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咸豐皇帝就因為沒殺一個人,結果害的中國損失慘重,連國家都亡了

說起慈禧人們大多都不陌生,她是咸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在晚清曾經有過一段呼風喚雨的政治生涯。清朝統治二百六十八年的時間裡這個女人就佔有了四十七年。

她的統治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而這半個世紀並沒有像另一位有名的女皇武則天一樣致使國家繁榮昌盛,而是一步步帶領大清走向了衰落。這半個世紀裡,中國不僅僅內憂不斷,還受到了西方猛烈的攻擊,那麼,這個女人是有著什麼樣的手腕才能管理如此龐大的國家呢?

慈禧能夠掌權是通過辛酉政變,而她的手段從辛酉政變裡就可見一斑。

咸豐皇帝臨死之前,用最後一口氣立了兒子載淳當接班人,還給年幼的兒子指派了八位輔政大臣。另外,皇帝給了自己的兒子和正妻各一枚印章,分別是“同道堂”和“禦賞”,因為兒子年幼,那枚印章就由他的生母保管,八位大臣立的旨意都要經過兩枚印章加印之後才能奏效。

這樣的舉動很明顯就是為了維護皇權。

小皇子年齡尚小,不能自己理政,一旦出現偏差朝政不是落在後妃手裡就是落在大臣手裡,皇家吃虧,而有了這兩枚印章,大臣和太后就能互相牽制,皇權旁落的可能也就隨之降低了。

本來,肅順是勸咸豐皇帝將慈禧賜死以絕後患的,可是皇帝沒能忍心下死手,想了這麼一個折中的辦法,他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可是他不知道,就因為他的一絲不忍造成了朝廷的動盪。

慈禧深知自己地位不穩,於是想盡一切辦法鞏固勢力,她拉攏了慈安,這算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好幫手,然後想辦法瓦解八位大臣的聯盟。

這八位大臣都是朝廷重臣,手裡皆有實權,要動他們是很難的。但是兩位太后也不能任由八位大臣坐大,

畢竟他們站在對立面,大臣得勢,太后必定會勢弱,到時候二人的生死還不是由那些大臣說了算!所以兩位太后將自己和大臣的對立看得很重,一刻都不敢放鬆。大臣們卻覺得自己一方更有實力,未將兩位太后放在眼裡,結果在之後的政變中失敗。

1861年,皇帝駕崩,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奕發動辛酉政變奪權。

兩位太後身居後宮,對於前朝的事情難免會有疏漏,所以她們勢必要有自己的心腹大臣,奕可謂是一個絕佳的人選。這位親王是先皇的弟弟,其母曾經撫養過先皇,所以在少時二人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後來涉及皇位問題兩人才慢慢疏遠。奕此人頗有才幹,有他在前朝掌控局面兩位太后也可以少費點心。所以恭親王和兩宮太后在利益的趨勢下站到了同一戰線上,共同對抗八位大臣。

早在咸豐登基的時候大清的局面就已經很嚴肅了,內憂外患不斷。八國聯軍打過來的時候,皇帝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去承德避難,將一干政事都扔給了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的勢力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了。

皇帝跑了,丟下家國臣民避難去了,再忠心的臣子也難免心寒,而留下處理爛攤子的奕抓住機會結交了一大批重臣,和洋人也建立了不錯的關係。遠在承德的皇后和貴妃看到奕的才能,起了拉攏他的心思,在他去熱河給皇帝奔喪的時候與其秘密會面,將奕拉到了自己的陣營當中。

奕䜣雖貴為親王,但卻沒有什麼實權,處處受到肅順等人的排擠。文祥因為與奕䜣關係較好,也受到肅順等人的排擠,不准他隨同前往熱河,後來的八個輔政大臣中,有四個是軍機大臣,只有文祥除外。所以,奕䜣和文祥對肅順等人恨之入骨,不除不快。正是基於這些,在接到兩宮太后的求援信號後,奕䜣和文祥決定要幫助兩宮太后除掉輔政八大臣。

有才幹的人自然不甘於平庸,兩位太后給了奕展示能力的機會,他又怎麼會客氣呢?至此,奕登上了政治舞臺,開始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也是在奕的幫助下,兩宮太后成功的擺脫了八位大臣的控制,能夠自己主導朝政。

