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月賣120萬,房租只占1%,這家餐館帶火一條街

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依

人家餐廳是一家一家的開,他家的餐廳一開就是一整條街,而且生意火爆到要天天排隊,有時甚至需要提前一周預訂。

雖然是開在一個“小縣城”,但他家餐廳在人均客單45元的情況下,

一天的流水輕輕鬆松就能過4萬。而房租每月只有1.25萬元,只占營業額的1%。

在餐飲人都感慨開餐廳賺的錢都交給了房東時,這家店成為餐飲紅海中的一股清流。

這家堪比網紅店的餐廳就是位於山東青州的老街印象。

青州是一個縣級城市,無論人口和經濟發展程度都遠比不上北、上、廣、深,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小縣城”裡,老街印象一開張就引爆了當地市場,

並且在開業兩年多的時間裡,在大眾點評的排名始終位列第一,名氣大到讓周邊城市的食客都慕名而來。

那麼,到底是怎麼做到呢?

近期職業餐飲網的記者前往青州,採訪了老街印象的創始人趙恒飛和李升軍。

老街印象創始人趙恒飛和李升軍

把店開進“老院子”,結果一夜爆紅

趙恒飛和李升軍是餐飲行業的老兵,在創立老街印象之前,趙恒飛經營玲瓏小吃已經有二十幾年的時間,而李升軍經營香緣私房菜也有十幾年,兩人對餐飲行業有著深刻的認知。

“這幾年,餐飲大環境不好,但是,我們出去考察的時候,發現全國的特色餐飲發展勢頭不錯,於是我們就決定要開一個全新模式的餐廳。”

恰巧在2014年,兩人偶然得知古城(青州市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附近的一個老院子要出租,

於是,決定租下來開店。

11月份,老街印象正式對外營業,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餐廳,而這一走紅的速度也大大超乎了趙恒飛和李升軍的意料。

“其實在開業前,我們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宣傳方案,結果一個都沒用上,因為當時門店的生意真的太火爆了,一般的顧客都需要提前一個星期預定才有位置。

”趙恒飛回憶說道。

開業就火,兩年擴張出一條街

一時的火爆還不足以說明老街印象的成功,它真正難能可貴的地方是,在開業已經兩年多的時間,生意還能持續的火爆。

如今,老街印象的規模已經從最初的一個院子,擴張到10個院子,幾乎是承包了整條街,其中5個院子用來對外營業,另外5個院子用做後廚和員工宿舍。

老街印象在開了個好頭的情況下,業績還能逐步穩定上升,

規模更是呈現出幾倍的擴張,到底是怎麼實現的呢?

1

明確定位,圍繞傳統文化做當地土菜

在做老街印象之前,趙恒飛和李升軍就已經想好了,要圍繞青州當地的傳統文化來做文章。

“因為,前幾年的時候,青州已經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旅遊業,當地的傳統文化一定會是一個熱點,而且我去外地考察的時候,看到了很多圍繞傳統文化來做文章的餐廳都很成功,而青州當地還沒有出現這種模式的餐廳。”

正因為如此,老街印象占得了一些先機,但作為一個探路者,趙恒飛和李升軍二人也走過不少彎路,比如說,在還沒開業之前,就已經換了三次菜單。

後來,趙恒飛和李升軍決定圍繞傳統文化這一核心定位,在產品上,最終決定以青州當地的土菜為主打。

2

選址位於景區外沿,利用老院子做土菜

想好做什麼了之後,趙恒飛和李升軍就開始物色合適的位置,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之下,他得知位於青州古城外沿區域的一個老院子要對外出租,就立馬敲定下來。

“這個位置不是在景區裡邊,但是離景區的距離很近,這樣的位置有兩個好處:

一,不在景區裡邊,可以打消消費者的顧慮。因為在消費者心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景區裡的餐館既難吃又貴,所以在景區裡你菜做的再好吃,可能也會無人光顧。

二,在景區外沿的老房子,不僅客源有保障,而且及閘店的文化定位非常契合,利用老院子來圍繞傳統文化做土菜,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也正是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讓老街印象在火爆之後,也很難被模仿和超越。

3

除當地消費者,還接待高檔旅遊團

因為青州市這幾年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加上老街印象獨特的地理位置,趙恒飛和李升軍判斷除了當地固定消費者之外,遊客也將會是一個重要的客源。

當然,針對遊客這一消費群體,趙恒飛和李升軍也進行了篩選,根據老街印象自身的定位,選擇與省中旅和省國旅合作,只接高端旅遊團,人均消費在50元以上。

如今,高端旅遊團的消費業績在老街印象的整體業績中占到15%的比重。

4

環境上的巧妙設計,火遍朋友圈

1

給顧客營造巨大的落差感

老街印象之所以能夠在準備好的行銷方案,都還沒來得及上的情況下,就火爆全城,就是因為趙恒飛合李升軍在環境上使了小心機,讓老街印象形成了一個自帶的光環,讓每一個走進門的顧客,自發的拿起手機拍照傳播。

