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是中國歌壇里程碑式的人物,與王潔實是黃金搭檔,卻在事業巔峰時遭遇驟變

她是中國歌壇里程碑式的人物,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她與王潔實是黃金搭檔,

他們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踏浪》、《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等歌曲火遍大江南北;她在歌唱巔峰期遭遇大變,是對音樂的喜愛與執著讓她戰勝病魔,重返舞臺。她,就是我國著名歌唱家謝莉斯。

〖★謝莉斯與王潔實的首次合作★〗

對於60後、70後的歌迷來說,謝莉斯是青春年少時一個很熟悉的名字,她的代表作曾被廣為傳唱。低調的性格,甜美的嗓音,在當時的歌壇,

她可謂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1947年,謝莉斯出生于重慶。屬於標準川妹子的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為了唱歌,她每天都會到豬圈對著豬練習嗓音,大聲歌唱。17歲那年,謝莉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畢業之後,她被分配到了河北宣化的一個文藝團。憑著在文藝團的優越表現,25歲的時候,謝莉斯又被分配到了中國電影樂團任歌唱演員,至此,開始了她的演唱事業。

說起謝莉斯,便不得不說她的黃金搭檔——王潔實,他們二人的初次見面是在1978年底。當時,在北京電影製片廠跑了兩年龍套的王潔實,向領導提出了想調換工作的要求。他說:“團長!我想唱歌,演戲我也演不好,我不太喜歡。”後來的某一天,團長把王潔實帶到了中國電影樂團。

第一次走進中國電影樂團的大門,王潔實一下子找到了感覺,也就是在這一天,謝莉斯與王潔實第一次相見。

同年10月2日,在大慶的一個多功能廳演出時,謝莉斯與王潔實第一次合作登臺表演,他們合唱了三首歌曲《油田的夜晚》、《金達萊向著周總理開》、《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也正是這三首歌曲,讓他們開始了長年的演出合作。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潔實和謝莉斯的配合越來越默契,

名聲也越來越大。

〖★因翻唱成為全國矚目的明星★〗

隨著翻唱的老歌越來越多,謝莉斯與王潔實希望能夠有所突破。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在家裡養病的謝莉斯,無意間在電臺裡聽到了臺灣校園歌曲,並被其中一首歌曲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住了。

那首歌的名字叫《赤足走在田埂上》,因為從小在重慶生長,謝莉斯對那種田埂上的印象很深。儘管不確定臺灣歌曲是否能夠為己所用,但對於急切希望創新的王潔實和謝莉斯來說,這首另類的歌曲還是讓他們對前景充滿了期待。謝莉斯從一位元當音樂編輯的同學那裡打聽到了那張唱盤,她和王潔實就騎自行車到同學那裡,把歌轉錄回來再繼續聽。

然而,在當時的中國內地,翻唱臺灣歌曲也不會一帆風順。領導對他們說,最好先不要唱,等中央什麼時候下通知再說。但後來的演出,王潔實和謝莉斯沒有和領導打招呼就唱了臺灣校園歌曲,結果,融入了臺灣校園歌曲的演出幾乎是場場爆滿,王潔實和謝莉斯男女聲二重唱也一下子紅遍了大江南北。

當他們學唱臺灣校園歌曲時,遇到最困難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歌詞,例如《踏著夕陽歸去》中,有一句歌詞王潔實唱了好幾年,居然不知道那句歌詞是什麼,完全是按照讀音去唱。1981年,王潔實和謝莉斯的第一張專輯《何日才相會》磁帶以高達6.9元的標價賣出了500萬盒,這在人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塊錢時創出的銷售量,實在無法想像。

