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王朝興衰:從長白山人參到努爾哈赤的崛起

群峰屹立的長白山,海拔超過2500米的山峰就有16座,其他山峰平均海拔也在2300米以上,隨著陡峭嵯峨的山體,氣候、植被和自然景觀呈現出垂直向上的帶狀變化,生物群落複雜,灌木種類豐富、草本植物繁多,

為人參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林茂草密的群山,滔滔奔流的江河,龐雜眾多的湖泊,世世代代哺育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

今天,從《新唐書·北狄傳》中,還能夠讀到這樣的記載;“黑水靺鞨居肅慎地,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

太白山、徒太山,是中原地區人們對長白山的不同稱呼。而黑水,粟末都屬於肅慎族系,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西元713年,靺鞨首領大祚榮,被唐王朝冊封為“渤海郡王”,由此建立了史稱“海東盛國”的渤海國。史料記載,從唐中宗神龍元年,到五代後唐天成元年,

渤海國先後入中原朝貢94次,差不多兩年半一次。在松子、貂皮、鹿茸等眾多貢品中,長白山人參始終被列為首位。伴隨著跋山涉水而來的渤海國使臣,風塵僕僕的人參,不僅為中原地區的人們帶來長白山雲霞紫氣,更帶來白山黑水的瑰麗與神奇。

伴隨著生態環境的變遷,人參的產地和來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長白山人參從明代開始便一直佔據著人參的消費市場主流,繁盛一時的人參貿易,推動著擺上黑水間一個遊牧民族的崛起。

早在11世紀初,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黑水靺鞨的後代,

形成了一個新的通古斯族群——女真族。《大金國志》記載說:女真族“世居混同江之東,長白山下,南接高麗,北接室韋,西界渤海,東頻海”。伴隨著女真人逐步興起並建立的強大金國,他們一直在進行著一項傳承久遠的經濟活動,這就是對人參的採挖。

在滿語中,人參叫做“奧爾厚達”,“奧爾厚”意思是“草”,“達”表示首領,頭人。所以“奧爾厚達”意謂“百草之王”。這個名稱,體現滿族人對人參的崇拜與珍視,在滿足崛起一起清王朝建立的過程中,有一樣東西起了及其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就是人參。

明永樂初年,明政府設“遼東開原,廣寧罵市二所”,用於女真人與漢人開展貿易,馬市的設立,滿族了女真人的需要,逐漸發展為他們獲得生活、生產資料的主管道。以物易物的互市中,用人參換取鐵器,很快取代了馬匹交易,而成為貿易的重點。

鐵以生鐵和鐵製品的多種形式,源源不斷的流入女真人的手中。女真人很快就武裝了起來,而且沒有經歷冶鐵業的發展過程。

萬曆末年,徐光啟在奏疏中揭示努爾哈赤的情況說,女真騎兵的盔甲、面具、都用精鐵打造,連馬匹也以鐵甲防護。明朝末年,女真人借助人參貿易實現了鐵器的普遍使用,提高了生產力,並壯大了武裝力量,從而擁有了與明王朝一爭雄長的實力。

明政府設“遼東開原,廣寧罵市二所”,用於女真人與漢人開展貿易,馬市的設立,滿族了女真人的需要,逐漸發展為他們獲得生活、生產資料的主管道。以物易物的互市中,用人參換取鐵器,很快取代了馬匹交易,而成為貿易的重點。

鐵以生鐵和鐵製品的多種形式,源源不斷的流入女真人的手中。女真人很快就武裝了起來,而且沒有經歷冶鐵業的發展過程。

萬曆末年,徐光啟在奏疏中揭示努爾哈赤的情況說,女真騎兵的盔甲、面具、都用精鐵打造,連馬匹也以鐵甲防護。明朝末年,女真人借助人參貿易實現了鐵器的普遍使用,提高了生產力,並壯大了武裝力量,從而擁有了與明王朝一爭雄長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