這個小心機就是,讓顧客形成巨大的落差感,給顧客以驚喜。

原來,老街印象的門店本是一個年代久遠、非常老舊的老院子,硬體條件非常差。用趙恒飛的話來說,“就是在改良成餐廳之前,光垃圾都拉出去幾十車。”

然而,這樣一個先天條件極其差的老院子,在趙恒飛手裡反而成了一塊璞玉,他故意保留了老院子原來的面貌,外部環境幾乎沒有改動,而是著重進行內部的改良和裝修,並且為了匹配外部環境,使用極其普通的門頭。

老街印象的門頭,外表看起來非常不起眼

老街印象正在改良的老房子,外牆除了塗鴉,基本沒有任何的改動

老街印象的內部環境,卻給人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

這樣做的效果就是,在外部看來就一個非常普通的老院子,而一旦進入到門店,就有一種別有洞天的落差感,顧客都忍不住驚歎。

也正是把握住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老街印象首先就在朋友圈裡火了起來。

2

深耕文化定位,一院一主題

老街印象在內部環境用足了心思,圍繞傳統文化這一定位,趙恒飛和李升軍採用了主題式的思路。

五個對外營業的院子,每一個院子設定了一個獨立的主題,分別是以“橋”、“書畫”、“水鄉”、“禪意”、“民俗”等為核心。然後圍繞這些核心主題,運用大量的與之相關的元素,來突出主題。

比如,在“水鄉”為主題的院子裡,顧客一進門就能看到,院子裡建造的假山、魚池的景觀,同時背景牆上的水墨畫的塗鴉、青磚飛瓦的建築風格,都與“水鄉”主題相呼應。

而在“書畫”為主題的院子,則以粽木色為主色調,來彰顯傳統文化的厚重感,擺件和掛飾也多以書畫、詩詞為主。

這樣主題式的做法,讓每一個院子都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不斷的給顧客以新鮮感。

“當然,這種主題式的裝修成本比較高,一個院子在裝修上的花費大約需要20萬左右,但這也就無形上成為了一種競爭壁壘。”

5

產品做到極致,一道菜改良幾十次

1

打造一款每桌必點的流量產品

雖然,老街印象是定位主做當地土菜,但是為了吸引年輕客流,在產品線上,也設置了部分的創意菜。

比如,在老街印象的功能表中,有一款叫做“風味炒雞”的菜品,研發的時候就是以年輕人的喜好做為依據,將甜、辣、麻、脆等多種口感融合在一起,一經推出,就成了門店的流量產品,幾乎是每桌必點,一天能賣出一百多隻雞。

“其實這道菜的做法與傳統的炒雞做法完全不同,傳統炒雞是重肉感,而這道菜的口味是年輕人喜愛的脆感,在味道上也更加豐富。所以在正式推出之前,我們在口味上進行了不下二十次的調整。”

2

把大眾菜品做微創新,提高毛利

一般的餐廳裡都有的家常菜品,在老街印象也都有,但,不一樣的是,趙恒飛和李升軍針對這些大眾菜品做了微創新,一點小小的改變不僅能夠形成差異化,同時還能賣上價錢,提高毛利。

比如說,一盤炒土豆絲在當地一般餐館裡可能也就買十塊錢左右,而在老街印象至少能買上二十元一份,原因就在於他們在做法上進行了改良。

普通土豆絲的做法就是清炒,沒什麼大的花樣,而趙恒飛和李升軍則根據青州當地的吃法,給土豆絲搭配了煎餅和小蔥卷著吃。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改動,給顧客提供了價值感,所以,最後顧客都能心甘情願的買單。

職業餐飲網小結:

這幾年,不少人都在抱怨餐飲行業不好做,但是,老街印象在一個“小縣城”裡,卻做得風聲水起,兩年多就擴展出一條街。其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創始人善於把握住機會,定位準確,思路清晰,然後在產品、環境等方面做到極致,從而突破市場,迅速火爆,並且逐步做大做強。

正因為如此,老街印象占得了一些先機,但作為一個探路者,趙恒飛和李升軍二人也走過不少彎路,比如說,在還沒開業之前,就已經換了三次菜單。

後來,趙恒飛和李升軍決定圍繞傳統文化這一核心定位,在產品上,最終決定以青州當地的土菜為主打。

2

選址位於景區外沿,利用老院子做土菜

想好做什麼了之後,趙恒飛和李升軍就開始物色合適的位置,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之下,他得知位於青州古城外沿區域的一個老院子要對外出租,就立馬敲定下來。

“這個位置不是在景區裡邊,但是離景區的距離很近,這樣的位置有兩個好處:

一,不在景區裡邊,可以打消消費者的顧慮。因為在消費者心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景區裡的餐館既難吃又貴,所以在景區裡你菜做的再好吃,可能也會無人光顧。

