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最愚蠢的日本將軍:挑起中日戰火,稱日本士兵吃草也能打勝仗

有道是吃軟的怕硬的,吃硬的怕橫的,專橫的打不過不要命的。這句話運用于各國士兵戰鬥力中,實在是再為恰當不過了。在二戰期間,世界諸國圍繞緬甸這一地區展開過多次戰役,

英軍士兵堪稱硬漢,可是,碰上日本人這麼橫的,也是屢屢吃到敗仗,等到中國遠征軍這些不要命的士兵到來時,日本佬也不得不甘拜下風了。只是,這些日本兵還真的就是強悍的存在,指揮他們的司令官,也是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的重要人物。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日本司令官--牟田口廉也。

牟田口廉也不是一個很有名的戰犯,這只是對於不瞭解抗日戰爭歷史的人而已。其實,他是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的罪魁禍首,他是侵華日軍駐紮在中國步兵旅團的第一聯隊聯隊長,正是他下達了對中國守軍開火的命令,挑起了“七七事變”,令中國陷入了一片戰火之中。

拋開國家情感不說,從日本人的角度,這個司令官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為什麼呢?他對戰機的把握的確十分到位,為了給日本製造一個挑起戰爭,正義般的理由,牟田口廉也十分“聰明”地以調查失蹤士兵為由,行強人所難之事,於是,雙方的衝突升級,因而從一件小糾紛變成了國家級別的戰爭。所以,在盧溝橋打響第一炮之後,牟田口廉也可是被天皇授予了金鷹三級勳章,一路晉升為了中將。

只是,這位大兄弟剛到巔峰,就準備走下坡路了。在1944年的時候,日本已經是窮途末路,強弩之末了,可是,還未死心的日軍司令部,準備信任這位“大神”,命令其領軍到緬甸方面進行指揮作戰,被榮譽沖昏了頭腦的牟田口廉也,也終於吃到了苦頭。

在印緬邊境的爆發的恩帕爾會戰,正是出自于牟田口廉也的指揮。當時,雙方的後勤狀況、戰鬥能力是存在十分明顯的差距:英軍擁有數量佔優勢、性能更先進的空軍,加上流暢迅速的後勤補給線,最後還在兵力方面遠超日軍。這一仗,明眼人都明白,誰來指揮,都是無力回天了。可是,牟田口廉也這個蠢貨他不明白!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沒有補給,

就不能打仗?那怎麼能行!日本軍隊能夠忍受任何艱難困苦,就算吃草也能一樣打勝仗!”

不得不說,這小子還是讀了些經典戰例的。曾經,這種以戰養戰,拼命廝殺的戰鬥方式取得了十分驚人的成果,那就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鐵木真的帶領下,蒙古鐵騎橫掃了亞歐大陸,若非治理不善,只怕如今我們亞歐大陸就是一個整體的多民族國家了。只是,這種戰鬥方式,還是在冷兵器時代流行,如今的熱兵器時代,牟田口廉也的邯鄲學步,鸚鵡學舌,只怕學了個形似神不似。

因為各方面軍的失利,日本士兵早就士氣全無,無心戀戰了。吃不飽,穿不暖,還要被逼著拿著落後人家十幾年的武器衝鋒陷陣,最後變成了炮灰,毫無建樹,就算是日本這些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士兵,也是扛不住的,所以,牟田口廉也遭遇了大敗。

日本兵只需要勇氣,毅力,其他什麼都不需要了?嗯,筆者希望他們保持這種想法,永遠不要捨棄呀!

只是,這種戰鬥方式,還是在冷兵器時代流行,如今的熱兵器時代,牟田口廉也的邯鄲學步,鸚鵡學舌,只怕學了個形似神不似。

因為各方面軍的失利,日本士兵早就士氣全無,無心戀戰了。吃不飽,穿不暖,還要被逼著拿著落後人家十幾年的武器衝鋒陷陣,最後變成了炮灰,毫無建樹,就算是日本這些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士兵,也是扛不住的,所以,牟田口廉也遭遇了大敗。

日本兵只需要勇氣,毅力,其他什麼都不需要了?嗯,筆者希望他們保持這種想法,永遠不要捨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