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講座文稿:我們談青春期叛逆、早戀、高考,也談性與AV

從前,你以為高考是一場很大的考試。當你走進社會之後你會發現,太多考試比這個高考難多了。本文有15800字,閱讀完大約需要24分鐘。值得你收藏和在本周內閱讀。

引子

首先,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

我會從這個角度來跟大家談,尤其是我們可以從青少年心理諮詢個案當中得到哪些啟示。

第二,我是一名大學老師。我主要教授心理諮詢和發展心理學的課程,每一年我都會接觸到很多大學生。可能很多家長會說:“唉,考你們佛大不是我們的目標。”不管怎樣,我想跟大家說——正好高考剛剛結束——有的家長會跟孩子說:“當你結束了寒窗苦讀,你就海闊天空了,

你就苦盡甘來了。”你真的不要跟孩子說這種話,這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在座的各位中學老師和家長,你們目前接觸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這可能是他們最叛逆和表現出最多問題的時候。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觸到很多大學生,他們已經過了這個所謂的叛逆期,充滿了青春的活力,更多的是青春期後期的迷茫,他們希望得到指導。他們很喜歡跟老師分享他們在中學階段的心路歷程,

以及他們的父母怎麼看待這些,更重要的還有家庭氛圍怎麼影響著他們。

作為大學老師,我經常看到,有的孩子在中學階段默默無聞,甚至平凡,但是到了大學,他有了新的發展。我是2005年到的佛大,現在已經12年了,我有些學生已經畢業八年、五年,已經成家,於是,我有機會再次看到:如果一個孩子的青春期表現很不好,比如,他很調皮、很不愛學習,這到底能不能決定他在成人期就是一個壞孩子?其實,

這背後有無限變化的可能。我們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大學期間非常迷茫,有的孩子進入社會後感到差距太大?我們可以站在一個未來的視角回溯過程,看看其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第三個角度,雖然我的孩子還沒有到青春期,但是,我自己經歷過。學心理學的人很喜歡用學過的理論來回顧自己。我會去觀察,去回想我自己的青春期表現。

我也可以用我的同學作為參照。比如,我看到了佛山不同區域的中學體制和學生表現,南海體制、禪城體制等。90年代,我讀佛山一中的時候,拍拖是成風的。你可以想像一下我的一個同學,他當年很調皮,如今,他拖著六歲的娃、抱著兩歲的娃,老婆在後面塗防曬,他一個人能把全部事情都搞定。你想像一下,他當年13歲的時候,你哪裡會想到他今天會這樣。我們會很好奇,
到底發生了什麼?講這一段,我是希望家長能夠安心地面對孩子,不要焦慮。很多事情都沒有絕對的標準,你怎麼看和選擇,你有自己的智慧。中國有中國的國情,我們有我們的文化,不一定每個家長都要、並且能夠和孩子當朋友的。比如我自己的孩子,我經常就說,既要民主,又要集中。經常有些事情你就得聽我的,沒辦法。

今天,我將從以上三個角度和大家交流討論。我會講許多心理學的東西,目的不是讓大家去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而是希望大家不要認為青春期是一個問題,希望大家能夠看到——在你眼前的孩子是一個全新的人。

對於在座的一些家長,可能你會有一個最大的挑戰,那就是:你自己可能沒有過很明顯的青春期。有的家長常說“我那個時候哪會像他這樣”,不好意思,可能是你沒有過很明顯的青春期。經歷過的人能夠更容易去理解他。今天,我希望跟大家說說如何讀懂青春期孩子的事,找到大家共同的辦法,目的是更好地尊重他,也善待我們自己。你說,更年期已經不容易了,還要被孩子折磨,多難啊!所以,尊重孩子,善待自己,這是我們今天晚上的目的。

38%的中學生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

我們先來看一個資料,一個上海的大型調查的資料。研究者問爸爸媽媽:“你覺得你是很愛你的孩子的嗎?”99.9%的父母認為“是”。這裡,我問一下家長,你認為愛的表現是什麼?

家長(媽媽):就是和他一起分享,一起學習,相互溝通、交流,關心他,讓他快樂成長。

謝謝這位媽媽。大家不必把今天當作一個講座哈,我們其實就是交流一些青春期困惑和經驗,我也鼓勵大家回憶你自己的青春期,我們一起來做一些分享。如果我們把這位媽媽的話用一些更生活化的情景來說,可能有時會有這樣的情景:當你非常疲憊、非常累的時候,你仍然能夠掐著脖子,忍氣吞聲地問他:“怎麼樣啊,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啊,吃得飽不飽啊?”然後,孩子回應你說:“不知道。”你有時感到蠻失望的,但是,老師說要溝通,要平等,好吧,你就再試試。我想,這就是愛的表現。

我們再看一些資料。25%的爸爸和50.3%的媽媽表示,在有了孩子之後,幾乎沒有了原來的娛樂和愛好。現在很多初中生可以住宿,我們以為可以恢復自己的娛樂和愛好了,但是,有的媽媽會說:“你以為啊!他星期六星期天回來,氣得你不行,你要花三天去平復,哪有空去娛樂和愛好。星期天還要再送他去學校。”所以,常常有這種情況,當家長以為終於可以喘口氣和重新投入和老公的二人世界的時候,又發現:好像都不行,那個傢伙比以前我每天給他做飯、天天盯著他的時候還要煩。還有的家庭有二胎,第一個孩子能夠自理了,第二個孩子又在長大,很難有真正的二人世界。這就是父母的犧牲。父母為了孩子而放棄了很多自身發展的機會,尤其是媽媽,對不對?

我們拿同樣的問題去問孩子:“你覺得爸爸媽媽愛你嗎?”調查資料是:說“愛”的幼兒占97%,小學生占89%,中學生則只有62%。

當研究者問那些說“不愛”的11%的小學生為什麼,他們可能會說“因為我沒有考滿分,他就罵我,不表揚我”。這個資料在中學生群體有一個更大幅度的減少,我想問問:在座的家長,你覺得這是為什麼?

家長1(爸爸):他也知道你愛他,但他說這不是他希望的方式。

潘老師:謝謝爸爸。我想問問爸爸,你覺得孩子希望的父母的愛是什麼樣的?

家長1(爸爸):他希望你理解他。他好像長大了,但是,他又沒有真正長大。

潘老師:有沒有家長願意分享一下,你覺得你最難理解孩子的什麼?

家長2(媽媽):他動不動就哭了,像個孩子。他小時候不這樣。

家長3(媽媽):你說什麼他都不聽,跟你對著幹。

社會變化對智慧陪伴提出了新要求

我們等下再回到家長的困惑上來。我先說一個案例:

前兩年非常熱的“狼爸”,大家聽說過嗎?有一位“狼爸”對孩子一天三頓打,把四個孩子打進了北大等名校。這位爸爸對孩子的管教非常嚴格,比如,在同伴關係方面,為了杜絕自己的孩子被同齡的孩子帶壞,爸爸規定:如果要去串門,必須提交一份格式完整的申請書。去哪個同學家裡?這位同學在班級擔任什麼職務,成績如何?同行的同學又擔任什麼職務,成績如何?要去這位同學家待多久,什麼時候回來?同學家長的姓名、電話?最後,這個申請書還要班主任簽字。孩子當然不好意思為了找同學玩而找老師簽字,所以,這個申請書沒有什麼意義。19歲的大兒子回憶道,有一次自己最好的朋友過生日,他求了爸爸很久,終於,爸爸說“我給你十分鐘”。爸爸用汽車把兒子載到同學家樓下,兒子帶著禮物和賀卡沖上去坐電梯,匆匆忙忙說了一句“生日快樂”,又跑回車裡,剛好十分鐘。

現在,我問大家幾個問題:你覺得用這樣的方法管,可以嗎?你看,人家效果很好啊,進了北大。

家長(爸爸):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不那麼贊成。因為人生比較漫長,從九年義務教育到大學、研究生,也就十幾年。但是,你不能夠把讀書當作人生的全部。我覺得,家長不能永遠陪伴孩子,孩子將來他還要適應社會。

謝謝這位爸爸。教育效果如何還要再看,看看孩子如何進入社會。剛才有家長分享了為什麼不行,那麼,為什麼這個狼爸可以這樣管?我們今天先不展開。我記得當時,我的一位同事接受一個雜誌的採訪,我們在看,他兒子也在旁邊。我說,這種教育不科學。我同事說,你別管人家科不科學,起碼這幾個孩子都上北大了。這時,這個兒子說,媽,虧你還是大學老師,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沒有,你看,這些孩子的老媽是香港人好不好,港澳生讀北大很低分的。我同事說,起碼人家很乖,叫他不要去玩他就不去玩。這個初二的兒子又說,他沒有不跟同伴玩啊,他的同伴是兄弟姐妹;另外,他們家還有一個傳統,爸爸打A時,其他BCD會在旁邊看,可能還會覺得“噫,打得也沒有我重啊”。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可能比我們更善於觀察和思考。

一個人大半生的時間都在清除少年時代種在腦子裡的觀念。這個過程叫做取得經驗。(巴爾扎克,《幻滅》)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想一個問題:今天的孩子怎麼啦?第一,為什麼他們變脆弱了?第二,家長覺得現在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多。第三,家長覺得,為什麼我讀不懂現在的孩子?我們以前不是這樣子的。我想,你以前不是這樣的,是因為這個社會不是這樣的。並不是社會變得更好或更壞了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孩子跟我們有一個最大的不一樣:從他一出生的時候,他的生活就相對比較富足。他對“讀書改變命運”這個觀念沒有深刻的生命體驗。

在座的家長可能跟我的年齡差不多,或者略大一些。我是98年讀的大學,那時還沒有擴招,大學生還比較值錢。當時,我媽告訴我,你一定要替媽媽報仇,當年因為政治原因,表格上的一個“非紅五類”就把我毀了。還不是黑七類,她就沒辦法讀大學了。她說,我這輩子都想讀大學,所以,我希望我的女兒讀大學。那時候,他們會在家裡放紅歌,或者在單位跳忠字舞。我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我有機會很直觀地感受和知道讀書很重要。但現在,我們的孩子沒有這樣的體會。

