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女大學生的宜昌尋情記

武漢四年的大學生涯,閒暇之余也會查查湖北境內好玩的地方,早已對宜昌抱有期待,只是一直沒有時間一探究竟。在沒有到宜昌之前,就已經與宜昌結下了情愫,沒錯,我是來尋情的!下面就聽我來講講在宜昌的四天三晚,

都尋見了哪些情吧...

乘“長江三峽號”遊兩壩一峽,尋郵輪情。

在南方長大的孩子,多以江為伴,當然對於郵輪也不陌生,但是大多都是短暫的半小時最多是一個小時左右的郵輪遊玩,很少會有半天甚至更多的時間都待在船上。所以尋一份郵輪情,來到了宜昌,乘坐郵輪,暢遊在長江之上,遊覽浩瀚的兩壩一峽。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宜昌旅遊的第一站可以首選“長江三峽號”郵輪,乘坐郵輪可以先總的瞭解一下宜昌的旅遊景點,和大體的先感受一下宜昌三峽。郵輪駛出約一個小時後抵達葛洲壩。葛洲壩是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水電站。

此刻,正在排隊進閘室,船過大壩,體驗水漲船高。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整個過程大約一小時,主要是排隊等候的時間比較長,關閉閘室放水的時間倒比想像中的要快,大約一刻鐘就能與上游水位相同,船駛出閘室的那一刻倍感神奇。毛爺爺的那句”高峽出平湖“就這麼生動的出現在了眼前。

三峽大壩旅遊區,尋大壩情。

小時候,經常聽外婆說過去的事,外公在世時,就是在家鄉這邊從事建設大壩的工作。兒時的暑假,爸媽都會帶上我去外公外婆工作的水電站的大壩游泳,戲水,所以對於大壩有著濃厚的情感。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三峽大壩旅遊區是國家首批5A級旅遊區,新三峽十景之一,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斷,雄奇秀麗的自然山水與世界一流的人文景觀在這裡交相輝映,”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壯觀美景已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截流石,當時修葺大壩為截斷水流,向江底投擲這種穩定性最好的錐形石。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三峽大壩不僅全國聞名,還世界一流,是中外旅客嚮往的旅遊勝地啊。

耗時11年多,耗資4954.6億,移民113萬人,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聽宜昌本地的人介紹,三峽大壩發的電並不供應給宜昌本地,而是供往華中、華東、北京、上海這些重要地區,為的就是讓這些地方用上更好的電。宜昌人民建設三峽做出了巨大的奉獻,現在大壩建設好了,依然無私的讓更好的電給更需要的地方,叫人怎麼能不愛上宜昌。

屈原故里,尋愛國情。

紀念某一個人死去的節日很多,但是很少有紀念某一個人死去的節日是全國固定放假的節日,可見這個人不一般吶!秭歸縣是屈原的故里,來了宜昌,當然要去屈原故里尋屈原的愛國情。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屈原故里景區位於秭歸縣鳳凰山,景區以突出屈原文化、三峽文化和移民文化,其主要內容包括以屈原祠和屈原文化廣場為主的屈原紀念景區、以新灘古民居、峽江石刻峽江古橋等為重點的三峽民居區、以巨型屈原雕塑為主的主題雕塑、屈原文化藝術中心和濱水生態觀景帶等。

屈原祠又稱清烈公祠,占地面積約30畝,為屈原而建。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將它遷向家坪,且按原貌重建。

攝影/冷月印記

屈原忠貞愛國的情懷,和“受命不遷”的崇高志節,都可以來屈原故里一探究竟。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屈原故里景區與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隔水相望,與大壩的直線距離僅1公里。伴晚時分在這裡賞個晚霞,多愜意。

三峽人家,尋民俗情。

一直都很好奇三峽這邊的人家是如何生活,有哪些習俗的,這不有個景區專門介紹三峽的人,還山美水美像世外桃源一樣,多好。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三峽人家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走進峽江吊腳樓,峽江妹子載歌載舞,手中的紅繡球飄飄欲落,這時清秀的三峽少女為您捧上一杯峽州清茶,你會覺得如夢似幻、親切怡然。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水車在水裡咿呀,猿聲在兩岸啼鳴。古帆船靜泊水中,風景如畫。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三峽人家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每隔一小段路都有固定的場景,演員們向我們展示三峽的民俗文化,最有趣的就是嫁娶啦!

