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護法》:比《大魚海棠》更好看,賣夠1億就拍續集?

“我所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數錢。”

如果是由資深國產動漫迷——發自肺腑想對《大護法》的主創不思凡說出這話,

的確有點悲壯。《大護法》上映五天,票房只有0.37億。

果然,各方神聖跳出來了。

什麼鬼!這是在發安慰獎嗎?張嘉佳在說什麼?

意思就是,像《大護法》這樣“勇敢表達自我”的電影,做出不迎合、不取悅觀眾之姿態,

票房不喜人,那叫正常。

從前太過刻意揣度、討好觀眾最後被噴到滿臉唾沫的張嘉佳,真沒資格說這話。他太小看國產動畫電影的觀眾了。

眼下,《我的前半生》播出過半,原著粉早罵累了。毒舌疲勞期,猝不及防地,《大護法》來了。乍一目測,它骨骼清奇,貴氣側漏,竟無媚態。

猜猜看,如果賀涵要在這個檔期——專有名詞是“國產電影保護月”——請羅子君、唐晶這對閨密看電影,會有什麼後果?

唐晶肯定會選《大護法》,羅子君肯定要看《悟空傳》。

她們非得用這樣的方式來考驗賀涵對誰才是真愛?

錯!是性格和審美使然。

人的外貌會變化,臉上的縱橫溝壑可以用伊夫·聖羅蘭掩蓋,但審美情趣往往難得變化。

而以賀涵的精明,他會買一張17:35在5號廳放映的《大護法》給唐晶,再買一張17:30在7號廳放映的《悟空傳》給羅子君,然後,自己到附近的健身房跑步,待電影結束,再請她們到老卓開的餐廳吃宵夜。

而向來沒什麼主見的羅子君,會突然改變主意,決定放棄《悟空傳》,以示離婚後立志改變淺薄審美觀、向職場女精英看齊的決心。

講真,如果不是暗自抱著要跟唐晶較勁的彆扭想法,《悟空傳》都不大可能是羅子君的菜,更何況《大護法》。尤其對沒離婚以前的羅子君而言,她可能會愛《大魚海棠》,估計能看到哭天抹淚。

同樣都是看國產動畫電影,為何主動選擇觀看《大護法》或《大聖歸來》、並打高分的女生,一定會瞧不起愛看《大魚海棠》的女生?

要怪,就怪《大魚海棠》用力過猛。看得出來,它極力去“低齡化”,強調所謂對生死界限的探索、沒有愛毋寧死等適合成年受眾觀看的故事元素。但是,花樣年華的女主,配上老年甄嬛的畫外音,話風已經很違和;加上思路混亂的三觀,俗套的“兩生一旦”瑪麗蘇情感架構,讓它淪為狗血都市情感劇的壓縮版、動畫版。羅子君肯定愛看。但唐晶絕不。

為什麼?

讓全智賢來告訴你。順便叫上河正宇——出道以來拍過所有電影(包括藝術電影)從未讓投資方虧本的河正宇——全智賢、河正宇這對最般配的銀幕CP有一共性——基本不演電視劇。

理由:電視劇的主要受眾是家庭婦女,審美趣味主流,而主動花錢進電影院的受眾,尤其是女性,大都受過本科及以上的教育,對精神產品有要求,重視“觀看”這一行為的儀式感。

這也反過來督促演員自我提升。河正宇進入拍戲狀態,常常每天只睡四小時,其他時間揣摩角色;2014年夏,全智賢來上海拍《暗殺》,穿著冬裝,天天練習如何優雅地、俐落地把重達8公斤的槍扛得漂亮、自如。為的是哪怕一個扛槍的背影,也要讓掏錢買票的觀眾心服口服。

道理是相通的。

三觀和受眾定位,向來是國產動畫電影的痛處。國產動畫電影經歷了漫長的模仿、摸索道路,長期以來一副憋屈、岌岌可危的樣子。

在過去的10多年時間裡,中國動畫電影市場陷入低齡化定位之怪圈,然而,很多非成人向的電影嘗試以失敗告終。如何讓中國動畫電影重回昔日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光輝,成為不少從業者和觀眾的心結。

2015年7月,《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成人向定位,拿下9.56億票房成績。2016年,《大魚海棠》上映,拿到超5億票房。

稍微有點熱度的話題,就是奕衛國太子的造型,跟從前紅過的港星徐錦江頗為神似——然而,徐錦江早就處於半退隱狀態。

再就是主角大護法——這個披著紅斗篷的萌胖子,造型沒有武俠片常見的“主角光環”,算是顛覆。他攜帶幾分莊嚴、幾分無奈的逗X神態,以及神秘任務,來到了花生鎮。

從場景、人物設計來看,導演對花生鎮及其居民“花生人”的設置相當考究。花生鎮的設計以巴西貧民窟為原型,展現出“花生人”的困境。

“花生人”群體的造型令人驚喜,麻木、愚鈍以及呆滯,把“沒有生命感”、“比擺件更顯沒有靈魂”的生存狀態展示得淋漓盡致。

可以想見,逃離皇宮、只想畫畫的奕衛國太子,從前在宮中,一定見慣、並深深厭倦這樣的人設。所以,他不想當太子、離家出走,就有了合理性。

然而,才逃離一個圍城,卻陷入另一個困境。花生鎮比起皇宮,好不到哪去。

探索人物的內在衝突,在國產電影中,確實少見。觀眾需要時間去接受。有人因此認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不一定吃到美味,也有可能被螃蟹夾著。票房就是證據。

