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際法的蘭亭集會|“中美經貿關係中的法律問題”課程感想

作者:王語嫣,清華大學法學院2013級本科生。

清華大學法學院

一學期的課程又匆匆結束,我們從USTR Chinese Compliance Report和兩份中美聯合成果(JCCT, S&ED)開始,遍及中美關係的方方面面,從實證研究,到基礎理論研究,從經典問題,到突發事件,有時候可能已經很難說還在法律問題的領域,到了一個誰都沒有把握的關乎未來的話題上了。

在第一二周的課堂上,我們首先是就USTR Report總體提出一些問題,並就鋼鐵產能過剩問題進行了徹底的研究。第三四周是就智慧財產權的總體研究,

少量的涉及到了列印店問題,以及剛好進行的Wendy Cutler講座的分享,第五六周的課堂討論了貿易救濟問題,第八九周的課堂討論了張向晨大使,習特海湖莊園會晤,中美貿易爭端案例,好讀書獎學金,第十到十三周的課堂討論了承諾履行問題以及美國關注的政策,301報告問題,陳德銘的講座,百日計畫初步成果,十四周十五周的課堂討論了《中美經貿關係研究報告》,
美國退出巴黎公約,以及國際投資的相關內容,第十六周楊老師從日內瓦遠端參加我們展示並為我們提出建議。

楊國華教授

回首課程的推進,我時常驚詫慨歎楊老師的變動不居,自己參加了一場宏大的教學改革。課程永遠充滿新的驚喜。

從學習內容上看,

雖然遺憾沒有將所有討論進行完成,但是所覆蓋的卻是最新最熱門的話題,我們也從中汲取了內行看門道的研究方法,不會再輕信不可知論和陰謀論。

從學習手段上看

從學習方式上看,同輩討論與寓教於學讓我們不斷主動質詢,探求問題的本質;從學習縱深上看,自己當年希望得到前一屆同學的課程綜述的建議也已實現,單單是閱讀前一屆學長學姐的綜述,

感覺也如同與當年的同學進行了一場暗流湧動的辯論一般,一個寬泛的話題能有的放矢,一個重要的問題可以縱向對比,過去未決的問題可以重拾研究,比如在貿易救濟的課堂上,若不是看到去年收集了AD、CVD、SG的數目並進行中美對比,我恐怕也不會想著去統計,未來的同學手握著我們走了許多彎路後成文化的十種研究方法,也許發現有更多的真知灼見。從各種意義上說,
這堂課都極大的改變了傳統的課堂。

楊氏教學法的方法對個人有著深遠意義,不僅僅在於學習,更在於如何應對快速發展的將來。

互聯網讓權威的意見走下神壇,讓更多人發聲,楊氏教學法蘊含著如何捕捉集體智慧的秘密,此其一。

學習應當是指南針而非地圖,地圖意味著詳細而面面俱到的知識,最佳線路雖然存在但並非清晰可見,相形之下,楊氏教學法像一枚指南針更加靈活,讓個人能有所創造並自主的發現自己的道路,並不是直接告訴我們兩點之間只有一條直線這樣的真理,而是讓我們自己去摸索直線之外其他無窮無盡的路線,創新的樂趣往往蘊於兩點之間這無窮無盡的路線,此其二。

風險多於安全,楊氏教學法的每一堂課都讓人如履薄冰,那種大膽假設小心論證的過程讓人百爪撓心如臨深淵,尤其是很多問題並沒有一個確切的預期,也許一覺醒來昨日的信誓旦旦已經不復存在,反而昨日的荒誕不經反而成為現實,楊氏教學法鼓勵我們去冒險,提出的問題必須有一種冒險精神和敢於嘗試失敗的精神,此其三。

違抗勝於服從,異議優於共識,不要輕易達成共識,存有離經叛道的意識,對官方的發聲和看似完美的論證都要敢於質疑,包括楊老師的觀點也要“懟”,而決不肯因為其權威或研究的深刻就安心坦然地接受,此其四。

