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男人這一生,總免不了要在兩個女人間周旋

文丨 國館

好的家庭是,長輩懂得處理感情的分寸,

年輕人也相愛和孝順。

——國館君

都說有家的地方,就少不了婆媳問題。可我的朋友程慧卻樂呵呵地說,她就沒有這樣的煩惱。

她是麻醉師,常年工作日夜顛倒,一進麻醉室就十幾個鐘。

剛結婚時,聽說要跟婆婆同住,她一度很緊張。倒不是怕老人家打攪二人世界,而是她這樣的工作強度,老公吃飯問題自己好解決,多了婆婆,媳婦常年不回家做飯,總歸是不懂事。

她老公看出她的心思,

主動跟老媽坦言難處。好在婆婆開明,不計較,“一家人不計較,她年輕,忙事業,我退休,多幹些,沒事。”

程慧平日回家不管多晚,總有婆婆的愛心牌煲湯候著。

當然,程慧也懂事,婆婆這樣知冷知熱,她一調休也儘量在家忙前忙後,平時對老公和婆婆也嘴甜、多感激。一家人感情特別好。

其實,她婆婆才是活得明白的人。她愛兒子,就不讓兒子為難,愛屋及烏。

許多婆媳矛盾,都是因為婆婆錯愛。婆婆離間兒子和兒媳的關係,大多是為了引起兒子的保護和關愛。

古有《孔雀東南飛》,劉蘭芝是一等一的才女、賢妻,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嫁入焦家也與夫君仲卿琴瑟和諧。奈何焦母偏偏看蘭芝不順眼,百般挑剔,把她譴回娘家,而後又給兒子介紹隔壁家的姑娘,活脫脫的婚內拆散。

這樣的故事很多。當年陸游和唐婉表兄表妹,青梅竹馬、此情依依,也是同樣被陸母拆散。

張愛玲最出名的小說《金鎖記》講的也是同樣的故事。

晚年的曹七巧看到兒子長白到了適婚年齡,

便做主給他娶了袁家小姐。

新婚當天,有經驗的婦人調侃新娘子嘴唇厚、天性厚(即性☆禁☆欲強),讓長白小心身體。

從此曹七巧心生芥蒂,怕長白淪陷在新娘子的溫柔鄉里。

每晚要長白到她房間裡,陪她吸幾口大煙。新郎官一開始自然不願,但禁不起七巧罵他不孝,就抽了起來。

一來二往,上了癮,晚晚到母親房裡。袁家小姐不知所以受到冷落,整晚難以入眠。

曹七巧更是絕了,當著全家人的面說:新娘子沒有長白睡不著覺,

兒子陪陪母親都有意見。

這話變著花樣多說幾次,又明著暗著逼著長白說出新娘的閨房囧事,轉身當作打麻將的談資說給外人聽。

新娘子跟長白本就沒感情基礎,夫妻生活也寡淡,再這樣被塑造成熱情如火的女子,又羞又惱,就自我了斷了。

這樣一來,長白也耐不住,大煙不抽了,名正言順去尋花問柳。七巧又急著給他納妾了,好把他籠絡在家。

這樣的婆婆多是自己感情不順,焦母喪夫,陸游的父親在故事中是缺席的,曹七巧就更不用說了,早年被貪財的兄嫂嫁給殘疾的姜家二少爺,夫妻生活得不到滿足,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都不知道孩子是怎麼生出來的”。對姜三少季澤有好感,卻被其謀財劫色,感情得不到滿足又對男人心生芥蒂。

她們得不到愛,轉而向兒子索取,此時兒媳便是假想敵。兒子和兒媳感情太好,會遭到她們的強烈妒忌,從而百般阻撓。在心理學上,這是典型的畸戀。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並不是真的不希望兒子幸福,給兒子娶媳的是她,離間兒子和兒媳的也是她,媳婦死後,給兒子納妾的還是她。焦母和陸母亦是如此。

她們在兒子身上既寄託了母親的角色,又企圖扮演伴侶的角色。母親的角色希望兒子成家、幸福,伴侶的角色忍受不了兒子與兒媳親密。

她們自私到把兒子當做私有財產,越愛越忍不住有控制欲。可她們越愛兒子,兒子越不幸福。焦仲卿掛東南枝自盡,陸遊一生鬱鬱寡歡,長白終日意志消沉。

其實,折磨兒媳不是她們的本意,她們只是沉溺于操縱兒子的過程,以此來彌補自己缺失的情愛體驗。

當然,也有相當一些婆婆喜歡找媳婦的不是,是因為早年深受自己婆婆的壓抑。有朝一日,千年媳婦熬成婆,想要出一口惡氣。

1988年熱映的韓劇《看了又看》裡小護士鄭銀珠嫁入朴警官家,不受婆婆待見,在婆婆眼裡,護士配員警官,明顯高攀。

朴警官的媽媽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一輩子在婆婆的威嚴下生存。雖然丈夫體貼有加,但也不免有所怨言。

更讓她介意的是婆婆特別喜歡銀珠。所以,朴媽媽對銀珠做的家務就多有苛責。

但銀珠的姐姐作家金珠陰差陽錯嫁給樸家的二兒子。朴奶奶不喜歡金珠嬌氣、不幹活,但朴媽媽卻從金珠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受婆婆欺壓的影子,捨不得讓她幹家務活,把她寵成女兒。

