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月我沒摸過錢(感受·變化在身邊)

賣豆漿雞蛋的早點攤也用上了移動支付。
本報記者 沈寅攝

幾塊吱吱作響的裡脊肉、一張餅、兩片生菜,再配上自製的醬料,“7塊錢,掃碼就行了。”老闆娘不等確認收錢,又忙忙碌碌地去招待他人。

這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徐浪經常光顧的早餐攤,由於靠近校門口,每個早晨生意都不錯。生意多是好事,但老闆和老闆娘兩個人做早餐都忙不過來,更不用提收錢、找錢了。原來,老闆在攤前放了一個塑膠桶,裡面放些零錢,讓客人自己交錢、找零,效果倒也不錯。

但是,如果客人手裡只有50元或100元,就要耐心等待老闆抽出時間了。

其實,移動支付對徐浪來說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最初只是為了網購方便,漸漸地買電影票、繳水電費、充值話費這種事情,也可以用互聯網解決。再後來,越來越多的商場和餐廳也開始支持支付寶。“以前出門還會擔心帶沒帶夠錢。”徐浪晃著手機說,“現在是根本不用帶錢,有它就夠了。

“以前在商場購物,需要先由商家開票,統一在收銀台付款,再拿小票回商家取貨。現在,幾乎每個商家都支援直接使用移動支付,有時還會有優惠,真是方便太多了。”徐浪說。

“最開始看到一個變化還會覺得新鮮,後來就不會了。現在如果哪裡不能用移動支付,我才覺得奇怪。”上個月,徐浪在包裡放了100元現金備用,到現在,一分錢現金都沒花過。

不過,就算已對移動支付的普及程度充滿信任,近期發生的幾件事,仍讓徐浪感到意外又驚喜。

另一件事是不久前,徐浪去日本旅遊,發現很多便利店也可以用支付寶付款。“我用的是支付寶,當地人卻在用現金或者刷卡,我就很奇怪。問了一個日本朋友才知道,他們還沒有普及移動支付。沒想到,我們在日本消費比當地人還方便。”

儘管支付寶在日本的普及率沒有在國內那麼高,但景區、便利店、免稅店等主要消費場所都有覆蓋。

不只日本,在泰國、柬埔寨等很多地方,也能看到支付寶的標誌。對於和徐浪一樣熱愛旅遊的人來說,實在是讓他們驕傲。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18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