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最著名的五大錯別字:誰還沒有寫錯字的時候?天下第一錯字來自康熙!

中華文字千千萬,恐怕最專業的文字學者都不一定能夠記全,象形文字在書寫過程中,更是容易錯寫筆劃。學習中文,誰還沒有寫錯字的時候呀?歷史上有著名的六大錯別字,

我們一起來看看:

1、天下第一錯字,當屬承德避暑山莊匾額中的“避”

之所說它是“天下第一”,因為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于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

是皇帝的親筆禦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西元1711年)。

2、最有說法的錯字——“魚”

康熙寫的錯字不只避暑山莊一處,如在著名的景區杭州西湖,就有康熙爺書寫的錯字——“魚”,這個錯字最有說法。

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遊,瀟灑地活了。

3、出現最多的錯字——“明”

皇帝寫錯別字,皇帝陵上也有錯別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細心的遊人至少可以發現兩處錯字:在明孝陵保護碑上,

“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入明樓,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的“明”也寫成了“眀”。前者是著名書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錯”,後者則是民國初年人所題,至於此人叫甚名已無從查考了,估計也是精通書法者。

現象,應該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如在清代,把“明”寫成“眀”的現象很多。為什麼?清代文字獄厲害,時文人在許多場合都不敢直書大明王朝中的“明”,擔心惹禍,但又不能繞過此字,於是把“日”易為“目”,意思是“睜眼寫錯字”。另一種說法則相反,用“目”代替“日”是一種智慧,代表的是一雙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就是這用意,“明君之明重在能識人、識勢”,所以重“目”,

而諸葛亮正是這樣有眼光的人。

4、最具哲理的錯字——“流”

錯字如果是“有意錯”,書寫者都會附會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寧夏“三馬”之一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題四,與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書“蟲二”(意思是“風月無邊”)兩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5、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

山東曲阜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此楹聯是這樣寫:“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麼弄出這笑話?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一。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

而“在”字多一點。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題四,與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書“蟲二”(意思是“風月無邊”)兩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5、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

山東曲阜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此楹聯是這樣寫:“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麼弄出這笑話?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一。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