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典芬芳潤油城」第23期:不忘家訓 傳承美德

不忘家訓 傳承美德

遠風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是我國傳統社會代代相承的核心思想。

勤耕稼穡是謀生之基,知書識禮是立業之本,短短幾個字涵蓋了我國儒家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在古代社會,幼輩習得的行為規範和禮儀文化多是從家族長輩們的言傳身教而來,長輩們的諄諄教導是自身人生經驗的淬煉和生活智慧的結晶,在歲月的延綿中成為家族子孫後代們尊奉和沿襲的家規、家訓。

諸葛亮的《誡子書》歷來被奉為家訓中的經典。

全文僅僅86字,卻字字千鈞,微言大義,闡釋了治學修身之道,字裡行間凝聚著一個父親對兒子寄予的深切的期盼和厚望。諸葛亮非常重視立志和學習之間的關係,他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廣學”,說明立志是廣學和成才的前提,一個人的志向決定著學習的寬度和人生所能抵達的高度。諸葛亮同樣疼愛自己的外甥,曾寫了一封《誡外甥書》,
“志當存高遠”這一名言就源於此。在信中,諸葛亮語重心長地囑咐“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這是從反面告誡後輩,凡成大事者除了要有崇高的志向,還要有堅定的為之而努力的意志,否則只能淪落為平庸下流。諸葛亮在信中還具體講了如何實現志向的行動:“慕先賢,絕情☆禁☆欲,棄凝滯,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這番言簡意賅的“三字經”精解了學習之法,
使我們懂得要以先賢往哲為榜樣,不囿於一隅,不滯於瑣屑,要心無旁騖地廣博地虛心地學習,方能成就人生大格局。

勤儉和廉潔教育也是古人家訓中的重要內容。明末清初的朱柏廬,自幼秉承書香家庭的薰陶,平生潛心研究程朱理學,拒絕了康熙的多次徵召。他將修身治家之道集中在《朱子家訓》短短的524個字中,“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

恒念物力維艱”“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這些名言警句對於今天的克服奢靡之風、享樂主義等無不具有適切的現實意義。我們熟知的宋代名臣包拯,一生秉公執法,剛直不阿,留下千古美名。他給其後代子孫立下這樣的遺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30餘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足見包拯對濫吏贓官的深惡痛絕,
他將為人為官的清正廉潔視為家族世代謹遵奉行的最重要的操守和品德,不容絲毫褻瀆和違拗。此家訓昭顯了包拯鐵面無私,凜然不可侵犯的一身正氣,正是基於這種強大的“氣場”,包拯令違法犯贓的權貴們聞風喪膽,《宋史·包拯傳》記曰:“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包拯的家訓,不僅是為其後代子孫立下的銘心之言,更警策後世的人們,尤其是出仕者們須廉潔自律,明淨自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嚴以用權,以身垂范,真正成為讓人民滿意的好官、清官。

家訓的精髓要義還有很多,譬如忠孝、勤學、惜時、修身、報國……家訓箴言是有著約束作用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對立身處世、持家治業以及形成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我們應銘記古訓,傳承美德,珍惜先賢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自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讓古老的智慧曆越千年而依舊在現代社會煥發出不朽的輝光。

尤其是出仕者們須廉潔自律,明淨自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嚴以用權,以身垂范,真正成為讓人民滿意的好官、清官。

家訓的精髓要義還有很多,譬如忠孝、勤學、惜時、修身、報國……家訓箴言是有著約束作用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對立身處世、持家治業以及形成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我們應銘記古訓,傳承美德,珍惜先賢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自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讓古老的智慧曆越千年而依舊在現代社會煥發出不朽的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