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琳豔:天才少女背後,鬼知道她都經歷了什麼

張琳豔時隔605天重返國際比賽的舞臺

采寫 / 陳清揚

“如果足球是個人的話,就想把足球當個特別特別、特別特別好的朋友。因為足球是個能讓人快樂的東西。”——張琳豔

濰坊杯最後一戰,終場哨響,16歲的張琳豔癱倒在地。她剛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完成了絕殺。在一場跌宕起伏的進球大戰中,U16中國女足5-4戰勝美國隊,以兩勝一平的不敗戰績成功衛冕。

張琳豔在三場比賽中全部打滿了90分鐘。“很久沒有回到這樣的舞臺了,也好久沒有踢這樣的比賽了。

這種環境、這種氣氛,已經離開得太久了。”時隔605天重返國際比賽的舞臺,年少成名的“黑妹”說,自己既緊張,又興奮。

那個時候,張琳豔還不知道,自己會在不久後遭遇職業生涯最大的傷病;而傷癒歸來的過程如此漫長,漫長到她曾以為,“可能再也踢不了球了”。

傷病

2016年的1月28日可能是一個張琳豔不願再去回想的日子。當天,在雲南進行的U16聯賽中,代表恒大足校出戰的張琳豔在一次拼搶中,

被對方門將整個人壓在了腳上。她的腳當場就變了形。

她的腳當場就變了形

醫院診斷的結果是右腳腓骨骨折

“最開始沒哭。但是我看到我的腳變成那樣,想,肯定要休息好幾個月了,就哭了。結果還不止(休息)幾個月。”在那時所有公開流傳的照片中,張琳豔都是笑著面對鏡頭的。“當時不想讓大家擔心。”張琳豔說,被送往醫院的路很陡,腿又太疼,實在忍不住才哭了。

“當時不想讓大家擔心。”張琳豔說。

醫院診斷的結果是右腳腓骨骨折。三天后,張琳豔在四川省骨科醫院接受了手術。手術很成功,但更煎熬的是隨後的康復。整整四個月,張琳豔都沒有下過地。醫生告訴高紅,張琳豔骨折的部位周圍,連接的組織都遭到破壞,恐怕再也無法恢復到從前的水準了。

“剛開始下地時走不了多久,因為一走腳就腫了。過了幾個月,才慢慢好一點。

”張琳豔用“煎熬”來描述那段漫長的恢復期,“剛開始其實還(覺得)挺新鮮的,覺得恢復了,應該很快要去場地了,很快就可以上場了。但是,其實每天每天都是重複、重複......挺難熬的。”

“最困難的時候,是什麼支撐著你?”

“就是想踢球。”張琳豔不自覺地重複了兩遍這個答案。媽媽心疼她,不想讓她再踢了。“但是沒辦法,就是喜歡。”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張琳豔每天都會拍一小段視頻,記錄自己康復的日子。第一次下地、第一次觸球、第一次回到草場、第一次取出鋼板、第一次跟隊訓練......她會時不時對比每天的康復情況,看是不是又進步了一點點:“肯定會有特別難受的時候,但是沒想過放棄。”

歸來

一切像是寫好的劇本。

去年的濰坊杯,張琳豔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看到隊友們拿著她的球衣進場,哭了;一年以後,她終於用一粒決定冠軍歸屬的絕殺球,宣告了自己的歸來。“很久沒有進球了,都懵了。”

張琳豔看到隊友拿著自己的隊服,哭了

“一開場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跑不動。”最後一場對陣美國的比賽,體力不支的張琳豔原本是要被換下場休息的。但她堅持要打滿全場,說一定要進一個球。

張琳豔是從四個月前的全運會預賽中開始回到賽場的。“剛開始踢的時候,特別害怕、特別害怕。”她從替補登場開始,一有對抗,就會忍不住躲開。直到五六月份,跟隨國少隊一起集訓、參加對抗賽時,她開始覺得自己差不多能完全恢復了。

“技術上、反應上,都還要加強,還需要找回之前的感覺。”重新回到國際賽場,張琳豔聽到看臺上熟悉的呼喊聲,覺得既親切,又害羞。

濰坊杯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員都不是張琳豔。但高紅依然給予了她很高的評價,誇她直接參與了中國隊絕大多數有威脅的進攻;美國隊的教練點名最喜歡中國隊的11號,稱她“最有創造力”;而待中國女足領獎完畢,加拿大的球員沖上去,一個一個排著隊,找張琳豔合影......

