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協力廠商支付行業報告出爐,附送價值兩萬元的全版!

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宏觀經濟總體運行平穩,2016年GDP總量達到7441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6.7%。從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2012年至2016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年保持高速增長,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

宏觀經濟運行平穩基礎上,消費規模的持續增長,協力廠商支付行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易觀發佈了《中國協力廠商支付行業專題分析2017》,主要對目前協力廠商支付行業的市場環境、發展狀況、關鍵業務節點、典型廠商及未來發展趨勢做了詳細的分析。

因為存在安全隱患而被叫停的二維碼支付,在重新被放開後,安全如何保障令人關注。在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

明確指出了支付機構開展業務需要遵循的安全標準。這也被認為是官方正式承認二維碼支付的地位,為二維碼支付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管是銀行卡收單還是二維碼支付,都需要落地的終端設備。

商業銀行利益推動、較大的潛在特約商戶規模以及POS機終端存量更換需求都推動著POS 終端持續增長。在2012 年-2015年期間,我國聯網POS終端保持著年複合47%的增長,2016年增長速度也超過了30%,最終達到2980萬台。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進步,支付的方式也在不斷豐富中,

電子券、二維碼等支付越來越普及。移動支付也正在覆蓋更多場景,最為典型的包括出行、醫療、餐飲、外賣等。場景的增多支撐著移動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增長更為迅速,從而進一步智慧POS的普及速度。

交易規模是支付機構利潤來源的基礎。易觀統計資料顯示,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協力廠商支付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迅猛,年交易量1.3萬億已經增長至35.33萬億人民幣的規模。預計2017年整體交易規模將保持超過100%的增長速度,達到75萬億規模。按照季度細分,從2016年Q4開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增速已經保持在40%以上。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發展,移動支付落地急需相應硬體支撐。POS機升級換代需求增加,智慧POS應運而生。此時,線下商業和線上商業逐漸融合構成閉環商業生態,也倒逼商戶對店鋪管理進行升級。智慧POS作為能夠聚合支付方式的硬體工具,被配置智慧作業系統以後,進一步滿足了包括會員管理、客戶行銷、資料分析等店鋪升級後的多方面需求,輔之以大資料、雲平臺操作,智慧POS成為店鋪管理升級的關鍵入口。

易觀整理資料顯示,中國智慧POS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已經從2012年的5個發展到最多時2015年達到33項,2016年相關專利申請也達到了24項。據不完全統計,專利設計硬體模具研製、智慧系統開發、交易資訊提取等多個方面。

雖然協力廠商支付基於支付功能的利潤正在降低,但由於支付是商業活動的最後閉環,只有掌握了支付流,才能說真正的掌握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才能對其所擁有的資料進行挖掘和應用,才能衍生出相關的增值服務。因此,可以說支付正在演變成商業的基礎設施,也正因為如此,支付巨頭們才肯花費大量資金進行大規模補貼,將支付納入商業生態之中,和電商、線下商業、物流、雲服務等方面一起構成了一個延展性巨大的,沒有天花板的生態網路。

監管收緊,協力廠商支付牌照價格水漲船高,當支付企業構建出自身生態,支付牌照尤其是全支付牌照價值會進一步放大。

隨著互聯網巨頭逐步在支付行業自立門戶,將在不同的垂直領域,進一步深挖支付通路,在更多行業內打開協力廠商支付市場,開拓出更為多元的協力廠商支付格局。

移動支付市場的迅速發展,帶動了海量的用戶需求,但隨之而來的是支付碎片化現象越發嚴重,商戶需要服務機構能夠滿足支付聚合、帳戶一鍵式管理、會員管理、客戶行銷、資料分析等店鋪升級後的多方面需求。聚合支付順勢崛起。

一方面,聚合支付廠商直連商戶,解決商戶在移動支付時代面臨的店鋪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出於對於支付場景的爭奪,移動支付巨頭對服務商補貼力度加大,聚合支付企業因此受益。

盤點近年聚合支付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可以看出,聚合支付企業融資目前多數集中在A、B輪,但資本進入速度相對平衡可持續。易觀分析認為,一方面,聚合支付企業需要真正的在智慧店鋪運營以及大資料雲平臺等方面取得應用突破;另一方面,聚合支付企業手中掌握的商戶資源也令傳統的銀行和協力廠商支付企業有所需求,市場更待進一步競爭有序化發展。

