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皇帝穿黃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點擊上面藍字 新陝網 訂閱 ♡♡

印象中,皇帝的服飾多以黃色為主,皇帝穿上明黃龍袍總會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但歷史上皇帝龍袍一直都是黃色的嗎?最終為何又將黃色作為最終皇帝代表顏色?

事實上,在唐宋之前,君王、皇帝穿什麼顏色的袍服,並沒有嚴格的規定,曾經一度,黃色竟然還是低等色。北朝末到隋代,在受胡服影響而產生的常服系統中,逐漸形成了以服飾顏色排列等級的“品色服”制度,其基本序列自上而下大體依次是紫、緋、綠、青、黃,並被後世沿用。

最終,“黃袍”作為皇帝專用衣著顏色是從唐朝開始確立的。在唐以後,皇帝就開始決定不再跟一般人同穿一種顏色的衣服了,於是唐高祖下令“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但當時的規定並不嚴格,百姓偶爾穿黃色袍子,也不會有牢獄之災。事情的轉折發生在西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眾軍士以黃袍加其身,擁立為帝。

因而北宋建立後,

黃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徵,黃色亦成皇帝專用。

直到清代,帝后朝服顏色才明確調整為我們所熟悉的明亮度最高的“明黃”,淩駕於所有顏色之上,皇子及貴妃、妃子用略偏赤黃的“金黃”。我們很難想像,在後世象徵皇權的最高色彩,在最初卻只是庶人的服色而已。

確定了黃色作為皇家專用色外,又為何要在龍袍上繡上龍的圖案?

龍成為帝王的象徵,最早見於史書的是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附會“五德終始說”,為宣揚“君權神授”,曾自詡“祖龍”。

其次,龍不僅是皇權的象徵,龍袍上的龍形圖案也都有相應規定。龍數一般為9條:前後身各3條,

左右肩各1條,襟裡藏1條,而且從正面或背面看都是5條,正好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如此看來,封建社會之初,皇帝所穿衣服的顏色與平民無異,隨著對皇權意識逐漸增加,才有了兩者之間的差異。

◆ ◆ ◆ ◆ ◆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3378570195@qq.com

豐厚稿酬等著你,

快來吧!

宣傳反邪教 傳播正能量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度和諧生活每一天。

關注我們

長按左側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