幾十年來,兩位藝術家的歌聲給中國百姓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他們用自己的演唱實踐,推動了中國通俗歌曲的流行。健康積極的校園歌曲俘虜了一代人,大街上、村寨裡,中原大地、校園內外,到處回蕩著他們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踏浪》、《校園的早晨》、《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被觀眾誤以為是兩口子★〗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謝莉斯與王潔實的歌曲不僅僅被廣泛傳唱,而且還被拍成了電視音樂,製作成了錄音帶,廣泛流傳。有人曾經做過調查,說農民富裕了,家家都有答錄機,家家都有王潔實、謝莉斯的二重唱。後來,可能是謝莉斯與王潔實兩人的合作實在是太成功了,以致當時社會上不少觀眾都“一廂情願”地以為他們是兩口子,為此還鬧過不少笑話。他們自己一提起這事,也已經數不出來誤會多少次了。

有一次,謝莉斯與王潔實一起到外地演出,因為王潔實有事耽誤了一會兒,沒和其他演員一起辦理入住手續。等到王潔實到達賓館,向主辦方要房間鑰匙時,主辦方答覆已經給了謝莉斯。於是王潔實便去找謝莉斯,誰知她卻說自己只拿到了一把鑰匙。一頭霧水的兩人再次找到主辦方,主辦方的工作人員卻比他倆還驚訝,連問:“你們不是兩口子嗎,住兩個房間幹嗎?”

追求完美的謝莉斯工作起來非常認真,在台下的她更像是王潔實的老師。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到上海參加演出,大大咧咧的王潔實把演出鞋給忘在了北京的家中,沒辦法,只好穿著一身白西服配一雙露腳趾涼鞋上臺。謝莉斯說:“我在臺上怎麼看怎麼彆扭,一下臺就跟他大吵,我說你怎麼能這麼隨隨便便,穿成這樣來面對觀眾?”謝莉斯對此不依不饒,直到王潔實說了句:“你要是實在看不慣,就幫我買一雙皮鞋吧。”這才逗樂了謝莉斯。

〖★事業巔峰時遭遇驟變★〗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年近半百的謝莉斯還活躍在舞臺上。然而,就在她的演唱技藝爐火純青的時候,卻不幸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1997年10月,謝莉斯感覺嘴巴有點不聽使喚,有點麻,還越來越歪。不久,又開始頭暈眼花。她馬上趕到了醫院檢查,當時的主治醫師拿到謝莉斯的幾項檢查結果時,不禁驚呆了。因為醫生不願意對病情作更多解釋,謝莉斯只好偷偷來到醫生辦公室外。只聽裡面有位專家說:“看這個片子我不知道這個人有多大,起碼有八十歲的腦子吧。”醫生接下來的話,更是讓謝莉斯從頭涼到了腳。“她是多發性的腔隙性腦梗塞。得了這種病,額紋減少,眼睛下垂,嘴巴偏,舌頭偏,這都會出現。”這種病意味著謝莉斯很有可能從面部麻木、語言障礙進一步發展為癱瘓,甚至有變成腦癡呆的危險。

謝莉斯的先生、電視劇導演郎文曜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從山西的拍攝現場趕回了北京。當時謝莉斯的狀況越來越嚴重,面容扭曲、口齒不清,甚至連走路和自由行動也成了問題。

謝莉斯並不知道,當時的腦損傷對自己的未來意味著什麼,她只是急切地想改變自己的狀況。她讓大夫拿最好的藥,可大夫表示,已經給她用了最好的藥了。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藥物幫助謝莉斯脫離了最危險的階段,但是,她卻不得不面臨就連最先進的藥物都無法解決她病情的現實,想要徹底康復將是一個遙遙無期的過程!

