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樂享時代:你需要一輛“好玩”的摩托車

作者:Rommel、趙斌

攝影:佳文

北京的“桑拿天”讓你汗如雨下,突然刮過一陣橙色風暴,不但沒有降溫的效果,反而瞬間點燃全身的細胞,這是我在得知要測試KTM 690 Duke(以下簡稱690)時的心情……

2017款690已經上市有一段時間了,

網上的單車評測數不勝數,其實我能明白,同排量、同類型的摩托車690幾乎沒有對手,貌似和誰對比評測都是不公平的,那我們就換一種方式,街車和拉力車對比,690對比寶馬F800GS(以下簡稱800GS),到底哪種車更適合你,聽我慢慢道來。

外觀各具風格,簡約、實用才是王道

咱們先從690說起,KTM的特立獨行一直是它的特點,車頭造型簡單、實用,最大化地做到從細節減輕車重,所謂輪上10匹馬力不如減重1公斤,

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如果不是690配備了各種高科技的協助工具,我想能完全駕馭它的人可能少得可憐!

油箱線條犀利,與腿部也更加貼合,對操控起到很大的作用。

全世界的進口摩托車為了迎合歐洲的排放標準,排氣管真是越做越大,好處就是造福了各個改裝排氣的廠家。

再來說說“鳥嘴”造型的800GS,寶馬把“鳥嘴”風格發揚光大,已經成為了現代拉力車的造型標準,

性能寶馬也許不是最強的,但設計理念絕對走在世界的前沿,就好比它的“大小眼”,愛恨情仇就在一念之間。

配置各有所長,KTM 690 Duke穩!

配置、做工對於兩款歐洲大牌兒摩托車來說都“不算事兒”,打個比方:您馬路上要是開個賓士奧迪,大家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樣,

尤其是妹子更是巴不得和你談戀愛,不是說國產車不好,但在國人眼中這就是事實!韓國的就是比國產的好,日本的比韓國好,歐洲的比日本的好,其實好在哪?很多人說不清!扯遠了,以690和800GS為例我們繼續往下說。

690作為一款性能街車,配置絕對不輸任何同級品牌,

WP倒立式液壓前叉,回彈有力,阻尼均勻,當然成本也很高。

前制動為義大利Brembo直栓式卡鉗,提供了強大的制動力,雖然它只是單盤的,但是《勁動力摩托》斌子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制動力一點問題沒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690的車重只有152公斤!詳情可參照後面的動態評測圖。

後制動器依舊是Brembo品牌,全車配備了BOSCH 9M+ ABS防抱死制動系統。

發動機相比老款而言進步很大,國人總是擔心單缸車震動過大,騎行不夠舒適這些問題,在2017款690身上這些都進行了優化,發動機增加了一根平衡軸,有效降低了車輛的震動,騎行中均勻的震動使它和雙缸車沒有什麼不同,而車座也改進了很多,總之不會讓你感覺震得很難受。

動力上比老款也增加一些,最大馬力73匹,最大扭矩74牛·米,動力反應更快,可玩性更高!

輕量化一直是KTM家族的特長,690也不例外,壓鑄的後搖臂只有4公斤,而且抗扭性更強,據說還能抵消一些震動。

此次這輛試駕車加裝了護手,原廠車並沒有這個配置,護手的好處就不多說了,無論街道還是越野它的價值絕對高於它的售價。

換擋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配件,如果加上彈簧的話,在倒車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嚴重彎曲的情況,別忘了進口車配件可不便宜,能省還是省點好。

2017款690雖然已經很完美了,但對於挑剔的處☆禁☆女座來說還是能發現一些不太完美的問題,比如後車座下方的扶手,在推車時非常省力,但後座的乘客如果想用它來當扶手的話還是有點彆扭,有可能和人種有關係,手臂長度不夠,導致姿勢很難受,如果帶的是妹子還好,要是好兄弟坐在後面抱著我的腰,實在有點尷尬。

雙向的車把鎖是很好的設計,但習慣性地下壓鑰匙門鎖車對它來說就不行(不用壓,直接擰),而且眼兒得找准了,要不進不去,聽起來好邪惡的感覺。

690的車把控制總成操作簡單,按鈕阻尼勻稱,只是這種純塑膠的質感,廠家能不能再提高一點?

