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巴鐵陰謀論:曾號稱有10萬億市場需求

2017年7月來臨前,“巴鐵一號”被轉移到一塊無人的空地上。車身佈滿灰塵和水漬,曾經的“明星”不再光鮮。“轉移”之前,它待在離秦皇島北戴河火車站出口不遠的富民路上,是遊客抵達這裡後能最快到達的“景點”。

人們拿出手機,手比“剪刀”,和“巴鐵一號”合影。“第一眼還以為看見未來了。”一位遊客指著“巴鐵一號”。

巴鐵陰謀論:曾號稱有10萬億市場需求

它擁有藍色的烤漆車身和流線型的車頭,上半身懸空,下半身由兩側的白色鋼殼支撐,像一隻揮舞雙鰭的鰩魚。

外行人也一眼就能明白設計者意圖——上面搭載乘客,下方容車輛穿行。

遊客的喧鬧聲壓不過拆除巴鐵的噪音。

電鋸摩擦著減速帶,現場藍煙彌散,原來凹陷的軌道幾乎被破壞殆盡。工人不停地向軌道裡鋪瀝青,壓路機緊跟其後。

“趕快拍,過幾天這個景點就沒了,不知道以後能不能樹個牌子,寫上‘巴鐵遺址’。”距離拆除作業點不遠處,路邊家電維修店裡的大爺調侃道 。

這位老人依舊記得2016年8月2日“巴鐵一號”啟動路面“測試”的那天——陰天,湛藍色的“巴鐵一號”戴著紅花,像個“新郎官兒”,用1分多鐘時間走完了200多米的路程。“轟隆隆的,幾百米外都能聽得見,中途不知道怎麼的還停了一下。”

在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2010年50大發明”之後的7年裡,巴鐵“風馳電掣”,卻離人們“想像中的未來”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