〖★艱難的康復之路★〗

1998年的春節剛剛過去不久,謝莉斯就出院回到了家。而此時,就連昔日與謝莉斯親密無間的朋友,好像也完全不認識眼前的謝莉斯了。迫於電視劇製作的緊張週期,將妻子安頓好之後,郎文曜不得不趕回了劇組。那段日子,謝莉斯經常動也不動地在床上躺上一整天。

年末,冬天裡的第一場雪悄然降落。下決心要自己鍛煉的謝莉斯,等家裡人都出門後,開始自己摸索著走下床。讓她想不到的是,走路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行為,在此時卻是這麼艱難。但謝莉斯也拿出了自己骨子裡的潑辣勁兒,她知道自己這個時間不下決心,也許就永遠都走不出去了。

而眼前這條原本再熟悉不過的路,好像也一下子變得異常坎坷,但是不知不覺中,謝莉斯卻發現自己已經走完了整整一圈。第二天她走了五圈,第三天走了十五圈,這樣她每天都在加量,直到後來走了五十圈、一百圈……而她的堅持,就是在跟疾病作著有效的抗爭。

1999年年初,謝莉斯在家中接到一個文藝圈朋友的電話:“北京電視臺在搞春節晚會,你怎麼不出來了?”這個電話讓謝莉斯的心仿佛被刺了一刀。自從發病以來,她盡力不去想過去那個輝煌的舞臺,然而這個電話卻讓她不得不重新面對這個問題。

當時,謝莉斯跟自己的搭檔王潔實說她不想唱了,讓他再找個人唱。遠在美國的王潔實則是鼓勵她不要放棄,在治療的同時,可以在家裡多練練聲,“唱歌對你來說並不是難事,只是你自己思想上有負擔,你不要想得那麼嚴重。”王潔實說。謝莉斯聽了王潔實的建議,開始慢慢練習起來。那時,她每天至少用兩個小時進行強制的發聲練習,同時盡力恢復自己的語音語調。恢復發音後,謝莉斯又從那首最熟悉的《外婆的澎湖灣》開始練起。當時她雖然能唱下來,卻不敢去想能像從前那樣登上舞臺。

2000年秋季的一天,一封邀請函給了謝莉斯一個機會。那是中央電視臺的一期特別節目,邀請她和王潔實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此時,距離1997年那次發病已經過去三年了,是接受還是拒絕呢?謝莉斯在心裡猶豫了很久。就當是對自己的考驗吧!謝莉斯接受了邀請。就這樣,2000年秋天,在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節目的錄製現場,謝莉斯的歌聲又再一次響起。人們終於發現,在幾乎消失了三年之後,當年那個活潑的金嗓子謝莉斯又回來了。

後來,謝莉斯再度去醫院複查的時候,醫生們驚喜地發現,謝莉斯的病情有了好轉,她的大腦正神奇般的康復。謝莉斯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道:“我剛得病時曾想退出舞臺,再也不唱歌了。後來我感覺,不唱歌很寂寞。正是唱歌的動力讓我戰勝身體的疾病,戰勝重返舞臺的心理恐懼,勇敢地走上了舞臺。”2009年9月,國慶60周年晚會上,一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仿佛將我們又帶回到了20多年前,謝莉斯的歌聲依然如年輕時一樣悅耳動聽。

隨著年齡的增長,謝莉斯與王潔實這對昔日的黃金組合也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回首與王潔實走過的合作之路,謝莉斯說:“雖然也有風雨艱辛,但更多的是快樂和成就感。面對如今平淡的日子,我們倆人心裡也不是滋味,但很快就調整了心態。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本是必然規律。對我們來說,名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依然熱愛歌唱事業,只要這份情懷不變,就總有我們發揮的舞臺。”是啊,不管過了多少年,謝莉斯和王潔實的歌聲,依舊那麼動聽,他們就像時代的標杆一樣,喚起人們無限的美好回憶。

撰寫/編輯:民歌君

翻唱臺灣歌曲也不會一帆風順。領導對他們說,最好先不要唱,等中央什麼時候下通知再說。但後來的演出,王潔實和謝莉斯沒有和領導打招呼就唱了臺灣校園歌曲,結果,融入了臺灣校園歌曲的演出幾乎是場場爆滿,王潔實和謝莉斯男女聲二重唱也一下子紅遍了大江南北。