實踐優於理論,楊氏教學法強調我們要看他們怎麼做,而不是看怎麼運用理論佔領道德高地,並且強調我們要利用現有規則,而非推翻一切或者做一些不切實際的理論假設,而且我們廣泛地探求實務中的真實情況,聽USTR的Wendy Cutler感想,聽現任大使的發言,聽楊老師說實際的情況,我們能感受到我們所分析的材料是真實的現實,此其五。

多元化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我們討論的東西並非既定確切的,就連課堂大綱都是不確定的,要求我們在面對一個事件,一份報導時快速反應,從字裡行間見微知著,作出解讀,交流感想,提出問題,這種難以預測、無法預言的危機感讓我們時刻保持專注,此其六。

系統優於單一,楊氏教學法重視培養系統化的眼光,將簡單問題放在一個具體背景中,觸類旁通,延伸出無限的可能,以全面系統的眼光去研究問題,比如在研究對美報告,要想到法律基礎,進而想到立場,再而想到物件,最後還不忘程式正義,我們從各個角度去分析一個問題,涉及經濟理論,社會學理論,國際關係理論,實踐法學理論,法理學等等,多樣性已經超出了單一能力的範圍,要求我們廣泛的閱讀,此其七。這些都與MIT Lab的指導人Joi Ito所說的能力不謀而合。[1]

除了對個人,楊氏教學法也是社會和民主發展的必修課。哈佛CassSunstein教授曾在其近期出版的書#Republic中表達了擔憂,現代社交媒體的設計可能會減少對反對想法的寬容,從而對代議民主產生破壞,民主起源於廣場上的論戰,辯論雙方的人們都密切關注反對派所說的話,以便能夠監督和挑戰。

然而,社交媒體平臺以及大資料篩選傾向於為人們提供他們同意(通過遮罩)或喜歡(基於使用者資料的推薦)的內容,我們周遭的環境變成了回聲室(resonance chamber)和資訊繭(information cocoon),當內容轉向政治或改變生活的政策時,社交媒體演算法讓人們只看到他們“喜歡”的內容,將他們吸引在一個自我加強的泡沫中,很少有其他的想法。結果是不同意見的人們進一步分化,擺脫了智力挑戰,不太可能與政治對手進行接觸。這種智力嚴謹的需求下降使得更難找到影響每個人的問題的解決方案。[2]

本文作者與楊國華教授的合影

在文科院系,由於缺少與導師共同進行實驗這樣工科院系的福利,如我這樣天資平平的本科同學與導師少有密切深度的交流與共同進行學術研究的機會。我本以為,庸庸碌碌,平凡無奇,這就是我的大學,與過去在小市里呼風喚雨截然不同。天道酬勤,但是在這裡,不缺勤奮且聰慧的人,我就是這人才濟濟的清華一名不起眼過客,天資平平。

然而,楊老師卻極大扭轉了我這甘於平庸的想法。他常常與我進行各種討論,鼓勵我進行更加深度的思考,也樂於與我分享見聞感受,楊老師從日內瓦歸來後後曾有幸聽他聊奇聞逸事,作為這次會議上唯一的大陸參與者,他心得頗深,既有說理透徹的學術分析,也有清新雋永的人物小記。我們討論了會議的性質和panel討論風格各異的進行形式,討論起楊老師的發言是經過長長的聚焦和等待時機的過程,討論起最近的232調查屢屢延遲[3],討論起AB每年都要“抱怨”上訴問題多,今年尤其難,“當WTO爭端解決的延誤成為常態時,WTO規則導向制度本身的價值就會產生懷疑。對這一制度的信任的削弱可能導致國際貿易政策中權力導向的再次出現。延遲迫使世貿組織成員在其他地方尋找其他解決方案。而在這方面,弱勢國家也是最為失敗的。”[4]

課程雖然暫告一段落,然而研究仍然前路漫漫,任重道遠。比如,網路安全法和鋼鐵產能過剩將何去何從,比如Non-Market Economy問題和新一屆的Ministerial Conference將會何去何從。我想這門課程是通向更深研究的階梯,它拋出研究的興趣,教會了我研究的方法,改變了我的學習方式,不僅僅是法律的學習,更深入到了基本政治問題,哲學問題。

萬事可忘,難忘者與志同道合之人暢敘討論;千般易淡,未淡者乃心中對國際法治堅定的信仰。

腳 注

[1]Joi Ito, Jeff (2016). Whiplash. How to Survive Our Faster Future.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The author is currently director in MIT Media Lab.

