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牆內的“守望者”

高牆內的世界並非灰色、冰冷,桌子上這些多肉植物是幹警們一手栽培的,

為的就是在高牆內營造更多的生機。

看守所的管教民警通過細心關愛,感化教育女性在押人員,幫助她們重燃對人生的希望。

因為各方面表現出色,中山市看守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稱號。

核心提示

5月19日,中山市看守所榮獲公安部授予的 “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稱號。看守所負責關押處在偵查、預審、起訴、審判和死刑覆核階段的在押人員,看守員警也被稱為 “坐在火山口”上的職業。由於戒備森嚴,它不被外人所熟知,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高高的圍牆。

中山市看守所是全國唯一一家日均關押量超過5000人的特大型標兵看守所。

在這個占地 178 畝的高牆內,160名民警和5000名在押人員是如何相處的?7月14日,記者探訪中山市看守所,探訪高牆內他們的故事。

中山市看守所民警的日與夜

2:00

當人們正酣睡夢中,收押民警溫卓凡,正集中精力完成一天中最忙碌的工作。淩晨是收押的高峰期,全市24個分局將會將前一天抓獲的犯罪嫌疑人集中收押。

8:30

每天早晨,後勤民警胡日強,帶領工勤人員為全所5000余名在押人員準備午餐。由於關押量大,每天僅大米的用量就超過2噸。這裡所有的食材由政府招標採購,烹飪的整個過程均留樣檢查,最終,飯菜用標準飯盒平均分好後,推入監區,送到每一名在押人員的手中。

9:00

柏建勳是5名醫務民警中的一員。一年中,他們要對400餘名重病號進行跟蹤治療,還要對所有監室進行巡診,年接診量達2萬人次以上。

2016年,他們成功搶救在押人員16人次,實現連續12年無非正常死亡,全年無因病正常死亡案例。

13:45

楊倩是服務大廳視窗民警,她所在的獄政大隊,每年接待在押人員家屬超 2 萬人次。為服務群眾,他們從2014年開始開展黨員志願服務不午休活動。

17:00-8:30

從日落,到日出,巡控民警需要通宵輪流對所有監區的147個監室進行巡視和監控。巡視民警朱學良,從警10年,巡視5年,這段巡視路,他已反復走了上萬公里。

高牆內的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然而,市看守所160名民警以不足3.2%的警押比,完成了全市1800 平方公里內的刑事羈押任務。

6名女警與500名女性在押人員

陳心怡是中山市看守所管教六大隊的一名女管教民警。7月14日,伴隨著明媚的朝陽,她又開始了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早上8點30分,陳心怡準時走進看守所女子監區,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己負責的監室門口,詢問在押人員的情況。

“樊某某,昨天服了醫生開的藥,咳嗽好點了嗎?”“陳某某,給孩子的信寫好了嗎?”“李某某,準備一下,等會要帶你到醫務室打針。”中山市看守所是特大型看守所,關押量排名全國公安監所的前列,陳心怡和其他5名女民警,每天管教近500 名女性在押人員,每個人都忙得像個陀螺。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陳心怡等人還要繼續跟進多名頑固在押人員的思想狀況。在押人員阿麗就是其中一人。阿麗因涉嫌殺夫碎屍案早年間被關押到市看守所,陳心怡發現,阿麗身體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剛進看守所時情緒極其不穩定。

“阿麗對我們的問話絲毫不理睬,常常抵抗管理。”陳心怡沒有放棄,從關心阿麗的日常生活入手接觸她。考慮到阿麗身體殘疾、體弱多病,她就和同事一起動手為阿麗特製了一張小凳子,防止阿麗坐在地板上受涼;每天用輪椅將阿麗推到醫務室看病,及時治療阿麗的慢性病。

陳心怡體貼入微的關愛漸漸打動了阿麗,她開始端正自己的態度,主動接受教育,積極面對案情。由於認罪態度好,而且她的丈夫存在較大過錯,阿麗最終獲得了輕判。

實際上,和阿麗一樣因為犯罪而一度對人生失去希望的女性在押人員並不在少數。因體罰兒子過失致孩子死亡的李某、因仇恨向情敵潑灑硫酸的王某、因長期遭受家庭暴力而揮刀殺害婆婆的劉某……她們進入看守所後都情緒波動較大、消極無望並且有自殺、自殘傾向。面對這類在押人員,看守所的管教民警們不但沒有放棄,而是通過細節上的感化教育她們,讓她們逐漸轉變觀念,幫助她們重燃對人生的希望。

記者留意到,女子監區的其中一張談話桌上還擺放了十餘盆多肉植物。“高牆內的世界並非灰色、冰冷,桌子上這些多肉植物是我們幹警一手栽培的,為的就是在高牆內營造更多的生機,讓在押人員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業12年的女管教徐鳳梅說。

