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既然失敗已成定局,那我們就幻想一下成功的樂視會是什麼樣的

這段時間我們看過了太多關於樂視的各種負面評論:有分析樂視是如何做龐氏騙局的;有取證樂視是如何修改財報欺騙股民套現的;有拆解樂視生態各公司控股關係以及資金流向的;還有用政治眼光分析樂視是如何失勢的,

特別是中國最大的某知識分享平臺,文章寫得一篇比一篇隱晦。

無論是賈躍亭令一個老鄉的問題,還是所謂的套現走人的騙局,喜歡看陰謀論和圍觀的可以離開了,這裡沒有,我們今天只想簡單聊一聊樂視的生態業務,意淫一下如果成功,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2020年,一個樂視生態用戶的一天

週一炎炎夏日的清晨,

一陣清脆的鈴聲將我喚醒,我滑動螢幕,輕輕呼出“小樂”——樂視的新一代AI助手,根據之前對我個人資料的記載,沒等我發問,它就已經開始向我報告一天的天氣和我的行程安排,行程安排是根據“樂視雲”與我公司的系統聯網自動導入的。來到衛生間,樂視手環已經識別到我位置的變動,開始播放樂視FM中最新的新聞。

樂視語音助手

吃過早餐,收拾好背包,我拿起手機再一次呼出“小樂”,讓它幫我叫一輛去公司的汽車,手機自動“打開”了易道APP,地圖上顯示周圍暫時沒有價格實惠的LeSee電動車,只有一輛價格稍貴的FF91電動專車,沒辦法,為了上班還是“奢侈”一回吧,在FF91上,LeCar系統已經聯網識別出了我的使用者資料,車載影音自動播放著我昨晚還未看完的樂視影業新出品的電影,

打發無聊的路上時間。

作為一個運營,每天需要處理和分析大量的後臺資料,來制定新一輪的推廣計畫和內容訂制,得益于樂視搜索系統,我們很快從樂視各個終端上獲取了需要的使用者資料,並且伴隨強大的樂視雲計算網路,這些零散的資訊已經被整理成我們需要的資料包告呈現在團隊眼前,在開會討論的過程中,“小樂”也通過自身的大資料演算法不斷向我們提出更合理的內容個推廣解決方案,

這就是我們購買的樂視內容孵化服務,使得團隊快速制定出了本周的推廣計畫。

樂視超級汽車

晚上下班和朋友拼了輛LeSee汽車回家,路上“小樂”詢問我們是否願意參加“充值1999打車費,

送樂視5PRO手機”的活動。我打開手機,發現樂視商城的資訊已經被自動打開了,“全金屬機身”、“驍龍XXX全球首發”、“窒息的4K曲面螢幕”、“虹膜解鎖”、“全球首發三射鏡頭”,果斷下單,買買買!

樂視超級電視

回到家中,剛坐到沙發上,樂視電視就自動打開播放起了中午還沒看完的籃球比賽,吃了點簡餐,看了看樂視金融裡自己投資的一些理財項目,順便收到了自己參與的樂視自製眾籌電影《野子》的拍攝進程報告,希望年底上映能夠賣個好票房,讓自己眾的資金能夠有個理想的回報率。

夜深,為了避免今早無車可打的尷尬局面,我提前在易道訂好了明早的車,“小樂”已經自動為我設置好了鬧鐘,播放著樂視音樂裡的歌曲,我沉沉地睡去。

夢想的破滅,是人類智慧生活探索的教訓

世界上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想辦法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態系統,從內容到終端到使用者,只要能夠形成一個閉環的網路,就能夠在未來智慧生活場景中佔領市場。這是蘋果的夢想,這是三星的夢想,這是小米的夢想,同樣,這也是樂視的夢想,或許是。

唯一不同的是,前三者是以硬體為核心的戰略,穩紮穩打:蘋果從來不提自己的生態建設,但是產品線已經全線覆蓋從1.5寸到27寸的螢幕,身後還有數百萬的應用開發者不段推出優質內容;三星雖然去年很鬧心,手錶也做得不咋地,但是手裡已經掌握著核心的CPU和RAM生產技術和供應,全球智慧硬體可以不用三星的獵戶座CPU,但是不能缺少三星的存儲晶片;小米以小米手機為核心,打造了米家智慧硬體品牌,通過自身研發和部分收購合併,已經成為了全球智慧硬體第一大品牌,聯網設備超過6000萬。生態佈局,已經各有千秋。

