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機械:新能源汽車銷量回升 鋰電設備行業高增長

行業觀點:

鋰電自動化: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恢復高增速,鋰電自動化設備處於高速發展期。今年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5萬輛和5.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3.4%和33%,恢復較高的增速。雙積分管理辦法出臺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保駕護航,預計年初補貼調整影響因素將逐漸消除,全年銷量保持較快增長。

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帶動近年動力鋰電產能快速擴張,對於鋰電設備的需求快速增長;鋰電設備國產化率大幅提高,新建鋰電池產能大部分均採用國產設備,國內鋰電設備廠商處於快速發展期。鋰電生產企業逐漸傾向於將各類設備打包進行招標以降低採購成本,訂單及市場份額將逐步向掌握核心設備的大型鋰電設備廠商集中。
重點推薦:先導智慧、科恒股份、贏合科技。

軌交裝備:動車組招標預期提供催化,十三五鐵路投資規模保持高位。隨著中國標動“復興號”正式上線運營與三季度鐵路項目將迎來密集批復期,下半年動車組招標預期將逐步落地。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新建鐵路里程近3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新增1.1萬公里,預計投資額3.8萬億以上,其中用於機車車輛購置投資約8000億元,將對鐵路裝備提供穩定的需求。

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十三五預計建成投運線路超過3000公里,對應投資規模將達2萬億,其中裝備投資約7000億。整體來看,軌交裝備預期未來五年能夠保持穩定增長,重點推薦:中國中車、康尼機電。

風險提示:固定資產投資落地緩慢,下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先導智能:龍頭擴張加速 上調盈利預測

先導智慧 300450

研究機構:東興證券 分析師:東興證券研究所 撰寫日期:2017-07-17

事件:

公司發佈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歸母淨利潤1.62~1.92億元,同比增長70~100%。單看二季度,歸母淨利潤0.71億元~1.01億元,單季度業績增速54%~120%。

主要觀點:

1.收購完成完善產品線資源分享釋放協同效應

公司對泰坦新動力收購完成,公司的產業鏈將進一步向鋰電製造後段的分容、檢測環節延伸,整體產品線價值預計從30%提升至50%。公司與泰坦新動力將實現產業協同,客戶資源的共用。同時,公司長期在研的塗布機等設備已趨近成熟,將逐步實現鋰電池全流程設備的生產,未來將更加充分的受益於行業整體的增長。公司與格力智慧(格力電器全資子公司)所簽訂單金額為11億,超過公司2016年全年營業收入,若訂單充分履行,將大大增厚公司業績,預計2018年業績將充分釋放。

此次訂單的簽訂,為公司擬收購泰坦新動力的協同效應初步體現,格力智慧是泰坦新動力的第一大客戶。長期來看,公司與泰坦新動力上游供應商趨同,下游客戶重疊度高,成功收購泰坦新動力後,公司與泰坦新動力的客戶資源相互導入,未來在新客戶拓展和獲取新訂單的方面將進一步加快。

2.補貼退坡新能源車銷量短期下滑市場結構優化

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單車中央與地方綜合財政補貼額相對於2015年綜合下降超過20%。據我們草根調研情況瞭解,目前大部分規模較小車企能承受的價格變化上限不超過10%,如果按國家和地方單車補貼額占車輛銷售價格的30%~60%測算,產品成本相對上升20.4%~24%,最終導致中小車企產能將逐步退出。與此同時,北汽、上汽、華泰等規模較大車企宣佈2017年對於全系車型不會漲價或暫時不漲價,企業將出資承擔補貼退坡部分的車價成本,讓利給終端消費者,我們判斷大型車企借助規模和資金優勢對小型車企市場份額的侵佔力度將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今年1月~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14.7萬輛和13.6萬輛,同比增長11.7%和7.8%。我們測算,到2020年鋰電需求達到120GWh,2017~2020年均約新增30GWh。按照每1GWh產能設備投資4億元計算,年均需求120億元。

