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最美古村落”榜單發佈,江門這些古村落驚豔了時光,讓這些古村落帶你一起追憶過去!

江門五邑有著眾多的古村落,傳承了歷史與建築之美,今天,小編將帶你穿越到舊時光,來一趟走進古村落之旅,這次,你只需帶上眼睛即可~

日前,“2017最美古村落”榜單,在第十三屆文博會上發佈,江門有兩條古村上榜,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江門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時間遺落下的世外桃源

開平碉樓綠樹擁翠 黃錫球 攝

開平的碉樓都散落在鄉間,自力村碉樓群落,以中西合璧的塔樓式建築為看點,一座座直挺挺地站立在平原上,似一顆顆國際象棋的棋子,稻田、草地、荷塘和田埂便是景色豐富的棋盤。可以說,每一處都有亮點和特色,可謂是民國建築精華之地。

這些碉樓風格各異,糅合了歐式建築巴羅克、洛可哥、哥特風格,又加入中式古典傳統,飛簷翹角的樣式、鳳凰麒麟的圖案,還有自創的封閉泥牆、鐵窗鐵門、瞭望台等,遠遠望去,田園詩意中又有威嚴莊重。

藍色星空下的碉樓 彭偉宗攝

每當夜幕降臨,

輕盈的晚風吹散了夏日的燥熱與煩悶,漫步在石板路上,月光映射在稻田裡,耳畔回蕩著夏蟲的歌唱,此時仿佛誤入了唐詞宋詞中。夜色籠罩下的開平碉樓是如此恬靜溫婉,不只有有多少濃縮歷史隱藏於尋常巷陌之中,也不知有多少古風遺韻承載在白牆黛瓦之間……

江門恩平市聖堂鎮歇馬村不爭朝夕的古村記憶

歇馬翰閭

少了人來車往的喧囂,少了五彩交錯的光影,這座不顯山不露水的嶺南小村,建村於元朝至正年間,在其670多年歷史中,村上居然培育出670多位功名人士。

勵志園

孔老夫子像

在歇馬村,尚存的7間祠堂、200多塊舉人石碑、清朝皇帝的聖旨石碑、八大旗杆夾等文物、古跡,這些都記載了“舉人村”的輝煌。歇馬村圍繞著水塘而建,水塘四周寬闊的道路,周邊都種植樹木,寧靜悠然,宛若一幅雅致的小水墨畫,訴說著古村古老的故事。

遊走在大街小巷之間,時不時看見雞鵝排隊而過,木門吱呀隨處可看到悠閒的老人,玩遊戲的孩童、這裡來寫生的學生……坐在樹蔭下乘涼的村民們品著茶,聊著天,不爭朝夕,小村的生活就是如此愜意。隨意串串門,拍拍照,最美不過在這小村深深的記憶裡頭。

在江門,除了這兩個古村落,三區四市還有大量“隱藏版”古村落,等你來探秘~~

江門棠下良溪村與世無爭的人間清淨地

“良石巷道,青磚石瓦,古風猶存”,被歷史學家譽為“後珠璣巷”的良溪古村落,800餘年來一直隱沒鬧市裡。

良溪村全貌

良溪村的建築既傳承了中原山西、河南、安徽風格,也結合了嶺南潮濕防澇功能特點,靈秀而端莊。村中至今還完整保留著許多從明清時期到建國初期的建築,古民居屋頂多為“龍船脊”造型,飛簷翹角,非常好看。

江門新會霞路村據說這裡藏著王的後裔

祠堂是這裡獨特的風景

霞路村坐落在新會古井鎮大嶺腳下,離崖門宋元古戰場不遠,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村裡四千多人口有九成以上姓趙,是宋朝太宗皇帝的後裔,因此稱作“皇族村”。

在霞路村,曾經有過三十多間大小祠堂,皆具有嶺南建築的藝術特色。現存或重新修建的有節庵趙公祠、樂野趙公祠、仰東趙公祠、耀吾趙公祠、敬堂趙公祠等,而最能體現皇家氣派的是趙氏大祖祠耿光堂。

五福裡是霞路有名的華僑村

五福裡是霞路有名的華僑村,距今一百多年。霞路先人懷著“五星拱照,福蔭村民”的美好願望,借鑒外國城市建設經驗,在房建規劃中首創了統一、規範的建築設計。村形呈正方,共有二十條東西向的長巷,四條南北向的橫街,每條巷房屋為四廂,每廂為六間,縱向的房屋後座比前座高一磚位,橫向的高度一致,看起來橫豎筆直,整齊美觀。

江門新會石咀村堪比廣州陳家祠

每一條古村落會為人所知,或許是其自身的歷史,又或者是因為村子的某個象徵性而聞名,而新會的石咀村顯然是後者。

石咀村中,有一座歷史已有200多年的古祠堂——林氏家廟,可以說是江門的“陳家祠”。巧的是,林氏家廟與廣州陳家祠是同時期建築,為典型的清光緒年間建築風格。

林氏家廟是一處始建於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200年的風風雨雨,林氏家廟飽經風霜,卻依然是林氏一族心中最為神聖的地方。

