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或將取消“蘋果稅”、新設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蘋果公司在玩什麼?

中國炎熱的7月對於蘋果公司來說,註定是忙碌的一段時光:

蘋果公司宣佈投資10億美元與雲上貴州大資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貴州省建立iCloud資料中心,這是蘋果在中國的第一個資料中心,將通過減少延遲和提高可靠性改善中國iCloud用戶的體驗。

“優惠”“5折”“補貼”……前段時間蘋果公司在國內市場的Apple Pay補貼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澎湃新聞報導稱,幾家中國互聯網公司高管透露稱,蘋果公司正在考慮允許用戶向原創作者“打賞”時,

不再強制通過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的“應用內購買”機制進行。這意味著,若消息屬實,蘋果公司將放棄30%的打賞抽成。

昨日,蘋果公司又宣佈,任命無線技術副總裁葛越為副總裁及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向 CEO TimCook 和首席運營官 Jeff Williams 彙報。

幾次動態再次把蘋果公司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那麼,蘋果公司為什麼有如此動作?

與市場份額及營收跌滑有關

在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北京3G產業聯盟副理事長、秘書長項立剛看來,

蘋果公司新設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職位並讓熟悉技術開發的葛越擔任此職,與蘋果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及營收雙雙跌滑有關,與因“蘋果稅”帶來的品牌負面影響也有一定聯繫。

根據 IDC 的統計,早在今年前三個月,華為、OPPO 和 Vivo 就佔據了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幾乎一半的市場份額,而原來的霸主iOS的份額相比去年下滑了 26.7% ,排名第四。另外,蘋果公佈的2017財年第二財季資料顯示,

蘋果大中華區營收107.26億美元,同比下滑14%。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蘋果大中華區連續第五個財季營收下滑。

市場份額和營收雙雙跌滑,蘋果大中華區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然而,讓蘋果備受壓力的還不只是中國國產手機品牌帶來的市場壓力,其推出的“蘋果稅”也讓公司處於輿論的被動場景中。

為了在中國市場的經營現狀,蘋果公司做出的改變也在情理之中。

更貼近中國市場

根據易觀發佈的《中國協力廠商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1季度》資料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協力廠商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88091.2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46.78%。其中騰訊金融和支付寶的整體市場份額已經高達93.21%,在整個移動支付市場佔據絕對主導地位;Apple Pay的中國國內市場份額並未占到前8名。

為在移動支付市場互爭雄長,Apple Pay在7月13日展開了最高五折的夏季促銷活動,

打折計畫覆蓋了28個零售商和合作夥伴,其中包括7-Eleven便利店連鎖、漢堡王連鎖、星巴克、必勝客等等,提供打折的也包括了網路零售商和服務商,比如京東商城、摩拜單車,線上旅行服務商攜程等。

據媒體報導,對於Apple Pay,以及WiFi、藍牙、NFC、定位、motion等技術的開發,都與葛越帶領的團隊有關係。

項立剛認為,改變大中華區組織架構,讓更解中國市場的葛越出任這一職務,並直接向 CEO TimCook 和首席運營官 Jeff Williams 彙報,可以直接向蘋果公司最高決策層傳達中國市場更高效的資訊,便於整合應用相關國內資源,貼近國內市場,提升公司整體能力,或將對蘋果公司在大中華區的經營狀況進行改善,一定程度上能為蘋果公司帶來好的影響,但對國內手機企業的影響並不大。

同時,或將放棄30%的打賞抽成的消息,可能會讓之前放棄用戶打賞的互聯網內容企業再次選擇這一支付方式,但對整個互聯網內容創業者的影響其實並不大。(黃盛 喬丹)

可以直接向蘋果公司最高決策層傳達中國市場更高效的資訊,便於整合應用相關國內資源,貼近國內市場,提升公司整體能力,或將對蘋果公司在大中華區的經營狀況進行改善,一定程度上能為蘋果公司帶來好的影響,但對國內手機企業的影響並不大。

同時,或將放棄30%的打賞抽成的消息,可能會讓之前放棄用戶打賞的互聯網內容企業再次選擇這一支付方式,但對整個互聯網內容創業者的影響其實並不大。(黃盛 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