3.鋰電池產能向高端聚集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2017年《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出臺,中小鋰電廠商將逐步退出,新能源龍頭車企承擔退坡補貼,車企將進一步壓縮上游鋰電池採購成本,同時龍頭車企產能擴張將持續升級,搶佔市場份額。2015年,鋰電池市場前5強企業市場占比56.3%,2016年提升至64.5%。2016年底,我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220瓦時/公斤,價格低到1.5元/瓦時,與2002年相比,能量密度提高1.7倍,價格下降60%,鋰電池生產規模化、高端化趨勢明顯,鋰電池廠商對鋰電設備自動化要求和生產品質要求將進一步提高,鋰電設備行業洗牌基本結束,行業壁壘大幅提升,市場呈現龍頭企業贏者通吃競爭格局。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

公司未來增長具備想像空間。除去本輪鋰電池廠商的快速擴產能帶動的設備需求,我們認為長期來看公司產品還有以下增長驅動因素。1)切入比亞迪、特斯拉等國內外高端廠商供應鏈;2)鋰電池產品升級帶來的鋰電設備與產線的更新換代需求;3)業務延伸至儲能設備等領域,我們堅定看好公司未來發展。此次新簽訂單將對公司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我們再次上調公司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17~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6.2億元、41.98億元和53.0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39億元、10.20億元和12.85億元,EPS分別為1.57元、2.50元和3.15元,對應PE分別為40X、25X和20X,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新能源汽車政策趨嚴,訂單簽訂不達預期。

科恒股份:“鋰電設備+三元鋰材料”雙驅動 業績持續高增長可期

科恒股份 300340

研究機構:華金證券 分析師:譚志勇,陳雁冰 撰寫日期:2017-05-19

投資要點

並購浩能科技,產業鏈向上擴張:公司16年收購浩能科技100%股份,將浩能科技11月與12月份財報併入公司年報,併入1.72億營業收入和0.31億歸母淨利潤,毛利率達28.87%,大幅拉升了公司盈利能力。浩能科技是國內知名鋰電池生產設備製造商,核心產品為高精度塗布複合設備,客戶涵蓋了國內和國外頂級鋰離子電池製造商,包括ATL,CATL, TDK,三星,力神,億緯鋰能,銀隆,比亞迪等。在新能源車快速發展導致的鋰電產業迅速擴張背景下,目前浩能科技在手訂單約15億元,已遠超去年全年水準,將大幅增厚公司17年業績。公司鋰電業務材料與設備雙重佈局,未來還將形成良好的協同作用。

鋰電業務逐步發力,產能擴張持續增長:2016年公司鋰電材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91億元,同比增長139%,毛利率達11.68%,增長7個百分點,幅度較大;公司鋰電材料業務受益於16年新能源車行業的高速發展。在國家政策積極推進新能車的背景下,公司抓住機遇調整自身產業結構,擴大自身產能,2016年年底鋰電業務月產銷量較年初實現翻倍;目前公司鋰電材料產能達400噸/月,預計7月份新增英德高端動力三元產能;今年9月份左右會建成部分動力磷酸鐵鋰和高電壓鈷酸鋰產能,累計產能或達萬噸,公司材料業務業績貢獻有望持續提升。

調整傳統稀土結構,高端市場受益有望:在深度佈局鋰電業務的同時,公司不忘加大自身傳統發光稀土業務的調整。去年由於稀土原材料價格持續走低,公司稀土業務盈利能力嚴重下挫,成為限制利潤增長的主要因素。目前來看該行業較多產能已經關停,17年一季度稀土價格出現回暖。公司已完成稀土低端產能改造,依靠公司原有的優質客戶與核心技術,有望獲益於產業回暖。

16年業績扭虧為盈,17年業績持續高增長: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7.87億元,同比增長101%;歸母淨利潤0.34億元,同比增長145%。2017年Q1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2067.59萬元,同比增長832.21%高於業績預告上限。主要是因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銷售量同比大幅增長,銷售毛利率與上年同期相比明顯上升;並表深圳市浩能科技報表。

