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昆明普高錄取線劃定 主城一級完中最低515分

7月19日,記者從昆明市招生考試院獲悉,依據初中學生學業水準考試成績統計,2017年普通高中錄取線劃定,主城區一級高(完)中錄取最低控制線為515分。

2017年

昆明高中招生錄取七大亮點 搶先看

擴大高中階段招生規模,招生計畫淨增3000人;公辦普高學校不再招收擇校生,原有的10%擇校生指標列入公費生招生計畫,增大學校公費生招生總量……2017年,昆明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政策可謂是看點十足。

昆明市教育局科學謀劃,改革資源配置方式,

促進教育公平;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品質;改革教育管理體制,激發學校活力。通過種種舉措,給不同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成長成才路徑、發展希望和公平機會。

作為推動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昆明高中招生制度有哪些特色和亮點?昆明市招生考試院的相關負責人給出了詳細解答。

看點一

擴大高中階段招生規模

高中招生淨增3000人

2017年,全市高中階段學校計畫招生70000人,

其中,普通高中計畫招生40000人,比2016增加3000人,普高畢業生人數為31876人,淨增學位8124人;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計畫招生30000人。預計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8.2%以上。

看點二

增大優質學校就讀機會

主城區一級高(完)中增加公費學位1580個

2017年,雲南省取消公辦普通高中學校招收擇校生,昆明市公辦普高學校不再招收擇校生,原有的10%擇校生指標列入公費生招生計畫,增大學校公費生招生總量。

據昆明市招生考試院統計,2017年,主城區一級高(完)中(含同批次錄取學校)比去年增加公費學位1580個。

此舉最大限度滿足考生報考優質高中學校的需求。

同時,通過內培外引,2017年還新增了幾所高中招生學校,如,引進清華大學附中、湖北黃岡中學的辦學力量分別創辦的昆明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黃岡中學昆明分校,昆八中領辦的長城中學、昆十中領辦的白塔中學、昆十二中領辦的雲子中學、官一中領辦的冠益中學等學校,

大大增加了廣大考生及家長選擇學校的機會。

看點三

合理調整設置報考志願

報考一級高(完)中志願由3個增加為6個

根據普高招生政策變化,昆明市招生考試院適時調整招生錄取批次,將一類招生學校、二類招生學校調整合併為同一批次錄取,一類招生學校、二類招生學校分開設置志願,各設置“統招擇優志願”“定向擇優志願”和“調劑志願”3個志願。

這就意味著,報考一級高完中(含同批次錄取學校)的志願由3個增加為6個,為廣大考生報考一級高(完)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看點四

加大教育扶貧力度

“阿詩瑪班”“民族班”招收少數民族學生270人

面向"兩區兩縣"定向招生50人

扶貧必先扶智,昆明市教育局精准實施教育扶貧工作,堅持教育向農村、向薄弱學校傾斜,實施少數民族優秀人才培養計畫。通過教育拔除“窮根”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昆一中、昆三中、昆三中經開校區、雲師大附中呈貢校區、雲南民族大學附中等5所優質學校開辦“民族班”,招收少數民族學生210人。

雲南民族大學附中開辦"阿詩瑪班",招收少數民族學生60人。

昆八中、昆十中求實校區、昆十四中、官一中、官二中等5所優質學校面向“兩區兩縣”定向招生50人。

實施貧困生助學政策,構建更加健全的教育保障機制。

就讀普通高中學校符合條件的學生可申請國家助學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可享受生活補助和免學雜費補助;

就讀中職學校符合條件的學生可申請國家助學金和免學雜費補助,“兩區兩縣”的學生可享受教科書補助和住宿費補助。

以上助學政策確保了我市就讀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看點五

郊縣區民辦學校擴大招生範圍

可在控制線之內跨縣區招生

為了擴大民辦普高學校招生規模,2017年,昆明市繼續實行民辦普高學校可填報志願錄取,也可以自主招生的招生政策。

第一批次一級高(完)中公費生錄取結束後,市招考院從7月25日—29日,專門安排時間,作為民辦學校自主招生提檔錄時段,以主城區一級高(完)中錄取最低控制線515分下降20分(即495分),作為本批次民辦學校招生最低提檔控制線,民辦學校可提檔錄取自主招收自費生。

第二批次錄取後,8月1日—6日,還將安排民辦學校繼續提檔錄取自主招收自費生。

根據郊縣(市)區高中辦學現狀、生源品質、招生規模,劃定各縣(市)區普高學校(含民辦學校)最低錄取控制線。郊縣(市)區民辦學校招生可以招收本地普高最低錄取控制線以上的昆明市範圍內的考生,此舉既擴大了民辦學校招生範圍,同時,也給昆明的考生更多的就學機會。

同時,昆明市教育局從“嚴格執行招生計畫、規範自主招生錄取管理、嚴肅填報志願錄取規程、加強跨區域自主招生管理、嚴格規範招生行為”五個方面進一步規範民辦學校招生錄取管理。