拋開暴力美學層面,其實《大護法》骨子裡,是動畫版的《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成書於1919年,一戰剛剛結束,全歐洲迎來新秩序、新希望的時代。毛姆45歲,寫了這部貌似無任何暢銷元素的小說,卻暢銷至今。

男主是世俗觀念中的“成功人士”,在銀行工作,長得一般,業務湊合,有老婆孩子,勤懇養家糊口,沉默寡言——總之,形象非常白開水,在任何社交場合,都是角落裡不起眼的人。有一天,他偷偷把財產交接好、留給家人,默然出走,要當畫家。

他沒有瘋。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

《大護法》思考過的問題,早在100年前,毛姆借筆下的人物討論過。

從迷戀於描繪世界的外部衝突,轉向對人物內在衝突的探索,可能會是中國動畫電影發展道路的正確方向。

配上老年甄嬛的畫外音,話風已經很違和;加上思路混亂的三觀,俗套的“兩生一旦”瑪麗蘇情感架構,讓它淪為狗血都市情感劇的壓縮版、動畫版。羅子君肯定愛看。但唐晶絕不。

為什麼?

讓全智賢來告訴你。順便叫上河正宇——出道以來拍過所有電影(包括藝術電影)從未讓投資方虧本的河正宇——全智賢、河正宇這對最般配的銀幕CP有一共性——基本不演電視劇。

理由:電視劇的主要受眾是家庭婦女,審美趣味主流,而主動花錢進電影院的受眾,尤其是女性,大都受過本科及以上的教育,對精神產品有要求,重視“觀看”這一行為的儀式感。

這也反過來督促演員自我提升。河正宇進入拍戲狀態,常常每天只睡四小時,其他時間揣摩角色;2014年夏,全智賢來上海拍《暗殺》,穿著冬裝,天天練習如何優雅地、俐落地把重達8公斤的槍扛得漂亮、自如。為的是哪怕一個扛槍的背影,也要讓掏錢買票的觀眾心服口服。

道理是相通的。

三觀和受眾定位,向來是國產動畫電影的痛處。國產動畫電影經歷了漫長的模仿、摸索道路,長期以來一副憋屈、岌岌可危的樣子。

在過去的10多年時間裡,中國動畫電影市場陷入低齡化定位之怪圈,然而,很多非成人向的電影嘗試以失敗告終。如何讓中國動畫電影重回昔日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光輝,成為不少從業者和觀眾的心結。

2015年7月,《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成人向定位,拿下9.56億票房成績。2016年,《大魚海棠》上映,拿到超5億票房。

稍微有點熱度的話題,就是奕衛國太子的造型,跟從前紅過的港星徐錦江頗為神似——然而,徐錦江早就處於半退隱狀態。

再就是主角大護法——這個披著紅斗篷的萌胖子,造型沒有武俠片常見的“主角光環”,算是顛覆。他攜帶幾分莊嚴、幾分無奈的逗X神態,以及神秘任務,來到了花生鎮。

從場景、人物設計來看,導演對花生鎮及其居民“花生人”的設置相當考究。花生鎮的設計以巴西貧民窟為原型,展現出“花生人”的困境。

“花生人”群體的造型令人驚喜,麻木、愚鈍以及呆滯,把“沒有生命感”、“比擺件更顯沒有靈魂”的生存狀態展示得淋漓盡致。

可以想見,逃離皇宮、只想畫畫的奕衛國太子,從前在宮中,一定見慣、並深深厭倦這樣的人設。所以,他不想當太子、離家出走,就有了合理性。

然而,才逃離一個圍城,卻陷入另一個困境。花生鎮比起皇宮,好不到哪去。

探索人物的內在衝突,在國產電影中,確實少見。觀眾需要時間去接受。有人因此認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不一定吃到美味,也有可能被螃蟹夾著。票房就是證據。

拋開暴力美學層面,其實《大護法》骨子裡,是動畫版的《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成書於1919年,一戰剛剛結束,全歐洲迎來新秩序、新希望的時代。毛姆45歲,寫了這部貌似無任何暢銷元素的小說,卻暢銷至今。

男主是世俗觀念中的“成功人士”,在銀行工作,長得一般,業務湊合,有老婆孩子,勤懇養家糊口,沉默寡言——總之,形象非常白開水,在任何社交場合,都是角落裡不起眼的人。有一天,他偷偷把財產交接好、留給家人,默然出走,要當畫家。

他沒有瘋。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

《大護法》思考過的問題,早在100年前,毛姆借筆下的人物討論過。

從迷戀於描繪世界的外部衝突,轉向對人物內在衝突的探索,可能會是中國動畫電影發展道路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