樂視生態

反觀樂視,總是一副“怎麼大風越狠,我心越蕩”的姿態。生態畫得很大,卻不夠垂直,不夠深入,手裡有樂視視頻和致新兩大資源,卻沒能夠好好利用,也就很難實現“生態化反”的理想了。至於過程和細節,就像你們知道的那樣,我就不再描述。

拋開其他陰謀論 不談,樂視的失敗就是人類探索智慧生活的一次教訓,提醒著每一家公司做好自己核心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我們如今的年輕創業者:很多事你都想幹,但是最重要的是垂直做好一個核心的業務,核心都無法做好而去畫大餅,那麼你離死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吳曉波在寫《大敗局》第二部的時候,曾因為找不到第十個合適的案例而苦苦思索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選擇出版《大敗局二》。那時是2007年,正值賈躍亭創辦樂視第三年,有一個十年過去了,我想當吳曉波繼續寫《大敗局三》的時候,至少不用愁第一個案例從哪裡找了,更巧的是,現在接手樂視的孫宏斌,曾經就帶著他與柳傳志的恩恩怨怨和順馳地產,登上過《大敗局》。

好像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東珂自己設計的足跡背殼上線淘寶啦!喜歡的朋友戳下面的廣告購買

(本人宋東珂,大三無業遊民。做過代理,做過HR,開過公司,幹過淘寶。如今寫寫文章,玩玩航拍攝影。)

吃了點簡餐,看了看樂視金融裡自己投資的一些理財項目,順便收到了自己參與的樂視自製眾籌電影《野子》的拍攝進程報告,希望年底上映能夠賣個好票房,讓自己眾的資金能夠有個理想的回報率。

夜深,為了避免今早無車可打的尷尬局面,我提前在易道訂好了明早的車,“小樂”已經自動為我設置好了鬧鐘,播放著樂視音樂裡的歌曲,我沉沉地睡去。

夢想的破滅,是人類智慧生活探索的教訓

世界上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想辦法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態系統,從內容到終端到使用者,只要能夠形成一個閉環的網路,就能夠在未來智慧生活場景中佔領市場。這是蘋果的夢想,這是三星的夢想,這是小米的夢想,同樣,這也是樂視的夢想,或許是。

唯一不同的是,前三者是以硬體為核心的戰略,穩紮穩打:蘋果從來不提自己的生態建設,但是產品線已經全線覆蓋從1.5寸到27寸的螢幕,身後還有數百萬的應用開發者不段推出優質內容;三星雖然去年很鬧心,手錶也做得不咋地,但是手裡已經掌握著核心的CPU和RAM生產技術和供應,全球智慧硬體可以不用三星的獵戶座CPU,但是不能缺少三星的存儲晶片;小米以小米手機為核心,打造了米家智慧硬體品牌,通過自身研發和部分收購合併,已經成為了全球智慧硬體第一大品牌,聯網設備超過6000萬。生態佈局,已經各有千秋。

樂視生態

反觀樂視,總是一副“怎麼大風越狠,我心越蕩”的姿態。生態畫得很大,卻不夠垂直,不夠深入,手裡有樂視視頻和致新兩大資源,卻沒能夠好好利用,也就很難實現“生態化反”的理想了。至於過程和細節,就像你們知道的那樣,我就不再描述。

拋開其他陰謀論 不談,樂視的失敗就是人類探索智慧生活的一次教訓,提醒著每一家公司做好自己核心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我們如今的年輕創業者:很多事你都想幹,但是最重要的是垂直做好一個核心的業務,核心都無法做好而去畫大餅,那麼你離死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吳曉波在寫《大敗局》第二部的時候,曾因為找不到第十個合適的案例而苦苦思索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選擇出版《大敗局二》。那時是2007年,正值賈躍亭創辦樂視第三年,有一個十年過去了,我想當吳曉波繼續寫《大敗局三》的時候,至少不用愁第一個案例從哪裡找了,更巧的是,現在接手樂視的孫宏斌,曾經就帶著他與柳傳志的恩恩怨怨和順馳地產,登上過《大敗局》。

好像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東珂自己設計的足跡背殼上線淘寶啦!喜歡的朋友戳下面的廣告購買

(本人宋東珂,大三無業遊民。做過代理,做過HR,開過公司,幹過淘寶。如今寫寫文章,玩玩航拍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