另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當人們的生活比較富足的時候,他就不需要煩惱物質的東西,我他的精神需求會更突出,表現就是:我們的孩子很早就開始思考意義。我兒子五歲時問我:“電視裡的姐姐都12歲了,那麼大了,叔叔阿姨為什麼還要離婚?他們應該一開始就不要結婚啊,多浪費時間啊。人為什麼要結婚呢?”我自己五歲時,我根本不想這個,我只會想怎麼哄我媽多給我買玩具。現在的孩子不需要思考這些,比如六一到了,你早早就開始在淘寶上給他挑禮物,跟他商量。

上學期,我兒子還問我:“媽媽,老師說,學習只要努力就行了,多少分不重要。可是,我很努力啊,為什麼他最後只給得了滿分的同學獎勵橡皮,而我沒有?”我老公說:“橡皮有什麼好,我兒子這麼努力、這麼自覺,爸爸帶你去集市買變形金剛。”我兒子說:“不要。”如果放在以前,孩子可能就被變形金剛哄住了,現在很難。這個橡皮的價值不在於價格,而是——他是老師的獎勵。後來,我老公想了另一招:“一定是老師的禮物不夠分,他覺得你比較大方,所以就不給你,證明你是一個好孩子。”我兒子哼了一下,用那種“你不覺得自己是傻逼嗎”的眼神看著我老公,我老公都不好意思了,撤下場去。後來,我跟兒子說,我很理解,因為媽媽在單位也遭遇過這種情況。

不要理解你可以相信的,但要相信你可以理解的。(聖·奥古斯丁)

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這樣。我從2002年開始做兒童及青少年諮詢,我感覺到,近五年,孩子因為不明原因不上學很常見、很正常。在這之前,如果孩子不願意上學,我們常常可以找到原因,比如同學欺負他,跟老師發生衝突,爸爸媽媽離婚。原因很具體,如果你把具體原因解決了,不上學的問題也就解決了。現在呢,孩子會問你,我為什麼要上學啊?這些孩子常常還是那些成績中上等的孩子。

我有一個個案,他的幾個好朋友在他的房間門口求他,你見見我們吧,我想跟你聊聊。如果你跟他聊,他會告訴你:“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上學,每天都做重複的卷子,有意義嗎?老師,你覺得120分跟115分就可以把人分等級,人生的意義應該是這樣嗎?”他可能也會用同樣的問題問爸爸媽媽,他們可能會說,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很難找到好工作和高收入……但是,跟他講這個是沒有用的,因為他沒有真正的體驗,他根本就不知道3000塊和5000塊的工資對他來說有什麼樣的區別。

現在的孩子已經早早地就開始思考意義。所以,家長也要進步,家長要知道:孩子叛逆的背後是他要去尋找他是誰,尋找他在生活中的意義。許多家長常常想要指導和規劃孩子,當然,他還是孩子;但是,如果你的高度不夠,你是沒辦法給他規劃的。

最近高考,有的家長說,考完這幾天我就可以放手了。其實,我很想發個朋友圈給他一點緊張氣氛。因為考完孩子,就到考家長了。家長有沒有跟孩子一起討論他喜歡什麼專業,想報哪個學校?自己家的資源與孩子未來的學習資源、就業資源能不能做一個整合?每年,當我的親戚朋友來問我填報志願的事情的時候,往往離截止日期只有三四天了。三四天,你沒有做前期工作,就想把孩子的規劃做好?很難。

其實,我們很多大學老師、領導的孩子成績一般。華東師範大學做過一個學習成績的影響因素的調查。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裡,有一個是父母的職業。非常有意思,他們發現,小學老師的子女高考成績最好,大學老師的子女高考成績最差,但是,大學老師的子女的專業選擇和未來幸福感不會差。為什麼?大學老師會在孩子高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幫助孩子做規劃。

我有一個同事,有一次我們聊天,他對孩子的專業選擇很從容,說是學小語種。他說,我發現我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好,但思維很差。她做作業絕對全部一百分,因為作業一般就是對當天的那些例題、知識點的重複;但是,一到單元測驗,她就沒辦法融會貫通,因為思維不夠。既然孩子模仿好,長得又漂亮,學外語就好了。千萬不要以為她能夠很好地模仿數學作業,就給她讀電腦、數學,那會害死她。我們都很佩服這個同事,因為他自己的思維能力超好,他是搞統計的,他老婆的思維也很好。夫妻兩人的思維都那麼好,卻沒有遺傳給女兒,對很多人可能是很抓狂的。但是,他能夠接納,並且很清楚地說“我不代表她”。

所以,智慧陪伴很重要。小結一下:第一,要認識青春期;第二,瞭解青春期給你什麼樣的挑戰和你作為家長所需要的新的學習方向,這很重要;第三,不只是溝通技巧那麼簡單,溝通目標和高度才是孩子們在決勝時拉開差距的原因。

瞭解青春期

接下來,我們講瞭解、適應和接納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不會好好地坐在那裡,衣服也不好好穿,要麼剪短。我記得我上初二的時候,我和我的好朋友走在校道上,校道兩旁有椅子,我們就說:“你看,那些規規矩矩坐在椅子上的,一看就是初一生;那些坐在椅背上的呢,絕對是初二初三的。”因為初一生的青春期不是很明顯。

青春期很突出的特徵是矛盾。第一,他具有反抗性,他又具有依賴性。關於反抗,剛剛家長分享了很多,比如,你說什麼他都不聽,只說“不要不要不要”。

關於依賴呢,他很依賴別人,希望別人關心她,尤其是朋友。比如你問他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晚,他會說他先去陪誰誰誰買東西了,才再到回家。現在的孩子們挺可憐,如果小學上學入學都是你送或接,而初中之後又是寄宿,他們放學之後很少有和同學自由閒逛的時間。家長見到孩子就會問:“今天過得怎麼樣?“有沒有被老師罵?”“月考多少分?”。以前呢,比如我上學的時候,我放學後可以跟同學逛逛,吃吃這個,說說那個,之後才回到家。那時候,我們有一個緩衝,有朋友說話和陪伴。現在的孩子不能這樣了,而其實,他很需要朋友,他想要陪伴,他很怕孤獨。

另外一個,他也很依賴父母。他可能不理人,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但是,又寫日記,或者在QQ空間和朋友圈說:“我覺得我的爸爸媽媽沒有以前那麼關心我了。”你會很抓狂:你想怎麼樣嘛,你給我發個信號啊!

第二,他具有閉鎖性,又有開放性。他什麼都不喜歡跟你說。當然,他也會有心事,他會在QQ空間和朋友圈表達。很多家長都喜歡看QQ空間和朋友圈,我勸你少看,除非你心理能量很大。因為很多家長看了之後很痛苦,他們說:“我覺得他講得很灰暗。老師,他會不會有抑鬱症啊?他真的是這麼講的,我截圖給你看。”老實說,我挺佩服這個家長的,因為他能看懂那麼一大堆符號,還從中看到孩子很灰暗。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傷春悲秋,做一些很飄渺的表達,但是,他們常常不會說一件具體的事情。比如,他會說:人有時候其實很渺小的,渺小得好像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理解你、關心你,可是,人有時候又能做很多事情……於是,家長很緊張:“我的孩子挺孤獨的。”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這樣的。

第三,他很勇敢,他很愛冒險,他對風險的評估能力很差。這跟他的整個激素水準很高有關,而這個激素水準會影響大腦對風險的判斷功能。

比如,他會跟一個吃K粉的朋友玩,他覺得自己不會沾染上K粉,他會告訴你:“我不會的,我分得很清楚。”但我們大人會很緊張,是吧?“如果你上廁所,他放到你的杯子裡,怎麼辦?”在國外,飆車很常見;在國內,會有滑板啊、跑酷啊等許多你看著很危險的事情。等到孩子大一大二了,他的激素水準下降了,他不會再這麼做了,他會覺得危險。但是,當他初二初三時,他就會給你弄這一條。

當年我上學時,我的教室在四樓,外面有一個陽臺,也就是走廊。有個同學站在欄杆邊緣上走,下面大家就起哄。他走完那段之後,他還單腳跳。那非常危險,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從四樓掉下去。我看到我們班主任嚇傻了,很擔心,但是又不敢叫,因為害怕他不小心就會掉下去。後來,等那個同學下來的時候,我們班主任又生氣又害怕,他的眼淚一直往下掉,哭著大罵我這個同學是神經病。再後來,我們同學聚會的時候,我們開玩笑問他,如果現在你老婆說你必須走這麼一段,你走不走。傻的才會呢。但是,他當時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從我們心理分析的角度講,他是他在探索他的邊界,他在探索到底他能夠在多大範圍內控制這個世界。他要探索他是誰,他要建立他的存在感。

第四,他很高傲,有些時候簡直是目中無人,但是,他也很自卑,這個自卑的東西還讓你覺得特別莫名其妙。有一次我在學校上洗手間,遇到兩個女生,其中一個在洗劉海,另一個說“快點啦,這個課老師要點名的”。洗劉海的女生說“不行啊,就差這一點怎麼也弄不好,很難看啊”。我一看就想,這肯定是初二病在犯,她覺得哪裡都弄好了,只有這裡不好。我看了一眼鏡子,其實,她的頭髮屬於比較好看的那種,倒是長得不那麼好看。自我認知存在盲點,這個孩子就是很典型的青春期。

另外,他非常否定童年,又很眷戀☆禁☆童年。因為童年的感覺是很安全,很無憂無慮,而現在,他們正處在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這是一個暴風驟雨期,也是一個患得患失期。

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將它撫慰。(周國平)

適應和接納青春期

家長要怎麼適應呢?第一,你要適應你的地位已經大不一樣了,青春期的時候是爸爸媽媽與孩子離得最遠的時候。我非常喜歡下面這個比喻,希望大家也能記住: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的內心世界,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好像是一所空的房子。爸爸媽媽通過家庭教育,會給這所房子裡放進很多傢俱,也就是很多觀念,並且按照家長的意願把它佈置得很有條理、很漂亮。

孩子本來在房子裡住得好好的,到了青春期,有一天,他突然看這個房子哪兒都不順眼。他會說:“現在不流行睡床,要睡榻榻米。扔掉!”你看到,他不讓你進入他的房間了,他把你原先幫他弄的傢俱一件件扔出來,他可能還會改裝你的傢俱。