二,在景區外沿的老房子,不僅客源有保障,而且及閘店的文化定位非常契合,利用老院子來圍繞傳統文化做土菜,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也正是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讓老街印象在火爆之後,也很難被模仿和超越。

3

除當地消費者,還接待高檔旅遊團

因為青州市這幾年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加上老街印象獨特的地理位置,趙恒飛和李升軍判斷除了當地固定消費者之外,遊客也將會是一個重要的客源。

當然,針對遊客這一消費群體,趙恒飛和李升軍也進行了篩選,根據老街印象自身的定位,選擇與省中旅和省國旅合作,只接高端旅遊團,人均消費在50元以上。

如今,高端旅遊團的消費業績在老街印象的整體業績中占到15%的比重。

4

環境上的巧妙設計,火遍朋友圈

1

給顧客營造巨大的落差感

老街印象之所以能夠在準備好的行銷方案,都還沒來得及上的情況下,就火爆全城,就是因為趙恒飛合李升軍在環境上使了小心機,讓老街印象形成了一個自帶的光環,讓每一個走進門的顧客,自發的拿起手機拍照傳播。

這個小心機就是,讓顧客形成巨大的落差感,給顧客以驚喜。

原來,老街印象的門店本是一個年代久遠、非常老舊的老院子,硬體條件非常差。用趙恒飛的話來說,“就是在改良成餐廳之前,光垃圾都拉出去幾十車。”

然而,這樣一個先天條件極其差的老院子,在趙恒飛手裡反而成了一塊璞玉,他故意保留了老院子原來的面貌,外部環境幾乎沒有改動,而是著重進行內部的改良和裝修,並且為了匹配外部環境,使用極其普通的門頭。

老街印象的門頭,外表看起來非常不起眼

老街印象正在改良的老房子,外牆除了塗鴉,基本沒有任何的改動

老街印象的內部環境,卻給人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

這樣做的效果就是,在外部看來就一個非常普通的老院子,而一旦進入到門店,就有一種別有洞天的落差感,顧客都忍不住驚歎。

也正是把握住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老街印象首先就在朋友圈裡火了起來。

2

深耕文化定位,一院一主題

老街印象在內部環境用足了心思,圍繞傳統文化這一定位,趙恒飛和李升軍採用了主題式的思路。

五個對外營業的院子,每一個院子設定了一個獨立的主題,分別是以“橋”、“書畫”、“水鄉”、“禪意”、“民俗”等為核心。然後圍繞這些核心主題,運用大量的與之相關的元素,來突出主題。

比如,在“水鄉”為主題的院子裡,顧客一進門就能看到,院子裡建造的假山、魚池的景觀,同時背景牆上的水墨畫的塗鴉、青磚飛瓦的建築風格,都與“水鄉”主題相呼應。

而在“書畫”為主題的院子,則以粽木色為主色調,來彰顯傳統文化的厚重感,擺件和掛飾也多以書畫、詩詞為主。

這樣主題式的做法,讓每一個院子都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不斷的給顧客以新鮮感。

“當然,這種主題式的裝修成本比較高,一個院子在裝修上的花費大約需要20萬左右,但這也就無形上成為了一種競爭壁壘。”

5

產品做到極致,一道菜改良幾十次

1

打造一款每桌必點的流量產品

雖然,老街印象是定位主做當地土菜,但是為了吸引年輕客流,在產品線上,也設置了部分的創意菜。

比如,在老街印象的功能表中,有一款叫做“風味炒雞”的菜品,研發的時候就是以年輕人的喜好做為依據,將甜、辣、麻、脆等多種口感融合在一起,一經推出,就成了門店的流量產品,幾乎是每桌必點,一天能賣出一百多隻雞。

“其實這道菜的做法與傳統的炒雞做法完全不同,傳統炒雞是重肉感,而這道菜的口味是年輕人喜愛的脆感,在味道上也更加豐富。所以在正式推出之前,我們在口味上進行了不下二十次的調整。”

2

把大眾菜品做微創新,提高毛利

一般的餐廳裡都有的家常菜品,在老街印象也都有,但,不一樣的是,趙恒飛和李升軍針對這些大眾菜品做了微創新,一點小小的改變不僅能夠形成差異化,同時還能賣上價錢,提高毛利。

比如說,一盤炒土豆絲在當地一般餐館裡可能也就買十塊錢左右,而在老街印象至少能買上二十元一份,原因就在於他們在做法上進行了改良。

普通土豆絲的做法就是清炒,沒什麼大的花樣,而趙恒飛和李升軍則根據青州當地的吃法,給土豆絲搭配了煎餅和小蔥卷著吃。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改動,給顧客提供了價值感,所以,最後顧客都能心甘情願的買單。

職業餐飲網小結:

這幾年,不少人都在抱怨餐飲行業不好做,但是,老街印象在一個“小縣城”裡,卻做得風聲水起,兩年多就擴展出一條街。其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創始人善於把握住機會,定位準確,思路清晰,然後在產品、環境等方面做到極致,從而突破市場,迅速火爆,並且逐步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