投資建議:基於公司深度佈局鋰電業務擴產三元鋰材料產能,收購並表鋰電塗布設備龍頭浩能科技,積極調整發光稀土材料業務結構的情況,我們預計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別為1.87、2.47和3.02元,給予“買入一A”評級,6個月目標價56元,相當2017年30倍動態市盈率。

贏合科技:中報業績預增 鋰電龍頭迎來黃金發展

贏合科技 300457

研究機構:東北證券 分析師:劉軍 撰寫日期:2017-07-14

事件:公司於今日發佈中報業績預增公告,公司上半年預計將實現歸母淨利潤11500~13200萬元,上年同期為5767.11萬元,同比增長99.41%~128.88%。從單季度來看,二季度預計歸母淨利潤為7749-9449萬元,環比增長106.58%-151.91%。

點評: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大幅度增長,主要原因為:1)鋰電池行業快速持續發展,國內鋰電池主要廠商產能持續擴張,鋰電設備需求顯著,公司在穩定原有客戶如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動力鋰電行業新客戶如河南國能,與河南國能於6月簽訂總價值2.85億元的採購合同;2)公司目前預收款約4.9億元,以此測算在手訂單約16億元;3)動力鋰電池相關設備的生產銷售業績較上年同期有顯著提升。預計下半年隨著各大主要動力鋰電廠商產能擴張規劃落地,公司的業績將會進一步提升,在手訂單充足,下半年或將繼續維持上半年的高增速。

動力鋰電池廠商產能持續擴張,鋰電設備需求持續釋放:國內一線動力鋰電廠商在動力鋰電池行業整合期間取得有利位置,均制定了大規模的產能擴張規劃,按目前公司主要客戶擴產情況來看,2017全年沃特瑪、國軒、力神、中航鋰電、福斯特擴產約22GWh,2018-2020年總計擴產約40GWh。隨著規劃逐漸落地,將帶來鋰電設備的持續需求,至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在500億以上。

與主要動力鋰電池企業綁定,受益於動力鋰電池行業集中度提高:公司與沃特瑪、國軒高科、ATL 等動力鋰電池廠商持續合作,核心利益與下游領先動力鋰電廠商綁定。在未來動力鋰電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公司將受益於綁定的動力鋰電池優質廠商,市場佔有率將不斷提高,充分受益於鋰電行業發展的紅利。

投資建議與評級:預計公司2016-2018年的淨利潤為2.61億元、3.62億元和4.88億元,市盈率分別為:38倍、28倍、20倍。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電池廠擴產不達預期,公司訂單低於預期。

中國中車:業績底部已然明朗 靜待動車組業務復蘇

中國中車 601766

研究機構:國聯證券 分析師:馬松 撰寫日期:2017-05-02

公司發佈2017年一季報,實現營收335.92億元,同比減少16.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52億元,同比下滑42.05%;基本每股收益0.04元。

投資要點:

動車組、客車交付量下滑導致一季度業績下降。

一季度公司鐵路裝備業務實現營收131億元,同比下滑39.61%,拖累一季度公司業績。我們認為一季度中車業績下滑的主要是由於16年上半年高鐵招標不達預期,16年上半年動車組招標量僅為21列,由於動車組交付週期一般為8-12個月,從而導致今年一季度業績下滑。隨著16年年末高鐵招標重啟,鐵路裝備業務有望逐步復蘇。

城軌業務高速增長,超過市場預期。

一季度公司城軌業務實現營收55億元,同比增長42.16%,超過市場預期。

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有43座城市運行軌道交通,軌道交通總里程達4153公里,預計到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有望突破7000公里,規劃總里程達1萬公里以上。作為國內城軌車輛主要供應商,我們認為十三五期間,公司城軌業務營收將保持快速增長,營收占比將逐步擴大。

