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搖晃,竟然致寶寶死亡,你還敢這樣做嗎?

在寶寶的日常護理中,很多媽媽為了哄寶寶睡覺或者安撫寶寶哭鬧都採用搖晃的方法,其實,這種錯誤的安撫方式對寶寶是有很大危害的。

新聞追蹤:近日,一則新聞報導,7個月大的寶寶成了“大頭娃”,

檢查發現顱骨骨縫被血腫撐開約1釐米,原因是家長哄孩子搖太過導致“搖晃嬰兒綜合症”。蘇州兒童醫院亦表示一個月接收了5名“搖晃綜合征”的寶寶。

什麼是“搖晃綜合征”?

搖晃嬰兒綜合症(簡稱搖嬰症或SBS),是指瞬間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嬰幼兒,

或長時間多次數的快速搖晃嬰幼兒,造成其腦部傷害,甚至死亡。

“搖晃綜合征”的病因

由於嬰兒腦部發育仍未穩固,不管有沒有和別的物體發生碰撞,當受到強力搖晃時,腦部組織容易受到撞擊,而出現血管撕裂,及腦神經纖維受損。

搖嬰症多發生於0-3歲的嬰兒,但主要好發對象為0-12個月大的嬰兒。這個月齡段的嬰兒頸部較為柔軟、脆弱,且頭部的重量也約占全身重量的1/4,

再加上頸部欠缺支撐力,大腦也尚未有發育完全的髓脂——一種起保護作用的蛋白質。所以,一旦被搖晃,嬰兒的大腦就會在他相對空曠的頭骨中來回碰撞,有可能導致嬰幼兒永久性的腦部傷害。

搖晃寶寶的危害

1、頸部易受傷

占嬰兒體重近一半的頭部全靠頸部的肌肉和韌帶支撐,

而寶寶頸部的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未完全骨化,如果有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盪,頸部就容易受傷。

2、造成腦部損傷

嬰兒顱底及內面較平滑,腦組織固定不是很結實。如果寶寶被大幅度搖晃,會使寶寶體內的血液不時地衝擊大腦,導致腦部暫時性充血;如果不停地搖晃寶寶,易使寶寶頭顱內的腦組織隨著晃動與較硬的頭顱相撞,

從而引起腦損傷。

3、造成局部性貧血

當寶寶被搖晃時,身體無法承受巨大的離心力,血液流向一邊,容易造成局部性貧血,寶寶會因此出現臉色蒼白、呼吸困難、站立不穩,甚至出現暈厥、嘔吐等症狀。

除了以上的危害,還有可能會造成寶寶的智力明顯下降,嚴重的運動障礙,失明和大腦實質性的損傷,如腦萎縮、腦軟化、腦囊腫等。

如何預防寶寶“搖晃綜合征”?

以下這些動作最好不要做:

劇烈搖晃寶寶(每秒約3-4下);

在沒有保護頭頸部的情況下,大幅度地旋轉、搖晃寶寶;

把寶寶淩空拋;

寶寶坐在大人膝蓋上,往後用力翻躺;

不玩空中拋接寶寶;

不要過度依賴搖籃,控制使用的時間與搖晃的程度;

PS:乘坐汽車外出時,請正確使用安全座椅。9公斤以下的寶寶一定要購買可反向安裝的座椅,這樣才可保護好寶寶的頭頸,避免刹車時對小寶寶的強大衝力。

所以,除了搖晃綜合征要注以外,在育兒方面還有很多也是需要媽媽們特別注意的!特別是36月齡以下的寶寶更是需要細心呵護,為了寶寶身心健康,麻麻們一定要努力學習育兒知識,秒變育兒大師,歡迎轉發給更多媽媽幫助她們學習!

所以,除了搖晃綜合征要注以外,在育兒方面還有很多也是需要媽媽們特別注意的!特別是36月齡以下的寶寶更是需要細心呵護,為了寶寶身心健康,麻麻們一定要努力學習育兒知識,秒變育兒大師,歡迎轉發給更多媽媽幫助她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