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運城有太多的好東西……」做好城市行銷,運城才會真正“站前列”

運城日報 黃河晨報 運城新聞網 官方發佈平臺

行銷專家許雙寶:

做好城市行銷,運城才會真正“站前列”

記者 陳永年

前段時間,黃河晨報刊發了一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李新創的訪談,

其中“要重視傳統文化變現”的提法,在社會上引起關注。

7月11日,長年從事市場行銷的許雙寶約見記者,從城市行銷的角度,給運城的“改革搶先機、發展站前列、各項工作創一流”出謀劃策。

“最高明的城市行銷絕不是政府一家的事,而是整個城市的事,

包括在城市裡生活的每一個人,涉及到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許雙寶說。 陳永年 攝

“運城不缺好故事,缺的是如何講好故事”

人們常說,有資源能變現是種能力,沒有資源還能變現更是種能力。後者,需要的就是一種超強的化腐朽為神奇的講故事的能力。

關帝廟、中國死海、李家大院、普救寺、鸛雀樓……運城有太多的好東西,每一個都有潛質轉化成值得大講特講的IP。可惜的是,

或許是好東西太多,陷入了選擇困境,最後哪一個故事都沒有講到位。

許雙寶解釋說:“這裡面可能有資源配置的問題,但最主要的應該是講故事技巧方面的差距。運城從不缺少好故事,缺的是如何將故事講好。”

他說,旅遊推介其實就是給外人講運城的故事,但是長久以來,我們定期到一些大城市搞主題發佈會的推介模式比較單一。我們不一定非得勞師動眾、非得開大會,

也可以在當地有影響力的各種媒體上做精准傳播。從傳播規律上講,大活動的長處在於提高知曉率,而要讓知曉轉化為來運城的行動,還需要浸入內心打動人們的點。

“運城人總體上比較內斂自謙,有十分甚至只願意講七分,在重視傳播的商業社會,這種自我削減式的謙虛是要不得的。我們要發展,故事就必須敢講、會講,最終還要經得起講。”許雙寶說。

許雙寶把講好運城故事提高到文化興市的高度。

他稱,沒有一個足以打動人的好故事,再好的景點也沒有靈魂,只能吸引遊客單次消費。而企業最大的利潤源于客戶的重複消費,從這個方面來講,講好故事是涉及可持續發展的大事。

許雙寶在墨香書海 陳永年 攝

“每個運城人,都有行銷城市的義務”

許雙寶常年研究經濟學,特別是對市場行銷頗有心得,每年赴外舉辦講座就有四五十次。他認為,每個運城人都要有行銷城市的理念。

“貨賣了錢拿回來了叫銷售,用同樣的東西換回最大的價值,那叫行銷。只要我們不是假冒偽劣,完全可以可勁兒地宣傳,只要消費者能接受,我們就可以獲得更高的價值。”他說,“從行銷上講,成本是1賣到10,這是精品;成本是1賣到1萬,那是奢侈品。LV包與蛇皮袋從功能上講沒有什麼區別,但卻有不同的價格,原因就在於行銷。”

許雙寶在運城辦了一家名為“墨香書海”的圖書館,總藏書量已達7萬冊。

前兩年,網路上一個“全中國最孤獨的圖書館”的行銷案例給他印象很深。

“其實也沒有什麼,一家地產商在南戴河海灘上建了一個40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地沒有我這兒大,書也沒有我這兒多,為什麼能全國爆紅?就是因為行銷做得好,故事講得好,孤獨、情懷、沙灘、面朝大海等關鍵字一下就抓住了人們。”許雙寶說,“從行銷上講,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把故事講精彩了,就把價值說夠了;價值說到位了,價格就不是問題。”

許雙寶老家在陝西,十幾年前背著包來到運城,就把根紮到了這裡。以運城人自居的許雙寶建議:“我們每個運城人都有進行城市行銷的義務。”

他建議運城人對自己的家鄉加深認識,對外人要能把運城的故事講清楚、講精彩。一些有條件的人,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會議、聚會等定到運城,這樣不僅能促進運城經濟發展,還能給更多的人走進運城、瞭解運城的機會。

“最高明的城市行銷絕不是政府一家的事,而是整個城市的事,包括在城市裡生活的每一個人,涉及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許雙寶說。

“傳統文化變現不丟臉,變不了現才麻煩”

對於有著經濟學專業教育背景,長年從事市場行銷的許雙寶來講,從不避諱談錢。他說:“做經濟,要發展,不談錢談什麼?一切經濟行為最終都要落到變現上,不能變現就不能發展,甚至不能生存。傳統文化變現不丟臉,變了現才麻煩。”

對於運城文化產品的變現問題,他的觀點是:“我們守著金山沒有掙下錢,一是理念有問題,二是行銷沒做好。”

儒家思維重過程,而商業社會更重結果,喜愛足球的許雙寶打比方:“就像踢足球一樣,你進不了球,光說腿踢斷了、頭出血了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運城文化底蘊深厚,但傳統觀念也根深蒂固,需要調整一下理念。理念不變,就談不上搶先機、站前列、創一流。”