你很生氣,你要麼想沖進房間跟他討論,要麼想阻止他扔東西,要麼還想給他搬一些新傢俱進去,比如你說“我給你一個新的學習桌,它很強大,讓你記住東西”。這個時候,你們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終於有一天,你發現你無力抵擋了,你發現整個房間變得面目全非,眼前的孩子也不是你從前熟悉的了。

再後來,當孩子上大學或畢業進入社會了,這時你發現,你的孩子慢慢地又把扔掉的傢俱一件一件撿回來了。

當他結婚或某一天,他邀請你進入他的房間,你看到,那些傢俱都搬回來了,但它們的組合及功能跟當年你放進去的時候不一樣,它們是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和風格重新佈置的,但傢俱還是那些傢俱。

這就是我們與孩子們的過程。你會想,這個比喻是真的嗎?第一,我自己經歷過。第二,我觀察到其他孩子。比如我的學生,他們總是在放假時發朋友圈說“我不想回學校,在家多好”,他們曬很多春節發生的事情和家鄉美食,而這些孩子可能在初中的時候都是巴不得要趕快離家出走的。其實,到時候,他就要回來了。

大家有沒有看過《摔跤吧,爸爸》?吉塔起初是接受爸爸的訓練,當了全國摔跤冠軍。後來,她離開鄉村,去大城市讀國家體育大學,接受了新的訓練,她對爸爸和妹妹說:我的教練說,你那套過時了。她拼盡全力和爸爸來了一場比賽,把爸爸比贏了,她想證明爸爸的過時了。這時,妹妹說,爸爸的東西沒有過時,是爸爸的體力大不如前了。吉塔其實就是在把全部的東西扔出去,她要自己探索。在後來的比賽中,她經常輸掉,很受挫,後來,她再次接受爸爸的指導,又開始嬴。但是,電影的精彩和關鍵之處在最後,爸爸被教練關起來了,爸爸不在吉塔身邊,吉塔靠自己再次取得勝利。爸爸不在,但是,爸爸教的東西在。

如果我們說,我和我的先生心理健康、為人正直,我的孩子智力正常,我的孩子可能不一定成績很好,但他絕對可以是健康快樂的平常人。這沒問題。如果我們的目標過於脫離,我們期待孩子一定要有優異的成績,那不一定能保證。

青春期有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他要探索他是誰。第二個任務,他要探索世界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他肯定會有很多很詭異的行為。包括他對你會有很多否定,沒有推翻,就沒有重建。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超越你,他需要跟你有不一樣,如果他全都聽你的,那他大概也就像你那樣。對此,大家需要放下心來去適應。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很多秘密,剛才我們講到閉鎖性,我們需要允許孩子有秘密,因為一個沒有秘密的孩子,他是沒有自主感的。你想一下,如果一個男人完全沒有秘密,以後他在老婆面前也完全沒有秘密,我相信,在座的爸爸媽媽都會忍受不了。

有些家長對孩子很緊張,要跟孩子溝通,套出他的秘密來。好了,終於套出來了,可是,人家的秘密和情感你接不住,怎麼辦?我有一個學生跟我說,媽媽希望他談談他的不開心,後來他就講了,結果,媽媽只能回應“唉呀,我們是凡人,是要煩一點的,沒辦法哈”。又比如,你問一個女孩“為什麼你今天一天都不理我,你是不是不舒服”,女孩說“沒什麼”,你說“你跟我說,我可以幫你啊,可以陪伴你、傾聽你”,好,她說了,你又說“不要想太多了,多喝點水,好好休息。”她需要的其實就是你陪她,陪她一起想那麼多,一起探討。

如果你HOLD不住,你沒有那個能耐,你就別把這個口隨便撬開。因為這會讓你在已經很高傲的青春期孩子面前減分,本來就覺得你有點LOW了,你還更LOW,怎麼溝通。

我給大家分享兩個我中學時的趣事。

念高中時,我家住的院子和學校只是一牆之隔。我的前桌喜歡我,不知道誰給他出的主意,說女孩喜歡浪漫,他就在晚自習的時候在教室走廊下,大聲喊“潘燕華,我愛你”。我在家裡自習,嚇得冷汗都冒了:如果被我爸聽到了,怎麼辦……幸虧我爸每天晚上都去下棋,但是,我媽進來了,我很緊張。結果,我媽問我,唉,那個喊樓的帥不帥?哇,有沒有覺得她好厲害!我說,一般,但比較白。我媽說,有沒有那個誰好看?我說,你覺得那個誰好看,是不是,你真有眼光,他是我們級草。我媽認識這個級草。我媽接著說,你要讓級草給你喊才有面子。這個呢,他在年級中是什麼位置?我說,有些傻的。我媽說,哦,那你要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那個傻的喜歡你?你要想個辦法,讓級草給你喊。她在說什麼啊?她說,你要有追求。大概是第二天晚上,我爸跟我說“好威風”,我說“什麼啊”,他說,昨天有兩個鄰居問我,喊的是我女兒吧。

就這樣,到了我98年讀大學,我們那時是先報志願後考試的。我說,我要當老師好不好,我媽說,好,有兩個假期。我說,我讀心理學好不好,她說,好,不用改作業。這就是決定我命運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沒有太多說教,是可以和我平等溝通 的人,也是會生活的人。我的爸爸媽媽都很喜歡看書。我爸特別愛玩,直到現在六十多歲的人了,他說他的願望是環遊世界。比如,他想看看肯亞、衣索比亞,看看食人族、加勒比海盜,他讓我幫他找找這個地方在哪裡。他以前特別喜歡打麻將,誰要找他玩都可以。那麼他在家裡呢,他很愛看書,比如,《如何成為麻將高手》,還是親戚從香港帶回來的,他很認真地看,之後到外面去實踐。我媽呢,她喜歡看蔣介石秘史、慈禧秘史、李連英口述史……這種比較八卦的。就這樣,你發現他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對之有投入、有熱情。我覺得,這些特別重要,尤其現在的我們遇到了好時代,讓我們有條件享受這些東西。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當我們的教育方法全部失效的時候,我們需要重新學習。學習什麼呢?學習適應孩子對心理獨立的尋求。心理獨立有多重要,我從國家政策的高度來告訴你。這是列了一些高考作文題。(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我們先看前兩個題目,我想問家長,你覺得97年的這個題目容易寫呢,還是15年上海卷的這個容易寫?為什麼?有個爸爸說,97年的容易寫。因為從小到大看圖寫話,那麼多年,有些事情即使沒有做過也可以編一堆,而且不會偏題,你寫正能量絕對沒錯。而15年的題目,你需要動心思。

我們再看15年廣東卷的這個題目,如果讓家長來寫,你有思路嗎?你覺得,要完成這一年的作文,它對孩子的素質要求是什麼?平時要怎麼訓練?

家長1(媽媽):我不太會引導孩子怎麼去寫、選什麼材料,他按他的意思寫就好。肯定要契合題目的要求。

家長2(媽媽):這個題目感覺沒有一個中心點。它只有一個大的主題,其實這個最難。

潘老師:如果我們說有一個中心點,那它是什麼?如果要寫成800字,那怎麼展開呢?

家長3(爸爸):可以講相對性啊,比如說學校的規則、制度,你有自己的想法。

謝謝家長們的回饋。比如最後一個,我們知道,這是爸爸的想法,他在平常生活中可能比較注意引導孩子:“你可以不用那麼多規則,你的想法是什麼?”而有的家長呢,可能強調孩子要乖,等等。

我記得,我讀高中時,學校要求一定要穿校服,一套是運動服,一套是裙褲,配一件白襯衣,上面貼一個領帶。因為我不太會試穿,所以衣服的碼數不對,我拿回家之後,我媽說,這個運動服太難看了,這個裙裝不錯,我幫你拿去改一下,把裙子改短,把衣服改瘦,女孩子要穿成這樣子,這樣子才漂亮。當時我說,不行啊,同學們沒有這樣穿的。媽媽說,其他同學騎車上學,穿運動服方便。你離這麼近,走著上學,不用穿運動服。如果下午有體育課,你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換一下就好。你平時就穿這個裙裝,多好看,黑皮鞋,白襪子,穿它很漂亮。我穿了幾天之後,有同學說我太招搖,愛打扮。當時,我很傷心。後來,我學心理學,我再回顧,知道這是青春期的特點,女孩子的攻擊性就會用這樣的八卦來表現,男孩子的青春期表現則是是推推玩玩。我回去哭著跟我媽說,我媽說,這麼漂亮,怕什麼。不過後來,我就徹底地愛上這樣穿了,因為有一個男孩子跟我說,這樣穿很好看,很顯瘦。

現在,我在佛大就有我當時在一中的同學,人家現在已經是副教授了,他很勤奮,也拿了很多課題和科技榮譽。我則是那種生活得很快樂的,其實我也很認真負責,只是比較懶散,不喜歡的東西不會很服從地去幹。有時候,領導也會可惜我,說,小潘,其實你能力很好,再勤奮一點,拔高一點就更好了。這時,我心裡其實是這樣的想法:還拔高,我想去拔火罐呢。

這些,都是我媽影響了我,她覺得,女孩子呢,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努力賺點錢,把小日子過好,也要認真負責,但不要太辛苦。至於要很勤奮、很努力,則是爸爸媽媽一直沒有特別說的。

講這些,我不是想讓家長們來否定一些什麼或者贊同一些什麼,而是希望大家看到:我們所選擇的每一種教育策略的背後都有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它,它有好的一面,也有我們需要承擔後果的一面(例如,我就沒學會要很勤奮)。

剛剛有家長說,15年廣東卷的那個題目沒有中心點,其實它有,就是要求你有自己的想法。從97、98年到15年,高考作文題在越來越強調你要有一個和諧的自我,你要有一個多元的價值觀,你要包容和接納。其實,它就是在篩選具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孩子。然後,到了2016年,網上的帖子會這樣調侃它,說那個打一巴掌的是乒乓球隊,印唇印是男子足球隊。它其實是要求孩子有一個價值判斷、是非判斷。我們在單位也時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某個同事天天遲到的,今天沒有遲到,領導經常表揚他;你呢,領導跟你說“能者多勞”,結果,幹活多的人容易出錯,你受到批評和處分,你心裡是不是很冤枉。

