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融創中國百億公司債棄發 上半年房企發債融資縮水七成

日前,融創中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發行的100億元公司債悄然終止,對此,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回應稱,2月份融創中國已主動撤回了發行申請。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

不只是融創中國,上半年房企發債明顯銳減,房企融資再度轉向銀行和信託。截至6月30日,房企發行信用債募資總額僅為1795.11億元,而2016年上半年募資總額則高達6702.94億。

究其原因,房企發行公司債難以通過審核是主要因素。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上半年房地產企業發行公司債難度很大,對於監管要求的落地,也是以較強的力度在執行。

融創百億公司債終止發行

第一財經記者從上交所瞭解到,

融創中國此前100億元公司債已經終止發行。對此,孫宏斌回應稱,這是去年9月份報的發債項目,今年2月融創中國主動撤回了發行申請。

從融創中國的負債結構來看,公司債並不是其最重要的融資手段,根據Wind資訊顯示,融創中國目前存量債券共計250億元,2016年年報資料顯示,融創中國借貸總額共計1128.44億元,債券融資占比僅為22.16%。

一直以來,融創中國的資產負債率更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截至2016年年底,融創中國的資產負債率為87.92%,在香港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中基本處於最高水準,與A股上市的房地產企業相比,僅略低於資產負債率89.43%的綠地控股。

從並購交易上來看,激進的並購使得融創中國的資金面並不寬裕。上周,與萬達這筆632億元的交易是融創中國2017年發起的第8起收購,也是融創並購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而此次並購中的部分資金來源則是萬達通過指定銀行向融創發放的296億元貸款。

對於融創的這次閃電交易,評級公司並不太看好。標普的判斷依據在於融創中國在激進並購的同時,經營現金流是否能覆蓋這些高額支出。根據標普測算,包括此次收購萬達商業資產在內,融創2017年以來用於收購土地(通過公開競價和並購)、投資非核心業務(包括投資樂視系公司和鏈家)的支出已達1200億元。而這些支出已經超過其2017年1至6月包括合營企業銷售額在內一共1089億元的合同銷售額。

考慮到土地收購和業務擴張方面的巨額支出,標普預計融創的經營性現金流將繼續為負,因此它將依靠進一步舉債來支持自己的擴張,並推高其杠杆水準。

據此,標普將融創“B+”長期企業信用評級和“cnBB-”大中華區信用體系長期評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另外,7月12日,惠譽也宣佈下調融創的企業評級至BB-,

展望為負面。

穆迪方面則表示,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擬收購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的交易若得以完成,則將導致融創的負債杠杆率上升。但是,該交易不會對融創B2的公司家族評級、B3的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或負面評級展望產生即時影響。

對於評級機構給融創評級的下調,孫宏斌18日對媒體回應稱:“他們不看我們項目,也不買我們房子,憑什麼給我們評級?他們的評級對我們沒啥影響,就是發債有點影響。”

從市場表現上來看,融創中國發行的中資美元債確實受到了影響。截至記者發稿,融創中國2019年到期美元債價格重挫逾4%,已經創最大跌幅。

今年房企發債銳減

不只是融創中國,上半年不少房企的公司債發行都已經悄然終止。

據悉,房地產公司發行公司債,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第一,主體評級 AA 級以上、嚴格執行房地產行業政策和市場調控政策的境內外上市房企、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副省級城市及計畫單列市級別以上的地方國企、中國房地產協會排名前100的其他民營非上市企業;第二,最近一年末總資產小於 200 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小於30億元、最近一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為負、最近一年末扣除預收賬款後資產負債率超過65%、房地產業務非一二線占比超 50%的房企,不得發行公司債融資。

除此之外,房地產市場調控期間,在重點調控的熱點城市存在競拍“地王”,哄抬地價等行為,或者前次公司債募集資金尚未使用完畢或者報告期記憶體在違規使用募集資金問題的房企不得發行公司債融資。募集資金不得用於購置土地。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房地產企業通過發債融資,主要管道有公司債、企業債、短融、中票、定向融資工具等,而自2015年起,公司債就已經成為房企發債融資的主要管道。

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上半年來看,房地產企業發行公司債難度很大,對於監管要求的落地,也是以較強的力度在執行。公司債上半年之所以發行量銳減,主要是由於上年發債的“主力軍”房地產公司的發行申請難以通過審批。

從上半年資料來看,Wind資訊資料顯示,截至6月30日,房企發行信用債共計189只,募資總額僅為1795.11億元;而2016年上半年,房企發債總數高達636只,募資總額高達6702.94億元。另外,從占比上來看,公司債占比下滑的同時,短融、中票、定向融資工具的占比明顯提升。

