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酷事兒:如果移民到火星我們吃什麼?

在經歷3次工業革命後人類的科技水準已經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天入地幾乎無所不能。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類科技再強大,在天災面前也是無能為力的。

假如有一天生活的地球受到天災的衝擊毀滅,我們就只能另尋別處生存。在這浩瀚無邊的宇宙之中,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卻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目前來說是這樣),要麼距離太遠,動輒就是數十光年;要麼就是環境太過惡劣,不是缺水就是冷得能把機器都凍壞;再有就是輻射過於強烈,

會對人類的身體和設備造成嚴重傷害。

思來想去,目前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就只有地球的孿生兄弟火星了!

南北兩極有永久性水冰蓋,可以保證人類水源;與太陽的距離比地球稍微遠一點,不至於導致地表溫度過高;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47分,和地球幾乎一樣。火星與地球一樣有風暴活動,且四季分明;火星的大氣層包含96%的二氧化碳和不到0.2%的氧;更重要的是距離地球較近,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現在的飛行技術來說,最快120天即可到達。

運人載貨可以用飛船、居住設備可以從地球運過去、氧氣可以通過二氧化碳轉化而成、火星冰蓋可以保證水源,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人類畢竟是生物,如果沒有食物過不了多久就會餓死。人類要想在火星上長期生存,就必須考慮如何解決吃的問題。

要說在火星上吃東西,想必大家第一個能想到的就是火星救援裡面的土豆了。

馬特·達蒙飾演的宇航員被困在火星上時,靠自己種的土豆硬是支撐了500天,

直到救援的到來。

沒食物,只能吃土豆。

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及鈣、鉀等微量元素,含有大量澱粉蛋白。且易於消化吸收,營養豐富,可以稱得上是人類主要糧食作物中的“金蛋”。

土豆雖好,但種植土豆卻有一個巨大的弊端,土豆的成長需要大量的養分和水,且生長週期也比較長。水資源在火星十分寶貴,且由於火星上土壤貧瘠必須借助人工化肥來促進生長,光是這兩項就是巨大的消耗。所以說在火星靠種植土豆作為食物來源,始終是不太理想。

那我們在火星到底能吃什麼?

美國一個名叫蔡斯·畢肖普的高中騷年(曾獲得NCSAS科學競賽獎、美國青年科學院成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度思考和研究。

在火星表面水資源是非常寶貴稀有的,且從地球上運輸化肥到火星的成本也十分高昂。未來人類殖民者迫切需要一種營養豐富,同時又不需要太多水份和肥料的植物。

一種含有高蛋白質的藍藻——螺旋藻成了他重點研究的物件。螺旋藻生活在水中,可食用,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60%-70%。為節約水源,他提出用尿液來種植螺旋藻。

畢肖普基於火星土壤不同元素,以及尿液測量結果中的各種差異性,確定適合螺旋藻的最佳生長模式。結果顯示,火星土壤中的鋅和鐵元素,與人類尿液中的高濃度氮和磷結合在一起,該狀況有利於螺旋藻生長。

但在實驗過程中也發現一個小問題,由於所有測試樣本都採用溶菌尿液進行滋養,然而螺旋藻細菌結構出現了分裂,影響到螺旋藻的長期存活。若是能解決這個問題,螺旋藻在未來或是火星移民者的最佳食物來源。

好了,這期的酷事兒就到這裡~看酷事,漲姿勢,我有姿勢我自豪!我們下期不見不散喲!

出品:廣州日報大洋網新聞中心

出品人:啟文

土豆的成長需要大量的養分和水,且生長週期也比較長。水資源在火星十分寶貴,且由於火星上土壤貧瘠必須借助人工化肥來促進生長,光是這兩項就是巨大的消耗。所以說在火星靠種植土豆作為食物來源,始終是不太理想。

那我們在火星到底能吃什麼?

美國一個名叫蔡斯·畢肖普的高中騷年(曾獲得NCSAS科學競賽獎、美國青年科學院成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度思考和研究。

在火星表面水資源是非常寶貴稀有的,且從地球上運輸化肥到火星的成本也十分高昂。未來人類殖民者迫切需要一種營養豐富,同時又不需要太多水份和肥料的植物。

一種含有高蛋白質的藍藻——螺旋藻成了他重點研究的物件。螺旋藻生活在水中,可食用,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60%-70%。為節約水源,他提出用尿液來種植螺旋藻。

畢肖普基於火星土壤不同元素,以及尿液測量結果中的各種差異性,確定適合螺旋藻的最佳生長模式。結果顯示,火星土壤中的鋅和鐵元素,與人類尿液中的高濃度氮和磷結合在一起,該狀況有利於螺旋藻生長。

但在實驗過程中也發現一個小問題,由於所有測試樣本都採用溶菌尿液進行滋養,然而螺旋藻細菌結構出現了分裂,影響到螺旋藻的長期存活。若是能解決這個問題,螺旋藻在未來或是火星移民者的最佳食物來源。

好了,這期的酷事兒就到這裡~看酷事,漲姿勢,我有姿勢我自豪!我們下期不見不散喲!

出品:廣州日報大洋網新聞中心

出品人: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