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詳解:子午穀奇謀唯一一次可以改寫蜀國命運的機會諸葛亮為什麼不用

在正史記載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句話。

“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但是諸葛亮已經對魏延很好,也給了魏延領兵機會了,為什麼魏延還要恨諸葛亮呢?(前面反骨論篇有說)

說一千遍,一萬遍,繞不開那個“子午穀奇謀”。

路線

所謂“子午穀奇謀”,大概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魏延想做韓信,叫諸葛亮帶數萬大軍與魏軍主力相持,自己則帶領1萬軍隊走子午穀,出其不意偷襲長安,如果長安被攻下,那麼西涼和中原的聯繫就會被徹底切斷,

而後諸葛亮就能乘機打下整個雍涼地區,而後再以長安為根據地,那麼蜀國的狀況就會大大好轉,統一天下不是夢想了。

“子午穀奇謀”成功的可能性高不高呢?

答:非常高。

那諸葛亮知道不知道子午谷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答:很可能知道。

那諸葛亮會用麼?

答:不會。

以魏延那種犀利的軍事才能,加上當時守長安的夏侯茂是一個聲色犬馬的無能之輩。

那麼拿下長安的可能性,

是非常高的,起碼在60%以上。

成功率這麼高,而且就算輸了,也頂多賠1萬人,幹嘛不用呢?

難道真的是因為諸葛亮是一個膽小鬼麼?

子午穀

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40%的失敗率擺在那,賠1萬軍隊沒事,把魏延賠了怎麼辦?

失去一個夏侯淵,比失去漢中讓曹操痛心100倍。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討厭魏延,相反諸葛亮是捨不得魏延的。

第二點是根本原因。

諸葛亮,他有自己的戰略。

而這個戰略,和魏延的戰略,根本就是背道而馳的。

固然,子午穀奇謀,有其成功的可能性,而且不低。

但是,請問,就算打下了長安,能怎麼樣呢?

甚至,打下了雍涼,能怎麼樣?

這一片地區,本來就是人口稀少的地區,全打下來,也彌補不了蜀國和魏國人口的巨大差距。

韓信出四川伐中原,之所以能成功,除了韓信本人的軍事能力極為變態外,關中諸侯各懷異心,不是鐵板一塊,所以韓信能各個擊破,這也是重大原因。

而諸葛亮面對的,不是各懷異心的關中諸侯,而是鐵板一塊的魏國。

面對大魏國,諸葛亮打下多少地,奪下多少地盤,意義都根本不大。

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基本沒有什麼用,重要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子午穀

曹操徹底剷除袁氏,是以他以魔王之魄力在官渡之戰後一口氣坑殺了8萬袁軍,徹底毀滅了袁氏精銳為前提,而不是打下了袁紹多少地盤為前提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就運算元午谷計畫成功,長安和雍涼落到了諸葛亮手裡。

情況,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這樣只是奪取了魏國的城市,而沒有傷到魏國的根本。

相反,奪下長安以後,諸葛亮的軍隊會集結到長安地區,而蜀國就失去了蜀中的地利,面對反撲的魏軍,蜀國會把精銳全部葬送於此,最終亡國。(蜀中地利:李白一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就完全說明了)

只有毀滅魏國的精銳,才能廢掉魏國的元氣,而打下雍涼,打下長安,毫無用處,諸葛亮對此認識非常深刻。

李世民在評價司馬懿時,曾經說道“秦蜀之人,勇懦非敵。”(蜀國人,從英勇善戰上講並非魏國的敵手)

所以說,對於魏延的計畫,諸葛亮只能說一句

抱歉了啊,兄弟!

魏延

魏延是一個軍事家兼冒險家,眼光看的並不會太遠。

而諸葛亮看的比較遠,想的比較深。

不能說諸葛亮和魏延誰對誰錯,只能說他們的想法各有各的道理。

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子午穀以外,諸葛亮和魏延之間,沒有其他的矛盾。

相反,諸葛亮對待魏延甚厚,一直給他加官進爵。

而魏延也沒有因此諸葛亮不用子午穀計謀,就跟諸葛亮唱反調,掣肘諸葛亮,相反,在諸葛亮部署任務以後,魏延立刻就去做了,而且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他們兩個雖然意見有分歧,但是絕對不是仇人的關係。

他們就是彼此恨對方,又彼此依賴對方的老朋友關係吧。

因為這樣只是奪取了魏國的城市,而沒有傷到魏國的根本。

相反,奪下長安以後,諸葛亮的軍隊會集結到長安地區,而蜀國就失去了蜀中的地利,面對反撲的魏軍,蜀國會把精銳全部葬送於此,最終亡國。(蜀中地利:李白一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就完全說明了)

只有毀滅魏國的精銳,才能廢掉魏國的元氣,而打下雍涼,打下長安,毫無用處,諸葛亮對此認識非常深刻。

李世民在評價司馬懿時,曾經說道“秦蜀之人,勇懦非敵。”(蜀國人,從英勇善戰上講並非魏國的敵手)

所以說,對於魏延的計畫,諸葛亮只能說一句

抱歉了啊,兄弟!

魏延

魏延是一個軍事家兼冒險家,眼光看的並不會太遠。

而諸葛亮看的比較遠,想的比較深。

不能說諸葛亮和魏延誰對誰錯,只能說他們的想法各有各的道理。

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子午穀以外,諸葛亮和魏延之間,沒有其他的矛盾。

相反,諸葛亮對待魏延甚厚,一直給他加官進爵。

而魏延也沒有因此諸葛亮不用子午穀計謀,就跟諸葛亮唱反調,掣肘諸葛亮,相反,在諸葛亮部署任務以後,魏延立刻就去做了,而且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他們兩個雖然意見有分歧,但是絕對不是仇人的關係。

他們就是彼此恨對方,又彼此依賴對方的老朋友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