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差錢”明星電影節上找投資 捨近求遠圖什麼?

近年來,演員轉型做導演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明星的知名度和號召力常常會使資本蜂擁而至來幫助他們將想法落地。與其他新人導演相比,他們的導演處☆禁☆女作無需過多為資金憂慮。

然而今年有四位“不差錢”的明星演員出現在了不久前落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專案創投單元——秦海璐、藍正龍、趙毅和李曉川首次作為導演帶來了他們的電影作品企劃。

最終,秦海璐的動作喜劇《一意孤行》、藍正龍的唐氏綜合症題材《傻傻愛你,傻傻愛我》、趙毅的東北民俗與懸疑推理故事《雞飛狗叫》以及李曉川改編暢銷小說《小薩!快跑》的同名公路片均入圍前三十。

其中,秦海璐的作品入選“青年電影計畫”。

這個2007年開設的以發現和提供有創造力新人為目的的上影節創投單元,常被認為是缺少資源和人脈的電影新人尋找投資和發行夥伴的“快車道”。明星演員的現身自然使得他們在項目洽談會上受到了更高的關注。

“我是第一波被約滿的”,秦海璐沒有掩飾自己的小竊喜。“我們是兩天都約滿了”, 曾參演《烈日灼心》《對風說愛你》的李曉川告訴介面娛樂,“仔細看一下就知道我是演員,多少都是業內的人,都會看過我拍的戲”。甚至有製片公司慕名而來,把直接對接的機會當做邀請演員的契機,“我覺得特別有趣是有幾個公司來跟我說,‘曉川老師,我們有個戲還想找你呢’”。

而對幾位新導演來說,

拿到資金支援並不是唯一目的,他們甚至也不太看重最終的獎項。李曉川的電影即將於7月中旬開機。雖然目前仍有資金缺口,但前期啟動問題不大。

“資金來講確實問題不大”,出演過《雍正王朝》《大宅門》的趙毅則直接這樣說,“來這個創投主要是看看同行都在幹什麼,

別人拿出來的東西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氣質的”。趙毅的專案還有400萬資金還未到位,但專案的總共預算也只有500萬。“我也沒有想太大投資,覺得最合理的投資就是最好的。”趙毅希望通過這次展示交流知己知彼,對投資人負責,把風險降到最低。

秦海璐說她的團隊開始並不同意把項目帶到這個平臺。“但我覺得大家都誤解了創投或者片面地理解了創投,

其實創投是一個檢驗的過程”。對秦海璐來說評審初選是對劇本的驗證,片商約見是對項目的驗證。而20個一線投資公司給出的直觀專業判斷也在不斷印證秦海璐最初的心理預估,“這個戲我不要投資人,自己也能拿錢拍。我的期望就是讓這件事成型”。

在來創投前,有不少人表示過要出高價投資秦海璐的電影,“跟我說八千萬,甚至一個億”。但秦海璐看得很清楚,來這個平臺,她就是希望讓對的人做對的事,“我需要真正一線工作的人,沒有其它因素干預的人來幫我做判斷這事”。

藍正龍的專案已經進入前期籌備階段,他透露自己有年底開機的打算。但對洽談後要進一步接觸的公司他表示還在考慮中,“也沒有那麼快要決定”。四位演員中來自臺灣的藍正龍算是有點特殊的一個。從地緣上講,臺灣本地的金馬獎創投平臺顯然更便利,但他依然選擇了向上影節的創投平臺遞交作品,“就是來交流,來多一點地方,多聽一些不一樣地方的人的建議”。

在亞洲乃至全球的知名電影創投平臺中,上影節的創投單元與同是2007年設立的臺灣金馬創投會算是起步比較晚的。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鹿特丹電影節就設立了專門扶持青年電影人的HBF(Hubert Bals Fund)基金,其資助的很多是沒有市場能力的電影,具有一定的慈善性質。九十年代釜山國際電影節創立的釜山推廣計畫(PusanPromotionPlan)則旨在幫助和推廣亞洲電影。

“每個平臺都有它們自己的特色”,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成立於2000年,現任總經理的潘卓賢向介面娛樂介紹,“我們HAF與釜山就比較接近,都是以亞洲地區的專案為主”。