高鐵招標重啟,動車組需求有望維持高位。

16年年末和17年年初已合計進行160列標準列動車組招標,17年動車組需求較大。根據鐵路中長期規劃,“十三五”期間每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到2020年,高鐵運營里程將達到3萬公里,同時我們預計至2020年高鐵動車組密度有望從目前0.1列/公里提升至0.12列/公里,結合城際鐵路需求,我們認為17年動車組全年招標量將有望回到400列的常態規模,“十三五”期間每年動車組需求有望維持在400列以上水準。中國中車作為國內高鐵動車組唯一供應商有望長期受益。

高端市場不斷突破,“一帶一路”持續受益,海外大單紛至遝來。

今年一季度公司相繼簽訂波士頓、洛杉磯、賓夕法尼亞地鐵車輛銷售合同、馬來西亞動車組銷售合同和印尼雅萬高鐵項目350公里高速動車組銷售合同。我們認為隨著公司海外車輛順利投入運營,公司車輛性能將會得到越來越多國家認可,海外訂單有望紛至遝來。同時受益“一帶一路”政策實施,作為維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紐帶的軌道交通項目將會率先推進,公司車輛憑藉高性價比優勢,有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得到推廣。今年5月份即將召開高峰論壇,我們認為17年有望成為“一帶一路”政策大年,中車有望大幅受益。

維持“推薦”評級。

公司鐵路裝備業務17年有望恢復增長,城軌、新產業、現代服務業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17-19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32億元,159億元和183億元,EPS分別為0.46、0.55和0.64元,PE分別為22.20倍、18.50和16.04倍,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1、鐵總招標不達預期;2、南北車合併後整合效果不達預期。

康尼機電:軌交系統門國內龍頭 正形成多元發展的經營格局

康尼機電 603111

研究機構:愛建證券 分析師:劉孫亮 撰寫日期:2017-07-18

公司是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軌道交通門系統的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軌道車輛門系統、月臺安全門系統、軌道車輛內部裝飾產品、軌道車輛電力和通訊連接器、門系統配件等。目前,公司是國內軌道交通門行業的龍頭企業。 q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龍昕科技100%的股權。交易過程中,公司擬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7億元,將用於支付標的資產的現金對價、交易相關費;龍昕科技則做出業績承諾,為2017年~2019年(扣非前後孰低)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38億元、3.08億元和3.88億元,並追加2年業績承諾。此舉彰顯管理層對未來盈利預期的信心。收購完成後,公司將形成多元發展的經營格局。

公司在幹線鐵路門系統營收無憂。“十三五”期間,幹線門系統的市場規模約為51億元。公司為中國標準動車組門系統研發、生產的主要參與單位,高鐵車門系統佔據國內市場份額的45%以上。隨著動車組需求的逐年上升,未來公司在鐵路門系統方面的營業收入有望持續增長。

公司是國內軌交門系統的龍頭企業。公司在城規系統門方面的市占率超過50%,並且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因此未來軌交門系統的利潤貢獻可觀。

公司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汽車公車門系統(電動塞拉門)已轉化為經濟效益。目前已經有55輛車(75套系統)訂單實現交付。2015 年和2016 年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業務銷售收入約為1.29 億元和2.72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53%和110%。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的蓬勃發展,我們預測公司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業務的收入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長。

考慮到公司所處行業內的地位,以及公司收購龍昕科技後對估值帶來提升,因此,給予公司30-35倍的動態PE,並預計公司2017和2018年公司的EPS分別為0.442元和0.561元。結合行業當前估值水準,我們給予康尼機電“強烈推薦”

