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閃光少女》:這才是我們想要的國產青春片,讓人開心讓人燃

文/郝煢

這個暑期檔,有因為高期待帶來的失望,比如《悟空傳》;也有意料之外的驚喜,比如我接下來要介紹的《閃光少女》。

看海報的時候,我真的很想驚呼這是什麼鬼畫風的電影。況且青春片這種類型,真的很容易讓人拉響高能預警。

結果電影院出來,我必須承認,這是我近期以來看得最舒心的一場電影。

這是一部輕鬆愉悅又賞心悅目的的爆米花電影,不費腦子卻不“無腦”,有些“中二”,又有發自內心的勵志感動。

民樂少女為愛蛻變攜二次元怪咖們組建超燃樂隊,仿佛是民樂版 《交響情人夢》;而邋遢少女為愛蛻變,暖心男閨蜜一路陪伴,最後全校同學一起對抗校長權威為青春正名,又全然一副大陸版《我的少女時代》的無畏架勢。

二次元作為其中重要的元素,使得影片在視覺造型風格上更突出,

一些原本應該顯得有些“中二”的臺詞,因為其中的漫畫感也並不覺得突兀了。畢竟,日本熱血校園漫中那種“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往往都很燃呢。

《閃光少女》的故事其實挺簡單,音樂學院裡,學揚琴的陳驚喜歡上了鋼琴系的男神學長,而整個學院的風氣是民樂與西洋樂勢不兩立。陳驚冒著成為眾矢之的之“大不諱”硬追學長,為了向學長證明揚琴的魅力組建樂隊。

由於民樂專業前景整體不景氣,學生的風氣也很“喪”,陳驚只能求助於幾位平時和全系格格不入的“非主流”同學,用“手辦”賄賂二次元少女們組成了“2.5次元”樂團。

“2.5次元”中藏龍臥虎,靈魂人物竟有“網紅”大大。在網路文化的推波助瀾下,2.5次元樂團嶄露頭角。陳驚的戀情卻宣告失敗。不過這失戀動靜鬧得有點大,一下又煽動起了民樂和西洋樂兩派的矛盾,一場中西音樂大對決引爆校園。

超燃的鬥琴大賽後,民樂系找回了自己的尊嚴,少女們也為自己的青春和夢想找到了意義。

而因為演員選擇的得當和劇情設置的合理,讓電影雖然誇張卻不違和。

民樂和西洋樂的對陣是一個非常取巧又有意義的點。音樂本身能夠成為視聽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好聽的音樂即便什麼都不做已經讓電影的觀賞性自然而然上一個臺階。

韓劇有《密會》,日劇有《四重奏》,美劇有《叢林裡的莫札特》,音樂家的故事能夠讓音樂本身成為推動情節和情緒進展的重要手段。而國產影視作品中,將音樂作為主要角色呈現的作品的確不多見。

而民樂的境地也頗有現實意義。音樂學院中民樂是弱勢地位,學揚琴出身的編劇鮑鯨鯨深有體會。

而同樣作為國有文化單位,民樂團也比交響樂團“寒磣”不少,無論待遇水準、支持經費、演出機會都相去甚遠。中國只有4個民族樂團享受事業編制,其他都“體制改革”了,但有事業編制的交響樂團、歌劇團、芭蕾舞團卻數量多得多。

民眾對於兩種音樂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提起交響樂,對應的是“高雅藝術”。提起民樂,恐怕一般首先想到的是春節喜慶的“背景音樂”。

其實民樂中,古琴有輕微淡遠的文人遺風,琵琶有千鈞雷霆的氣勢雄渾,箏有東西南北的變換無常,胡有擬人擬物的逼真天賦。

《閃光少女》鬥琴一場中,可以聽到鋼琴與揚琴的“同宗”,可以聽到提琴與胡琴在琴弓的聲色張力,可以聽到豎琴與古箏在指尖下的動勢,可以聽到長笛與竹笛同樣靈巧的呼吸。

選擇《野蜂飛舞》這樣的炫技曲來跟觀眾科普民族音樂的表現力一點都不遜于西洋樂,鬥琴看得又燃又過癮。雖然行家們能知道西洋樂的這段是“放水”了,畢竟民樂的客觀局限和各有所長都是很自然的事。

即使你對民樂沒有興趣,也能從這部電影獲得聽覺上的愉悅,看到一些人為自己喜歡的民族文化而說出驕傲的熱血宣言,也會跟著覺得有一些小小的榮耀。這就是電影很棒的地方了。

電影裡關於文化的部分,一部分是音樂,一部分是二次元。巨大差異帶來的“反差萌”給電影更多的新鮮感。

雖然有誇張之嫌,但漫展年年人潮洶湧,B站古風歌曲高人氣彈幕刷屏都是這部屬於90後甚至00後青春電影的現實土壤。

而我更欣賞電影中對於二次元表現的克制。陳驚至始至終沒有穿上二次元的衣服成為另一個次元的少女,二次元在網路世界獲得的驕傲也沒有灑雞湯地照進現實,為少女們開闢夢幻的人生坦途。