前來交流的臺灣金馬創投會總監Christy也向介面娛樂介紹了他們的評選標準,只要是華語電影或華人創作,甚至只要在臺灣取景拍攝就會被列入考慮範圍。“無論你想拍什麼題材、尺度多寬、資金大小,都不成問題,這應該是目前華人地區其他創投平臺所沒有的包容性”。Christy介紹說金馬創投會包容所有類型,但“強調原創”,“扶植新人導演也是我們樂意的事”。金馬創投會給予了評委極大的自主權,請來“世界公認的傑出製片和導演”,由他們“選擇想要獎勵的物件”。

而上海電影節的專案創投單元在電影節的前半程舉行。每年的12月初,上海電影節的創投平臺對外徵集華語及中外合拍的電影項目,一般在第二年3月底截止。經過初審和複審,創投平臺最終會綜合所有評審意見,產生出包含約30個項目的入圍名單,其中“青年電影計畫”單元入圍10個專案(2015年之前是8個)。

潘卓賢每年都會參加各電影節的創投平臺。“因為創投往往會吸引來自不同地方的電影節代表及投資人參加,所以我也會借這些機會把HAF介紹給他們認識,希望能吸引他們去HAF”。

在潘卓賢看來,創投平臺是開放的,平臺間對項目也不是爭搶關係,“所謂的’競爭’,是取決於專案的內容、創投舉辦時間等因素”。而項目主創基於“故事本身、拍攝地點等不同的需求”,在選擇平臺時也有自己的考量,“有些可能比較適合華語市場、有些可能比較適合歐洲市場”。潘卓賢坦言,“如果專案本身沒有什麼亞洲地區的元素,其實我們這一區的所有創投平臺都不太合適。”

此次嘗試導演角色的四位演員多是源於某種契機或“演而優則導”的自然過渡,並非是對導演身份的嚮往而刻意尋找專案。李曉川對自己參演的電影《轉山》一直念念不忘,在這部2011年上映的講述滇藏騎行故事的劇情片中,李曉川飾演一個騎行愛好者。

而此次李曉川即將執導的改編電影恰是相同的題材,“淵源太多了,我比較喜歡戶外運動,然後愛騎自行。雲貴川藏是我從小生活的區域,我比較熟悉。所以我去那沒有陌生感,一草一木、每一個環境、吃的,我都覺得ok”。藍正龍則是從2008年就有了關於專案的初步想法,經過對唐氏綜合症多年的瞭解才在三年前下決心把項目做出來。趙毅甚至是在不知不覺中構思著故事,“劇本反而寫了沒多少時間”。

從零創作的激情也讓趙毅捨不得把作品拿給別的導演拍,“從這個創意的萌發到每一個場景的設置,我推翻了很多稿。因為我是演員出身,所以在我腦海裡演了無數次這個戲”。

但秦海璐算是個例外。十年前秦海璐就有了當導演的想法,“28歲的時候我說想拍《我不是北京人》,做導演”。但那時的秦海璐還未能勝任準確發佈命令的工作,“因為導演是命令發佈者,發出的資訊一定要特別準確”。如今已經是一名媽媽的秦海璐希望過更有規律的生活,分出一定的時間給家庭和孩子,同時也重新定義自己的演藝角色。秦海璐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出創意、寫劇本,也學著涉獵專案、行銷、發行。

談起電影的製作,她已經儼然一副成熟電影公司老闆的模樣。導演處☆禁☆女作《一意孤行》的劇本不是秦海璐的原創,但她尤為偏愛。秦海璐曾在《桃姐》《鋼的琴》等影片中多次飾演文藝角色,可學刀馬旦出身的她一直想嘗試動作片,“其實動作喜劇是我生活中最擅長的,我自己當導演,當然想去表達這部分”。

對於知名演員出現在上影節創投平臺,今年電影項目創投評委之一、合一影業總裁劉開珞並不感到意外,“來創投並不代表說他們一定缺什麼。我覺得創投是一個公開的舞臺,可以讓創作者包括製片人在這個平臺上展示他們的專案。同時很集中地跟很多投資人或者公司進行洽談。” 曾創作《天下無賊》《風聲》等多部電影劇本的編劇張家魯也是本屆創投單元的評委之一,他很肯定這些演員一步一步往上走的心態,“他們願意走這個程式,我覺得是他們在顯示自己的決心”。

