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錢、腐敗和暴力 肯亞大選為何總是那麼亂?

東非國家肯亞將於8月8日舉行總統選舉,現任總統烏胡魯·肯雅塔(Uhuru Kenyatta)與反對黨領袖拉伊拉·奧廷加(Raila Odinga)這對老牌勁敵將再次一決高下。

據美國新聞網站Quartz報導,肯亞正在舉辦全非洲有史以來最貴的一場大選,

總花費高達十億美元。根據肯亞財政部最近發佈的一項報告,國家財政預算的絕大部分都撥給了選舉委員會,金額達4.8億美元。其中4.1億美元用於雇傭選舉工作人員、準備選舉材料、進行選民教育等。剩餘部分則用於加強熱點選區的安保和邊境安全。

肯亞財政部長Kamau Thugge表示,為了準備這場大選,捉襟見肘的財政部門只能被迫從其他領域削減開支,調配資源以支持大選。

而候選人們在競選時大肆鼓吹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因為缺乏開支而被迫擱置。

據世界銀行的資料,肯亞2016年GDP為705.29億美元,在東非地區已被競爭對手衣索比亞趕超。由於當前經濟持續低迷,通脹率居高不下,3000多名護士和教師正在舉行罷工,要求漲工資。而除此之外,該國對鄰國索馬里的安保介入也耗費了一大筆支出。

據肯亞《民族日報》報導,在大選上,肯亞歷次的花費都屬非洲之最。

2013年大選,政府撥款金額已高達近3.5億美元。為什麼肯亞的大選這麼貴呢?

主要原因是,肯亞的選民登記成本過高、政府管理效率低下,以及選舉過程中官員的貪污腐敗。

據報導,肯亞總人口為4730萬,其中選民為1960萬,平均每位選民的登記成本高達25.4美元,而在鄰國盧旺達,一位選民的登記成本僅為1美元左右。盧旺達將在8月4日舉行總統大選,現任總統卡加梅能否再次獲得連任值得關注。

除了政府砸錢之外,候選人在競選活動中也揮金如土。除了廣告宣傳等必要開支之外,不少候選人為了能夠快速到達更多選區,不惜花重金租直升機去各地開展競選活動。據報導,部分情緒激動的選民在候選人離開時,

不顧危險爬上飛機挽留。肯亞民航局最近發佈了一則聲明,希望選民不要在飛機起飛時進行干擾。

不過,儘管花費不菲,但每次大選似乎都不太順利。2013年大選時,政府花9500萬美元購買的指紋計票系統在最後1分鐘崩潰,整個投票過程差點因此泡湯。

此外,對於多種族多部落的肯亞來說,選舉總是伴隨著暴力衝突。2007年12月,時任總統姆瓦伊·齊貝吉宣佈在選舉中獲勝,成功連任,而當時的反對派認為選舉委員會在計票時存在舞弊行為。

反對黨領袖奧廷加的支持者因此在各地發起暴亂,拒絕接受選舉結果。暴亂逐漸演變成針對齊貝吉所屬民族的“種族清洗”。據半島電視臺報導,在這場為期59天的暴亂中,約1400人喪生,60萬人流離失所,國家處於內戰邊緣。

現任總統肯雅塔曾在2002年參與總統大選,但最後不敵齊貝吉,後開始擔任肯亞非洲民族聯盟主席。2012年,肯雅塔被懷疑曾參與策劃2007年肯亞危機,被國際刑事法院以謀殺、強行驅逐、迫害等反人類罪名起訴。2014年國際刑事法庭因證據不足撤銷對他的指控。

10年過去了,那場血腥暴亂仍在肯亞人民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肯亞的官員們紛紛許諾無論如何要接受選舉結果,維護當前的和平秩序。

作為區域大國,肯亞的每次大選都牽動整個地區的神經。鄰國盧旺達的新聞網站New Times評論稱,除了憂慮過去,肯亞當前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確保選舉公正可信,不讓暴亂者有可乘之機。

被國際刑事法院以謀殺、強行驅逐、迫害等反人類罪名起訴。2014年國際刑事法庭因證據不足撤銷對他的指控。

10年過去了,那場血腥暴亂仍在肯亞人民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肯亞的官員們紛紛許諾無論如何要接受選舉結果,維護當前的和平秩序。

作為區域大國,肯亞的每次大選都牽動整個地區的神經。鄰國盧旺達的新聞網站New Times評論稱,除了憂慮過去,肯亞當前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確保選舉公正可信,不讓暴亂者有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