當他們學唱臺灣校園歌曲時,遇到最困難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歌詞,例如《踏著夕陽歸去》中,有一句歌詞王潔實唱了好幾年,居然不知道那句歌詞是什麼,完全是按照讀音去唱。1981年,王潔實和謝莉斯的第一張專輯《何日才相會》磁帶以高達6.9元的標價賣出了500萬盒,這在人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塊錢時創出的銷售量,實在無法想像。

幾十年來,兩位藝術家的歌聲給中國百姓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他們用自己的演唱實踐,推動了中國通俗歌曲的流行。健康積極的校園歌曲俘虜了一代人,大街上、村寨裡,中原大地、校園內外,到處回蕩著他們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踏浪》、《校園的早晨》、《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被觀眾誤以為是兩口子★〗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謝莉斯與王潔實的歌曲不僅僅被廣泛傳唱,而且還被拍成了電視音樂,製作成了錄音帶,廣泛流傳。有人曾經做過調查,說農民富裕了,家家都有答錄機,家家都有王潔實、謝莉斯的二重唱。後來,可能是謝莉斯與王潔實兩人的合作實在是太成功了,以致當時社會上不少觀眾都“一廂情願”地以為他們是兩口子,為此還鬧過不少笑話。他們自己一提起這事,也已經數不出來誤會多少次了。

有一次,謝莉斯與王潔實一起到外地演出,因為王潔實有事耽誤了一會兒,沒和其他演員一起辦理入住手續。等到王潔實到達賓館,向主辦方要房間鑰匙時,主辦方答覆已經給了謝莉斯。於是王潔實便去找謝莉斯,誰知她卻說自己只拿到了一把鑰匙。一頭霧水的兩人再次找到主辦方,主辦方的工作人員卻比他倆還驚訝,連問:“你們不是兩口子嗎,住兩個房間幹嗎?”

追求完美的謝莉斯工作起來非常認真,在台下的她更像是王潔實的老師。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到上海參加演出,大大咧咧的王潔實把演出鞋給忘在了北京的家中,沒辦法,只好穿著一身白西服配一雙露腳趾涼鞋上臺。謝莉斯說:“我在臺上怎麼看怎麼彆扭,一下臺就跟他大吵,我說你怎麼能這麼隨隨便便,穿成這樣來面對觀眾?”謝莉斯對此不依不饒,直到王潔實說了句:“你要是實在看不慣,就幫我買一雙皮鞋吧。”這才逗樂了謝莉斯。

〖★事業巔峰時遭遇驟變★〗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年近半百的謝莉斯還活躍在舞臺上。然而,就在她的演唱技藝爐火純青的時候,卻不幸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1997年10月,謝莉斯感覺嘴巴有點不聽使喚,有點麻,還越來越歪。不久,又開始頭暈眼花。她馬上趕到了醫院檢查,當時的主治醫師拿到謝莉斯的幾項檢查結果時,不禁驚呆了。因為醫生不願意對病情作更多解釋,謝莉斯只好偷偷來到醫生辦公室外。只聽裡面有位專家說:“看這個片子我不知道這個人有多大,起碼有八十歲的腦子吧。”醫生接下來的話,更是讓謝莉斯從頭涼到了腳。“她是多發性的腔隙性腦梗塞。得了這種病,額紋減少,眼睛下垂,嘴巴偏,舌頭偏,這都會出現。”這種病意味著謝莉斯很有可能從面部麻木、語言障礙進一步發展為癱瘓,甚至有變成腦癡呆的危險。

謝莉斯的先生、電視劇導演郎文曜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從山西的拍攝現場趕回了北京。當時謝莉斯的狀況越來越嚴重,面容扭曲、口齒不清,甚至連走路和自由行動也成了問題。

謝莉斯並不知道,當時的腦損傷對自己的未來意味著什麼,她只是急切地想改變自己的狀況。她讓大夫拿最好的藥,可大夫表示,已經給她用了最好的藥了。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藥物幫助謝莉斯脫離了最危險的階段,但是,她卻不得不面臨就連最先進的藥物都無法解決她病情的現實,想要徹底康復將是一個遙遙無期的過程!