2.補貼退坡新能源車銷量短期下滑市場結構優化

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單車中央與地方綜合財政補貼額相對於2015年綜合下降超過20%。據我們草根調研情況瞭解,目前大部分規模較小車企能承受的價格變化上限不超過10%,如果按國家和地方單車補貼額占車輛銷售價格的30%~60%測算,產品成本相對上升20.4%~24%,最終導致中小車企產能將逐步退出。與此同時,北汽、上汽、華泰等規模較大車企宣佈2017年對於全系車型不會漲價或暫時不漲價,企業將出資承擔補貼退坡部分的車價成本,讓利給終端消費者,我們判斷大型車企借助規模和資金優勢對小型車企市場份額的侵佔力度將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今年1月~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14.7萬輛和13.6萬輛,同比增長11.7%和7.8%。我們測算,到2020年鋰電需求達到120GWh,2017~2020年均約新增30GWh。按照每1GWh產能設備投資4億元計算,年均需求120億元。

3.鋰電池產能向高端聚集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2017年《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出臺,中小鋰電廠商將逐步退出,新能源龍頭車企承擔退坡補貼,車企將進一步壓縮上游鋰電池採購成本,同時龍頭車企產能擴張將持續升級,搶佔市場份額。2015年,鋰電池市場前5強企業市場占比56.3%,2016年提升至64.5%。2016年底,我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220瓦時/公斤,價格低到1.5元/瓦時,與2002年相比,能量密度提高1.7倍,價格下降60%,鋰電池生產規模化、高端化趨勢明顯,鋰電池廠商對鋰電設備自動化要求和生產品質要求將進一步提高,鋰電設備行業洗牌基本結束,行業壁壘大幅提升,市場呈現龍頭企業贏者通吃競爭格局。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

公司未來增長具備想像空間。除去本輪鋰電池廠商的快速擴產能帶動的設備需求,我們認為長期來看公司產品還有以下增長驅動因素。1)切入比亞迪、特斯拉等國內外高端廠商供應鏈;2)鋰電池產品升級帶來的鋰電設備與產線的更新換代需求;3)業務延伸至儲能設備等領域,我們堅定看好公司未來發展。此次新簽訂單將對公司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我們再次上調公司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17~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6.2億元、41.98億元和53.0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39億元、10.20億元和12.85億元,EPS分別為1.57元、2.50元和3.15元,對應PE分別為40X、25X和20X,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新能源汽車政策趨嚴,訂單簽訂不達預期。

科恒股份:“鋰電設備+三元鋰材料”雙驅動 業績持續高增長可期

科恒股份 300340

研究機構:華金證券 分析師:譚志勇,陳雁冰 撰寫日期:2017-05-19

投資要點

並購浩能科技,產業鏈向上擴張:公司16年收購浩能科技100%股份,將浩能科技11月與12月份財報併入公司年報,併入1.72億營業收入和0.31億歸母淨利潤,毛利率達28.87%,大幅拉升了公司盈利能力。浩能科技是國內知名鋰電池生產設備製造商,核心產品為高精度塗布複合設備,客戶涵蓋了國內和國外頂級鋰離子電池製造商,包括ATL,CATL, TDK,三星,力神,億緯鋰能,銀隆,比亞迪等。在新能源車快速發展導致的鋰電產業迅速擴張背景下,目前浩能科技在手訂單約15億元,已遠超去年全年水準,將大幅增厚公司17年業績。公司鋰電業務材料與設備雙重佈局,未來還將形成良好的協同作用。

鋰電業務逐步發力,產能擴張持續增長:2016年公司鋰電材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91億元,同比增長139%,毛利率達11.68%,增長7個百分點,幅度較大;公司鋰電材料業務受益於16年新能源車行業的高速發展。在國家政策積極推進新能車的背景下,公司抓住機遇調整自身產業結構,擴大自身產能,2016年年底鋰電業務月產銷量較年初實現翻倍;目前公司鋰電材料產能達400噸/月,預計7月份新增英德高端動力三元產能;今年9月份左右會建成部分動力磷酸鐵鋰和高電壓鈷酸鋰產能,累計產能或達萬噸,公司材料業務業績貢獻有望持續提升。

調整傳統稀土結構,高端市場受益有望:在深度佈局鋰電業務的同時,公司不忘加大自身傳統發光稀土業務的調整。去年由於稀土原材料價格持續走低,公司稀土業務盈利能力嚴重下挫,成為限制利潤增長的主要因素。目前來看該行業較多產能已經關停,17年一季度稀土價格出現回暖。公司已完成稀土低端產能改造,依靠公司原有的優質客戶與核心技術,有望獲益於產業回暖。