2017年的作文題,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的政治色彩了。這裡面涉及我國成為國際強國的國際戰略問題,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當中的生態文明問題,涉及新型生活方式,涉及互聯網+,等等。如果我是家長,我看了這個題目也會有壓力。其實,家庭與學校還是要有一個彌補的,錯位發展。在家庭中,家長需要跟孩子有更多個別化的交流,這個交流幫助孩子有思想深度的稍稍提高。如果我們的孩子已經在朝這樣的方向思考問題了,家長不能停滯不前,不能只是跟他說要多看課外書、看名著,你要想想自己對孩子的直接支持是什麼。時代在逼著孩子進步,其實也是在逼著你進步。

所以,接納青春期,首先是要適應他,要注意:在你面前的是一個人,而不是問題的集合體,他所有的表現都是為了尋求獨立性。

我很欣賞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時代的進步就是因為一代人不聽上一代人的話而推動的。當年,我就把這句話畫下來,給我爸看。

前些時候有個班主任比賽,其中一項是班會說課,班主任們會抽到一些題目,比如班上有同學早戀了。他們都是很年輕的老師,他們仍然會講現在不適合,要靜待花開,要等待。這樣的內容其實很難進入孩子心靈。我在總點評時就問老師,作為老師,我們有沒有想明白,當年早戀的那些同學是不是都毀了呢?如果有同學戀愛了,你就如臨大敵地去跟他談,雖然我們不鼓勵他戀愛,但是,這個事情能堵得住嗎?我們看《紅樓夢》,那些女孩子們也就十三四歲,王熙鳳也就十八九歲。我們不鼓勵,但是我們需要學習接納。

在西方,專家一直在探討“到底需不需要青少年心理輔導”這個學科,應不應該設立它。因為95%的青少年問題都不是問題,而是青春期的很正常現象,只是我們用大人的眼光去看,認為它是問題。西方專家真正去干預是酗酒、吸毒,或者飆車、性侵等極度危險的事情。如果你拿戀愛的問題去問他們,他們會覺得中國人很奇怪。

前一段時間,我在班裡上課,有三個男生坐在第一排,他們沒有帶書,直接把手機放在桌上,一直打王者榮耀。這些孩子在高中的時候其實也是很努力讀書和很努力高考的,到了大學,這個樣子讓人很心痛。我說“不要玩了”,他們還繼續玩。我很生氣,把一張白紙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把名字寫上。其中一個男生問我,是不是要扣平時分。我們這個課很特別,即使扣平時分,也就扣10分。我還沒有回答,他說,大不了不及格,無所謂。

當時我真的很生氣,簡直想打人,但是,一瞬間,我又覺得他們挺可憐的。為什麼呢?這種情況應該在初二的時候就表現得淋漓盡致了,竟然到大二了還能淋漓盡致,足足遲了五年才過青春期。蠻可悲的。

我們說,在一個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青春期也一樣,他該是青春期的時候,他就應該是青春期的表現。有些家長會抱怨孩子大學畢業了也不找工作,在家裡啃老,整天玩遊戲,沒有責任感。他們往往還有一句話:他以前很乖的。我想,恰恰是這個乖,他本來應該青春期的時候,被你壓迫了,好吧,當別人讀大學安穩下來了,開始過成人生活時,你親愛的兒子開始過青春期了。青春期一定會出現,它可以延後。

當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我們需要給他支援,積極看待青春期。下面是一個青少年支持量表,它包括了青少年所需要的三個維度的支持。

第一個是情緒支持,就是安慰我,聽我傾訴,我成功或有新計畫的時候能夠支持我、尊重我。第二個是工具支援,就是提供實質性的支援,有困難的時候替我分擔工作、解決困難。第三個是資訊支援,就是幫我分析清楚狀況、原因,提供相關的資料和解決辦法。(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什麼叫積極看待呢?就是重新認識叛逆。其實叛逆一點都不可怕,叛逆的意義在於成長,叛逆的意義在於獨立。不要老是去聽話。尤其是媽媽對兒子,你想,你希望你的孩子聽你的話,又希望你的孩子不要聽他老婆的話,那多難,那不可能的。

青春期的叛逆,還是一個充滿夢想、充滿能量、充滿生命力的階段。我有很多朋友或學生,他們會在朋友圈去曬孩子們的創意、班會特色,你真的會很感動。雖然我會做很多青少年心理輔導工作,但我真心實意地想跟大家分享:我們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個年代要更健康、更聰明、更有想法,真的是一代更比一代強。只不過我們身在其中,我們會覺得他們不如自己。其實不是的,他們會超越我們。

今天我沒有講平等,平等其實是真的,當你真心實意地去愛。馬斯洛有一句話講得好: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支持。

講到這裡,我稍稍總結一下。關於對青春期孩子的陪伴,首先是接納,不焦慮。其次是不能停滯,不要停止你學習的腳步。當你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無效時,你可以看一些青春期的書、電影,比如,《親愛的安德列》《小孩不笨》。第三是鼓勵和不否定。因為青春期的年齡正是建立自我價值感的時候。

我希望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三個方面的信念:

第一,讓他感覺到世界是美好的。第二,讓他感覺到人與人之間是有愛的。第三,他自己是可愛的,值得被人愛的。

只要有這三個方面的信念,就擁有了持久的戰鬥力,成績其實沒有什麼。我很喜歡一句話:從前,你以為高考是一場很大的考試。當你走進社會之後你會發現,太多考試比這個高考難多了。在座的各位家長,其實你們都經歷過。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這三個方面的信念呢?第一,接納,別太焦慮。第二,家長自身要進步和學習。第三,鼓勵孩子。

你去看《摔跤吧,爸爸》,你看那個爸爸是如何在場外鼓勵孩子的,非常讓人感動。當教練說,你已經有一塊獎牌了,趕快放手;爸爸說,不,你是金牌的獲得者,進攻。當教練說,你打不了這個重量級,降體重才能贏;爸爸說,不,你就在這個重量級,你儘管增重。當教練說,你現在已經有優勢了,防守;爸爸說,把優勢擴大,進攻;當她處於劣勢而時間剩得不多時,教練說,趕快進攻;爸爸說,不,等對手出錯,你有這個能力等待防守。教練永遠都是叫她行了,放鬆,爸爸則一直鼓勵,你要去進攻,你要去做。

我主講的部分先就到這裡,等下還有一個提問機會。我們先請桂城心靈花園項目負責人王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專案(見文末圖片),今後我們還有很多類似機會交流。非常感謝各位家長在休息時間來到我們的課堂,瞭解如何接近青春期的孩子。謝謝大家讓我分享你的生命時光。

家長(爸爸)提問:我真的遇到一個難題。我的孩子讀初二,男孩。一個多月之前,學校召開了一次家長開放日,大家還有印象嗎?我拍了一組照片,是學校走廊的課桌,這上面寫了一些人的名字,大家都是成年人,我讀一下。

第一個,蒼井空,第二,小澤瑪利亞,第三個波多野結衣,第四,杉原杏璃,還有飯島愛之類,後面也還有好多那些影片。(潘老師:我們先暫停一下。現場的爸爸媽媽們知道這些名字嗎?好的,這位爸爸繼續說。)

我在學校走廊的一張廢棄課桌上看到這些,我拍了下來。我回去之後想了兩天,我問孩子,他知道上面的那些名字嗎。他說,不知道。我說,你知道這張課桌在哪裡嗎。他說,就在他們教室外面。我問,這是誰的課桌。他說,這是上一屆留下來的。接著,我就不知道怎麼聊了,也不敢聊。所以,想跟大家探討一下,解開一下我心中的疑惑。謝謝!

老師回應:非常感謝這位家長的分享。我想,可能我們的老師也不知道,原來我們這裡還有這樣一道風景。沒事。首先,大家知道這些人名的背景,知道他們是做什麼的嗎?她們是日本A☆禁☆V☆禁☆女星。AV是Adult Video的縮寫,成人電影。後面有個社工是我的學生,剛剛人家一聽就微微笑了,都看過哈。於是,你可以想像,肯定會有一些關鍵字:全☆禁☆裸,性。家長可能會覺得很恐怖,但是,只要你談到青春期,性是繞不開的。雖然孩子們把這些名字寫在課桌上,但並不是說它就代表色☆禁☆情或者性,也不是說我們的孩子變得猥瑣或者學壞了。我們完全不需要有這樣的等號,也不需要有這樣的焦慮。

這種現象反映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性激素的增長變化,第二個是獨立。人有兩次的獨立期,第一次是兩三歲,當你喂孩子吃飯,他們可能說“不吃不吃”,把它吐出來,他要自己吃,這是身體的獨立。第二次是青春期,心理的獨立,我想有我的想法。這時,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我是誰?我是男人,還是女人?我要做一個怎樣的男人或女人?我是一個有魅力的人,一個有魅力的男人嗎?我喜歡什麼樣的女孩子?所有這些抽象的想法,它總要有一個出口,一個具體的載體,AV就是一個載體。

我記得我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在書店買了一本書,《野火春風斗古城》。我媽看到了,就說,哇,你買這個幹什麼!我當時還委屈,我都已經看這麼根正苗紅的紅色小說了。我媽說,當時這是禁書,你不要看。後來我上初中了,我又把這個書從書櫃裡翻出來,並且特地拿去跟我的好朋友研究,她買了一本,我也買了一本,我們很認真地把我們認為色☆禁☆情的地方畫出來。我們找了整整兩天,沒畫出三句話來,無非就是兩個人抱在一起,然後倒下躺在那裡,沒了。其實是很朦朧的。後來,我把這個說給我的舅媽聽,她比我媽小十歲。她說,你媽太緊張了,那時,我們還手抄《少女的心》呢。

“性”是一種禁忌。其實,每一個年代的青少年都會通過瞭解禁忌,找到他的秘密花園,找到他獨立的能力,明白嗎?另外,當他需要展開探索和瞭解的時候,你不讓他做,你怎麼能讓他在二十五六歲的時候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呢。他連談女朋友都不會,他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們不需要談這個就是色變。