〖★艱難的康復之路★〗

1998年的春節剛剛過去不久,謝莉斯就出院回到了家。而此時,就連昔日與謝莉斯親密無間的朋友,好像也完全不認識眼前的謝莉斯了。迫於電視劇製作的緊張週期,將妻子安頓好之後,郎文曜不得不趕回了劇組。那段日子,謝莉斯經常動也不動地在床上躺上一整天。

年末,冬天裡的第一場雪悄然降落。下決心要自己鍛煉的謝莉斯,等家裡人都出門後,開始自己摸索著走下床。讓她想不到的是,走路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行為,在此時卻是這麼艱難。但謝莉斯也拿出了自己骨子裡的潑辣勁兒,她知道自己這個時間不下決心,也許就永遠都走不出去了。

而眼前這條原本再熟悉不過的路,好像也一下子變得異常坎坷,但是不知不覺中,謝莉斯卻發現自己已經走完了整整一圈。第二天她走了五圈,第三天走了十五圈,這樣她每天都在加量,直到後來走了五十圈、一百圈……而她的堅持,就是在跟疾病作著有效的抗爭。

1999年年初,謝莉斯在家中接到一個文藝圈朋友的電話:“北京電視臺在搞春節晚會,你怎麼不出來了?”這個電話讓謝莉斯的心仿佛被刺了一刀。自從發病以來,她盡力不去想過去那個輝煌的舞臺,然而這個電話卻讓她不得不重新面對這個問題。

當時,謝莉斯跟自己的搭檔王潔實說她不想唱了,讓他再找個人唱。遠在美國的王潔實則是鼓勵她不要放棄,在治療的同時,可以在家裡多練練聲,“唱歌對你來說並不是難事,只是你自己思想上有負擔,你不要想得那麼嚴重。”王潔實說。謝莉斯聽了王潔實的建議,開始慢慢練習起來。那時,她每天至少用兩個小時進行強制的發聲練習,同時盡力恢復自己的語音語調。恢復發音後,謝莉斯又從那首最熟悉的《外婆的澎湖灣》開始練起。當時她雖然能唱下來,卻不敢去想能像從前那樣登上舞臺。

2000年秋季的一天,一封邀請函給了謝莉斯一個機會。那是中央電視臺的一期特別節目,邀請她和王潔實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此時,距離1997年那次發病已經過去三年了,是接受還是拒絕呢?謝莉斯在心裡猶豫了很久。就當是對自己的考驗吧!謝莉斯接受了邀請。就這樣,2000年秋天,在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節目的錄製現場,謝莉斯的歌聲又再一次響起。人們終於發現,在幾乎消失了三年之後,當年那個活潑的金嗓子謝莉斯又回來了。

後來,謝莉斯再度去醫院複查的時候,醫生們驚喜地發現,謝莉斯的病情有了好轉,她的大腦正神奇般的康復。謝莉斯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道:“我剛得病時曾想退出舞臺,再也不唱歌了。後來我感覺,不唱歌很寂寞。正是唱歌的動力讓我戰勝身體的疾病,戰勝重返舞臺的心理恐懼,勇敢地走上了舞臺。”2009年9月,國慶60周年晚會上,一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仿佛將我們又帶回到了20多年前,謝莉斯的歌聲依然如年輕時一樣悅耳動聽。

隨著年齡的增長,謝莉斯與王潔實這對昔日的黃金組合也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回首與王潔實走過的合作之路,謝莉斯說:“雖然也有風雨艱辛,但更多的是快樂和成就感。面對如今平淡的日子,我們倆人心裡也不是滋味,但很快就調整了心態。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本是必然規律。對我們來說,名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依然熱愛歌唱事業,只要這份情懷不變,就總有我們發揮的舞臺。”是啊,不管過了多少年,謝莉斯和王潔實的歌聲,依舊那麼動聽,他們就像時代的標杆一樣,喚起人們無限的美好回憶。

撰寫/編輯:民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