範靜雯擔任上影節電影項目市場負責人已超過三年,她認為演員的加入不僅不會擠壓新人導演的機會,還會為他們帶來利好。“一個資方可以同時談20個專案,不影響資方跟任何一個專案的合作。如果是一個體量大的公司,可以每一家都參與”,範靜雯舉例道。對資方來說,已經入圍的專案間不存在競爭關係,資源可以多方面同時進行。而對其他新人來說,演員的明星效甚至可以起到一榮俱榮的效果。“像秦海璐作為一個青年導演,她過來和其他入圍青年計畫的新人一起走紅毯,在外人看來,他們就是一個群體。”範靜雯表示就算說是幫襯也不為過。

近幾年,上影節的創投平臺隨著中國電影票房的井噴式增長受到了資本的爭相追捧。而資方的湧入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由演員轉型的明星導演們。或因曾有參演作品到電影節展映,或因自身的關注和製片人的推薦,這些新晉導演們希望把自己氣質貼合的作品帶到這個越來越成熟的創投平臺檢驗一下效果。

但站在評委角度,劉開珞明確表示,單就專案入圍和得獎環節來說,他們並不會考慮演員的名人身份以及額外帶來的資源。

在範靜雯看來,所謂的演員的優勢不是身份帶來的,這種優勢也不局限于演員本身。“我們評選就是兩個原則,一個是故事好,一個是能夠完成。”在項目完成度這點上,範靜雯相信已經擁有一定的業內資源的人,不管是演員、製片,還是導演,顯然可以做得更好。張家魯也強調,“人特別重要,人才是決定靈魂的因素”。作為評審,他說自己只看故事和劇本有時並不能瞭解項目的全貌,好劇本只是一個基礎。

不僅上影節的創投平臺,潘卓賢告訴介面娛樂,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也有演員轉型導演成功入圍的例子。2009年楊采妮的《聖誕玫瑰》、2014年吳家麗的《花街柳巷》以及林子聰的《鬥獸棋》、2016年劉若英的《易副官》都屬於這種情況。 “但最終能不能開拍還是回到故事的本身”,潘卓賢解釋說根據HAF過去的記錄,演員也不一定能拿到獎項。“資方也不會因為你是演員而投資你的電影,畢竟導演的實力與眼光,以及項目的可行性是投資的關鍵。”

Christy表示金馬創投會的評委最終也是看作品優劣,“若是回歸創作,在影片未完成之前,他們都是創作領域的新人”。Christy並不認為演員的身份是好用的通行證,來創投平臺,“大家是一視同仁”的,“而機會是自己創造及爭取的,投資方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從今年創投專案對外公示的資料來看,四位元新晉導演的電影預算均不高。李曉川的《小薩!快跑》和秦海璐的《一意孤行》總預算均為3000萬,資金缺口分別為1500萬和2000萬。藍正龍的《傻傻愛你,傻傻愛我》總預算1200萬,有600萬的資金還未到位。而趙毅的《雞飛狗叫》則總預算只有500萬。讓李曉川略感無奈的是,不高的報價仍使部分約見公司覺得有點難以接受,“有人跟我們說這個要看後面的票房,要的還挺多的,可能得達到兩個億左右”。

根據之前參演《轉山》的經驗,李曉川知道公路片雖不需要太多燒錢特效,但前往滇藏拍攝的路費和生活費用也是無法壓縮的花銷。在洽談會現場,介面娛樂看到今年入圍專案的整體預算較往年相比也偏低,去年還有預算在1.3億左右的,但今年的最高還不到八千萬。

身為市場負責人,范靜雯向介面娛樂表達了主辦方的顧慮,“我們最後對十個青年導演的專案預算是有所把關的,因為在這幾年的運作過程中發現對青年導演來說一上手就三五千萬甚至更高的預算是不合理的”。上影節創投單元組委會希望新人導演的運算體量小一些,不要太誇張,新人能夠一步一步來。但對於成熟專案,範靜雯則表示不會將成本作為限制因素,“只要預算是符合他這個專案的,那就是合理的。”