江門臺山市梅家大院不見嘈雜美得格外低調

彭偉宗 攝

梅家大院坐落在大同河畔,河岸綠樹婆娑,河中“一裡三橋”,田園特色風情盡現,國內少有的具有相當規模的華僑建築群。

經過了70多年的風雨侵蝕,原貌保留較為完整,專家學者視察後都認為: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國保存得最完好,華僑建築的典型代表,並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重點。也是臺山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讓子彈飛》劇照

《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臨時大總統》、《讓子彈飛》等電影、廣東省電視臺、西班牙國家電視臺反映華僑之鄉情況的電視劇也以此為外景拍攝,因此梅家大院全國走紅,享有知名度。

江門臺山浮月村最美“花園式”僑村

臺山浮月村秋收 彭偉宗攝

鬥山鎮浮月村,這裡被評為“臺山新八景”之一,村裡的15棟洋樓被學者視為“洋樓與碉樓建築功能相結合的混合型華僑建築”,浮月村以這種建築風格獨步僑鄉。

鬥山浮月村洋樓 蘇照良攝

一幢幢外觀精美、風格迥異的洋樓矗立于在田野村邊、掩映于綠樹修竹間,它們跟一排排青磚灰瓦的傳統民居和諧交融,構成一幅恬靜而秀美的田園水墨畫卷,讓攝影師的鏡頭都為之停下來。

彭偉宗攝

江門鶴山市古勞上升村古代村落的理想境界

山靈水秀 黃繼明 攝

吳兆民 攝

上升村家家臨水,處處綠波,小橋、流水、人家,一條條斑駁的石板橋連接著一口口大小不一的魚塘,河道縱橫交錯,古榕、小橋和魚塘星羅棋佈,頗具“小橋流水人家”詩意,富有江南水鄉風韻。

陳靖文 攝

彎彎的小橋越百年 麥明啟攝

幾乎每一座石板橋都有一段有趣的歷史,也有自己頗具個性的名字,如“點天燈”、“丁財兩旺”、“水龍”等,雖然通俗不雅,但是代表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極具特色的石板橋見證了水鄉人的聰明才智,造就了幾百年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

江門鶴山市宵南村尋覓最古樸的鄉愁

霄南村是一個隱居的古村路,不是隱居奇人異事,而是一個氏族——鮮卑族,霄南村也有了一個極少數的姓氏——源氏。

據考證,源姓始於北魏禿髮鮮卑源賀,是鮮卑的後裔,南宋咸淳甲戌年由先人源潛夫自南雄珠璣巷遷往霄鄉定居。

江門恩平石頭村

石頭壘砌的小山村

吳滿揚 攝

沒有江南那般溫軟,也沒有水鄉那樣柔情,恩平石頭村卻別有一種硬朗風情。這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原生態古村落,這裡的民居幾乎都是由青灰色的石塊砌成。

何思洪 攝

置身其中,到處是古色古香的石屋、清澈見底的小溪、四周山丘綿延;放眼望去,村中房子以石頭建造,路面用石頭鋪設,塘基、菜園地基皆用石頭壘成的。在這遠離塵囂的古樸山村,石頭已經佔據了當地村民生活的一隅角落。

這些古色古香的古村落,你去過幾個?找一個週末,一起去探尋江門隱藏的古村落吧!

歇馬村圍繞著水塘而建,水塘四周寬闊的道路,周邊都種植樹木,寧靜悠然,宛若一幅雅致的小水墨畫,訴說著古村古老的故事。

遊走在大街小巷之間,時不時看見雞鵝排隊而過,木門吱呀隨處可看到悠閒的老人,玩遊戲的孩童、這裡來寫生的學生……坐在樹蔭下乘涼的村民們品著茶,聊著天,不爭朝夕,小村的生活就是如此愜意。隨意串串門,拍拍照,最美不過在這小村深深的記憶裡頭。

在江門,除了這兩個古村落,三區四市還有大量“隱藏版”古村落,等你來探秘~~

江門棠下良溪村與世無爭的人間清淨地

“良石巷道,青磚石瓦,古風猶存”,被歷史學家譽為“後珠璣巷”的良溪古村落,800餘年來一直隱沒鬧市裡。

良溪村全貌

良溪村的建築既傳承了中原山西、河南、安徽風格,也結合了嶺南潮濕防澇功能特點,靈秀而端莊。村中至今還完整保留著許多從明清時期到建國初期的建築,古民居屋頂多為“龍船脊”造型,飛簷翹角,非常好看。