[2]Cass R. Sunstein .#Republic: Divided Democracy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rch 14, 2017)Cass R. Sunstein is the Robert Walmsley University Professor at Harvard Law School, where he is the founder and director of the Program on Behavioral Economics and Public Policy. He is by far the most cited law professor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2009 to 2012 he served i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s Administrator of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Information and Regulatory Affairs. He has testified before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 appeared on national television and radio shows, been involved in constitution-making and law reform activities in a number of nations, and written many articles and books

[3]Commerce cancels 232 steel briefings with Capitol Hill amid lack of progress [EB/OL] Inside Trade June 16, 2017 [2017-06-21] https://insidetrade.com/daily-news/commerce-cancels-232-steel-briefings-capitol-hill-amid-lack-progress

[4]When delays in WTO dispute resolution become the norm, they cast doubt on the value of the WTO's rules-oriented system itself. An erosion of trust in this system can lead to the re-emergence of power orient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Delays compel WTO Members to look for other solutions, potentially elsewhere. And in this, it is the weaker countries that stand to lose the most.

美編:江沚珊

文章推薦

讓個人能有所創造並自主的發現自己的道路,並不是直接告訴我們兩點之間只有一條直線這樣的真理,而是讓我們自己去摸索直線之外其他無窮無盡的路線,創新的樂趣往往蘊於兩點之間這無窮無盡的路線,此其二。

風險多於安全,楊氏教學法的每一堂課都讓人如履薄冰,那種大膽假設小心論證的過程讓人百爪撓心如臨深淵,尤其是很多問題並沒有一個確切的預期,也許一覺醒來昨日的信誓旦旦已經不復存在,反而昨日的荒誕不經反而成為現實,楊氏教學法鼓勵我們去冒險,提出的問題必須有一種冒險精神和敢於嘗試失敗的精神,此其三。

違抗勝於服從,異議優於共識,不要輕易達成共識,存有離經叛道的意識,對官方的發聲和看似完美的論證都要敢於質疑,包括楊老師的觀點也要“懟”,而決不肯因為其權威或研究的深刻就安心坦然地接受,此其四。

實踐優於理論,楊氏教學法強調我們要看他們怎麼做,而不是看怎麼運用理論佔領道德高地,並且強調我們要利用現有規則,而非推翻一切或者做一些不切實際的理論假設,而且我們廣泛地探求實務中的真實情況,聽USTR的Wendy Cutler感想,聽現任大使的發言,聽楊老師說實際的情況,我們能感受到我們所分析的材料是真實的現實,此其五。

多元化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我們討論的東西並非既定確切的,就連課堂大綱都是不確定的,要求我們在面對一個事件,一份報導時快速反應,從字裡行間見微知著,作出解讀,交流感想,提出問題,這種難以預測、無法預言的危機感讓我們時刻保持專注,此其六。

系統優於單一,楊氏教學法重視培養系統化的眼光,將簡單問題放在一個具體背景中,觸類旁通,延伸出無限的可能,以全面系統的眼光去研究問題,比如在研究對美報告,要想到法律基礎,進而想到立場,再而想到物件,最後還不忘程式正義,我們從各個角度去分析一個問題,涉及經濟理論,社會學理論,國際關係理論,實踐法學理論,法理學等等,多樣性已經超出了單一能力的範圍,要求我們廣泛的閱讀,此其七。這些都與MIT Lab的指導人Joi Ito所說的能力不謀而合。[1]

除了對個人,楊氏教學法也是社會和民主發展的必修課。哈佛CassSunstein教授曾在其近期出版的書#Republic中表達了擔憂,現代社交媒體的設計可能會減少對反對想法的寬容,從而對代議民主產生破壞,民主起源於廣場上的論戰,辯論雙方的人們都密切關注反對派所說的話,以便能夠監督和挑戰。