轉速表在每分鐘5000轉以下時為黑色,超過5000轉時變為橙色,瞬間火藥味兒十足,殺戮時間開始。

電子設備方面,新增加的TFT彩色液晶屏可以顯示包括速度、轉速、水溫、油量、行駛模式等車輛資訊,另外新調校的電腦還能給騎士提供SPORT(運動)、STREET(街道)、RAIN(雨天)三種動力模式。除此之外,MTC(牽引力控制系統)+MSR(發動機阻力矩控制系統)的組合,也讓這款玩味十足的車型有了安全方面的更高保障,最後潑盆冷水,要想解鎖更多“姿勢”您大概需要支付2000元左右的解鎖費。

新款800GS外觀有一些變化,比如油箱側面的銀色整流罩,使得整車層次感增加了不少。

作為拉力車800GS的減震行程也更長,通過性更好,鋼絲輻條輪輞就能證明這一切,只可惜不是真空胎。

和690一樣,依然是Brembo的制動卡鉗,依然配有ABS防抱死制動系統,而且還配備了雙制動盤,大大彌補了800GS車重的問題。

新款800GS的後減震器改為了紅色塗裝,通過色差提升了質感。

“地表最強單缸”它不是在吹牛。

最後到了動態篇,腎上腺素分泌過剩,導致心臟跳動加快,還好本人自製力極強,管住了右手。

我覺得在街道行駛690可能真的沒有什麼對手,也千萬不要用四缸、公升級什麼的來比較,沒有可比性,單缸的直接只有騎過的人才知道,它不會等你轉速攀升上來後才跟你較量,贏在起跑線上,是小學老師常說的一句話!

關閉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切換滑胎模式,高手的世界我不懂!

既然能滑胎說明低轉速輸出並不適合它,690前中後三段加速都很有力度,但斌子認為中高轉速更適合690,那種隨叫隨到的動力,只有690這款大玩具能給你,其實我主要想表達的意思就是690真心太好玩了,強烈建議大家去當地經銷商試車,“中毒”了請不要怪我!可能你們在看見這篇稿件的時候,我正在去刷卡的路上!

想正壓?您隨便,152公斤車重的690就是這麼任性,如果你還在以追求滿胎為“奧義”的話,那麼我可以告訴你,這對690來說太簡單了。

其實老讀者都知道,斌子有一輛杜卡迪,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杜烤蛋”,騎過690才發現它竟然不“烤蛋”,可隨著水溫升高,高速風扇啟動,690的熱浪也沒比“杜烤蛋”強多少,不同的就是690“烤腿”,可是騎上它以後你會發現,你的注意力完全不在這裡,全身心地想要和車輛融為一體,或者說想要征服這只“野獸”,但請記住下麵這句話:“如果不開啟眾多的電子輔助設備,請不要太相信自己的駕駛技術”!!!

我在所有電子設備全開的情況下,起步階段依舊抬頭行駛,在行駛起來以後再想抬頭就不行了。如果把電子設備關閉,只要你有膽量1、2、3擋您隨意抬,彈離合?別瞧不起人了,直接一把油門就起來了。

上面說的問題有答案了,看下圖,你們覺得690的制動力有問題嗎?

插一句油耗的問題,單缸車的油耗根據車手駕駛習慣不同而不同,比如我騎690它的油耗顯示是百公里5.5升左右,也有不少車友騎到5升以下的油耗。

既然是街車偶爾上下臺階是不是也很正常呢?反正不是我的車一點也不心疼,但是我必須把能表現出來的動作,為大家演示,以作參考。

燒胎對690來說太小兒科了,只要你的技術到位,耍酷請隨意!(835毫米的座高對於我這樣的小短腿來說不是特別友好)。

800GS由Rommel為大家演示,作為800GS的老車主,看看他怎麼評價這款車。

說到騎F800GS的感受,首先最大“趕腳”來源於品牌,畢竟是飛奔的“藍天白雲”,路上的各種四輪能高看一眼,ok,心理的“嘚瑟”到此結束,言歸正傳,聊聊800GS的騎行感受,作為一款拉力車型,其實在城裡的時間比在野路多,相比“同門大哥”1200GS/ADV真的算是“身輕如燕”了,但對比真正的街車,800GS在穿街走巷確實還是需要一些騎行功底的,雖然亞太版的座高840毫米,但在城裡遇到無德司機、看不懂紅綠燈的行人、無視一切的電動車,它刹停後用雙腳安全支地的係數不及700毫米左右座高的車型;但在實際騎行的時候,寶馬給您帶來的只有靈快輕盈,因為採用長直方向把的設計,操控非常靈活,且指向性很准;擋位非常清晰(比某D品牌的擋位強太多了),而且在低速高擋位時,不用擔心它會輕易滅車。

作為一款雙缸車型,寶馬的振動只能說還行,相比KTM690還算小,還有就是800GS的座墊比較柔軟,能降低一些振動影響;在制動方面,寶馬和KTM690都選用了B家的制動套裝,只不過800GS用了前雙制動盤,匹配其車重和動力,制動效果相當穩准狠,其ABS的建立基本根據您捏刹車力度的大小來施加的;對比KTM690,800GS的定位就是偏向於拉力,對於一些爛路其適應度是ok的,但其車型標配的輪胎卻是偏向於城市騎行的,所以該車型還是“拿樣兒”為主(個人意見請勿打臉);800GS也有一些比較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798排量的發動機在城市裡騎行發熱量會比較大,簡單說是“真烤腿啊!”,尤其是電子扇啟動以後,那熱風真是呼呼往腿上招呼啊!所以建議車主朋友們,一定要穿長褲或者騎行褲,避免腿毛被烤沒(女士請忽略~)

