭建了一個靠暴力、血緣、利益、技術和私人感情編織的複雜網路,才保證了小團體的穩定,在軍閥和教會的夾縫中生存。

在電影的最後,巴魯和希達飛向廣闊的大世界。之前在海盜打算送他們回家的時候,他倆果斷拒絕,反過來要求入夥,可見他倆也不是真安于平靜生活的人,就算不當海盜,也不會在礦山小鎮上終老。

然而,外面的世界遠不像看起來那麼浪漫。這對少年男女只在船上生活了幾天,只看到有發財機會時全船上下的歡慶,只看到月夜雲海的浪漫,還沒來得及體會刀頭舔血的殘酷,和日復一日不平等待遇帶來的壓抑感。一旦海盜們分來的金銀要變成新生活的本錢,一旦他們自己要在一個灰色的工業世界中為自己營造浪漫的生活,整個世界的壓力立刻就會迎面撲來。從牆上的畫像來看,朵拉年輕時英姿颯爽,和希達頗為神似。而希達穿上朵拉中年時的衣服,到廚房裡迎接艱苦的勞動,似乎也預示了這位小姑娘的未來。

歸根結底,世界從來不溫柔。浪漫的生活需要資源,資源要麼用勞動來換,要麼就得用戰鬥去奪取。兩條路一條慢慢吞噬你的生命,另一條則把你推上血肉橫飛的賭局,即便你最後用血汗為代價殺到了出口,回頭一望,當初那個白衣飄飄的自己早就鬢生華髮。這就是生活。電影的主角一旦卸掉主角光環,後面的生活也會像我們一樣磕磕絆絆。

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是我們要應付的世界。

畢竟,就算在電影裡面,大多數人物連暫時的主角光環都沒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