這些主人公不過是各自有著自己的愛好,更多了幾分相互的理解,二次元在電影裡做到了一種不突兀的存在,有自己的力量,也有自己的悲傷。

感情線應該是鮑鯨鯨更擅長的部分,很舒服。青春的喜歡單純到橫衝直撞。男閨蜜“油渣”是個“王小賤”一般的存在,賤賤暖暖,沒有什麼撒狗血的情節,一路成長陪伴,逐漸靠近,都在種種調皮而暖心的細節裡。

當然,不可否認,電影裡充滿了一種簡單直接的“幼稚”,像一個童話,粉飾了所有殘酷。成長的拉扯,戀愛的酸楚,夢想的艱難,現實的殘酷。校園像一個烏托邦,幾句勵志口號什麼都解決了。

每個人都是深藏不露的天才高手,每一個矛盾的提出,都有水到渠成的解決方案,沒有苦戰,只有亮出必殺技時的燃。

可是因為燃得夠充分多彩,美好的音樂、情感和美顏已經填滿了整部電影的觀賞時間,准准地掐住了觀眾面對電影時的一個個情緒點。

給了我開心舒爽的觀看體驗,也就不比苛責它的“天真”了。畢竟這部青春片,已經可以很理直氣壯地青春給你看了。

猜猜陳奕迅演了個什麼角色

而同樣作為國有文化單位,民樂團也比交響樂團“寒磣”不少,無論待遇水準、支持經費、演出機會都相去甚遠。中國只有4個民族樂團享受事業編制,其他都“體制改革”了,但有事業編制的交響樂團、歌劇團、芭蕾舞團卻數量多得多。

民眾對於兩種音樂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提起交響樂,對應的是“高雅藝術”。提起民樂,恐怕一般首先想到的是春節喜慶的“背景音樂”。

其實民樂中,古琴有輕微淡遠的文人遺風,琵琶有千鈞雷霆的氣勢雄渾,箏有東西南北的變換無常,胡有擬人擬物的逼真天賦。

《閃光少女》鬥琴一場中,可以聽到鋼琴與揚琴的“同宗”,可以聽到提琴與胡琴在琴弓的聲色張力,可以聽到豎琴與古箏在指尖下的動勢,可以聽到長笛與竹笛同樣靈巧的呼吸。

選擇《野蜂飛舞》這樣的炫技曲來跟觀眾科普民族音樂的表現力一點都不遜于西洋樂,鬥琴看得又燃又過癮。雖然行家們能知道西洋樂的這段是“放水”了,畢竟民樂的客觀局限和各有所長都是很自然的事。

即使你對民樂沒有興趣,也能從這部電影獲得聽覺上的愉悅,看到一些人為自己喜歡的民族文化而說出驕傲的熱血宣言,也會跟著覺得有一些小小的榮耀。這就是電影很棒的地方了。

電影裡關於文化的部分,一部分是音樂,一部分是二次元。巨大差異帶來的“反差萌”給電影更多的新鮮感。

雖然有誇張之嫌,但漫展年年人潮洶湧,B站古風歌曲高人氣彈幕刷屏都是這部屬於90後甚至00後青春電影的現實土壤。

而我更欣賞電影中對於二次元表現的克制。陳驚至始至終沒有穿上二次元的衣服成為另一個次元的少女,二次元在網路世界獲得的驕傲也沒有灑雞湯地照進現實,為少女們開闢夢幻的人生坦途。

這些主人公不過是各自有著自己的愛好,更多了幾分相互的理解,二次元在電影裡做到了一種不突兀的存在,有自己的力量,也有自己的悲傷。

感情線應該是鮑鯨鯨更擅長的部分,很舒服。青春的喜歡單純到橫衝直撞。男閨蜜“油渣”是個“王小賤”一般的存在,賤賤暖暖,沒有什麼撒狗血的情節,一路成長陪伴,逐漸靠近,都在種種調皮而暖心的細節裡。

當然,不可否認,電影裡充滿了一種簡單直接的“幼稚”,像一個童話,粉飾了所有殘酷。成長的拉扯,戀愛的酸楚,夢想的艱難,現實的殘酷。校園像一個烏托邦,幾句勵志口號什麼都解決了。

每個人都是深藏不露的天才高手,每一個矛盾的提出,都有水到渠成的解決方案,沒有苦戰,只有亮出必殺技時的燃。

可是因為燃得夠充分多彩,美好的音樂、情感和美顏已經填滿了整部電影的觀賞時間,准准地掐住了觀眾面對電影時的一個個情緒點。

給了我開心舒爽的觀看體驗,也就不比苛責它的“天真”了。畢竟這部青春片,已經可以很理直氣壯地青春給你看了。

猜猜陳奕迅演了個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