前面說過,八位大臣輕視了兩宮太后,認為兩個女人不足為患,所以在皇帝駕崩之後沒有立即掌控朝政,而是一直為了皇帝的喪事忙碌,可就是辦理喪事的這七十多天給了太后充足的時間,讓她們有機會聯絡自己的勢力。先是太后上位,然後恭親王回京籠絡權臣為政變做準備,就這樣,他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後,在皇帝靈柩回京的時候拿下了八位大臣,讓太后變成了國家唯一的統治者。

如果八位大臣能夠正視太后的實力提前做準備的話,政變不一定會成功,可惜,他們的粗心大意導致了政權旁落。當然,政變成功的原因還少不了太后和奕的細細籌謀,雖然他們並不佔優勢,但是在意識上搶佔了先機,成功打掉了八位顧命大臣。

這次政變,因同治熱河登極後擬定年號為“祺祥”,故史稱“祺祥政變”;這年為辛酉年,又稱“辛酉政變”;因政變發生在北京,又稱為“北京政變”。其時,“辛酉政變”的三個主要人物——慈安皇太后二十五歲,慈禧皇太后二十七歲,恭親王奕䜣三十歲。

從此,慈禧作為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的產物和他們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國進行了47年的罪惡統治。她上臺的第一樁罪行,就是“借師助剿”,和外國侵略者共同血腥鎮壓了著名的太平天國運動。中國歷史上許多不平等條約如中英《煙臺條約》、《中法新約》、中日《馬關條約》、《中俄密約》、《辛丑合約》等都是在她統治時期與外國簽訂的。她的篡政和統治,使近代中國蒙受了無窮無盡的屈辱。

所以恭親王和兩宮太后在利益的趨勢下站到了同一戰線上,共同對抗八位大臣。

早在咸豐登基的時候大清的局面就已經很嚴肅了,內憂外患不斷。八國聯軍打過來的時候,皇帝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去承德避難,將一干政事都扔給了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的勢力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了。

皇帝跑了,丟下家國臣民避難去了,再忠心的臣子也難免心寒,而留下處理爛攤子的奕抓住機會結交了一大批重臣,和洋人也建立了不錯的關係。遠在承德的皇后和貴妃看到奕的才能,起了拉攏他的心思,在他去熱河給皇帝奔喪的時候與其秘密會面,將奕拉到了自己的陣營當中。

奕䜣雖貴為親王,但卻沒有什麼實權,處處受到肅順等人的排擠。文祥因為與奕䜣關係較好,也受到肅順等人的排擠,不准他隨同前往熱河,後來的八個輔政大臣中,有四個是軍機大臣,只有文祥除外。所以,奕䜣和文祥對肅順等人恨之入骨,不除不快。正是基於這些,在接到兩宮太后的求援信號後,奕䜣和文祥決定要幫助兩宮太后除掉輔政八大臣。

有才幹的人自然不甘於平庸,兩位太后給了奕展示能力的機會,他又怎麼會客氣呢?至此,奕登上了政治舞臺,開始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也是在奕的幫助下,兩宮太后成功的擺脫了八位大臣的控制,能夠自己主導朝政。

前面說過,八位大臣輕視了兩宮太后,認為兩個女人不足為患,所以在皇帝駕崩之後沒有立即掌控朝政,而是一直為了皇帝的喪事忙碌,可就是辦理喪事的這七十多天給了太后充足的時間,讓她們有機會聯絡自己的勢力。先是太后上位,然後恭親王回京籠絡權臣為政變做準備,就這樣,他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後,在皇帝靈柩回京的時候拿下了八位大臣,讓太后變成了國家唯一的統治者。

如果八位大臣能夠正視太后的實力提前做準備的話,政變不一定會成功,可惜,他們的粗心大意導致了政權旁落。當然,政變成功的原因還少不了太后和奕的細細籌謀,雖然他們並不佔優勢,但是在意識上搶佔了先機,成功打掉了八位顧命大臣。

這次政變,因同治熱河登極後擬定年號為“祺祥”,故史稱“祺祥政變”;這年為辛酉年,又稱“辛酉政變”;因政變發生在北京,又稱為“北京政變”。其時,“辛酉政變”的三個主要人物——慈安皇太后二十五歲,慈禧皇太后二十七歲,恭親王奕䜣三十歲。

從此,慈禧作為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的產物和他們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國進行了47年的罪惡統治。她上臺的第一樁罪行,就是“借師助剿”,和外國侵略者共同血腥鎮壓了著名的太平天國運動。中國歷史上許多不平等條約如中英《煙臺條約》、《中法新約》、中日《馬關條約》、《中俄密約》、《辛丑合約》等都是在她統治時期與外國簽訂的。她的篡政和統治,使近代中國蒙受了無窮無盡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