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著名大學教授幫你解讀人工智慧:我們還在擔心什麼?

昨天在TechCrunch上,一篇關於矽谷是否有責任義務停止研發機器人的文章引起了熱議,人工智慧是否會對社會帶來一定負面影響的爭論仍在升溫。從科學家研發的AI電腦模型中,我們很難看出螢幕上這個虛擬生物將成為未來毀滅世界的怪物。

那麼問題來了:人們在享受智慧型機器人帶來便利的同時又在擔心什麼?

後果不可預測

科幻小說作家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電腦“哈爾” 9000 》被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拍成了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這部電影中,

系統原因使得具有人工智慧、掌控整個飛船的電腦“哈爾”9000獲得了生命,給宇航員生命帶來了威脅。系統故障造成的後果永遠都是不可預料的,也許僅僅是由一些相對較小的細節,就會造成災難性的毀滅。比如泰坦尼克號、美國宇航局的太空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件的發生為世人敲醒了警鐘。

▲電影中的哈爾9000機器人(圖源網路侵權可刪)

同樣的,在有關AI的研究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剛開始接觸AI時並不瞭解智慧或者認知,只是把它看做一種演算法將其添加到現有的系統中。IBM的沃森和 Google的AlphaGo系統配備了巨大的計算能力的人造神經網路,並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可如果這些機器一旦出錯失去控制,

他們會不會使人類處於一種非常危險的境地?

隨著AI設計越來越複雜化,電腦處理器性能的提高,人工智慧功能也會逐漸提高,不可預測風險也會越來越高,這就意味著人類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人類來講創造一個絕對安全的人工智慧系統更是難上加難。

智慧技術濫用

科學家研究人工智慧現階段採用“神經進化”的方法,即創造虛擬環境,

評估篩選出那些大腦可以完成日益複雜任務生物種,在這個過程中被篩選的機器人不斷進化消除錯誤,表現最好的智慧型機器人將繼續被研發以獲得更高的認知能力。現階段我們只局限於研製做簡單導航任務的機器,比如做出簡單的決策或者記憶幾個代碼,但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研製出能夠執行更多複雜任務並且與人類一樣智慧的機器人。

另一種演化方向是利用“神經進化”來影響人工智慧系統倫理,

人的道德是長期演變的結果,機器人也是如此。我們也可以設置虛擬環境,給那些具有善良、誠實和富有同情心特徵的機器帶來進化優勢。這可能是確保我們研發獲得更值得信賴的同伴或減少殺手機器人的一種可行方式。

雖然神經進化可能會降低意外後果的產生,但並不能防止濫用,這是一個道德問題而非科學問題。

貧富差距加劇

人們現在對人工智慧發展最擔憂的領域就是就業方面,機器人已經開始應用在各個行業中,有一天它們也可以做我們曾經認為只有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在急診室裡工作的不再是過度勞累的醫生和工作人員;病人可以通過專家系統進行病情檢查和診斷,機器人可以為人類進行手術;一個完美的法律諮詢可能來自於一個法律資料庫;投資建議可能來自市場預測系統而非專家。也許有一天,所有人類的工作都將由機器完成。當今社會自動化推動人們脫離工作,讓擁有機器的人愈加富有,而其他人愈加貧窮。研製智慧型機器的目的是讓大眾受益,而不是加大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這也將成為社會必須解決的政治和經濟問題。

人類被取而代之

哈爾9000、終結者和其他虛構的超級智慧型機器人的出現讓我們不得不擔憂:人工智慧系統不斷改進,當他們的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會不會從地球上被抹去呢?人類又如何證明我們的存在可以完成機器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務?宇宙是巨大,多樣性本身就具有價值,智慧型機器人的存在並不是一個錯誤。當然,現在人工智慧的發展還在初期,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50-250年的時間找到一個與智慧型機器人共同生存的解決方案。

▲(圖源網路侵權可刪)

雖然對於人工智慧的擔憂還為時尚早,但是這是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當然,當下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客觀對待、合理利用人工智慧,在現階段讓人工智慧為社會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們現在對人工智慧發展最擔憂的領域就是就業方面,機器人已經開始應用在各個行業中,有一天它們也可以做我們曾經認為只有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在急診室裡工作的不再是過度勞累的醫生和工作人員;病人可以通過專家系統進行病情檢查和診斷,機器人可以為人類進行手術;一個完美的法律諮詢可能來自於一個法律資料庫;投資建議可能來自市場預測系統而非專家。也許有一天,所有人類的工作都將由機器完成。當今社會自動化推動人們脫離工作,讓擁有機器的人愈加富有,而其他人愈加貧窮。研製智慧型機器的目的是讓大眾受益,而不是加大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這也將成為社會必須解決的政治和經濟問題。

人類被取而代之

哈爾9000、終結者和其他虛構的超級智慧型機器人的出現讓我們不得不擔憂:人工智慧系統不斷改進,當他們的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會不會從地球上被抹去呢?人類又如何證明我們的存在可以完成機器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務?宇宙是巨大,多樣性本身就具有價值,智慧型機器人的存在並不是一個錯誤。當然,現在人工智慧的發展還在初期,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50-250年的時間找到一個與智慧型機器人共同生存的解決方案。

▲(圖源網路侵權可刪)

雖然對於人工智慧的擔憂還為時尚早,但是這是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當然,當下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客觀對待、合理利用人工智慧,在現階段讓人工智慧為社會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