劉開珞已經參加過多屆上影節的創投單元,從專案方到買方再到評委,雖然身份和視角發生了變化,但在他看來,預算的變化是正常的,和近兩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低迷也沒太大關係。雖然每年類型片和文藝片的比例有波動,有時製作預算大的專案多、有時預算小的入圍多,“但那也是根據專案來的”。劉開珞解釋說初選項目時成本不是考量標準,品質才是優先因素。

據潘卓賢介紹,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的情況也類似,“好像我們2014年最高預算的專案是600萬美金、2015年最高是2000萬美金,而今年是250萬美金”。潘卓賢也認同更多是項目本身的題材和體量變化帶來了總體預算的波動。

多年來,上影節的創投電影項目一直以來以扶植新人為主,但並不拘泥於此。演員轉型導演出現在創投單元也早有先例。2008年,因出演《青春無悔》《諜戰》等作品而頗具知名度的男演員柳雲龍,就攜導演項目《東風·雨》出現在當年的創投單元。這部預算上億元的諜戰題材電影在上海電影節找到了注資方,並于2010年4月成功上映。曾憑藉經典喜劇片《少林足球》中肥仔聰一角走紅的香港演員林子聰2015年攜同樣足球題材的《笑林足球》來到上海。一年後該片成功上映。

除演員外,有時,有過執導經歷的導演也會獲得入圍機會。2007年,楊樹鵬的專案《我的唐朝兄弟》入圍,彼時的楊樹鵬雖未成名,但已在《烽火》中有過編劇和導演經驗。

2008年,導演金琛將《戰國》帶到了創投平臺。歷時三年拍攝,這部斥資過億的古裝戰爭片最終在2011年上映。2009年,已因《我的野蠻女友》《假如愛有天意》《雛菊》而名聲大作的韓國導演兼編劇郭在容也來到了上海電影節的創投單元,並帶來《我的野蠻女友》後再挑戰“多重人格”素材的新作品《再見,阿妮!》。2015年,臺灣導演王童三年前的創投項目《對風說愛你》入圍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這部充滿時代感和人物唏噓命運的影片引進內地後也掀起了一股討論的熱潮。

在上影節電影項目創投的過往介紹中,介面娛樂看到了一個熟悉的片名——正在院線熱映的《逆時營救》原來2015年曾被韓國導演尹鴻帶到創投平臺。該片不僅獲得了當年上影節的“最具市場投資潛力項目”獎,2017年休斯頓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在今年上影節 “成龍動作電影周”中,楊冪還憑藉單親媽媽夏天一角勇奪最佳動作女演員獎。

本屆電影節依然有業內的製片人和導演看中了這個平臺。“比方說《夜行者》導演杜海濱,他是非常成熟的紀錄片導演”,范靜雯向介面娛樂介紹,“同時他的團隊裡還有非常厲害的製片,徐小明陳玲珍夫婦都是臺灣業界頗受認可的製片人、監製”。

一天的項目陳述,兩天的專案洽談,短短三天,創投單元現場人群熙攘。正如潘卓賢所說,創投平臺集聚效應所帶來的獨特魅力是無可比擬的,“沒有其他的管道可以讓項目團隊在短短三天內接觸那麼多業界不同層面的專家,就算是演員,他們也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與業界有那麼緊密及仔細的交流。”

在來創投前,有不少人表示過要出高價投資秦海璐的電影,“跟我說八千萬,甚至一個億”。但秦海璐看得很清楚,來這個平臺,她就是希望讓對的人做對的事,“我需要真正一線工作的人,沒有其它因素干預的人來幫我做判斷這事”。

藍正龍的專案已經進入前期籌備階段,他透露自己有年底開機的打算。但對洽談後要進一步接觸的公司他表示還在考慮中,“也沒有那麼快要決定”。四位演員中來自臺灣的藍正龍算是有點特殊的一個。從地緣上講,臺灣本地的金馬獎創投平臺顯然更便利,但他依然選擇了向上影節的創投平臺遞交作品,“就是來交流,來多一點地方,多聽一些不一樣地方的人的建議”。