剛才,這位爸爸說,我該怎麼跟他談?如果是我,我會說:哇,你這個師兄涉獵很廣啊,三代A☆禁☆V☆禁☆女星都寫了。我看看他怎麼回答。如果是多個人來寫的,他怎麼看。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的孩子願意告訴我一些什麼。對於其他家庭是禁忌的問題,我們還有可能好好溝通和瞭解。

課桌上的字也可能在提醒家長,當孩子們壓力很大的時候,往往會通過性去表達。我有一個個案,他在一所管理嚴格的學校念書,他跟我說,當他看著螢幕上的女孩子,他很難受。其他同學經常看,無所謂,但他看到會很噁心。我們的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他需要宣洩,途徑卻很有限。家長跟他談心,但能夠談到心裡去嗎?當我們想帶孩子放鬆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帶他去喝茶,去超市買東西,或者逛逛千燈湖。他也很想表達,你知道怎樣跟他聊嗎?所以,當孩子們每說一個A☆禁☆V☆禁☆女星我都知道時,我覺得我還挺配得上做青少年心理輔導的,而且我還知道哪裡的圖更漂亮,因為有男孩子告訴我。所以,有可能這些名字是一些孩子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刻上去的,因為他需要有個出口。另外,他也在探索他們自己,在刷他的存在感。

我們不需要太過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不是你怎麼說,而是你的態度。坦誠的態度最重要。今天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我們其實很少有機會在公開的場合做這種討論。因為這種事在中國常常不適合談,但我們今天的氛圍很好,我們用一個很坦誠的態度一起來看看中國認為是禁忌的問題。它的背後是青少年在探索他自己,他在深入地瞭解他自己。

謝謝。

我會講許多心理學的東西,目的不是讓大家去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而是希望大家不要認為青春期是一個問題,希望大家能夠看到——在你眼前的孩子是一個全新的人。

對於在座的一些家長,可能你會有一個最大的挑戰,那就是:你自己可能沒有過很明顯的青春期。有的家長常說“我那個時候哪會像他這樣”,不好意思,可能是你沒有過很明顯的青春期。經歷過的人能夠更容易去理解他。今天,我希望跟大家說說如何讀懂青春期孩子的事,找到大家共同的辦法,目的是更好地尊重他,也善待我們自己。你說,更年期已經不容易了,還要被孩子折磨,多難啊!所以,尊重孩子,善待自己,這是我們今天晚上的目的。

38%的中學生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

我們先來看一個資料,一個上海的大型調查的資料。研究者問爸爸媽媽:“你覺得你是很愛你的孩子的嗎?”99.9%的父母認為“是”。這裡,我問一下家長,你認為愛的表現是什麼?

家長(媽媽):就是和他一起分享,一起學習,相互溝通、交流,關心他,讓他快樂成長。

謝謝這位媽媽。大家不必把今天當作一個講座哈,我們其實就是交流一些青春期困惑和經驗,我也鼓勵大家回憶你自己的青春期,我們一起來做一些分享。如果我們把這位媽媽的話用一些更生活化的情景來說,可能有時會有這樣的情景:當你非常疲憊、非常累的時候,你仍然能夠掐著脖子,忍氣吞聲地問他:“怎麼樣啊,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啊,吃得飽不飽啊?”然後,孩子回應你說:“不知道。”你有時感到蠻失望的,但是,老師說要溝通,要平等,好吧,你就再試試。我想,這就是愛的表現。

我們再看一些資料。25%的爸爸和50.3%的媽媽表示,在有了孩子之後,幾乎沒有了原來的娛樂和愛好。現在很多初中生可以住宿,我們以為可以恢復自己的娛樂和愛好了,但是,有的媽媽會說:“你以為啊!他星期六星期天回來,氣得你不行,你要花三天去平復,哪有空去娛樂和愛好。星期天還要再送他去學校。”所以,常常有這種情況,當家長以為終於可以喘口氣和重新投入和老公的二人世界的時候,又發現:好像都不行,那個傢伙比以前我每天給他做飯、天天盯著他的時候還要煩。還有的家庭有二胎,第一個孩子能夠自理了,第二個孩子又在長大,很難有真正的二人世界。這就是父母的犧牲。父母為了孩子而放棄了很多自身發展的機會,尤其是媽媽,對不對?

我們拿同樣的問題去問孩子:“你覺得爸爸媽媽愛你嗎?”調查資料是:說“愛”的幼兒占97%,小學生占89%,中學生則只有62%。

當研究者問那些說“不愛”的11%的小學生為什麼,他們可能會說“因為我沒有考滿分,他就罵我,不表揚我”。這個資料在中學生群體有一個更大幅度的減少,我想問問:在座的家長,你覺得這是為什麼?

家長1(爸爸):他也知道你愛他,但他說這不是他希望的方式。

潘老師:謝謝爸爸。我想問問爸爸,你覺得孩子希望的父母的愛是什麼樣的?

家長1(爸爸):他希望你理解他。他好像長大了,但是,他又沒有真正長大。

潘老師:有沒有家長願意分享一下,你覺得你最難理解孩子的什麼?

家長2(媽媽):他動不動就哭了,像個孩子。他小時候不這樣。

家長3(媽媽):你說什麼他都不聽,跟你對著幹。

社會變化對智慧陪伴提出了新要求

我們等下再回到家長的困惑上來。我先說一個案例:

前兩年非常熱的“狼爸”,大家聽說過嗎?有一位“狼爸”對孩子一天三頓打,把四個孩子打進了北大等名校。這位爸爸對孩子的管教非常嚴格,比如,在同伴關係方面,為了杜絕自己的孩子被同齡的孩子帶壞,爸爸規定:如果要去串門,必須提交一份格式完整的申請書。去哪個同學家裡?這位同學在班級擔任什麼職務,成績如何?同行的同學又擔任什麼職務,成績如何?要去這位同學家待多久,什麼時候回來?同學家長的姓名、電話?最後,這個申請書還要班主任簽字。孩子當然不好意思為了找同學玩而找老師簽字,所以,這個申請書沒有什麼意義。19歲的大兒子回憶道,有一次自己最好的朋友過生日,他求了爸爸很久,終於,爸爸說“我給你十分鐘”。爸爸用汽車把兒子載到同學家樓下,兒子帶著禮物和賀卡沖上去坐電梯,匆匆忙忙說了一句“生日快樂”,又跑回車裡,剛好十分鐘。

現在,我問大家幾個問題:你覺得用這樣的方法管,可以嗎?你看,人家效果很好啊,進了北大。

家長(爸爸):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不那麼贊成。因為人生比較漫長,從九年義務教育到大學、研究生,也就十幾年。但是,你不能夠把讀書當作人生的全部。我覺得,家長不能永遠陪伴孩子,孩子將來他還要適應社會。

謝謝這位爸爸。教育效果如何還要再看,看看孩子如何進入社會。剛才有家長分享了為什麼不行,那麼,為什麼這個狼爸可以這樣管?我們今天先不展開。我記得當時,我的一位同事接受一個雜誌的採訪,我們在看,他兒子也在旁邊。我說,這種教育不科學。我同事說,你別管人家科不科學,起碼這幾個孩子都上北大了。這時,這個兒子說,媽,虧你還是大學老師,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沒有,你看,這些孩子的老媽是香港人好不好,港澳生讀北大很低分的。我同事說,起碼人家很乖,叫他不要去玩他就不去玩。這個初二的兒子又說,他沒有不跟同伴玩啊,他的同伴是兄弟姐妹;另外,他們家還有一個傳統,爸爸打A時,其他BCD會在旁邊看,可能還會覺得“噫,打得也沒有我重啊”。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可能比我們更善於觀察和思考。

一個人大半生的時間都在清除少年時代種在腦子裡的觀念。這個過程叫做取得經驗。(巴爾扎克,《幻滅》)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想一個問題:今天的孩子怎麼啦?第一,為什麼他們變脆弱了?第二,家長覺得現在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多。第三,家長覺得,為什麼我讀不懂現在的孩子?我們以前不是這樣子的。我想,你以前不是這樣的,是因為這個社會不是這樣的。並不是社會變得更好或更壞了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孩子跟我們有一個最大的不一樣:從他一出生的時候,他的生活就相對比較富足。他對“讀書改變命運”這個觀念沒有深刻的生命體驗。

在座的家長可能跟我的年齡差不多,或者略大一些。我是98年讀的大學,那時還沒有擴招,大學生還比較值錢。當時,我媽告訴我,你一定要替媽媽報仇,當年因為政治原因,表格上的一個“非紅五類”就把我毀了。還不是黑七類,她就沒辦法讀大學了。她說,我這輩子都想讀大學,所以,我希望我的女兒讀大學。那時候,他們會在家裡放紅歌,或者在單位跳忠字舞。我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我有機會很直觀地感受和知道讀書很重要。但現在,我們的孩子沒有這樣的體會。

另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當人們的生活比較富足的時候,他就不需要煩惱物質的東西,我他的精神需求會更突出,表現就是:我們的孩子很早就開始思考意義。我兒子五歲時問我:“電視裡的姐姐都12歲了,那麼大了,叔叔阿姨為什麼還要離婚?他們應該一開始就不要結婚啊,多浪費時間啊。人為什麼要結婚呢?”我自己五歲時,我根本不想這個,我只會想怎麼哄我媽多給我買玩具。現在的孩子不需要思考這些,比如六一到了,你早早就開始在淘寶上給他挑禮物,跟他商量。

上學期,我兒子還問我:“媽媽,老師說,學習只要努力就行了,多少分不重要。可是,我很努力啊,為什麼他最後只給得了滿分的同學獎勵橡皮,而我沒有?”我老公說:“橡皮有什麼好,我兒子這麼努力、這麼自覺,爸爸帶你去集市買變形金剛。”我兒子說:“不要。”如果放在以前,孩子可能就被變形金剛哄住了,現在很難。這個橡皮的價值不在於價格,而是——他是老師的獎勵。後來,我老公想了另一招:“一定是老師的禮物不夠分,他覺得你比較大方,所以就不給你,證明你是一個好孩子。”我兒子哼了一下,用那種“你不覺得自己是傻逼嗎”的眼神看著我老公,我老公都不好意思了,撤下場去。後來,我跟兒子說,我很理解,因為媽媽在單位也遭遇過這種情況。

不要理解你可以相信的,但要相信你可以理解的。(聖·奥古斯丁)