然而,社交媒體平臺以及大資料篩選傾向於為人們提供他們同意(通過遮罩)或喜歡(基於使用者資料的推薦)的內容,我們周遭的環境變成了回聲室(resonance chamber)和資訊繭(information cocoon),當內容轉向政治或改變生活的政策時,社交媒體演算法讓人們只看到他們“喜歡”的內容,將他們吸引在一個自我加強的泡沫中,很少有其他的想法。結果是不同意見的人們進一步分化,擺脫了智力挑戰,不太可能與政治對手進行接觸。這種智力嚴謹的需求下降使得更難找到影響每個人的問題的解決方案。[2]

本文作者與楊國華教授的合影

在文科院系,由於缺少與導師共同進行實驗這樣工科院系的福利,如我這樣天資平平的本科同學與導師少有密切深度的交流與共同進行學術研究的機會。我本以為,庸庸碌碌,平凡無奇,這就是我的大學,與過去在小市里呼風喚雨截然不同。天道酬勤,但是在這裡,不缺勤奮且聰慧的人,我就是這人才濟濟的清華一名不起眼過客,天資平平。

然而,楊老師卻極大扭轉了我這甘於平庸的想法。他常常與我進行各種討論,鼓勵我進行更加深度的思考,也樂於與我分享見聞感受,楊老師從日內瓦歸來後後曾有幸聽他聊奇聞逸事,作為這次會議上唯一的大陸參與者,他心得頗深,既有說理透徹的學術分析,也有清新雋永的人物小記。我們討論了會議的性質和panel討論風格各異的進行形式,討論起楊老師的發言是經過長長的聚焦和等待時機的過程,討論起最近的232調查屢屢延遲[3],討論起AB每年都要“抱怨”上訴問題多,今年尤其難,“當WTO爭端解決的延誤成為常態時,WTO規則導向制度本身的價值就會產生懷疑。對這一制度的信任的削弱可能導致國際貿易政策中權力導向的再次出現。延遲迫使世貿組織成員在其他地方尋找其他解決方案。而在這方面,弱勢國家也是最為失敗的。”[4]

課程雖然暫告一段落,然而研究仍然前路漫漫,任重道遠。比如,網路安全法和鋼鐵產能過剩將何去何從,比如Non-Market Economy問題和新一屆的Ministerial Conference將會何去何從。我想這門課程是通向更深研究的階梯,它拋出研究的興趣,教會了我研究的方法,改變了我的學習方式,不僅僅是法律的學習,更深入到了基本政治問題,哲學問題。

萬事可忘,難忘者與志同道合之人暢敘討論;千般易淡,未淡者乃心中對國際法治堅定的信仰。

腳 注

[1]Joi Ito, Jeff (2016). Whiplash. How to Survive Our Faster Future.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The author is currently director in MIT Media Lab.

[2]Cass R. Sunstein .#Republic: Divided Democracy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rch 14, 2017)Cass R. Sunstein is the Robert Walmsley University Professor at Harvard Law School, where he is the founder and director of the Program on Behavioral Economics and Public Policy. He is by far the most cited law professor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2009 to 2012 he served i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s Administrator of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Information and Regulatory Affairs. He has testified before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 appeared on national television and radio shows, been involved in constitution-making and law reform activities in a number of nations, and written many articles and books

[3]Commerce cancels 232 steel briefings with Capitol Hill amid lack of progress [EB/OL] Inside Trade June 16, 2017 [2017-06-21] https://insidetrade.com/daily-news/commerce-cancels-232-steel-briefings-capitol-hill-amid-lack-progress

[4]When delays in WTO dispute resolution become the norm, they cast doubt on the value of the WTO's rules-oriented system itself. An erosion of trust in this system can lead to the re-emergence of power orient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Delays compel WTO Members to look for other solutions, potentially elsewhere. And in this, it is the weaker countries that stand to lose the most.

美編:江沚珊

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