說車一定離不來油耗和續航里程,目前800GS的儀錶顯示油耗是百公里5升(有朋友打趣說,你是天天新發地批發蔬菜嗎?油耗挺高啊!),哎,油耗這事,您要糾結就只能自己加滿箱油後跑公里數再除消耗升數了,公式自己度娘一下吧……其里程實際300-400公里沒什麼問題,就是油表進度條不是很准,剩最後兩格時,油表燈就亮黃燈了,估計跟它的後置油箱並帶有V字斜度的設計有關。

通過Rommel所述,斌子發現690和800GS的共同點就是制動有力、發動機散熱烤腿、操控輕盈、油耗相仿,其他方面就不多說了,總歸是兩款不同類型的摩托車,到底哪款才是你的菜呢?歡迎留言告訴我。

後制動器依舊是Brembo品牌,全車配備了BOSCH 9M+ ABS防抱死制動系統。

發動機相比老款而言進步很大,國人總是擔心單缸車震動過大,騎行不夠舒適這些問題,在2017款690身上這些都進行了優化,發動機增加了一根平衡軸,有效降低了車輛的震動,騎行中均勻的震動使它和雙缸車沒有什麼不同,而車座也改進了很多,總之不會讓你感覺震得很難受。

動力上比老款也增加一些,最大馬力73匹,最大扭矩74牛·米,動力反應更快,可玩性更高!

輕量化一直是KTM家族的特長,690也不例外,壓鑄的後搖臂只有4公斤,而且抗扭性更強,據說還能抵消一些震動。

此次這輛試駕車加裝了護手,原廠車並沒有這個配置,護手的好處就不多說了,無論街道還是越野它的價值絕對高於它的售價。

換擋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配件,如果加上彈簧的話,在倒車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嚴重彎曲的情況,別忘了進口車配件可不便宜,能省還是省點好。

2017款690雖然已經很完美了,但對於挑剔的處☆禁☆女座來說還是能發現一些不太完美的問題,比如後車座下方的扶手,在推車時非常省力,但後座的乘客如果想用它來當扶手的話還是有點彆扭,有可能和人種有關係,手臂長度不夠,導致姿勢很難受,如果帶的是妹子還好,要是好兄弟坐在後面抱著我的腰,實在有點尷尬。

雙向的車把鎖是很好的設計,但習慣性地下壓鑰匙門鎖車對它來說就不行(不用壓,直接擰),而且眼兒得找准了,要不進不去,聽起來好邪惡的感覺。

690的車把控制總成操作簡單,按鈕阻尼勻稱,只是這種純塑膠的質感,廠家能不能再提高一點?

轉速表在每分鐘5000轉以下時為黑色,超過5000轉時變為橙色,瞬間火藥味兒十足,殺戮時間開始。

電子設備方面,新增加的TFT彩色液晶屏可以顯示包括速度、轉速、水溫、油量、行駛模式等車輛資訊,另外新調校的電腦還能給騎士提供SPORT(運動)、STREET(街道)、RAIN(雨天)三種動力模式。除此之外,MTC(牽引力控制系統)+MSR(發動機阻力矩控制系統)的組合,也讓這款玩味十足的車型有了安全方面的更高保障,最後潑盆冷水,要想解鎖更多“姿勢”您大概需要支付2000元左右的解鎖費。

新款800GS外觀有一些變化,比如油箱側面的銀色整流罩,使得整車層次感增加了不少。

作為拉力車800GS的減震行程也更長,通過性更好,鋼絲輻條輪輞就能證明這一切,只可惜不是真空胎。

和690一樣,依然是Brembo的制動卡鉗,依然配有ABS防抱死制動系統,而且還配備了雙制動盤,大大彌補了800GS車重的問題。

新款800GS的後減震器改為了紅色塗裝,通過色差提升了質感。

“地表最強單缸”它不是在吹牛。

最後到了動態篇,腎上腺素分泌過剩,導致心臟跳動加快,還好本人自製力極強,管住了右手。

我覺得在街道行駛690可能真的沒有什麼對手,也千萬不要用四缸、公升級什麼的來比較,沒有可比性,單缸的直接只有騎過的人才知道,它不會等你轉速攀升上來後才跟你較量,贏在起跑線上,是小學老師常說的一句話!

關閉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切換滑胎模式,高手的世界我不懂!