石牌要寨,尋抗戰情。

這個景區只做了短暫的停留,所以只能簡單的介紹一下啦。石牌的地名就是因江邊那塊兀立的巨石而得。景區由楊家溪軍事漂流、石牌抗戰紀念館、石牌抗戰紀念碑三部分組成。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石牌聞名天下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石牌保衛戰。石牌保衛戰,是國民黨軍隊和日本軍隊為數不多的以弱勝強並且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的戰役。石牌保衛戰的意義極其重大,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捩點,西方軍事家譽之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甚至可以說,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結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值得推薦的是,從石牌要寨景區的碼頭看過去的三峽景色和倒影渾然一體,分不清哪是水面之上,哪是水面之下。

西陵峽三遊洞,尋石刻情。

最近對摩崖石刻很是感興趣,那麼來了宜昌,必定要慕名前來這三遊洞看看石刻。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三游洞風景區位於西陵峽外,距宜昌10公里左右。三遊洞的名字有兩個典故,唐代詩人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個人曾一同遊過此洞,人稱“前三遊”;到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也一同來遊過此洞,人稱為“後三遊”。三遊洞風景區內主要景點有三遊洞、至喜亭、楚塞樓、古軍壘遺址、張飛擂鼓台、陸遊泉等。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三游洞摩崖,簡稱三遊洞,位於西陵峽峽口。這裡的摩崖石刻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哦!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另外要說的下牢溪,也就是宜昌的愛河就在三遊洞景區內,電影山楂樹之戀就曾取景哦~ 還有高大上的懸崖餐廳就在三遊洞景區門口的大橋旁。

王家壩人民公社,尋群眾集體情。

身為黨員,對於遊覽人民公社當然是抱著學習的態度,瞭解當時的各種,學習群眾集體的思想。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王家壩人民公社舊址館在原王家壩人民公社基礎上複建而成,曾是三峽地區(宜昌縣)的第一家人民公社。複建此館意在真實的記載這段歷史,讓人們在此得到更多的啟發,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瞭解這段歷史,走進這段歲月。 本館是以人民公社為基調,集餐飲住宿、會務接待為一體的旅遊觀光點,是三峽車溪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車溪,尋土家兒女長情。

車溪民俗遊覽區是以“夢裡老家”為主題,以田園風光和土家民俗文化為特色的景區。而我感興趣的不只是這裡的各種手工文化,更加吸引我的是土家婚嫁文化。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景區內巴楚民風古老淳厚,田園風光清新自然,其特點可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主題定位(夢裡老家),兩大自然奇觀(植物奇觀、地質奇觀),三種文化特質(民俗歌舞欣賞、農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四種旅遊特色(民俗風情遊、休閒體驗遊、科普考察遊、獵奇探險遊)。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雖然身為江西人,我們的景德鎮盛產陶瓷,但對車溪的陶文化興趣依然不減。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哭嫁是土家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即新娘出嫁時履行的哭唱儀式活動。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前半個月、一個月開始,有的甚至前三個月就開始了。

品宜昌美食,尋吃貨情。

宜昌好吃的美食太多,要一個個介紹不知道得說多久呢,我就介紹幾個個人覺得最特別的吧!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魚腥草, 味道確實很難駕馭,但是夠特別。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宜昌本地產的高山土豆,本地人習慣叫洋芋,一口一個吃起來可爽啦。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新鮮的河蝦,爆炒一盤,大口大口的吃。

--玩轉宜昌原創出品--

聽宜昌本地的人介紹,三峽大壩發的電並不供應給宜昌本地,而是供往華中、華東、北京、上海這些重要地區,為的就是讓這些地方用上更好的電。宜昌人民建設三峽做出了巨大的奉獻,現在大壩建設好了,依然無私的讓更好的電給更需要的地方,叫人怎麼能不愛上宜昌。

屈原故里,尋愛國情。

紀念某一個人死去的節日很多,但是很少有紀念某一個人死去的節日是全國固定放假的節日,可見這個人不一般吶!秭歸縣是屈原的故里,來了宜昌,當然要去屈原故里尋屈原的愛國情。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屈原故里景區位於秭歸縣鳳凰山,景區以突出屈原文化、三峽文化和移民文化,其主要內容包括以屈原祠和屈原文化廣場為主的屈原紀念景區、以新灘古民居、峽江石刻峽江古橋等為重點的三峽民居區、以巨型屈原雕塑為主的主題雕塑、屈原文化藝術中心和濱水生態觀景帶等。

屈原祠又稱清烈公祠,占地面積約30畝,為屈原而建。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將它遷向家坪,且按原貌重建。