房企融資結構生變

其實,去年下半年以來,在宏觀地產調控的過程中,包括公司債在內的房企多個融資管道都明顯收緊,房企融資再度轉向銀行貸款和信託。

首先,公司債方面,證監會對合格發債主體的要求明顯提高,且政策執行力度較強;第二,股權融資方面,2010年開始,房企IPO就已經被叫停,再融資新規出臺後,包括房企在內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門檻有所抬高;第三,銀行貸款方面,此前銀監會反復強調,嚴禁違規發放或挪用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且開發貸只能用於項目建設;第四,非標債權方面,券商、基金子公司資管計畫管控比較嚴格,16個熱點城市普通住宅項目暫不予備案,其餘項目募集資金不得用於拿地和補充流動資金。

從結構上來看,目前地產公司融資正在從債券依賴,重新轉向銀行貸款和信託。相比於發債,信託融資對房企來說受限相對較小。雖然此前銀監會下發了《2017年信託公司現場檢查要點》,但據記者瞭解,監管只是採取例行檢查,並非發佈新的監管政策。

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7.76萬億元,同比增長9.8%。房地產信託方面,根據民生證券資料,2017年一季度房地產信託新增發行2328億元,同比增長53%,在去年創下歷史新高後,延續增長勢頭;房地產信託餘額1.58萬億元,同比增長21%,占資金信託餘額的8.4%。

另外,備受關注的中資美元債方面,5月有傳言稱,監管部門叫停了房企海外債的發行,雖未被證實,但是6月下旬以來,房企發行美元債融資迅速回升。Wind資訊資料顯示,從6月20日至7月18日,包括恒大、佳兆業、綠地香港、花樣年在內的多家房企,已發行18只以美元計價的海外債券,募資合計103.3億美元。

就是發債有點影響。”

從市場表現上來看,融創中國發行的中資美元債確實受到了影響。截至記者發稿,融創中國2019年到期美元債價格重挫逾4%,已經創最大跌幅。

今年房企發債銳減

不只是融創中國,上半年不少房企的公司債發行都已經悄然終止。

據悉,房地產公司發行公司債,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第一,主體評級 AA 級以上、嚴格執行房地產行業政策和市場調控政策的境內外上市房企、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副省級城市及計畫單列市級別以上的地方國企、中國房地產協會排名前100的其他民營非上市企業;第二,最近一年末總資產小於 200 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小於30億元、最近一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為負、最近一年末扣除預收賬款後資產負債率超過65%、房地產業務非一二線占比超 50%的房企,不得發行公司債融資。

除此之外,房地產市場調控期間,在重點調控的熱點城市存在競拍“地王”,哄抬地價等行為,或者前次公司債募集資金尚未使用完畢或者報告期記憶體在違規使用募集資金問題的房企不得發行公司債融資。募集資金不得用於購置土地。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房地產企業通過發債融資,主要管道有公司債、企業債、短融、中票、定向融資工具等,而自2015年起,公司債就已經成為房企發債融資的主要管道。

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上半年來看,房地產企業發行公司債難度很大,對於監管要求的落地,也是以較強的力度在執行。公司債上半年之所以發行量銳減,主要是由於上年發債的“主力軍”房地產公司的發行申請難以通過審批。

從上半年資料來看,Wind資訊資料顯示,截至6月30日,房企發行信用債共計189只,募資總額僅為1795.11億元;而2016年上半年,房企發債總數高達636只,募資總額高達6702.94億元。另外,從占比上來看,公司債占比下滑的同時,短融、中票、定向融資工具的占比明顯提升。

房企融資結構生變

其實,去年下半年以來,在宏觀地產調控的過程中,包括公司債在內的房企多個融資管道都明顯收緊,房企融資再度轉向銀行貸款和信託。

首先,公司債方面,證監會對合格發債主體的要求明顯提高,且政策執行力度較強;第二,股權融資方面,2010年開始,房企IPO就已經被叫停,再融資新規出臺後,包括房企在內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門檻有所抬高;第三,銀行貸款方面,此前銀監會反復強調,嚴禁違規發放或挪用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且開發貸只能用於項目建設;第四,非標債權方面,券商、基金子公司資管計畫管控比較嚴格,16個熱點城市普通住宅項目暫不予備案,其餘項目募集資金不得用於拿地和補充流動資金。

從結構上來看,目前地產公司融資正在從債券依賴,重新轉向銀行貸款和信託。相比於發債,信託融資對房企來說受限相對較小。雖然此前銀監會下發了《2017年信託公司現場檢查要點》,但據記者瞭解,監管只是採取例行檢查,並非發佈新的監管政策。

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7.76萬億元,同比增長9.8%。房地產信託方面,根據民生證券資料,2017年一季度房地產信託新增發行2328億元,同比增長53%,在去年創下歷史新高後,延續增長勢頭;房地產信託餘額1.58萬億元,同比增長21%,占資金信託餘額的8.4%。

另外,備受關注的中資美元債方面,5月有傳言稱,監管部門叫停了房企海外債的發行,雖未被證實,但是6月下旬以來,房企發行美元債融資迅速回升。Wind資訊資料顯示,從6月20日至7月18日,包括恒大、佳兆業、綠地香港、花樣年在內的多家房企,已發行18只以美元計價的海外債券,募資合計103.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