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業的黃金時代過去了?誰會是下一個巨頭?

一直以來,矽谷是創業者的天堂。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在車庫裡或者寢室裡鼓搗一個夏天就可能創造出一家改變世界的企業。比如1970年代的蘋果和微軟,1990年代的亞馬遜、雅虎、穀歌,

2000年代的Facebook等等。

但在這之後,創業好像進入了停滯期。即使是最年輕的Facebook,它也已經13歲了。

雖然大家仍然在創業,在過去十年裡,還有一些其它的科技公司成立,但是無法達到相同的等級。最接近的是Uber,但是它進軍中國鎩羽而歸,並且遇到了很多麻煩。

第二高的就是Airbnb了,價值310億美元,僅相當於Facebook的7%。其它一些企業估值更低,比如Snap、Square、Slack。

為何矽谷可能再也誕生不了新的互聯網巨頭了?

當我們回看1990年代的穀歌和亞馬遜,感覺有點像哥倫布、達伽馬第一次出航離開葡萄牙。那時,一望無際的大海呈現在他們面前。

他們可以自由地徜徉其中,佔據所有能看到的業務:搜索、社交網路、電子商務等等等等。

在科技大變革來臨時,DEC、Sun Microsystems、AOL和雅虎紛紛倒下,於是它們的教訓讓今天的科技巨頭對自己的錯誤深入研究,不想再犯同樣的錯。

比如Facebook,Facebook最開始是以桌面網站崛起的,當行業向移動設備轉移時,紮克伯格清楚意識到觸控式螢幕移動設備的重大意義,他要求工程師開發移動App,並將這件事當成公司的優先大事。

於是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Facebook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並且公司市值穩居世界前五。

除了適時轉型外,收購也是這些巨頭們常見的套路。

2005年穀歌收購了當時無人知曉的Android,最終為谷歌的智慧作業系統奠定根基,成為統治者。2006年,穀歌花了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

這個網站當時正在崛起,成為互聯網最流行的終點站。

亞馬遜也採取了相似的策略。2009年,亞馬遜收購了網路鞋店Zappos,第二年又收購了Quidsi,它是Diapers.com的母公司,這是一個流行的、面向新手父母的網站。

當然,並非每一家科技創業公司都接受了巨頭的收購要約。例如,2013年紮克伯格向Snapchat開價30億美元,Snapchat CEO Evan Spiegel拒絕接受支票,2017年讓公司IPO,公司更名叫作Snap。

為了回應對手,Facebook複製Snapchat的許多功能。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去年抄襲Snapchat流行的故事功能Story,

不到6個月,Instagram自己的故事用戶比Snapchat還要多。

Yelp CEO Jeremy Stoppelman 拒絕了穀歌、雅虎的收購,2012年讓公司上市。穀歌為了反擊挑戰者,推出了自己的本地評論服務。按照 Jeremy Stoppelman 的說法,谷歌利用搜索市場的壟斷地位為自己的本地評論產品謀取不公平競爭優勢。

任何行業都有一個演進的過程。巨頭雖有局限,他們的長跑能力卻是有目共睹的。不光穀歌、Facebook、亞馬遜,還有阿裡、騰訊這些巨頭們,他們的特點是做的事大多價值鏈短、薄。

但即使穀歌、Facebook、亞馬遜繼續統治線上服務,也並不意味著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它們會繼續成為科技創新的領導者。創新可能會朝著不同的方向轉移,比如電動汽車、送貨無人機,而不是智慧手機App。

所以,美國《VOX》刊文指出互聯網創業的黃金時代要結束了,繼電子硬體、軟體、移動互聯網之後,下一個巨頭有可能出現在互聯網之外的領域。那麼,誰會成為下一個巨頭呢?草媒君和大家拭目以待!

任何行業都有一個演進的過程。巨頭雖有局限,他們的長跑能力卻是有目共睹的。不光穀歌、Facebook、亞馬遜,還有阿裡、騰訊這些巨頭們,他們的特點是做的事大多價值鏈短、薄。

但即使穀歌、Facebook、亞馬遜繼續統治線上服務,也並不意味著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它們會繼續成為科技創新的領導者。創新可能會朝著不同的方向轉移,比如電動汽車、送貨無人機,而不是智慧手機App。

所以,美國《VOX》刊文指出互聯網創業的黃金時代要結束了,繼電子硬體、軟體、移動互聯網之後,下一個巨頭有可能出現在互聯網之外的領域。那麼,誰會成為下一個巨頭呢?草媒君和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