在亞洲乃至全球的知名電影創投平臺中,上影節的創投單元與同是2007年設立的臺灣金馬創投會算是起步比較晚的。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鹿特丹電影節就設立了專門扶持青年電影人的HBF(Hubert Bals Fund)基金,其資助的很多是沒有市場能力的電影,具有一定的慈善性質。九十年代釜山國際電影節創立的釜山推廣計畫(PusanPromotionPlan)則旨在幫助和推廣亞洲電影。

“每個平臺都有它們自己的特色”,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成立於2000年,現任總經理的潘卓賢向介面娛樂介紹,“我們HAF與釜山就比較接近,都是以亞洲地區的專案為主”。

前來交流的臺灣金馬創投會總監Christy也向介面娛樂介紹了他們的評選標準,只要是華語電影或華人創作,甚至只要在臺灣取景拍攝就會被列入考慮範圍。“無論你想拍什麼題材、尺度多寬、資金大小,都不成問題,這應該是目前華人地區其他創投平臺所沒有的包容性”。Christy介紹說金馬創投會包容所有類型,但“強調原創”,“扶植新人導演也是我們樂意的事”。金馬創投會給予了評委極大的自主權,請來“世界公認的傑出製片和導演”,由他們“選擇想要獎勵的物件”。

而上海電影節的專案創投單元在電影節的前半程舉行。每年的12月初,上海電影節的創投平臺對外徵集華語及中外合拍的電影項目,一般在第二年3月底截止。經過初審和複審,創投平臺最終會綜合所有評審意見,產生出包含約30個項目的入圍名單,其中“青年電影計畫”單元入圍10個專案(2015年之前是8個)。

潘卓賢每年都會參加各電影節的創投平臺。“因為創投往往會吸引來自不同地方的電影節代表及投資人參加,所以我也會借這些機會把HAF介紹給他們認識,希望能吸引他們去HAF”。

在潘卓賢看來,創投平臺是開放的,平臺間對項目也不是爭搶關係,“所謂的’競爭’,是取決於專案的內容、創投舉辦時間等因素”。而項目主創基於“故事本身、拍攝地點等不同的需求”,在選擇平臺時也有自己的考量,“有些可能比較適合華語市場、有些可能比較適合歐洲市場”。潘卓賢坦言,“如果專案本身沒有什麼亞洲地區的元素,其實我們這一區的所有創投平臺都不太合適。”

此次嘗試導演角色的四位演員多是源於某種契機或“演而優則導”的自然過渡,並非是對導演身份的嚮往而刻意尋找專案。李曉川對自己參演的電影《轉山》一直念念不忘,在這部2011年上映的講述滇藏騎行故事的劇情片中,李曉川飾演一個騎行愛好者。

而此次李曉川即將執導的改編電影恰是相同的題材,“淵源太多了,我比較喜歡戶外運動,然後愛騎自行。雲貴川藏是我從小生活的區域,我比較熟悉。所以我去那沒有陌生感,一草一木、每一個環境、吃的,我都覺得ok”。藍正龍則是從2008年就有了關於專案的初步想法,經過對唐氏綜合症多年的瞭解才在三年前下決心把項目做出來。趙毅甚至是在不知不覺中構思著故事,“劇本反而寫了沒多少時間”。

從零創作的激情也讓趙毅捨不得把作品拿給別的導演拍,“從這個創意的萌發到每一個場景的設置,我推翻了很多稿。因為我是演員出身,所以在我腦海裡演了無數次這個戲”。

但秦海璐算是個例外。十年前秦海璐就有了當導演的想法,“28歲的時候我說想拍《我不是北京人》,做導演”。但那時的秦海璐還未能勝任準確發佈命令的工作,“因為導演是命令發佈者,發出的資訊一定要特別準確”。如今已經是一名媽媽的秦海璐希望過更有規律的生活,分出一定的時間給家庭和孩子,同時也重新定義自己的演藝角色。秦海璐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出創意、寫劇本,也學著涉獵專案、行銷、發行。