加拿大隊員排隊找張琳豔合影

天才

在重傷以前,“天才足球少女”張琳豔的人設就是這麼設定的。

8歲開始踢球,11歲免費入讀恒大足校,12歲就跳級進入國少;同年,張琳豔還上了《足球之夜》,與貝克漢姆、菲戈等巨星同台獻技;在一次四川省2001年齡段的萌芽杯種,張琳豔包辦了全隊56個進球中的48個;即便是在足校男足隊的對抗比賽中,張琳豔也是最佳射手,她過人如麻的視頻集錦在網上廣為流傳......

即便是平時不怎麼關注女足的人,也多少聽說過恒大足校有個天賦異稟的“黑妹”。很多比賽,只要張琳豔一拿球,現場觀眾都會驚呼“馬拉多納”。

年少成名,張琳豔坦言,外界過多的關注和期待確實讓她壓力很大。“更何況我還受傷了一次。感覺(別人)期望越多,失望就會越多吧。”她承認,自己最初會很在意這些來自外界的評價,但也在嘗試著讓自己更加強大,能夠更從容地自我調整。

所謂的“天才”,從來不是從天而降的。張琳豔一直跟著比自己大兩歲的上一批國少隊一起踢球。當時的隊長塗琳儷評價,張琳豔最愛撒嬌、喜歡每個人寵著她,但唯獨在踢球的時候,她是“最職業的一個”。每次訓練完,張琳豔會挨個拉著別人問自己哪裡沒踢好,有什麼需要提高的地方——教練、隊友,甚至隊醫都不會放過,很多人都被她問煩了。高紅覺得張琳豔過於焦慮,有時候就拿本書扔給她,讓她自己一個人去看看書,安靜一會。

張琳豔有記訓練日記的習慣。每一天,她記的都是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經常一堂訓練課能寫出七八個自己的缺點。高紅有點看不過去,讓她也適當寫寫自己的優點,自我鼓勵一下。張琳豔偏不:“我覺得這都是我能做到的。”

再懂事,終究是個孩子。2014年初,為了備戰青奧會,當時那批國少隊白天訓練完,晚上還要拉體能,沖20個400米。張琳豔跑完,體育場燈一關,她和身邊的趙瑜潔倆人就抱在一起默默流淚,覺得實在太苦了。後來那一批人才濟濟的國少隊拿了青奧會冠軍,張琳豔因為年齡太小,沒能報名參加。

張琳豔

未來

“我一定要進國家隊。”這是張琳豔12歲那年寫在宿舍桌子上的話。

彼時,張琳豔尚未經歷職業足球的殘酷,談到未來,無所畏懼。“我要超越孫雯。當時孫雯她們幫助中國女足拿了兩次世界亞軍,我想拿世界冠軍。”在中國女足最為輝煌的年代,張琳豔尚未出生,是父親一直灌輸給她“鏗鏘玫瑰”的概念。

不到四年,在經歷了無緣世少賽、重大傷病等等挫折後,張琳豔慢慢體會到了足球殘酷的一面。她的偶像也從孫雯,變成了現役的國腳王霜。相較于對孫雯的抽象概念,張琳豔對王霜的風格瞭若指掌:“她很自信、很有特點,踢球很有感覺。”受傷期間,王霜托人送了張琳豔一個簽名足球,張琳豔笑開了花。

“黑妹牙膏,一擠一飆;中國名牌,馳名商標。”隊友四年前作的打油詩,寄託了外界對於這個“天才足球少女”的所有期待。但光環背後,所有成長的艱難與傷痛,都是她自己默默消化的。

只是,張琳豔的的目標依然沒有變,或者說,更清晰了:“先定一個小目標:我想變得更強大,想進國家隊,和王霜姐姐一起踢球。”

王霜送給張琳豔的簽名足球

第一次下地、第一次觸球、第一次回到草場、第一次取出鋼板、第一次跟隊訓練......她會時不時對比每天的康復情況,看是不是又進步了一點點:“肯定會有特別難受的時候,但是沒想過放棄。”

歸來

一切像是寫好的劇本。

去年的濰坊杯,張琳豔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看到隊友們拿著她的球衣進場,哭了;一年以後,她終於用一粒決定冠軍歸屬的絕殺球,宣告了自己的歸來。“很久沒有進球了,都懵了。”

張琳豔看到隊友拿著自己的隊服,哭了

“一開場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跑不動。”最後一場對陣美國的比賽,體力不支的張琳豔原本是要被換下場休息的。但她堅持要打滿全場,說一定要進一個球。