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這樣。我從2002年開始做兒童及青少年諮詢,我感覺到,近五年,孩子因為不明原因不上學很常見、很正常。在這之前,如果孩子不願意上學,我們常常可以找到原因,比如同學欺負他,跟老師發生衝突,爸爸媽媽離婚。原因很具體,如果你把具體原因解決了,不上學的問題也就解決了。現在呢,孩子會問你,我為什麼要上學啊?這些孩子常常還是那些成績中上等的孩子。

我有一個個案,他的幾個好朋友在他的房間門口求他,你見見我們吧,我想跟你聊聊。如果你跟他聊,他會告訴你:“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上學,每天都做重複的卷子,有意義嗎?老師,你覺得120分跟115分就可以把人分等級,人生的意義應該是這樣嗎?”他可能也會用同樣的問題問爸爸媽媽,他們可能會說,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很難找到好工作和高收入……但是,跟他講這個是沒有用的,因為他沒有真正的體驗,他根本就不知道3000塊和5000塊的工資對他來說有什麼樣的區別。

現在的孩子已經早早地就開始思考意義。所以,家長也要進步,家長要知道:孩子叛逆的背後是他要去尋找他是誰,尋找他在生活中的意義。許多家長常常想要指導和規劃孩子,當然,他還是孩子;但是,如果你的高度不夠,你是沒辦法給他規劃的。

最近高考,有的家長說,考完這幾天我就可以放手了。其實,我很想發個朋友圈給他一點緊張氣氛。因為考完孩子,就到考家長了。家長有沒有跟孩子一起討論他喜歡什麼專業,想報哪個學校?自己家的資源與孩子未來的學習資源、就業資源能不能做一個整合?每年,當我的親戚朋友來問我填報志願的事情的時候,往往離截止日期只有三四天了。三四天,你沒有做前期工作,就想把孩子的規劃做好?很難。

其實,我們很多大學老師、領導的孩子成績一般。華東師範大學做過一個學習成績的影響因素的調查。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裡,有一個是父母的職業。非常有意思,他們發現,小學老師的子女高考成績最好,大學老師的子女高考成績最差,但是,大學老師的子女的專業選擇和未來幸福感不會差。為什麼?大學老師會在孩子高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幫助孩子做規劃。

我有一個同事,有一次我們聊天,他對孩子的專業選擇很從容,說是學小語種。他說,我發現我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好,但思維很差。她做作業絕對全部一百分,因為作業一般就是對當天的那些例題、知識點的重複;但是,一到單元測驗,她就沒辦法融會貫通,因為思維不夠。既然孩子模仿好,長得又漂亮,學外語就好了。千萬不要以為她能夠很好地模仿數學作業,就給她讀電腦、數學,那會害死她。我們都很佩服這個同事,因為他自己的思維能力超好,他是搞統計的,他老婆的思維也很好。夫妻兩人的思維都那麼好,卻沒有遺傳給女兒,對很多人可能是很抓狂的。但是,他能夠接納,並且很清楚地說“我不代表她”。

所以,智慧陪伴很重要。小結一下:第一,要認識青春期;第二,瞭解青春期給你什麼樣的挑戰和你作為家長所需要的新的學習方向,這很重要;第三,不只是溝通技巧那麼簡單,溝通目標和高度才是孩子們在決勝時拉開差距的原因。

瞭解青春期

接下來,我們講瞭解、適應和接納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不會好好地坐在那裡,衣服也不好好穿,要麼剪短。我記得我上初二的時候,我和我的好朋友走在校道上,校道兩旁有椅子,我們就說:“你看,那些規規矩矩坐在椅子上的,一看就是初一生;那些坐在椅背上的呢,絕對是初二初三的。”因為初一生的青春期不是很明顯。

青春期很突出的特徵是矛盾。第一,他具有反抗性,他又具有依賴性。關於反抗,剛剛家長分享了很多,比如,你說什麼他都不聽,只說“不要不要不要”。

關於依賴呢,他很依賴別人,希望別人關心她,尤其是朋友。比如你問他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晚,他會說他先去陪誰誰誰買東西了,才再到回家。現在的孩子們挺可憐,如果小學上學入學都是你送或接,而初中之後又是寄宿,他們放學之後很少有和同學自由閒逛的時間。家長見到孩子就會問:“今天過得怎麼樣?“有沒有被老師罵?”“月考多少分?”。以前呢,比如我上學的時候,我放學後可以跟同學逛逛,吃吃這個,說說那個,之後才回到家。那時候,我們有一個緩衝,有朋友說話和陪伴。現在的孩子不能這樣了,而其實,他很需要朋友,他想要陪伴,他很怕孤獨。

另外一個,他也很依賴父母。他可能不理人,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但是,又寫日記,或者在QQ空間和朋友圈說:“我覺得我的爸爸媽媽沒有以前那麼關心我了。”你會很抓狂:你想怎麼樣嘛,你給我發個信號啊!

第二,他具有閉鎖性,又有開放性。他什麼都不喜歡跟你說。當然,他也會有心事,他會在QQ空間和朋友圈表達。很多家長都喜歡看QQ空間和朋友圈,我勸你少看,除非你心理能量很大。因為很多家長看了之後很痛苦,他們說:“我覺得他講得很灰暗。老師,他會不會有抑鬱症啊?他真的是這麼講的,我截圖給你看。”老實說,我挺佩服這個家長的,因為他能看懂那麼一大堆符號,還從中看到孩子很灰暗。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傷春悲秋,做一些很飄渺的表達,但是,他們常常不會說一件具體的事情。比如,他會說:人有時候其實很渺小的,渺小得好像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理解你、關心你,可是,人有時候又能做很多事情……於是,家長很緊張:“我的孩子挺孤獨的。”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這樣的。

第三,他很勇敢,他很愛冒險,他對風險的評估能力很差。這跟他的整個激素水準很高有關,而這個激素水準會影響大腦對風險的判斷功能。

比如,他會跟一個吃K粉的朋友玩,他覺得自己不會沾染上K粉,他會告訴你:“我不會的,我分得很清楚。”但我們大人會很緊張,是吧?“如果你上廁所,他放到你的杯子裡,怎麼辦?”在國外,飆車很常見;在國內,會有滑板啊、跑酷啊等許多你看著很危險的事情。等到孩子大一大二了,他的激素水準下降了,他不會再這麼做了,他會覺得危險。但是,當他初二初三時,他就會給你弄這一條。

當年我上學時,我的教室在四樓,外面有一個陽臺,也就是走廊。有個同學站在欄杆邊緣上走,下面大家就起哄。他走完那段之後,他還單腳跳。那非常危險,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從四樓掉下去。我看到我們班主任嚇傻了,很擔心,但是又不敢叫,因為害怕他不小心就會掉下去。後來,等那個同學下來的時候,我們班主任又生氣又害怕,他的眼淚一直往下掉,哭著大罵我這個同學是神經病。再後來,我們同學聚會的時候,我們開玩笑問他,如果現在你老婆說你必須走這麼一段,你走不走。傻的才會呢。但是,他當時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從我們心理分析的角度講,他是他在探索他的邊界,他在探索到底他能夠在多大範圍內控制這個世界。他要探索他是誰,他要建立他的存在感。

第四,他很高傲,有些時候簡直是目中無人,但是,他也很自卑,這個自卑的東西還讓你覺得特別莫名其妙。有一次我在學校上洗手間,遇到兩個女生,其中一個在洗劉海,另一個說“快點啦,這個課老師要點名的”。洗劉海的女生說“不行啊,就差這一點怎麼也弄不好,很難看啊”。我一看就想,這肯定是初二病在犯,她覺得哪裡都弄好了,只有這裡不好。我看了一眼鏡子,其實,她的頭髮屬於比較好看的那種,倒是長得不那麼好看。自我認知存在盲點,這個孩子就是很典型的青春期。

另外,他非常否定童年,又很眷戀☆禁☆童年。因為童年的感覺是很安全,很無憂無慮,而現在,他們正處在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這是一個暴風驟雨期,也是一個患得患失期。

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將它撫慰。(周國平)

適應和接納青春期

家長要怎麼適應呢?第一,你要適應你的地位已經大不一樣了,青春期的時候是爸爸媽媽與孩子離得最遠的時候。我非常喜歡下面這個比喻,希望大家也能記住: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的內心世界,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好像是一所空的房子。爸爸媽媽通過家庭教育,會給這所房子裡放進很多傢俱,也就是很多觀念,並且按照家長的意願把它佈置得很有條理、很漂亮。

孩子本來在房子裡住得好好的,到了青春期,有一天,他突然看這個房子哪兒都不順眼。他會說:“現在不流行睡床,要睡榻榻米。扔掉!”你看到,他不讓你進入他的房間了,他把你原先幫他弄的傢俱一件件扔出來,他可能還會改裝你的傢俱。

你很生氣,你要麼想沖進房間跟他討論,要麼想阻止他扔東西,要麼還想給他搬一些新傢俱進去,比如你說“我給你一個新的學習桌,它很強大,讓你記住東西”。這個時候,你們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終於有一天,你發現你無力抵擋了,你發現整個房間變得面目全非,眼前的孩子也不是你從前熟悉的了。

再後來,當孩子上大學或畢業進入社會了,這時你發現,你的孩子慢慢地又把扔掉的傢俱一件一件撿回來了。

當他結婚或某一天,他邀請你進入他的房間,你看到,那些傢俱都搬回來了,但它們的組合及功能跟當年你放進去的時候不一樣,它們是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和風格重新佈置的,但傢俱還是那些傢俱。

這就是我們與孩子們的過程。你會想,這個比喻是真的嗎?第一,我自己經歷過。第二,我觀察到其他孩子。比如我的學生,他們總是在放假時發朋友圈說“我不想回學校,在家多好”,他們曬很多春節發生的事情和家鄉美食,而這些孩子可能在初中的時候都是巴不得要趕快離家出走的。其實,到時候,他就要回來了。