江門新會霞路村據說這裡藏著王的後裔

祠堂是這裡獨特的風景

霞路村坐落在新會古井鎮大嶺腳下,離崖門宋元古戰場不遠,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村裡四千多人口有九成以上姓趙,是宋朝太宗皇帝的後裔,因此稱作“皇族村”。

在霞路村,曾經有過三十多間大小祠堂,皆具有嶺南建築的藝術特色。現存或重新修建的有節庵趙公祠、樂野趙公祠、仰東趙公祠、耀吾趙公祠、敬堂趙公祠等,而最能體現皇家氣派的是趙氏大祖祠耿光堂。

五福裡是霞路有名的華僑村

五福裡是霞路有名的華僑村,距今一百多年。霞路先人懷著“五星拱照,福蔭村民”的美好願望,借鑒外國城市建設經驗,在房建規劃中首創了統一、規範的建築設計。村形呈正方,共有二十條東西向的長巷,四條南北向的橫街,每條巷房屋為四廂,每廂為六間,縱向的房屋後座比前座高一磚位,橫向的高度一致,看起來橫豎筆直,整齊美觀。

江門新會石咀村堪比廣州陳家祠

每一條古村落會為人所知,或許是其自身的歷史,又或者是因為村子的某個象徵性而聞名,而新會的石咀村顯然是後者。

石咀村中,有一座歷史已有200多年的古祠堂——林氏家廟,可以說是江門的“陳家祠”。巧的是,林氏家廟與廣州陳家祠是同時期建築,為典型的清光緒年間建築風格。

林氏家廟是一處始建於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200年的風風雨雨,林氏家廟飽經風霜,卻依然是林氏一族心中最為神聖的地方。

江門臺山市梅家大院不見嘈雜美得格外低調

彭偉宗 攝

梅家大院坐落在大同河畔,河岸綠樹婆娑,河中“一裡三橋”,田園特色風情盡現,國內少有的具有相當規模的華僑建築群。

經過了70多年的風雨侵蝕,原貌保留較為完整,專家學者視察後都認為: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國保存得最完好,華僑建築的典型代表,並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重點。也是臺山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讓子彈飛》劇照

《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臨時大總統》、《讓子彈飛》等電影、廣東省電視臺、西班牙國家電視臺反映華僑之鄉情況的電視劇也以此為外景拍攝,因此梅家大院全國走紅,享有知名度。

江門臺山浮月村最美“花園式”僑村

臺山浮月村秋收 彭偉宗攝

鬥山鎮浮月村,這裡被評為“臺山新八景”之一,村裡的15棟洋樓被學者視為“洋樓與碉樓建築功能相結合的混合型華僑建築”,浮月村以這種建築風格獨步僑鄉。

鬥山浮月村洋樓 蘇照良攝

一幢幢外觀精美、風格迥異的洋樓矗立于在田野村邊、掩映于綠樹修竹間,它們跟一排排青磚灰瓦的傳統民居和諧交融,構成一幅恬靜而秀美的田園水墨畫卷,讓攝影師的鏡頭都為之停下來。

彭偉宗攝

江門鶴山市古勞上升村古代村落的理想境界

山靈水秀 黃繼明 攝

吳兆民 攝

上升村家家臨水,處處綠波,小橋、流水、人家,一條條斑駁的石板橋連接著一口口大小不一的魚塘,河道縱橫交錯,古榕、小橋和魚塘星羅棋佈,頗具“小橋流水人家”詩意,富有江南水鄉風韻。

陳靖文 攝

彎彎的小橋越百年 麥明啟攝

幾乎每一座石板橋都有一段有趣的歷史,也有自己頗具個性的名字,如“點天燈”、“丁財兩旺”、“水龍”等,雖然通俗不雅,但是代表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極具特色的石板橋見證了水鄉人的聰明才智,造就了幾百年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

江門鶴山市宵南村尋覓最古樸的鄉愁

霄南村是一個隱居的古村路,不是隱居奇人異事,而是一個氏族——鮮卑族,霄南村也有了一個極少數的姓氏——源氏。

據考證,源姓始於北魏禿髮鮮卑源賀,是鮮卑的後裔,南宋咸淳甲戌年由先人源潛夫自南雄珠璣巷遷往霄鄉定居。

江門恩平石頭村

石頭壘砌的小山村

吳滿揚 攝

沒有江南那般溫軟,也沒有水鄉那樣柔情,恩平石頭村卻別有一種硬朗風情。這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原生態古村落,這裡的民居幾乎都是由青灰色的石塊砌成。

何思洪 攝

置身其中,到處是古色古香的石屋、清澈見底的小溪、四周山丘綿延;放眼望去,村中房子以石頭建造,路面用石頭鋪設,塘基、菜園地基皆用石頭壘成的。在這遠離塵囂的古樸山村,石頭已經佔據了當地村民生活的一隅角落。

這些古色古香的古村落,你去過幾個?找一個週末,一起去探尋江門隱藏的古村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