他以桂林為例,桂林可玩的東西肯定有很多,但人家就是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七個字來打造品牌,一下子就抓住人了。而在運城,根祖文化、關公文化、死海文化,還有善文化,等等,值得打的品牌太多。對內來講,百花齊放、各呈異彩是對的,可以提高產品供給的豐富性。但對外,主題卻一定要鮮明,要精當。“對內,要敢於做加法,但對外,要捨得做減法。少才能精,精才容易被記住、被傳播。”他說。

如何促進運城旅遊文化產品的變現,許雙寶建議要從研究人性入手,充分滿足遊客的精神或生理需求。或者是講好故事滿足精神需求,或者是完善餐飲、娛樂等服務滿足生理需求。最好是兩方面都能滿足,最少也要能滿足一個方面。現在好多地方,在價格上和世界接軌了,但品質卻沒有跟上,最終成為一次性買賣。

“品質是基礎,行銷是核心,把錢拿回來是根本。”許雙寶說,在目前運城各項硬體設施基本完善的時候,更需要關注的是我們的軟實力,比服務、比行銷、比講故事,這些都做好了,才可以將運城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百姓越來越好的生活。

近期熱點

☛ 流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

歡迎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爆料

▍ 本期責編:陳雁冰

♫歡迎朋友圈!文章版權歸運城日報社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運城網信備案號 A00049

那是奢侈品。LV包與蛇皮袋從功能上講沒有什麼區別,但卻有不同的價格,原因就在於行銷。”

許雙寶在運城辦了一家名為“墨香書海”的圖書館,總藏書量已達7萬冊。

前兩年,網路上一個“全中國最孤獨的圖書館”的行銷案例給他印象很深。

“其實也沒有什麼,一家地產商在南戴河海灘上建了一個40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地沒有我這兒大,書也沒有我這兒多,為什麼能全國爆紅?就是因為行銷做得好,故事講得好,孤獨、情懷、沙灘、面朝大海等關鍵字一下就抓住了人們。”許雙寶說,“從行銷上講,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把故事講精彩了,就把價值說夠了;價值說到位了,價格就不是問題。”

許雙寶老家在陝西,十幾年前背著包來到運城,就把根紮到了這裡。以運城人自居的許雙寶建議:“我們每個運城人都有進行城市行銷的義務。”

他建議運城人對自己的家鄉加深認識,對外人要能把運城的故事講清楚、講精彩。一些有條件的人,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會議、聚會等定到運城,這樣不僅能促進運城經濟發展,還能給更多的人走進運城、瞭解運城的機會。

“最高明的城市行銷絕不是政府一家的事,而是整個城市的事,包括在城市裡生活的每一個人,涉及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許雙寶說。

“傳統文化變現不丟臉,變不了現才麻煩”

對於有著經濟學專業教育背景,長年從事市場行銷的許雙寶來講,從不避諱談錢。他說:“做經濟,要發展,不談錢談什麼?一切經濟行為最終都要落到變現上,不能變現就不能發展,甚至不能生存。傳統文化變現不丟臉,變了現才麻煩。”

對於運城文化產品的變現問題,他的觀點是:“我們守著金山沒有掙下錢,一是理念有問題,二是行銷沒做好。”

儒家思維重過程,而商業社會更重結果,喜愛足球的許雙寶打比方:“就像踢足球一樣,你進不了球,光說腿踢斷了、頭出血了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運城文化底蘊深厚,但傳統觀念也根深蒂固,需要調整一下理念。理念不變,就談不上搶先機、站前列、創一流。”

他以桂林為例,桂林可玩的東西肯定有很多,但人家就是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七個字來打造品牌,一下子就抓住人了。而在運城,根祖文化、關公文化、死海文化,還有善文化,等等,值得打的品牌太多。對內來講,百花齊放、各呈異彩是對的,可以提高產品供給的豐富性。但對外,主題卻一定要鮮明,要精當。“對內,要敢於做加法,但對外,要捨得做減法。少才能精,精才容易被記住、被傳播。”他說。

如何促進運城旅遊文化產品的變現,許雙寶建議要從研究人性入手,充分滿足遊客的精神或生理需求。或者是講好故事滿足精神需求,或者是完善餐飲、娛樂等服務滿足生理需求。最好是兩方面都能滿足,最少也要能滿足一個方面。現在好多地方,在價格上和世界接軌了,但品質卻沒有跟上,最終成為一次性買賣。

“品質是基礎,行銷是核心,把錢拿回來是根本。”許雙寶說,在目前運城各項硬體設施基本完善的時候,更需要關注的是我們的軟實力,比服務、比行銷、比講故事,這些都做好了,才可以將運城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百姓越來越好的生活。

近期熱點

☛ 流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

歡迎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爆料

▍ 本期責編:陳雁冰

♫歡迎朋友圈!文章版權歸運城日報社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運城網信備案號 A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