相對於協力廠商支付企業,聚合支付機構的優勢在於能夠在“前端”更便捷的接觸到用戶,不碰觸用戶資金,合規成本也更加低廉。相比智慧POS企業,聚合支付機構少了硬體開發的成本。因此,聚合支付企業的試錯成本更低,面對市場變動更加靈活,解決方案更適應市場需求。從聚合支付公司的發展方向來看,目前主要有兩個演進的路徑:一個是向支付行業的深度擴展,向商戶收取交易服務返傭提成;另一個則是向服務的廣度拓展,目標成為平臺連接型企業。

拉卡拉作為國內領先的協力廠商支付企業,首批獲得央行頒發的協力廠商支付牌照。通過“線上+線下”、“硬體+軟體”的形式,拉卡拉支付為商戶、企業和個人提供全方位的支付服務。同時,拉卡拉還依託業內首家智慧雲服務平臺,為全行業商戶和企業提供場景綜合解決方案及衍生服務。

線上下,拉卡拉依託拉卡拉智慧POS和雲平臺,打通了各行業不同類型的服務,形成可應用於不同行業場景中的“服務雲”;從工具變為入口,全方位滿足多行業的不同場景需求,拉卡拉智慧POS得以在保險、零售、酒店等行業中覆蓋率領先。線上上,拉卡拉依託PAYMAX聚合支付平臺,一站式支持多種支付資金帳戶管道,全方位滿足不同行業商戶互聯網業態下的多樣化支付需求。

憑藉主流出貨管道市場覆蓋規模第一及強大雲平臺基礎,拉卡拉智慧POS依託雲平臺擴展出廣泛應用場景,同時也打通了商業生態中不同角色之間的相互聯繫,符合各角色的利益訴求;當各方相互依存共生性提升,生產企業、商戶企業、金融機構/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和消費者之間將不斷衍生出更多交互場景,形成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圈。

支付作為流量和資料獲取入口,未來會向著大資料分析支撐的行銷服務轉化,支付市場的經營策略和經營模式也更加豐富。隨著移動支付時代的到來,面對著新的商業形態和模式,支付行業服務商要快速轉變。面對不同行業的企業新需求,在技術滿足的前提下,發提出新興的行業解決方案。

易觀分析認為,對於支付企業,在經歷了產品增幅服務融合、互聯網和網點連接之後的大資料抓取以及相應的客戶分析、行銷服務能效將成為未來移動支付企業打造行業護城河的重要依託。如果在下一個階段不能建立上述能力,相關移動支付企業將會面臨行業整合或者受制於市場掌控者。

交易規模是支付機構利潤來源的基礎。易觀統計資料顯示,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協力廠商支付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迅猛,年交易量1.3萬億已經增長至35.33萬億人民幣的規模。預計2017年整體交易規模將保持超過100%的增長速度,達到75萬億規模。按照季度細分,從2016年Q4開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增速已經保持在40%以上。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發展,移動支付落地急需相應硬體支撐。POS機升級換代需求增加,智慧POS應運而生。此時,線下商業和線上商業逐漸融合構成閉環商業生態,也倒逼商戶對店鋪管理進行升級。智慧POS作為能夠聚合支付方式的硬體工具,被配置智慧作業系統以後,進一步滿足了包括會員管理、客戶行銷、資料分析等店鋪升級後的多方面需求,輔之以大資料、雲平臺操作,智慧POS成為店鋪管理升級的關鍵入口。

易觀整理資料顯示,中國智慧POS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已經從2012年的5個發展到最多時2015年達到33項,2016年相關專利申請也達到了24項。據不完全統計,專利設計硬體模具研製、智慧系統開發、交易資訊提取等多個方面。