大家有沒有看過《摔跤吧,爸爸》?吉塔起初是接受爸爸的訓練,當了全國摔跤冠軍。後來,她離開鄉村,去大城市讀國家體育大學,接受了新的訓練,她對爸爸和妹妹說:我的教練說,你那套過時了。她拼盡全力和爸爸來了一場比賽,把爸爸比贏了,她想證明爸爸的過時了。這時,妹妹說,爸爸的東西沒有過時,是爸爸的體力大不如前了。吉塔其實就是在把全部的東西扔出去,她要自己探索。在後來的比賽中,她經常輸掉,很受挫,後來,她再次接受爸爸的指導,又開始嬴。但是,電影的精彩和關鍵之處在最後,爸爸被教練關起來了,爸爸不在吉塔身邊,吉塔靠自己再次取得勝利。爸爸不在,但是,爸爸教的東西在。

如果我們說,我和我的先生心理健康、為人正直,我的孩子智力正常,我的孩子可能不一定成績很好,但他絕對可以是健康快樂的平常人。這沒問題。如果我們的目標過於脫離,我們期待孩子一定要有優異的成績,那不一定能保證。

青春期有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他要探索他是誰。第二個任務,他要探索世界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他肯定會有很多很詭異的行為。包括他對你會有很多否定,沒有推翻,就沒有重建。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超越你,他需要跟你有不一樣,如果他全都聽你的,那他大概也就像你那樣。對此,大家需要放下心來去適應。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很多秘密,剛才我們講到閉鎖性,我們需要允許孩子有秘密,因為一個沒有秘密的孩子,他是沒有自主感的。你想一下,如果一個男人完全沒有秘密,以後他在老婆面前也完全沒有秘密,我相信,在座的爸爸媽媽都會忍受不了。

有些家長對孩子很緊張,要跟孩子溝通,套出他的秘密來。好了,終於套出來了,可是,人家的秘密和情感你接不住,怎麼辦?我有一個學生跟我說,媽媽希望他談談他的不開心,後來他就講了,結果,媽媽只能回應“唉呀,我們是凡人,是要煩一點的,沒辦法哈”。又比如,你問一個女孩“為什麼你今天一天都不理我,你是不是不舒服”,女孩說“沒什麼”,你說“你跟我說,我可以幫你啊,可以陪伴你、傾聽你”,好,她說了,你又說“不要想太多了,多喝點水,好好休息。”她需要的其實就是你陪她,陪她一起想那麼多,一起探討。

如果你HOLD不住,你沒有那個能耐,你就別把這個口隨便撬開。因為這會讓你在已經很高傲的青春期孩子面前減分,本來就覺得你有點LOW了,你還更LOW,怎麼溝通。

我給大家分享兩個我中學時的趣事。

念高中時,我家住的院子和學校只是一牆之隔。我的前桌喜歡我,不知道誰給他出的主意,說女孩喜歡浪漫,他就在晚自習的時候在教室走廊下,大聲喊“潘燕華,我愛你”。我在家裡自習,嚇得冷汗都冒了:如果被我爸聽到了,怎麼辦……幸虧我爸每天晚上都去下棋,但是,我媽進來了,我很緊張。結果,我媽問我,唉,那個喊樓的帥不帥?哇,有沒有覺得她好厲害!我說,一般,但比較白。我媽說,有沒有那個誰好看?我說,你覺得那個誰好看,是不是,你真有眼光,他是我們級草。我媽認識這個級草。我媽接著說,你要讓級草給你喊才有面子。這個呢,他在年級中是什麼位置?我說,有些傻的。我媽說,哦,那你要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那個傻的喜歡你?你要想個辦法,讓級草給你喊。她在說什麼啊?她說,你要有追求。大概是第二天晚上,我爸跟我說“好威風”,我說“什麼啊”,他說,昨天有兩個鄰居問我,喊的是我女兒吧。

就這樣,到了我98年讀大學,我們那時是先報志願後考試的。我說,我要當老師好不好,我媽說,好,有兩個假期。我說,我讀心理學好不好,她說,好,不用改作業。這就是決定我命運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沒有太多說教,是可以和我平等溝通 的人,也是會生活的人。我的爸爸媽媽都很喜歡看書。我爸特別愛玩,直到現在六十多歲的人了,他說他的願望是環遊世界。比如,他想看看肯亞、衣索比亞,看看食人族、加勒比海盜,他讓我幫他找找這個地方在哪裡。他以前特別喜歡打麻將,誰要找他玩都可以。那麼他在家裡呢,他很愛看書,比如,《如何成為麻將高手》,還是親戚從香港帶回來的,他很認真地看,之後到外面去實踐。我媽呢,她喜歡看蔣介石秘史、慈禧秘史、李連英口述史……這種比較八卦的。就這樣,你發現他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對之有投入、有熱情。我覺得,這些特別重要,尤其現在的我們遇到了好時代,讓我們有條件享受這些東西。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當我們的教育方法全部失效的時候,我們需要重新學習。學習什麼呢?學習適應孩子對心理獨立的尋求。心理獨立有多重要,我從國家政策的高度來告訴你。這是列了一些高考作文題。(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我們先看前兩個題目,我想問家長,你覺得97年的這個題目容易寫呢,還是15年上海卷的這個容易寫?為什麼?有個爸爸說,97年的容易寫。因為從小到大看圖寫話,那麼多年,有些事情即使沒有做過也可以編一堆,而且不會偏題,你寫正能量絕對沒錯。而15年的題目,你需要動心思。

我們再看15年廣東卷的這個題目,如果讓家長來寫,你有思路嗎?你覺得,要完成這一年的作文,它對孩子的素質要求是什麼?平時要怎麼訓練?

家長1(媽媽):我不太會引導孩子怎麼去寫、選什麼材料,他按他的意思寫就好。肯定要契合題目的要求。

家長2(媽媽):這個題目感覺沒有一個中心點。它只有一個大的主題,其實這個最難。

潘老師:如果我們說有一個中心點,那它是什麼?如果要寫成800字,那怎麼展開呢?

家長3(爸爸):可以講相對性啊,比如說學校的規則、制度,你有自己的想法。

謝謝家長們的回饋。比如最後一個,我們知道,這是爸爸的想法,他在平常生活中可能比較注意引導孩子:“你可以不用那麼多規則,你的想法是什麼?”而有的家長呢,可能強調孩子要乖,等等。

我記得,我讀高中時,學校要求一定要穿校服,一套是運動服,一套是裙褲,配一件白襯衣,上面貼一個領帶。因為我不太會試穿,所以衣服的碼數不對,我拿回家之後,我媽說,這個運動服太難看了,這個裙裝不錯,我幫你拿去改一下,把裙子改短,把衣服改瘦,女孩子要穿成這樣子,這樣子才漂亮。當時我說,不行啊,同學們沒有這樣穿的。媽媽說,其他同學騎車上學,穿運動服方便。你離這麼近,走著上學,不用穿運動服。如果下午有體育課,你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換一下就好。你平時就穿這個裙裝,多好看,黑皮鞋,白襪子,穿它很漂亮。我穿了幾天之後,有同學說我太招搖,愛打扮。當時,我很傷心。後來,我學心理學,我再回顧,知道這是青春期的特點,女孩子的攻擊性就會用這樣的八卦來表現,男孩子的青春期表現則是是推推玩玩。我回去哭著跟我媽說,我媽說,這麼漂亮,怕什麼。不過後來,我就徹底地愛上這樣穿了,因為有一個男孩子跟我說,這樣穿很好看,很顯瘦。

現在,我在佛大就有我當時在一中的同學,人家現在已經是副教授了,他很勤奮,也拿了很多課題和科技榮譽。我則是那種生活得很快樂的,其實我也很認真負責,只是比較懶散,不喜歡的東西不會很服從地去幹。有時候,領導也會可惜我,說,小潘,其實你能力很好,再勤奮一點,拔高一點就更好了。這時,我心裡其實是這樣的想法:還拔高,我想去拔火罐呢。

這些,都是我媽影響了我,她覺得,女孩子呢,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努力賺點錢,把小日子過好,也要認真負責,但不要太辛苦。至於要很勤奮、很努力,則是爸爸媽媽一直沒有特別說的。

講這些,我不是想讓家長們來否定一些什麼或者贊同一些什麼,而是希望大家看到:我們所選擇的每一種教育策略的背後都有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它,它有好的一面,也有我們需要承擔後果的一面(例如,我就沒學會要很勤奮)。

剛剛有家長說,15年廣東卷的那個題目沒有中心點,其實它有,就是要求你有自己的想法。從97、98年到15年,高考作文題在越來越強調你要有一個和諧的自我,你要有一個多元的價值觀,你要包容和接納。其實,它就是在篩選具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孩子。然後,到了2016年,網上的帖子會這樣調侃它,說那個打一巴掌的是乒乓球隊,印唇印是男子足球隊。它其實是要求孩子有一個價值判斷、是非判斷。我們在單位也時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某個同事天天遲到的,今天沒有遲到,領導經常表揚他;你呢,領導跟你說“能者多勞”,結果,幹活多的人容易出錯,你受到批評和處分,你心裡是不是很冤枉。

2017年的作文題,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的政治色彩了。這裡面涉及我國成為國際強國的國際戰略問題,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當中的生態文明問題,涉及新型生活方式,涉及互聯網+,等等。如果我是家長,我看了這個題目也會有壓力。其實,家庭與學校還是要有一個彌補的,錯位發展。在家庭中,家長需要跟孩子有更多個別化的交流,這個交流幫助孩子有思想深度的稍稍提高。如果我們的孩子已經在朝這樣的方向思考問題了,家長不能停滯不前,不能只是跟他說要多看課外書、看名著,你要想想自己對孩子的直接支持是什麼。時代在逼著孩子進步,其實也是在逼著你進步。

所以,接納青春期,首先是要適應他,要注意:在你面前的是一個人,而不是問題的集合體,他所有的表現都是為了尋求獨立性。

我很欣賞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時代的進步就是因為一代人不聽上一代人的話而推動的。當年,我就把這句話畫下來,給我爸看。

前些時候有個班主任比賽,其中一項是班會說課,班主任們會抽到一些題目,比如班上有同學早戀了。他們都是很年輕的老師,他們仍然會講現在不適合,要靜待花開,要等待。這樣的內容其實很難進入孩子心靈。我在總點評時就問老師,作為老師,我們有沒有想明白,當年早戀的那些同學是不是都毀了呢?如果有同學戀愛了,你就如臨大敵地去跟他談,雖然我們不鼓勵他戀愛,但是,這個事情能堵得住嗎?我們看《紅樓夢》,那些女孩子們也就十三四歲,王熙鳳也就十八九歲。我們不鼓勵,但是我們需要學習接納。