張琳豔是從四個月前的全運會預賽中開始回到賽場的。“剛開始踢的時候,特別害怕、特別害怕。”她從替補登場開始,一有對抗,就會忍不住躲開。直到五六月份,跟隨國少隊一起集訓、參加對抗賽時,她開始覺得自己差不多能完全恢復了。

“技術上、反應上,都還要加強,還需要找回之前的感覺。”重新回到國際賽場,張琳豔聽到看臺上熟悉的呼喊聲,覺得既親切,又害羞。

濰坊杯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員都不是張琳豔。但高紅依然給予了她很高的評價,誇她直接參與了中國隊絕大多數有威脅的進攻;美國隊的教練點名最喜歡中國隊的11號,稱她“最有創造力”;而待中國女足領獎完畢,加拿大的球員沖上去,一個一個排著隊,找張琳豔合影......

加拿大隊員排隊找張琳豔合影

天才

在重傷以前,“天才足球少女”張琳豔的人設就是這麼設定的。

8歲開始踢球,11歲免費入讀恒大足校,12歲就跳級進入國少;同年,張琳豔還上了《足球之夜》,與貝克漢姆、菲戈等巨星同台獻技;在一次四川省2001年齡段的萌芽杯種,張琳豔包辦了全隊56個進球中的48個;即便是在足校男足隊的對抗比賽中,張琳豔也是最佳射手,她過人如麻的視頻集錦在網上廣為流傳......

即便是平時不怎麼關注女足的人,也多少聽說過恒大足校有個天賦異稟的“黑妹”。很多比賽,只要張琳豔一拿球,現場觀眾都會驚呼“馬拉多納”。

年少成名,張琳豔坦言,外界過多的關注和期待確實讓她壓力很大。“更何況我還受傷了一次。感覺(別人)期望越多,失望就會越多吧。”她承認,自己最初會很在意這些來自外界的評價,但也在嘗試著讓自己更加強大,能夠更從容地自我調整。

所謂的“天才”,從來不是從天而降的。張琳豔一直跟著比自己大兩歲的上一批國少隊一起踢球。當時的隊長塗琳儷評價,張琳豔最愛撒嬌、喜歡每個人寵著她,但唯獨在踢球的時候,她是“最職業的一個”。每次訓練完,張琳豔會挨個拉著別人問自己哪裡沒踢好,有什麼需要提高的地方——教練、隊友,甚至隊醫都不會放過,很多人都被她問煩了。高紅覺得張琳豔過於焦慮,有時候就拿本書扔給她,讓她自己一個人去看看書,安靜一會。

張琳豔有記訓練日記的習慣。每一天,她記的都是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經常一堂訓練課能寫出七八個自己的缺點。高紅有點看不過去,讓她也適當寫寫自己的優點,自我鼓勵一下。張琳豔偏不:“我覺得這都是我能做到的。”

再懂事,終究是個孩子。2014年初,為了備戰青奧會,當時那批國少隊白天訓練完,晚上還要拉體能,沖20個400米。張琳豔跑完,體育場燈一關,她和身邊的趙瑜潔倆人就抱在一起默默流淚,覺得實在太苦了。後來那一批人才濟濟的國少隊拿了青奧會冠軍,張琳豔因為年齡太小,沒能報名參加。

張琳豔

未來

“我一定要進國家隊。”這是張琳豔12歲那年寫在宿舍桌子上的話。

彼時,張琳豔尚未經歷職業足球的殘酷,談到未來,無所畏懼。“我要超越孫雯。當時孫雯她們幫助中國女足拿了兩次世界亞軍,我想拿世界冠軍。”在中國女足最為輝煌的年代,張琳豔尚未出生,是父親一直灌輸給她“鏗鏘玫瑰”的概念。

不到四年,在經歷了無緣世少賽、重大傷病等等挫折後,張琳豔慢慢體會到了足球殘酷的一面。她的偶像也從孫雯,變成了現役的國腳王霜。相較于對孫雯的抽象概念,張琳豔對王霜的風格瞭若指掌:“她很自信、很有特點,踢球很有感覺。”受傷期間,王霜托人送了張琳豔一個簽名足球,張琳豔笑開了花。

“黑妹牙膏,一擠一飆;中國名牌,馳名商標。”隊友四年前作的打油詩,寄託了外界對於這個“天才足球少女”的所有期待。但光環背後,所有成長的艱難與傷痛,都是她自己默默消化的。

只是,張琳豔的的目標依然沒有變,或者說,更清晰了:“先定一個小目標:我想變得更強大,想進國家隊,和王霜姐姐一起踢球。”

王霜送給張琳豔的簽名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