雖然協力廠商支付基於支付功能的利潤正在降低,但由於支付是商業活動的最後閉環,只有掌握了支付流,才能說真正的掌握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才能對其所擁有的資料進行挖掘和應用,才能衍生出相關的增值服務。因此,可以說支付正在演變成商業的基礎設施,也正因為如此,支付巨頭們才肯花費大量資金進行大規模補貼,將支付納入商業生態之中,和電商、線下商業、物流、雲服務等方面一起構成了一個延展性巨大的,沒有天花板的生態網路。

監管收緊,協力廠商支付牌照價格水漲船高,當支付企業構建出自身生態,支付牌照尤其是全支付牌照價值會進一步放大。

隨著互聯網巨頭逐步在支付行業自立門戶,將在不同的垂直領域,進一步深挖支付通路,在更多行業內打開協力廠商支付市場,開拓出更為多元的協力廠商支付格局。

移動支付市場的迅速發展,帶動了海量的用戶需求,但隨之而來的是支付碎片化現象越發嚴重,商戶需要服務機構能夠滿足支付聚合、帳戶一鍵式管理、會員管理、客戶行銷、資料分析等店鋪升級後的多方面需求。聚合支付順勢崛起。

一方面,聚合支付廠商直連商戶,解決商戶在移動支付時代面臨的店鋪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出於對於支付場景的爭奪,移動支付巨頭對服務商補貼力度加大,聚合支付企業因此受益。

盤點近年聚合支付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可以看出,聚合支付企業融資目前多數集中在A、B輪,但資本進入速度相對平衡可持續。易觀分析認為,一方面,聚合支付企業需要真正的在智慧店鋪運營以及大資料雲平臺等方面取得應用突破;另一方面,聚合支付企業手中掌握的商戶資源也令傳統的銀行和協力廠商支付企業有所需求,市場更待進一步競爭有序化發展。

相對於協力廠商支付企業,聚合支付機構的優勢在於能夠在“前端”更便捷的接觸到用戶,不碰觸用戶資金,合規成本也更加低廉。相比智慧POS企業,聚合支付機構少了硬體開發的成本。因此,聚合支付企業的試錯成本更低,面對市場變動更加靈活,解決方案更適應市場需求。從聚合支付公司的發展方向來看,目前主要有兩個演進的路徑:一個是向支付行業的深度擴展,向商戶收取交易服務返傭提成;另一個則是向服務的廣度拓展,目標成為平臺連接型企業。

拉卡拉作為國內領先的協力廠商支付企業,首批獲得央行頒發的協力廠商支付牌照。通過“線上+線下”、“硬體+軟體”的形式,拉卡拉支付為商戶、企業和個人提供全方位的支付服務。同時,拉卡拉還依託業內首家智慧雲服務平臺,為全行業商戶和企業提供場景綜合解決方案及衍生服務。

線上下,拉卡拉依託拉卡拉智慧POS和雲平臺,打通了各行業不同類型的服務,形成可應用於不同行業場景中的“服務雲”;從工具變為入口,全方位滿足多行業的不同場景需求,拉卡拉智慧POS得以在保險、零售、酒店等行業中覆蓋率領先。線上上,拉卡拉依託PAYMAX聚合支付平臺,一站式支持多種支付資金帳戶管道,全方位滿足不同行業商戶互聯網業態下的多樣化支付需求。

憑藉主流出貨管道市場覆蓋規模第一及強大雲平臺基礎,拉卡拉智慧POS依託雲平臺擴展出廣泛應用場景,同時也打通了商業生態中不同角色之間的相互聯繫,符合各角色的利益訴求;當各方相互依存共生性提升,生產企業、商戶企業、金融機構/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和消費者之間將不斷衍生出更多交互場景,形成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圈。

支付作為流量和資料獲取入口,未來會向著大資料分析支撐的行銷服務轉化,支付市場的經營策略和經營模式也更加豐富。隨著移動支付時代的到來,面對著新的商業形態和模式,支付行業服務商要快速轉變。面對不同行業的企業新需求,在技術滿足的前提下,發提出新興的行業解決方案。

易觀分析認為,對於支付企業,在經歷了產品增幅服務融合、互聯網和網點連接之後的大資料抓取以及相應的客戶分析、行銷服務能效將成為未來移動支付企業打造行業護城河的重要依託。如果在下一個階段不能建立上述能力,相關移動支付企業將會面臨行業整合或者受制於市場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