談起電影的製作,她已經儼然一副成熟電影公司老闆的模樣。導演處☆禁☆女作《一意孤行》的劇本不是秦海璐的原創,但她尤為偏愛。秦海璐曾在《桃姐》《鋼的琴》等影片中多次飾演文藝角色,可學刀馬旦出身的她一直想嘗試動作片,“其實動作喜劇是我生活中最擅長的,我自己當導演,當然想去表達這部分”。

對於知名演員出現在上影節創投平臺,今年電影項目創投評委之一、合一影業總裁劉開珞並不感到意外,“來創投並不代表說他們一定缺什麼。我覺得創投是一個公開的舞臺,可以讓創作者包括製片人在這個平臺上展示他們的專案。同時很集中地跟很多投資人或者公司進行洽談。” 曾創作《天下無賊》《風聲》等多部電影劇本的編劇張家魯也是本屆創投單元的評委之一,他很肯定這些演員一步一步往上走的心態,“他們願意走這個程式,我覺得是他們在顯示自己的決心”。

範靜雯擔任上影節電影項目市場負責人已超過三年,她認為演員的加入不僅不會擠壓新人導演的機會,還會為他們帶來利好。“一個資方可以同時談20個專案,不影響資方跟任何一個專案的合作。如果是一個體量大的公司,可以每一家都參與”,範靜雯舉例道。對資方來說,已經入圍的專案間不存在競爭關係,資源可以多方面同時進行。而對其他新人來說,演員的明星效甚至可以起到一榮俱榮的效果。“像秦海璐作為一個青年導演,她過來和其他入圍青年計畫的新人一起走紅毯,在外人看來,他們就是一個群體。”範靜雯表示就算說是幫襯也不為過。

近幾年,上影節的創投平臺隨著中國電影票房的井噴式增長受到了資本的爭相追捧。而資方的湧入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由演員轉型的明星導演們。或因曾有參演作品到電影節展映,或因自身的關注和製片人的推薦,這些新晉導演們希望把自己氣質貼合的作品帶到這個越來越成熟的創投平臺檢驗一下效果。

但站在評委角度,劉開珞明確表示,單就專案入圍和得獎環節來說,他們並不會考慮演員的名人身份以及額外帶來的資源。

在範靜雯看來,所謂的演員的優勢不是身份帶來的,這種優勢也不局限于演員本身。“我們評選就是兩個原則,一個是故事好,一個是能夠完成。”在項目完成度這點上,範靜雯相信已經擁有一定的業內資源的人,不管是演員、製片,還是導演,顯然可以做得更好。張家魯也強調,“人特別重要,人才是決定靈魂的因素”。作為評審,他說自己只看故事和劇本有時並不能瞭解項目的全貌,好劇本只是一個基礎。

不僅上影節的創投平臺,潘卓賢告訴介面娛樂,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也有演員轉型導演成功入圍的例子。2009年楊采妮的《聖誕玫瑰》、2014年吳家麗的《花街柳巷》以及林子聰的《鬥獸棋》、2016年劉若英的《易副官》都屬於這種情況。 “但最終能不能開拍還是回到故事的本身”,潘卓賢解釋說根據HAF過去的記錄,演員也不一定能拿到獎項。“資方也不會因為你是演員而投資你的電影,畢竟導演的實力與眼光,以及項目的可行性是投資的關鍵。”

Christy表示金馬創投會的評委最終也是看作品優劣,“若是回歸創作,在影片未完成之前,他們都是創作領域的新人”。Christy並不認為演員的身份是好用的通行證,來創投平臺,“大家是一視同仁”的,“而機會是自己創造及爭取的,投資方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從今年創投專案對外公示的資料來看,四位元新晉導演的電影預算均不高。李曉川的《小薩!快跑》和秦海璐的《一意孤行》總預算均為3000萬,資金缺口分別為1500萬和2000萬。藍正龍的《傻傻愛你,傻傻愛我》總預算1200萬,有600萬的資金還未到位。而趙毅的《雞飛狗叫》則總預算只有500萬。讓李曉川略感無奈的是,不高的報價仍使部分約見公司覺得有點難以接受,“有人跟我們說這個要看後面的票房,要的還挺多的,可能得達到兩個億左右”。