據介紹,市婦聯、市公安局和市看守所3年前還共同在女子監區成立了 “向日葵愛心之家”,為近500名女性在押人員提供心理諮詢、法律援助、家庭幫扶等方面服務。

老民警27年送走十餘名死刑犯

李志祥所在的管教二大隊二中隊共有7名民警,負責管理7個監室約650名在押人員。他1993年警校畢業後就到了中山市看守所,二十多年間接觸過四五十名死刑犯,其中直接管教的也有十幾二十名。這些死刑犯從刑事羈押到最終執行死刑,一般要經過兩三年時間。李志祥曾送了十餘名死刑犯上路。

和其他在押人員不同,死刑犯大多數進看守所後都深知罪大惡極,普遍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李志祥在二十餘年監管經驗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辦法,他懂得對在押人員來說什麼是“家書值萬金”,他會把親屬給在押人員寫的信第一時間傳給監室……

作為市看守所 “心靈導師”之一的他,經常通過聊天、談心,拉近和在押人員的距離。“和死刑犯談心要格外謹慎,要很小心說每一句話,因為說錯一句,都會刺激他們的神經,影響他們的情緒。”李志祥說,很多死刑犯出於對生命本能的留戀,在懺悔後對自己的前景很擔心,李志祥會不斷地給他們安慰和鼓勵。

讓李志祥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三年前被執行死刑的伍某。2013年,李志祥的父親被查出患肝癌。每個週末,李志祥就會開車帶著家人回梅州老家看望父親。那段時間他特別憔悴。在一次和死刑犯伍某談心時,李志祥偶然談到父親,這個話題觸動了伍某,他覺得自己犯下的罪行無顏面對父母。後來,兩人談了很多各自父親的往事。

2013年年底的一天,伍某將被執行死刑。臨行前,作為責任管教的李志祥要送伍某一程。“如今法律要對你作出公正的執行,你就安心去吧。”“謝謝李管教,我覺得自己終於解脫了。祝伯父早日康復。”

按照程式,法官例行問了一句“你有什麼遺言”?伍某想了一下緩緩地說:“我想把肝臟捐給李管教的父親,這是我對他唯一的回報。”

李志祥當場流下了眼淚,“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按照規定,遺體捐贈有很嚴格的程式,真的很謝謝你的心意,你安心上路吧。”

“死刑犯也是人,他們犯了罪是法律在懲罰,而不是我們負責懲罰。我的責任是通過感化、教育,讓他們在人生最後一段路能做回好人。”李志祥告訴記者。

民警幫扶在押人員女兒考上重點高中

“不少在押人員被羈押前都是家中的‘頂樑柱’,事發後他們的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市看守所所長彭熙海介紹,為了讓這類在押人員安心改造,中山市看守所2013年成立了“愛心幫扶基金”,號召全體民警、員工和有條件的在押人員自願籌集善款,幫助生活貧困的在押人員家屬。

2016年11月,中山市看守所收到了一封出所人員黎某寄來的信件。他萬分欣喜地告訴彭熙海所長,他的女兒在市看守所的幫扶下以廣東某市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讓他感到無比欣慰。

“由於我的犯錯,導致了我的家人也一起受罪,但幸好有你們的關心,讓我女兒克服重重困難,以驕人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人,必須要學會感恩,以後我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黎某的信中洋溢著感激之情。

4年前,黎某因涉嫌合同詐騙被刑事拘留入所,家裡便留下年僅11歲的女兒小娟和70多歲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聰明好學的小娟,因為失去家庭支柱而一度陷入了輟學的困境。市看守所啟動了愛心幫扶基金對黎某家庭進行幫扶,支持小娟繼續完成學業。

管教民警組成的愛心幫扶組先後多次前往小娟家,給她送去關懷、問候及幫扶資金,幫助她脫離生活困境。2013年年底,黎某被移送到監獄服刑,市看守所對小娟的幫扶卻並沒有停止。

自接受市看守所幫扶以來,小娟的成績一直在班級裡名列前茅。2014年春節前夕,小娟給市看守所寫了封感謝信:“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你們——中山市看守所的叔叔阿姨們幫助了我,你們就像寒冷冬天裡的那抹陽光,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日子給我溫暖。”

據彭熙海介紹,愛心幫扶基金3 年多以來共支出14.1萬元,幫助在押人員困難家屬300余人次。和小娟類似的多名特別困難的在押人員家庭相繼得到資助。

全國標兵看守所所長的獨特“藥方”