16年業績扭虧為盈,17年業績持續高增長: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7.87億元,同比增長101%;歸母淨利潤0.34億元,同比增長145%。2017年Q1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2067.59萬元,同比增長832.21%高於業績預告上限。主要是因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銷售量同比大幅增長,銷售毛利率與上年同期相比明顯上升;並表深圳市浩能科技報表。

投資建議:基於公司深度佈局鋰電業務擴產三元鋰材料產能,收購並表鋰電塗布設備龍頭浩能科技,積極調整發光稀土材料業務結構的情況,我們預計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別為1.87、2.47和3.02元,給予“買入一A”評級,6個月目標價56元,相當2017年30倍動態市盈率。

贏合科技:中報業績預增 鋰電龍頭迎來黃金發展

贏合科技 300457

研究機構:東北證券 分析師:劉軍 撰寫日期:2017-07-14

事件:公司於今日發佈中報業績預增公告,公司上半年預計將實現歸母淨利潤11500~13200萬元,上年同期為5767.11萬元,同比增長99.41%~128.88%。從單季度來看,二季度預計歸母淨利潤為7749-9449萬元,環比增長106.58%-151.91%。

點評: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大幅度增長,主要原因為:1)鋰電池行業快速持續發展,國內鋰電池主要廠商產能持續擴張,鋰電設備需求顯著,公司在穩定原有客戶如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動力鋰電行業新客戶如河南國能,與河南國能於6月簽訂總價值2.85億元的採購合同;2)公司目前預收款約4.9億元,以此測算在手訂單約16億元;3)動力鋰電池相關設備的生產銷售業績較上年同期有顯著提升。預計下半年隨著各大主要動力鋰電廠商產能擴張規劃落地,公司的業績將會進一步提升,在手訂單充足,下半年或將繼續維持上半年的高增速。

動力鋰電池廠商產能持續擴張,鋰電設備需求持續釋放:國內一線動力鋰電廠商在動力鋰電池行業整合期間取得有利位置,均制定了大規模的產能擴張規劃,按目前公司主要客戶擴產情況來看,2017全年沃特瑪、國軒、力神、中航鋰電、福斯特擴產約22GWh,2018-2020年總計擴產約40GWh。隨著規劃逐漸落地,將帶來鋰電設備的持續需求,至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在500億以上。

與主要動力鋰電池企業綁定,受益於動力鋰電池行業集中度提高:公司與沃特瑪、國軒高科、ATL 等動力鋰電池廠商持續合作,核心利益與下游領先動力鋰電廠商綁定。在未來動力鋰電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公司將受益於綁定的動力鋰電池優質廠商,市場佔有率將不斷提高,充分受益於鋰電行業發展的紅利。

投資建議與評級:預計公司2016-2018年的淨利潤為2.61億元、3.62億元和4.88億元,市盈率分別為:38倍、28倍、20倍。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電池廠擴產不達預期,公司訂單低於預期。

中國中車:業績底部已然明朗 靜待動車組業務復蘇

中國中車 601766

研究機構:國聯證券 分析師:馬松 撰寫日期:2017-05-02

公司發佈2017年一季報,實現營收335.92億元,同比減少16.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52億元,同比下滑42.05%;基本每股收益0.04元。

投資要點:

動車組、客車交付量下滑導致一季度業績下降。

一季度公司鐵路裝備業務實現營收131億元,同比下滑39.61%,拖累一季度公司業績。我們認為一季度中車業績下滑的主要是由於16年上半年高鐵招標不達預期,16年上半年動車組招標量僅為21列,由於動車組交付週期一般為8-12個月,從而導致今年一季度業績下滑。隨著16年年末高鐵招標重啟,鐵路裝備業務有望逐步復蘇。