根據之前參演《轉山》的經驗,李曉川知道公路片雖不需要太多燒錢特效,但前往滇藏拍攝的路費和生活費用也是無法壓縮的花銷。在洽談會現場,介面娛樂看到今年入圍專案的整體預算較往年相比也偏低,去年還有預算在1.3億左右的,但今年的最高還不到八千萬。

身為市場負責人,范靜雯向介面娛樂表達了主辦方的顧慮,“我們最後對十個青年導演的專案預算是有所把關的,因為在這幾年的運作過程中發現對青年導演來說一上手就三五千萬甚至更高的預算是不合理的”。上影節創投單元組委會希望新人導演的運算體量小一些,不要太誇張,新人能夠一步一步來。但對於成熟專案,範靜雯則表示不會將成本作為限制因素,“只要預算是符合他這個專案的,那就是合理的。”

劉開珞已經參加過多屆上影節的創投單元,從專案方到買方再到評委,雖然身份和視角發生了變化,但在他看來,預算的變化是正常的,和近兩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低迷也沒太大關係。雖然每年類型片和文藝片的比例有波動,有時製作預算大的專案多、有時預算小的入圍多,“但那也是根據專案來的”。劉開珞解釋說初選項目時成本不是考量標準,品質才是優先因素。

據潘卓賢介紹,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的情況也類似,“好像我們2014年最高預算的專案是600萬美金、2015年最高是2000萬美金,而今年是250萬美金”。潘卓賢也認同更多是項目本身的題材和體量變化帶來了總體預算的波動。

多年來,上影節的創投電影項目一直以來以扶植新人為主,但並不拘泥於此。演員轉型導演出現在創投單元也早有先例。2008年,因出演《青春無悔》《諜戰》等作品而頗具知名度的男演員柳雲龍,就攜導演項目《東風·雨》出現在當年的創投單元。這部預算上億元的諜戰題材電影在上海電影節找到了注資方,並于2010年4月成功上映。曾憑藉經典喜劇片《少林足球》中肥仔聰一角走紅的香港演員林子聰2015年攜同樣足球題材的《笑林足球》來到上海。一年後該片成功上映。

除演員外,有時,有過執導經歷的導演也會獲得入圍機會。2007年,楊樹鵬的專案《我的唐朝兄弟》入圍,彼時的楊樹鵬雖未成名,但已在《烽火》中有過編劇和導演經驗。

2008年,導演金琛將《戰國》帶到了創投平臺。歷時三年拍攝,這部斥資過億的古裝戰爭片最終在2011年上映。2009年,已因《我的野蠻女友》《假如愛有天意》《雛菊》而名聲大作的韓國導演兼編劇郭在容也來到了上海電影節的創投單元,並帶來《我的野蠻女友》後再挑戰“多重人格”素材的新作品《再見,阿妮!》。2015年,臺灣導演王童三年前的創投項目《對風說愛你》入圍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這部充滿時代感和人物唏噓命運的影片引進內地後也掀起了一股討論的熱潮。

在上影節電影項目創投的過往介紹中,介面娛樂看到了一個熟悉的片名——正在院線熱映的《逆時營救》原來2015年曾被韓國導演尹鴻帶到創投平臺。該片不僅獲得了當年上影節的“最具市場投資潛力項目”獎,2017年休斯頓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在今年上影節 “成龍動作電影周”中,楊冪還憑藉單親媽媽夏天一角勇奪最佳動作女演員獎。

本屆電影節依然有業內的製片人和導演看中了這個平臺。“比方說《夜行者》導演杜海濱,他是非常成熟的紀錄片導演”,范靜雯向介面娛樂介紹,“同時他的團隊裡還有非常厲害的製片,徐小明陳玲珍夫婦都是臺灣業界頗受認可的製片人、監製”。

一天的項目陳述,兩天的專案洽談,短短三天,創投單元現場人群熙攘。正如潘卓賢所說,創投平臺集聚效應所帶來的獨特魅力是無可比擬的,“沒有其他的管道可以讓項目團隊在短短三天內接觸那麼多業界不同層面的專家,就算是演員,他們也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與業界有那麼緊密及仔細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