監管工作被喻為“坐在火山口”上的崗位,風險無處不在。市看守所卻實現了連續12年監所無事故、隊伍無違紀的“雙安全”,並成為目前全國唯一關押量超過5000人、3屆“全國標兵看守所”的特大型監所。作為一名在公安監管系統工作了近20年的民警,“創新”二字是市看守所所長彭熙海的獨特“良方”。

彭熙海結合未成年在押人員管理特點,提出“監室變教室、管教變教師、爭強好鬥變創先爭優”的設想;未成年監區與團市委、社工委、市文聯以及社工組織合作,開展“陽光守護、牽手同行”、“高雅藝術進高牆”等系列活動。3年間,市看守所聯合多部門為200 餘名出所未成年人安置工作,讓200多個家庭重燃希望之光。

為實現感化人、教育人、挽救人的工作目標,中山市看守所不僅對醉駕、女性、未成年等在押人員實行單獨關押,還爭取各類社會資源積極開展監所幫教活動,形成了具有中山看守特色的 “全民幫教”模式。“全民幫教”模式推行後,全市刑釋人員重新犯罪率由 2013 年的 13.6% 降低到2016年的6.8%。

此外,彭熙海還注重通過科技打造智慧監所,對所內購物、就醫、違反違規等行為軌跡進行大資料智慧分析、預測安全風險,為看守所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文中在押人員均為化名)

詢問在押人員的情況。

“樊某某,昨天服了醫生開的藥,咳嗽好點了嗎?”“陳某某,給孩子的信寫好了嗎?”“李某某,準備一下,等會要帶你到醫務室打針。”中山市看守所是特大型看守所,關押量排名全國公安監所的前列,陳心怡和其他5名女民警,每天管教近500 名女性在押人員,每個人都忙得像個陀螺。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陳心怡等人還要繼續跟進多名頑固在押人員的思想狀況。在押人員阿麗就是其中一人。阿麗因涉嫌殺夫碎屍案早年間被關押到市看守所,陳心怡發現,阿麗身體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剛進看守所時情緒極其不穩定。

“阿麗對我們的問話絲毫不理睬,常常抵抗管理。”陳心怡沒有放棄,從關心阿麗的日常生活入手接觸她。考慮到阿麗身體殘疾、體弱多病,她就和同事一起動手為阿麗特製了一張小凳子,防止阿麗坐在地板上受涼;每天用輪椅將阿麗推到醫務室看病,及時治療阿麗的慢性病。

陳心怡體貼入微的關愛漸漸打動了阿麗,她開始端正自己的態度,主動接受教育,積極面對案情。由於認罪態度好,而且她的丈夫存在較大過錯,阿麗最終獲得了輕判。

實際上,和阿麗一樣因為犯罪而一度對人生失去希望的女性在押人員並不在少數。因體罰兒子過失致孩子死亡的李某、因仇恨向情敵潑灑硫酸的王某、因長期遭受家庭暴力而揮刀殺害婆婆的劉某……她們進入看守所後都情緒波動較大、消極無望並且有自殺、自殘傾向。面對這類在押人員,看守所的管教民警們不但沒有放棄,而是通過細節上的感化教育她們,讓她們逐漸轉變觀念,幫助她們重燃對人生的希望。

記者留意到,女子監區的其中一張談話桌上還擺放了十餘盆多肉植物。“高牆內的世界並非灰色、冰冷,桌子上這些多肉植物是我們幹警一手栽培的,為的就是在高牆內營造更多的生機,讓在押人員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業12年的女管教徐鳳梅說。

據介紹,市婦聯、市公安局和市看守所3年前還共同在女子監區成立了 “向日葵愛心之家”,為近500名女性在押人員提供心理諮詢、法律援助、家庭幫扶等方面服務。

老民警27年送走十餘名死刑犯

李志祥所在的管教二大隊二中隊共有7名民警,負責管理7個監室約650名在押人員。他1993年警校畢業後就到了中山市看守所,二十多年間接觸過四五十名死刑犯,其中直接管教的也有十幾二十名。這些死刑犯從刑事羈押到最終執行死刑,一般要經過兩三年時間。李志祥曾送了十餘名死刑犯上路。

和其他在押人員不同,死刑犯大多數進看守所後都深知罪大惡極,普遍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李志祥在二十餘年監管經驗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辦法,他懂得對在押人員來說什麼是“家書值萬金”,他會把親屬給在押人員寫的信第一時間傳給監室……

作為市看守所 “心靈導師”之一的他,經常通過聊天、談心,拉近和在押人員的距離。“和死刑犯談心要格外謹慎,要很小心說每一句話,因為說錯一句,都會刺激他們的神經,影響他們的情緒。”李志祥說,很多死刑犯出於對生命本能的留戀,在懺悔後對自己的前景很擔心,李志祥會不斷地給他們安慰和鼓勵。

