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是決定A股牛熊的真命天子?這一點恰恰是股民最容易忽略的

散戶們總是抱怨,我怎麼知道它會這樣?的確,沒有人是算命先生,資本市場更是無情。但我們應該從市場上找尋到最想要的東西——確定性。

A股當前的行情愈加分化,彩貝財經為您梳理行情邏輯中需要把握到的確定性。

1、宏觀經濟:美國資本市場一片大好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增強、通脹水準上升以及美元的強勢地位得到鞏固;中國經濟則是在一片“L”型探底呼聲中逐漸企穩,落而不弱。

以目前的國內經濟資料來看,消費增速穩定,經濟增長中樞不會跌破底線;出口形勢明顯改善。真正的不確定因素來自投資對經濟的貢獻,但這一波動不會太大。

2、流動性變化:流動性就看亮點,一是印鈔的速度;二是去杆杠的力度。金融強監管已經提了不止一回兩回了,整個市場應該已經習慣了監管的從嚴,去杆杠明顯進入了下半場。貨幣政策想要放鬆很難,只求不要進一步收緊就是對資本市場最大的利好。

3、估值水準:當前全部A股和滬深300指數剔除銀行板塊的估值分位數分別在37%和20%的位置,估值水準仍有較大吸引力。上證50指數、創業板指數和中小企業板指數的估值水準分別在21%、20%、40.1%的分位數上。

4、牛熊分化:上證綜指是明顯處於“慢牛”格局中。上證綜指自2016年2月至今,震盪上漲,多數行業指數錄得正收益。其中,家電、食品飲料、建築建材、電子等行業白馬股持續上行。

從結構上看,風格指數出現差異。

以低估值、業績好、大市值的白馬龍頭股為代表的“大票”震盪上行,部分股票創出歷史新高;而以高估值、業績差、小市值的概念類、題材型“小票”表現低迷,甚至部分創出新低。

5、業績為王:次輪大藍籌上漲背後的邏輯源自業績提升,業績就是最大的確定性。今年一季度,全部A股淨利潤增速達到19.8%,相對於去年四季度的5.4%大幅改善,更是明顯強於2016Q1至2016Q3的-1.93%、-4.82%和1.83%。

當然這其中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從2016年二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創業板淨利潤增速從48.9%驟降至11.3%,中小板從14.2%提升到26.6%,淨利潤的負增長和低增長顯然不能與高估值相匹配,因此,自2638點以來,高估值個股往往跌幅最大,而低估值個股卻漲幅較高。

下半年盈利存在一定的回落壓力,但三季度延續良好業績的概率極大。不確定性或許會出現在四季度,市場出現不對稱下降的預期強烈。

6、投資機會:尋找確定性強的投資機會,

關注估值和業績的匹配度,繼續挖掘細分領域龍頭及二三線龍頭的價值窪地。行業選擇方面,兩條優質主線:一是低估值的銀行、地產;二是受益於供給側改革推進之下,週期復蘇的煤炭、有色、化工、工程機械、建材等週期性行業。

7、風險偏好:政策週期帶來風險偏好下行,監管力度與節奏帶來階段性衝擊。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中期將對市場風險偏好形成持續壓制。

投資者要避免去押不確定性的賭注。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要闖。

投資者要避免去押不確定性的賭注。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要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