嚴禁招收低於最低錄取控制線的學生就讀,對違規招收的學生一律不予辦理學籍,切實加強招生錄取後的入學註冊和學籍管理,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規範高中學校的招生辦學行為。

看點六

繼續實施異地中考政策

更多隨遷子女在昆明得到升學機會

昆明市實施隨遷子女異地中考政策以來,最大限度地滿足了隨遷子女在昆升學就讀的需求。

2017年有8193名隨遷子女初中畢業生參加昆明市的中考,比去年增加了1305人,隨遷子女可以在流入地升學就讀,體現了社會公平和教育公平,解決了來昆務工人員後顧之憂,得到了來昆務工人員的普遍好評。

看點七

積極做好職業教育學校招生

拓寬招生入學通道 構建人才培養立交橋

昆明市通過實行“考試入學和註冊入學”並軌的招生錄取方式,簡化中職招生程式,方便考生家長。

鼓勵應屆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往屆初中和高中畢業生、進城農民工、退役士兵、生產服務一線職工、下崗失業人員等願意接受中職教育的人員選擇中職教育。

五年制高職院校、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錄取從8月起至11月止,分階段進行錄取。

全市出臺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意見,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進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創新職業教育學校辦學方式,拓寬招生管道,積極探索“"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打通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的 “立交橋”。

同時,廣泛宣傳職業教育的辦學成果、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增強中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營造良好的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氛圍,引導初中畢業生合理有序向中職學校分流。(昆明教育)

昆一中、昆三中、昆三中經開校區、雲師大附中呈貢校區、雲南民族大學附中等5所優質學校開辦“民族班”,招收少數民族學生210人。

雲南民族大學附中開辦"阿詩瑪班",招收少數民族學生60人。

昆八中、昆十中求實校區、昆十四中、官一中、官二中等5所優質學校面向“兩區兩縣”定向招生50人。

實施貧困生助學政策,構建更加健全的教育保障機制。

就讀普通高中學校符合條件的學生可申請國家助學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可享受生活補助和免學雜費補助;

就讀中職學校符合條件的學生可申請國家助學金和免學雜費補助,“兩區兩縣”的學生可享受教科書補助和住宿費補助。

以上助學政策確保了我市就讀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看點五

郊縣區民辦學校擴大招生範圍

可在控制線之內跨縣區招生

為了擴大民辦普高學校招生規模,2017年,昆明市繼續實行民辦普高學校可填報志願錄取,也可以自主招生的招生政策。

第一批次一級高(完)中公費生錄取結束後,市招考院從7月25日—29日,專門安排時間,作為民辦學校自主招生提檔錄時段,以主城區一級高(完)中錄取最低控制線515分下降20分(即495分),作為本批次民辦學校招生最低提檔控制線,民辦學校可提檔錄取自主招收自費生。

第二批次錄取後,8月1日—6日,還將安排民辦學校繼續提檔錄取自主招收自費生。

根據郊縣(市)區高中辦學現狀、生源品質、招生規模,劃定各縣(市)區普高學校(含民辦學校)最低錄取控制線。郊縣(市)區民辦學校招生可以招收本地普高最低錄取控制線以上的昆明市範圍內的考生,此舉既擴大了民辦學校招生範圍,同時,也給昆明的考生更多的就學機會。

同時,昆明市教育局從“嚴格執行招生計畫、規範自主招生錄取管理、嚴肅填報志願錄取規程、加強跨區域自主招生管理、嚴格規範招生行為”五個方面進一步規範民辦學校招生錄取管理。

嚴禁招收低於最低錄取控制線的學生就讀,對違規招收的學生一律不予辦理學籍,切實加強招生錄取後的入學註冊和學籍管理,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規範高中學校的招生辦學行為。

看點六

繼續實施異地中考政策

更多隨遷子女在昆明得到升學機會

昆明市實施隨遷子女異地中考政策以來,最大限度地滿足了隨遷子女在昆升學就讀的需求。

2017年有8193名隨遷子女初中畢業生參加昆明市的中考,比去年增加了1305人,隨遷子女可以在流入地升學就讀,體現了社會公平和教育公平,解決了來昆務工人員後顧之憂,得到了來昆務工人員的普遍好評。

看點七

積極做好職業教育學校招生

拓寬招生入學通道 構建人才培養立交橋

昆明市通過實行“考試入學和註冊入學”並軌的招生錄取方式,簡化中職招生程式,方便考生家長。

鼓勵應屆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往屆初中和高中畢業生、進城農民工、退役士兵、生產服務一線職工、下崗失業人員等願意接受中職教育的人員選擇中職教育。

五年制高職院校、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錄取從8月起至11月止,分階段進行錄取。

全市出臺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意見,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進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創新職業教育學校辦學方式,拓寬招生管道,積極探索“"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打通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的 “立交橋”。

同時,廣泛宣傳職業教育的辦學成果、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增強中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營造良好的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氛圍,引導初中畢業生合理有序向中職學校分流。(昆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