在西方,專家一直在探討“到底需不需要青少年心理輔導”這個學科,應不應該設立它。因為95%的青少年問題都不是問題,而是青春期的很正常現象,只是我們用大人的眼光去看,認為它是問題。西方專家真正去干預是酗酒、吸毒,或者飆車、性侵等極度危險的事情。如果你拿戀愛的問題去問他們,他們會覺得中國人很奇怪。

前一段時間,我在班裡上課,有三個男生坐在第一排,他們沒有帶書,直接把手機放在桌上,一直打王者榮耀。這些孩子在高中的時候其實也是很努力讀書和很努力高考的,到了大學,這個樣子讓人很心痛。我說“不要玩了”,他們還繼續玩。我很生氣,把一張白紙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把名字寫上。其中一個男生問我,是不是要扣平時分。我們這個課很特別,即使扣平時分,也就扣10分。我還沒有回答,他說,大不了不及格,無所謂。

當時我真的很生氣,簡直想打人,但是,一瞬間,我又覺得他們挺可憐的。為什麼呢?這種情況應該在初二的時候就表現得淋漓盡致了,竟然到大二了還能淋漓盡致,足足遲了五年才過青春期。蠻可悲的。

我們說,在一個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青春期也一樣,他該是青春期的時候,他就應該是青春期的表現。有些家長會抱怨孩子大學畢業了也不找工作,在家裡啃老,整天玩遊戲,沒有責任感。他們往往還有一句話:他以前很乖的。我想,恰恰是這個乖,他本來應該青春期的時候,被你壓迫了,好吧,當別人讀大學安穩下來了,開始過成人生活時,你親愛的兒子開始過青春期了。青春期一定會出現,它可以延後。

當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我們需要給他支援,積極看待青春期。下面是一個青少年支持量表,它包括了青少年所需要的三個維度的支持。

第一個是情緒支持,就是安慰我,聽我傾訴,我成功或有新計畫的時候能夠支持我、尊重我。第二個是工具支援,就是提供實質性的支援,有困難的時候替我分擔工作、解決困難。第三個是資訊支援,就是幫我分析清楚狀況、原因,提供相關的資料和解決辦法。(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什麼叫積極看待呢?就是重新認識叛逆。其實叛逆一點都不可怕,叛逆的意義在於成長,叛逆的意義在於獨立。不要老是去聽話。尤其是媽媽對兒子,你想,你希望你的孩子聽你的話,又希望你的孩子不要聽他老婆的話,那多難,那不可能的。

青春期的叛逆,還是一個充滿夢想、充滿能量、充滿生命力的階段。我有很多朋友或學生,他們會在朋友圈去曬孩子們的創意、班會特色,你真的會很感動。雖然我會做很多青少年心理輔導工作,但我真心實意地想跟大家分享:我們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個年代要更健康、更聰明、更有想法,真的是一代更比一代強。只不過我們身在其中,我們會覺得他們不如自己。其實不是的,他們會超越我們。

今天我沒有講平等,平等其實是真的,當你真心實意地去愛。馬斯洛有一句話講得好: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支持。

講到這裡,我稍稍總結一下。關於對青春期孩子的陪伴,首先是接納,不焦慮。其次是不能停滯,不要停止你學習的腳步。當你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無效時,你可以看一些青春期的書、電影,比如,《親愛的安德列》《小孩不笨》。第三是鼓勵和不否定。因為青春期的年齡正是建立自我價值感的時候。

我希望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三個方面的信念:

第一,讓他感覺到世界是美好的。第二,讓他感覺到人與人之間是有愛的。第三,他自己是可愛的,值得被人愛的。

只要有這三個方面的信念,就擁有了持久的戰鬥力,成績其實沒有什麼。我很喜歡一句話:從前,你以為高考是一場很大的考試。當你走進社會之後你會發現,太多考試比這個高考難多了。在座的各位家長,其實你們都經歷過。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這三個方面的信念呢?第一,接納,別太焦慮。第二,家長自身要進步和學習。第三,鼓勵孩子。

你去看《摔跤吧,爸爸》,你看那個爸爸是如何在場外鼓勵孩子的,非常讓人感動。當教練說,你已經有一塊獎牌了,趕快放手;爸爸說,不,你是金牌的獲得者,進攻。當教練說,你打不了這個重量級,降體重才能贏;爸爸說,不,你就在這個重量級,你儘管增重。當教練說,你現在已經有優勢了,防守;爸爸說,把優勢擴大,進攻;當她處於劣勢而時間剩得不多時,教練說,趕快進攻;爸爸說,不,等對手出錯,你有這個能力等待防守。教練永遠都是叫她行了,放鬆,爸爸則一直鼓勵,你要去進攻,你要去做。

我主講的部分先就到這裡,等下還有一個提問機會。我們先請桂城心靈花園項目負責人王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專案(見文末圖片),今後我們還有很多類似機會交流。非常感謝各位家長在休息時間來到我們的課堂,瞭解如何接近青春期的孩子。謝謝大家讓我分享你的生命時光。

家長(爸爸)提問:我真的遇到一個難題。我的孩子讀初二,男孩。一個多月之前,學校召開了一次家長開放日,大家還有印象嗎?我拍了一組照片,是學校走廊的課桌,這上面寫了一些人的名字,大家都是成年人,我讀一下。

第一個,蒼井空,第二,小澤瑪利亞,第三個波多野結衣,第四,杉原杏璃,還有飯島愛之類,後面也還有好多那些影片。(潘老師:我們先暫停一下。現場的爸爸媽媽們知道這些名字嗎?好的,這位爸爸繼續說。)

我在學校走廊的一張廢棄課桌上看到這些,我拍了下來。我回去之後想了兩天,我問孩子,他知道上面的那些名字嗎。他說,不知道。我說,你知道這張課桌在哪裡嗎。他說,就在他們教室外面。我問,這是誰的課桌。他說,這是上一屆留下來的。接著,我就不知道怎麼聊了,也不敢聊。所以,想跟大家探討一下,解開一下我心中的疑惑。謝謝!

老師回應:非常感謝這位家長的分享。我想,可能我們的老師也不知道,原來我們這裡還有這樣一道風景。沒事。首先,大家知道這些人名的背景,知道他們是做什麼的嗎?她們是日本A☆禁☆V☆禁☆女星。AV是Adult Video的縮寫,成人電影。後面有個社工是我的學生,剛剛人家一聽就微微笑了,都看過哈。於是,你可以想像,肯定會有一些關鍵字:全☆禁☆裸,性。家長可能會覺得很恐怖,但是,只要你談到青春期,性是繞不開的。雖然孩子們把這些名字寫在課桌上,但並不是說它就代表色☆禁☆情或者性,也不是說我們的孩子變得猥瑣或者學壞了。我們完全不需要有這樣的等號,也不需要有這樣的焦慮。

這種現象反映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性激素的增長變化,第二個是獨立。人有兩次的獨立期,第一次是兩三歲,當你喂孩子吃飯,他們可能說“不吃不吃”,把它吐出來,他要自己吃,這是身體的獨立。第二次是青春期,心理的獨立,我想有我的想法。這時,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我是誰?我是男人,還是女人?我要做一個怎樣的男人或女人?我是一個有魅力的人,一個有魅力的男人嗎?我喜歡什麼樣的女孩子?所有這些抽象的想法,它總要有一個出口,一個具體的載體,AV就是一個載體。

我記得我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在書店買了一本書,《野火春風斗古城》。我媽看到了,就說,哇,你買這個幹什麼!我當時還委屈,我都已經看這麼根正苗紅的紅色小說了。我媽說,當時這是禁書,你不要看。後來我上初中了,我又把這個書從書櫃裡翻出來,並且特地拿去跟我的好朋友研究,她買了一本,我也買了一本,我們很認真地把我們認為色☆禁☆情的地方畫出來。我們找了整整兩天,沒畫出三句話來,無非就是兩個人抱在一起,然後倒下躺在那裡,沒了。其實是很朦朧的。後來,我把這個說給我的舅媽聽,她比我媽小十歲。她說,你媽太緊張了,那時,我們還手抄《少女的心》呢。

“性”是一種禁忌。其實,每一個年代的青少年都會通過瞭解禁忌,找到他的秘密花園,找到他獨立的能力,明白嗎?另外,當他需要展開探索和瞭解的時候,你不讓他做,你怎麼能讓他在二十五六歲的時候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呢。他連談女朋友都不會,他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們不需要談這個就是色變。

剛才,這位爸爸說,我該怎麼跟他談?如果是我,我會說:哇,你這個師兄涉獵很廣啊,三代A☆禁☆V☆禁☆女星都寫了。我看看他怎麼回答。如果是多個人來寫的,他怎麼看。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的孩子願意告訴我一些什麼。對於其他家庭是禁忌的問題,我們還有可能好好溝通和瞭解。

課桌上的字也可能在提醒家長,當孩子們壓力很大的時候,往往會通過性去表達。我有一個個案,他在一所管理嚴格的學校念書,他跟我說,當他看著螢幕上的女孩子,他很難受。其他同學經常看,無所謂,但他看到會很噁心。我們的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他需要宣洩,途徑卻很有限。家長跟他談心,但能夠談到心裡去嗎?當我們想帶孩子放鬆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帶他去喝茶,去超市買東西,或者逛逛千燈湖。他也很想表達,你知道怎樣跟他聊嗎?所以,當孩子們每說一個A☆禁☆V☆禁☆女星我都知道時,我覺得我還挺配得上做青少年心理輔導的,而且我還知道哪裡的圖更漂亮,因為有男孩子告訴我。所以,有可能這些名字是一些孩子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刻上去的,因為他需要有個出口。另外,他也在探索他們自己,在刷他的存在感。

我們不需要太過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不是你怎麼說,而是你的態度。坦誠的態度最重要。今天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我們其實很少有機會在公開的場合做這種討論。因為這種事在中國常常不適合談,但我們今天的氛圍很好,我們用一個很坦誠的態度一起來看看中國認為是禁忌的問題。它的背後是青少年在探索他自己,他在深入地瞭解他自己。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