攝影/冷月印記

屈原忠貞愛國的情懷,和“受命不遷”的崇高志節,都可以來屈原故里一探究竟。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屈原故里景區與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隔水相望,與大壩的直線距離僅1公里。伴晚時分在這裡賞個晚霞,多愜意。

三峽人家,尋民俗情。

一直都很好奇三峽這邊的人家是如何生活,有哪些習俗的,這不有個景區專門介紹三峽的人,還山美水美像世外桃源一樣,多好。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三峽人家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走進峽江吊腳樓,峽江妹子載歌載舞,手中的紅繡球飄飄欲落,這時清秀的三峽少女為您捧上一杯峽州清茶,你會覺得如夢似幻、親切怡然。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水車在水裡咿呀,猿聲在兩岸啼鳴。古帆船靜泊水中,風景如畫。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三峽人家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每隔一小段路都有固定的場景,演員們向我們展示三峽的民俗文化,最有趣的就是嫁娶啦!

石牌要寨,尋抗戰情。

這個景區只做了短暫的停留,所以只能簡單的介紹一下啦。石牌的地名就是因江邊那塊兀立的巨石而得。景區由楊家溪軍事漂流、石牌抗戰紀念館、石牌抗戰紀念碑三部分組成。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石牌聞名天下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石牌保衛戰。石牌保衛戰,是國民黨軍隊和日本軍隊為數不多的以弱勝強並且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的戰役。石牌保衛戰的意義極其重大,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捩點,西方軍事家譽之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甚至可以說,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結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值得推薦的是,從石牌要寨景區的碼頭看過去的三峽景色和倒影渾然一體,分不清哪是水面之上,哪是水面之下。

西陵峽三遊洞,尋石刻情。

最近對摩崖石刻很是感興趣,那麼來了宜昌,必定要慕名前來這三遊洞看看石刻。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三游洞風景區位於西陵峽外,距宜昌10公里左右。三遊洞的名字有兩個典故,唐代詩人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個人曾一同遊過此洞,人稱“前三遊”;到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也一同來遊過此洞,人稱為“後三遊”。三遊洞風景區內主要景點有三遊洞、至喜亭、楚塞樓、古軍壘遺址、張飛擂鼓台、陸遊泉等。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三游洞摩崖,簡稱三遊洞,位於西陵峽峽口。這裡的摩崖石刻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哦!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另外要說的下牢溪,也就是宜昌的愛河就在三遊洞景區內,電影山楂樹之戀就曾取景哦~ 還有高大上的懸崖餐廳就在三遊洞景區門口的大橋旁。

王家壩人民公社,尋群眾集體情。

身為黨員,對於遊覽人民公社當然是抱著學習的態度,瞭解當時的各種,學習群眾集體的思想。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王家壩人民公社舊址館在原王家壩人民公社基礎上複建而成,曾是三峽地區(宜昌縣)的第一家人民公社。複建此館意在真實的記載這段歷史,讓人們在此得到更多的啟發,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瞭解這段歷史,走進這段歲月。 本館是以人民公社為基調,集餐飲住宿、會務接待為一體的旅遊觀光點,是三峽車溪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車溪,尋土家兒女長情。

車溪民俗遊覽區是以“夢裡老家”為主題,以田園風光和土家民俗文化為特色的景區。而我感興趣的不只是這裡的各種手工文化,更加吸引我的是土家婚嫁文化。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景區內巴楚民風古老淳厚,田園風光清新自然,其特點可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主題定位(夢裡老家),兩大自然奇觀(植物奇觀、地質奇觀),三種文化特質(民俗歌舞欣賞、農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四種旅遊特色(民俗風情遊、休閒體驗遊、科普考察遊、獵奇探險遊)。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雖然身為江西人,我們的景德鎮盛產陶瓷,但對車溪的陶文化興趣依然不減。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哭嫁是土家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即新娘出嫁時履行的哭唱儀式活動。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前半個月、一個月開始,有的甚至前三個月就開始了。

品宜昌美食,尋吃貨情。

宜昌好吃的美食太多,要一個個介紹不知道得說多久呢,我就介紹幾個個人覺得最特別的吧!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魚腥草, 味道確實很難駕馭,但是夠特別。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宜昌本地產的高山土豆,本地人習慣叫洋芋,一口一個吃起來可爽啦。

攝影/余頭小姐_Rachel

新鮮的河蝦,爆炒一盤,大口大口的吃。

--玩轉宜昌原創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