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江夏人的一天|在京青年辭去高薪工作回鄉創業

陳清是江夏區舒安街大安村人,2000年,他跟著表哥到北京打工,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打拼,他從最初的程式學徒升到公司副總監,工資也從月薪幾百元漲到年薪20多萬。

他鄉雖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陳清的思鄉之情日日濃郁起來。父母年邁,孩子也快到適學的年齡。和所有的遊子一樣,他每天都會在網路上關注家鄉的發展情況,家鄉近些年的飛速發展和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他都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他覺得回鄉創業,一定能大有作為。

(圖為陳清早上起來打掃農場)↑

2012年,他辭去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久別的江夏。通過周密的分析和精確的市場研究,陳清決定養牛。為了瞭解牛的生活習性,陳清打聽到愛人的同學在河南養牛,而且養得不錯,他特地跑到河南去虛心請教,並踏踏實實當了一年的牛倌。

回來後,陳清就甩開膀子幹了起來。(圖為養牛場新建的辦公室、臥室、倉庫等)↑

陳清姐弟5個,他排行老么,對於他的這一決定,年邁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都表示十分支持。陳清所在的村委會也非常歡迎陳清回鄉創業,第一時間為陳清批了一塊100畝的荒山作為養牛場,

並出資修了一條通往養牛場的大路。↑

目前牛場裡有50多頭牛,都是從新疆用大貨車托運過來的,一趟的運費就要三萬元。一般都是頭年中秋把牛犢買回來,第二年春節出欄;買回來的牛犢每頭有三百多斤,要六千多元,

養一年多後,出欄時就可以長到一千一百斤左右,大約能賣一萬五千元。(圖為陳清正在用稻草喂牛)↑

陳清說,養牛除了不能讓它餓肚子外,防疫工作也要做好,像小孩子打疫苗一樣,牛也隔段時間就要打防疫針。都說牛很溫順,其實它也很認生呢,吹鼻子瞪眼的近身不得,

只有陳清的溫柔撫摸,才能讓它們安靜下來。

為了降低養牛成本,陳清花錢置辦了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粉碎機等農機,開墾荒山種植玉米等糧食作物,作為牛的專用飼料。 ↑

在南洋風的推動下,陳清種植的40畝玉米如綠色的海浪,嘩嘩作響。當我們吃著菜市場上香甜的玉米時,陳清種植的玉米還沒有成熟。陳清說,我們吃的是水果玉米,他種植的是澱粉玉米,煮著不好吃,但澱粉足,營養價值很高。

農場一角有一堆舊輪胎,一開始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陳清告訴我們說,那是飼料發酵池,將頭年種植的玉米和玉米杆粉碎後放進發酵池裡用塑膠封嚴,再用輪胎壓緊。發酵的飼料不僅方便儲存,而且有一種特殊的香甜味,營養價值也能相應的提高。

陳清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因為牛是圈養的,所以50多頭牛的吃喝拉撒全都要親力親為,光清理牛糞這一項工作就累得他渾身汗透了。↑

牛糞拉到果園裡,不僅肥了果樹,牛糞裡面沒有消化的食物,引得雞們也爭先恐後地 搶著吃,迴圈養殖在這裡也取得了明顯的效益。↑

陳清的父親有70多歲了,每天也在農場幫忙。見有客人來,憨厚的老人悄然去旁邊的魚塘裡摘了好多蓮蓬。 陳清說,三年前他們來的時候,清理了兩口老塘,種了魚苗和蓮子,每年收穫不少的魚、藕和蓮蓬。↑

屋後的山上,走進去就可以看到好多蘑菇,還摘到一棵靈芝,陳清說,這野生的靈芝營價值很高,泡酒特別好,燉雞也不錯。↑

陳清養了三條狗,這荒山野嶺的,狗狗是最親密的夥伴。陳清說,這三年,農場一直在投資,還沒有收到大的效益,為了支持他,愛人在紙坊4S店搞財務工作。明年,他打算把愛人接回來。 ↑

一開始,陳清只試著養了十四頭牛,第二年養了二十五頭,今年是第三年,養了五十多頭,先後投資了一百多萬元。通過三年的打拼,養牛場已經發展成為集養牛、養雞、養魚,種植蔬菜、果樹和玉米等一體的現代化養殖場。預計今年春節淨利潤可達40多萬元。(圖為陳清摘來自己種的蔬菜準備做午飯) ↑

陳清說,2018年,他準備擴大種植、養殖規模,並打算給村裡的留守人員提供就業機會。他還準備在紙坊城區開一家綠色生態食品專賣店,地址他都選好了。他要讓江夏人吃到放心的生態牛肉、土雞、土鴨、有機蔬菜和水果等。

在南洋風的推動下,陳清種植的40畝玉米如綠色的海浪,嘩嘩作響。當我們吃著菜市場上香甜的玉米時,陳清種植的玉米還沒有成熟。陳清說,我們吃的是水果玉米,他種植的是澱粉玉米,煮著不好吃,但澱粉足,營養價值很高。

農場一角有一堆舊輪胎,一開始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陳清告訴我們說,那是飼料發酵池,將頭年種植的玉米和玉米杆粉碎後放進發酵池裡用塑膠封嚴,再用輪胎壓緊。發酵的飼料不僅方便儲存,而且有一種特殊的香甜味,營養價值也能相應的提高。

陳清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因為牛是圈養的,所以50多頭牛的吃喝拉撒全都要親力親為,光清理牛糞這一項工作就累得他渾身汗透了。↑

牛糞拉到果園裡,不僅肥了果樹,牛糞裡面沒有消化的食物,引得雞們也爭先恐後地 搶著吃,迴圈養殖在這裡也取得了明顯的效益。↑

陳清的父親有70多歲了,每天也在農場幫忙。見有客人來,憨厚的老人悄然去旁邊的魚塘裡摘了好多蓮蓬。 陳清說,三年前他們來的時候,清理了兩口老塘,種了魚苗和蓮子,每年收穫不少的魚、藕和蓮蓬。↑

屋後的山上,走進去就可以看到好多蘑菇,還摘到一棵靈芝,陳清說,這野生的靈芝營價值很高,泡酒特別好,燉雞也不錯。↑

陳清養了三條狗,這荒山野嶺的,狗狗是最親密的夥伴。陳清說,這三年,農場一直在投資,還沒有收到大的效益,為了支持他,愛人在紙坊4S店搞財務工作。明年,他打算把愛人接回來。 ↑

一開始,陳清只試著養了十四頭牛,第二年養了二十五頭,今年是第三年,養了五十多頭,先後投資了一百多萬元。通過三年的打拼,養牛場已經發展成為集養牛、養雞、養魚,種植蔬菜、果樹和玉米等一體的現代化養殖場。預計今年春節淨利潤可達40多萬元。(圖為陳清摘來自己種的蔬菜準備做午飯) ↑

陳清說,2018年,他準備擴大種植、養殖規模,並打算給村裡的留守人員提供就業機會。他還準備在紙坊城區開一家綠色生態食品專賣店,地址他都選好了。他要讓江夏人吃到放心的生態牛肉、土雞、土鴨、有機蔬菜和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