讓李志祥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三年前被執行死刑的伍某。2013年,李志祥的父親被查出患肝癌。每個週末,李志祥就會開車帶著家人回梅州老家看望父親。那段時間他特別憔悴。在一次和死刑犯伍某談心時,李志祥偶然談到父親,這個話題觸動了伍某,他覺得自己犯下的罪行無顏面對父母。後來,兩人談了很多各自父親的往事。

2013年年底的一天,伍某將被執行死刑。臨行前,作為責任管教的李志祥要送伍某一程。“如今法律要對你作出公正的執行,你就安心去吧。”“謝謝李管教,我覺得自己終於解脫了。祝伯父早日康復。”

按照程式,法官例行問了一句“你有什麼遺言”?伍某想了一下緩緩地說:“我想把肝臟捐給李管教的父親,這是我對他唯一的回報。”

李志祥當場流下了眼淚,“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按照規定,遺體捐贈有很嚴格的程式,真的很謝謝你的心意,你安心上路吧。”

“死刑犯也是人,他們犯了罪是法律在懲罰,而不是我們負責懲罰。我的責任是通過感化、教育,讓他們在人生最後一段路能做回好人。”李志祥告訴記者。

民警幫扶在押人員女兒考上重點高中

“不少在押人員被羈押前都是家中的‘頂樑柱’,事發後他們的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市看守所所長彭熙海介紹,為了讓這類在押人員安心改造,中山市看守所2013年成立了“愛心幫扶基金”,號召全體民警、員工和有條件的在押人員自願籌集善款,幫助生活貧困的在押人員家屬。

2016年11月,中山市看守所收到了一封出所人員黎某寄來的信件。他萬分欣喜地告訴彭熙海所長,他的女兒在市看守所的幫扶下以廣東某市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讓他感到無比欣慰。

“由於我的犯錯,導致了我的家人也一起受罪,但幸好有你們的關心,讓我女兒克服重重困難,以驕人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人,必須要學會感恩,以後我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黎某的信中洋溢著感激之情。

4年前,黎某因涉嫌合同詐騙被刑事拘留入所,家裡便留下年僅11歲的女兒小娟和70多歲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聰明好學的小娟,因為失去家庭支柱而一度陷入了輟學的困境。市看守所啟動了愛心幫扶基金對黎某家庭進行幫扶,支持小娟繼續完成學業。

管教民警組成的愛心幫扶組先後多次前往小娟家,給她送去關懷、問候及幫扶資金,幫助她脫離生活困境。2013年年底,黎某被移送到監獄服刑,市看守所對小娟的幫扶卻並沒有停止。

自接受市看守所幫扶以來,小娟的成績一直在班級裡名列前茅。2014年春節前夕,小娟給市看守所寫了封感謝信:“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你們——中山市看守所的叔叔阿姨們幫助了我,你們就像寒冷冬天裡的那抹陽光,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日子給我溫暖。”

據彭熙海介紹,愛心幫扶基金3 年多以來共支出14.1萬元,幫助在押人員困難家屬300余人次。和小娟類似的多名特別困難的在押人員家庭相繼得到資助。

全國標兵看守所所長的獨特“藥方”

監管工作被喻為“坐在火山口”上的崗位,風險無處不在。市看守所卻實現了連續12年監所無事故、隊伍無違紀的“雙安全”,並成為目前全國唯一關押量超過5000人、3屆“全國標兵看守所”的特大型監所。作為一名在公安監管系統工作了近20年的民警,“創新”二字是市看守所所長彭熙海的獨特“良方”。

彭熙海結合未成年在押人員管理特點,提出“監室變教室、管教變教師、爭強好鬥變創先爭優”的設想;未成年監區與團市委、社工委、市文聯以及社工組織合作,開展“陽光守護、牽手同行”、“高雅藝術進高牆”等系列活動。3年間,市看守所聯合多部門為200 餘名出所未成年人安置工作,讓200多個家庭重燃希望之光。

為實現感化人、教育人、挽救人的工作目標,中山市看守所不僅對醉駕、女性、未成年等在押人員實行單獨關押,還爭取各類社會資源積極開展監所幫教活動,形成了具有中山看守特色的 “全民幫教”模式。“全民幫教”模式推行後,全市刑釋人員重新犯罪率由 2013 年的 13.6% 降低到2016年的6.8%。

此外,彭熙海還注重通過科技打造智慧監所,對所內購物、就醫、違反違規等行為軌跡進行大資料智慧分析、預測安全風險,為看守所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文中在押人員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