既然能滑胎說明低轉速輸出並不適合它,690前中後三段加速都很有力度,但斌子認為中高轉速更適合690,那種隨叫隨到的動力,只有690這款大玩具能給你,其實我主要想表達的意思就是690真心太好玩了,強烈建議大家去當地經銷商試車,“中毒”了請不要怪我!可能你們在看見這篇稿件的時候,我正在去刷卡的路上!

想正壓?您隨便,152公斤車重的690就是這麼任性,如果你還在以追求滿胎為“奧義”的話,那麼我可以告訴你,這對690來說太簡單了。

其實老讀者都知道,斌子有一輛杜卡迪,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杜烤蛋”,騎過690才發現它竟然不“烤蛋”,可隨著水溫升高,高速風扇啟動,690的熱浪也沒比“杜烤蛋”強多少,不同的就是690“烤腿”,可是騎上它以後你會發現,你的注意力完全不在這裡,全身心地想要和車輛融為一體,或者說想要征服這只“野獸”,但請記住下麵這句話:“如果不開啟眾多的電子輔助設備,請不要太相信自己的駕駛技術”!!!

我在所有電子設備全開的情況下,起步階段依舊抬頭行駛,在行駛起來以後再想抬頭就不行了。如果把電子設備關閉,只要你有膽量1、2、3擋您隨意抬,彈離合?別瞧不起人了,直接一把油門就起來了。

上面說的問題有答案了,看下圖,你們覺得690的制動力有問題嗎?

插一句油耗的問題,單缸車的油耗根據車手駕駛習慣不同而不同,比如我騎690它的油耗顯示是百公里5.5升左右,也有不少車友騎到5升以下的油耗。

既然是街車偶爾上下臺階是不是也很正常呢?反正不是我的車一點也不心疼,但是我必須把能表現出來的動作,為大家演示,以作參考。

燒胎對690來說太小兒科了,只要你的技術到位,耍酷請隨意!(835毫米的座高對於我這樣的小短腿來說不是特別友好)。

800GS由Rommel為大家演示,作為800GS的老車主,看看他怎麼評價這款車。

說到騎F800GS的感受,首先最大“趕腳”來源於品牌,畢竟是飛奔的“藍天白雲”,路上的各種四輪能高看一眼,ok,心理的“嘚瑟”到此結束,言歸正傳,聊聊800GS的騎行感受,作為一款拉力車型,其實在城裡的時間比在野路多,相比“同門大哥”1200GS/ADV真的算是“身輕如燕”了,但對比真正的街車,800GS在穿街走巷確實還是需要一些騎行功底的,雖然亞太版的座高840毫米,但在城裡遇到無德司機、看不懂紅綠燈的行人、無視一切的電動車,它刹停後用雙腳安全支地的係數不及700毫米左右座高的車型;但在實際騎行的時候,寶馬給您帶來的只有靈快輕盈,因為採用長直方向把的設計,操控非常靈活,且指向性很准;擋位非常清晰(比某D品牌的擋位強太多了),而且在低速高擋位時,不用擔心它會輕易滅車。

作為一款雙缸車型,寶馬的振動只能說還行,相比KTM690還算小,還有就是800GS的座墊比較柔軟,能降低一些振動影響;在制動方面,寶馬和KTM690都選用了B家的制動套裝,只不過800GS用了前雙制動盤,匹配其車重和動力,制動效果相當穩准狠,其ABS的建立基本根據您捏刹車力度的大小來施加的;對比KTM690,800GS的定位就是偏向於拉力,對於一些爛路其適應度是ok的,但其車型標配的輪胎卻是偏向於城市騎行的,所以該車型還是“拿樣兒”為主(個人意見請勿打臉);800GS也有一些比較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798排量的發動機在城市裡騎行發熱量會比較大,簡單說是“真烤腿啊!”,尤其是電子扇啟動以後,那熱風真是呼呼往腿上招呼啊!所以建議車主朋友們,一定要穿長褲或者騎行褲,避免腿毛被烤沒(女士請忽略~)

說車一定離不來油耗和續航里程,目前800GS的儀錶顯示油耗是百公里5升(有朋友打趣說,你是天天新發地批發蔬菜嗎?油耗挺高啊!),哎,油耗這事,您要糾結就只能自己加滿箱油後跑公里數再除消耗升數了,公式自己度娘一下吧……其里程實際300-400公里沒什麼問題,就是油表進度條不是很准,剩最後兩格時,油表燈就亮黃燈了,估計跟它的後置油箱並帶有V字斜度的設計有關。

通過Rommel所述,斌子發現690和800GS的共同點就是制動有力、發動機散熱烤腿、操控輕盈、油耗相仿,其他方面就不多說了,總歸是兩款不同類型的摩托車,到底哪款才是你的菜呢?歡迎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