城軌業務高速增長,超過市場預期。

一季度公司城軌業務實現營收55億元,同比增長42.16%,超過市場預期。

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有43座城市運行軌道交通,軌道交通總里程達4153公里,預計到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有望突破7000公里,規劃總里程達1萬公里以上。作為國內城軌車輛主要供應商,我們認為十三五期間,公司城軌業務營收將保持快速增長,營收占比將逐步擴大。

高鐵招標重啟,動車組需求有望維持高位。

16年年末和17年年初已合計進行160列標準列動車組招標,17年動車組需求較大。根據鐵路中長期規劃,“十三五”期間每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到2020年,高鐵運營里程將達到3萬公里,同時我們預計至2020年高鐵動車組密度有望從目前0.1列/公里提升至0.12列/公里,結合城際鐵路需求,我們認為17年動車組全年招標量將有望回到400列的常態規模,“十三五”期間每年動車組需求有望維持在400列以上水準。中國中車作為國內高鐵動車組唯一供應商有望長期受益。

高端市場不斷突破,“一帶一路”持續受益,海外大單紛至遝來。

今年一季度公司相繼簽訂波士頓、洛杉磯、賓夕法尼亞地鐵車輛銷售合同、馬來西亞動車組銷售合同和印尼雅萬高鐵項目350公里高速動車組銷售合同。我們認為隨著公司海外車輛順利投入運營,公司車輛性能將會得到越來越多國家認可,海外訂單有望紛至遝來。同時受益“一帶一路”政策實施,作為維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紐帶的軌道交通項目將會率先推進,公司車輛憑藉高性價比優勢,有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得到推廣。今年5月份即將召開高峰論壇,我們認為17年有望成為“一帶一路”政策大年,中車有望大幅受益。

維持“推薦”評級。

公司鐵路裝備業務17年有望恢復增長,城軌、新產業、現代服務業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17-19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32億元,159億元和183億元,EPS分別為0.46、0.55和0.64元,PE分別為22.20倍、18.50和16.04倍,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1、鐵總招標不達預期;2、南北車合併後整合效果不達預期。

康尼機電:軌交系統門國內龍頭 正形成多元發展的經營格局

康尼機電 603111

研究機構:愛建證券 分析師:劉孫亮 撰寫日期:2017-07-18

公司是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軌道交通門系統的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軌道車輛門系統、月臺安全門系統、軌道車輛內部裝飾產品、軌道車輛電力和通訊連接器、門系統配件等。目前,公司是國內軌道交通門行業的龍頭企業。 q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龍昕科技100%的股權。交易過程中,公司擬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7億元,將用於支付標的資產的現金對價、交易相關費;龍昕科技則做出業績承諾,為2017年~2019年(扣非前後孰低)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38億元、3.08億元和3.88億元,並追加2年業績承諾。此舉彰顯管理層對未來盈利預期的信心。收購完成後,公司將形成多元發展的經營格局。

公司在幹線鐵路門系統營收無憂。“十三五”期間,幹線門系統的市場規模約為51億元。公司為中國標準動車組門系統研發、生產的主要參與單位,高鐵車門系統佔據國內市場份額的45%以上。隨著動車組需求的逐年上升,未來公司在鐵路門系統方面的營業收入有望持續增長。

公司是國內軌交門系統的龍頭企業。公司在城規系統門方面的市占率超過50%,並且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因此未來軌交門系統的利潤貢獻可觀。

公司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汽車公車門系統(電動塞拉門)已轉化為經濟效益。目前已經有55輛車(75套系統)訂單實現交付。2015 年和2016 年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業務銷售收入約為1.29 億元和2.72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53%和110%。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的蓬勃發展,我們預測公司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業務的收入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長。

考慮到公司所處行業內的地位,以及公司收購龍昕科技後對估值帶來提升,因此,給予公司30-35倍的動態PE,並預計公司2017和2018年公司的EPS分別為0.442元和0.561元。結合行業當前估值水準,我們給予康尼機電“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