朴媽媽對兩個兒媳截然不同的態度,尤其是對勤勞的銀珠的苛刻,除了天性的偏好,更多是對婆婆半輩子的欺壓的反抗。

仿佛在說:終於輪到我當婆婆了,我的媳婦我調教,不用您管。

婆婆不待見媳婦,並不是頑疾。只要想得通:對媳婦不好,最終受苦的是兒子和自己,就自然而然有了轉機。

銀珠每天上完班,不僅要做家務伺候一家人,更要服務已經懷孕、被寵上天的金珠,心情抑鬱,被判為難孕,一度抑鬱到想跟丈夫離婚。

好在樸家的家庭氛圍溫暖,爸爸愛媽媽,兒子愛兒媳,全家孝敬奶奶。朴媽媽雖然剛開始對兩個兒媳有失偏頗,但漸漸明白,手心手背都是肉,對銀珠不好,大兒子基正也不會快樂。

所以漸漸和銀珠和睦相處,最後還支持她實現學美術的理想。在關愛中,銀珠終於解開多年心結,身心調整到健康狀態,生下兒子。對兒媳好,最終受惠的是兒子,是整個家。

會和媳婦針眼相對的婆婆,多半內心有傷。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但好的婆婆會明白,自己經受的苦難並不該由無辜的媳婦來埋單。

俗話說,兒子是母親上輩子的情人。兒媳是兒子這輩子的情人。愛應該同屬一個陣營,婆婆愛兒子,媳婦愛丈夫,愛不矛盾,應該站在同一陣營,讓愛成為整個家的後盾。

好的家庭是,長輩懂得處理感情的分寸,年輕人也相愛和孝順。

這樣的婆婆多是自己感情不順,焦母喪夫,陸游的父親在故事中是缺席的,曹七巧就更不用說了,早年被貪財的兄嫂嫁給殘疾的姜家二少爺,夫妻生活得不到滿足,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都不知道孩子是怎麼生出來的”。對姜三少季澤有好感,卻被其謀財劫色,感情得不到滿足又對男人心生芥蒂。

她們得不到愛,轉而向兒子索取,此時兒媳便是假想敵。兒子和兒媳感情太好,會遭到她們的強烈妒忌,從而百般阻撓。在心理學上,這是典型的畸戀。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並不是真的不希望兒子幸福,給兒子娶媳的是她,離間兒子和兒媳的也是她,媳婦死後,給兒子納妾的還是她。焦母和陸母亦是如此。

她們在兒子身上既寄託了母親的角色,又企圖扮演伴侶的角色。母親的角色希望兒子成家、幸福,伴侶的角色忍受不了兒子與兒媳親密。

她們自私到把兒子當做私有財產,越愛越忍不住有控制欲。可她們越愛兒子,兒子越不幸福。焦仲卿掛東南枝自盡,陸遊一生鬱鬱寡歡,長白終日意志消沉。

其實,折磨兒媳不是她們的本意,她們只是沉溺于操縱兒子的過程,以此來彌補自己缺失的情愛體驗。

當然,也有相當一些婆婆喜歡找媳婦的不是,是因為早年深受自己婆婆的壓抑。有朝一日,千年媳婦熬成婆,想要出一口惡氣。

1988年熱映的韓劇《看了又看》裡小護士鄭銀珠嫁入朴警官家,不受婆婆待見,在婆婆眼裡,護士配員警官,明顯高攀。

朴警官的媽媽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一輩子在婆婆的威嚴下生存。雖然丈夫體貼有加,但也不免有所怨言。

更讓她介意的是婆婆特別喜歡銀珠。所以,朴媽媽對銀珠做的家務就多有苛責。

但銀珠的姐姐作家金珠陰差陽錯嫁給樸家的二兒子。朴奶奶不喜歡金珠嬌氣、不幹活,但朴媽媽卻從金珠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受婆婆欺壓的影子,捨不得讓她幹家務活,把她寵成女兒。

朴媽媽對兩個兒媳截然不同的態度,尤其是對勤勞的銀珠的苛刻,除了天性的偏好,更多是對婆婆半輩子的欺壓的反抗。

仿佛在說:終於輪到我當婆婆了,我的媳婦我調教,不用您管。

婆婆不待見媳婦,並不是頑疾。只要想得通:對媳婦不好,最終受苦的是兒子和自己,就自然而然有了轉機。

銀珠每天上完班,不僅要做家務伺候一家人,更要服務已經懷孕、被寵上天的金珠,心情抑鬱,被判為難孕,一度抑鬱到想跟丈夫離婚。

好在樸家的家庭氛圍溫暖,爸爸愛媽媽,兒子愛兒媳,全家孝敬奶奶。朴媽媽雖然剛開始對兩個兒媳有失偏頗,但漸漸明白,手心手背都是肉,對銀珠不好,大兒子基正也不會快樂。

所以漸漸和銀珠和睦相處,最後還支持她實現學美術的理想。在關愛中,銀珠終於解開多年心結,身心調整到健康狀態,生下兒子。對兒媳好,最終受惠的是兒子,是整個家。

會和媳婦針眼相對的婆婆,多半內心有傷。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但好的婆婆會明白,自己經受的苦難並不該由無辜的媳婦來埋單。

俗話說,兒子是母親上輩子的情人。兒媳是兒子這輩子的情人。愛應該同屬一個陣營,婆婆愛兒子,媳婦愛丈夫,愛不矛盾,應該站在同一陣營,讓愛成為整個家的後盾。

好的家庭是,長輩懂得處理感情的分寸,年輕人也相愛和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