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澄:高歡長子,少年宰相,篡位前被家奴刺殺,有個兒子叫蘭陵王!

他:其父親是東魏權臣高歡,母親是鮮卑富家女,有個兒子名曰高長恭,就是那個赫赫有名的蘭陵王!

他:十五歲入朝輔政,他完成奪取東魏皇位的準備工作,在受魏禪前夕被膳奴所殺,

年僅29歲。

他:就是東魏權臣、政治家、軍事家 -高澄!

有後世評價:北齊基業,雖創自神武(高歡),而其能整頓內治,則頗由於文襄(高澄)!充分肯定了其對東魏、北齊政權過渡期間所作的貢獻~

年少宰相

生於西元521年,卒於西元549年。自幼聰慧過人,嚴明有大略,具備政治天賦,

深得高歡喜愛。十歲為高歡招降高敖曹,十一歲以高歡特使身份兩次前往洛陽朝覲孝武帝元修,十二歲娶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妹妹元仲華為妻。

時高澄經常被高歡叫去談論時事政務,每次都對答如流,且詳加剖析,絲絲入扣,令高歡極為賞識,

從此讓他參與軍國要務的籌畫。東魏天平三年(即西元536年),年僅十五歲的高澄自請入東魏朝廷輔政,並加領左右京畿大都督。538年,高澄兼任吏部尚書。西元540年,高澄加大將軍,領中書監,仍代理吏部尚書。

整頓吏治

北魏從崔亮開始挑選官員就論資排輩,

不按才能選取。高澄廢除這一制度,開始根據才能名望挑選官員,親自寫書徵召各地有才學有名望的士子為朝廷效力。當時品德好、有本事的人,都得到提拔重用,有的一時安排不了相應位置,高澄就將他們召為賓客,在自己府中供養起來,有時間便與他們一起遊園賦詩,使其各得其所,各盡所長。

自從河陰之變後,爾朱榮為安定朝中人心,上奏濫封官爵。贈蔭一事,漸漸變得雜濫無章,平庸無能的官員動輒高官厚祿。高澄開始糾正其過失,使得追贈褒揚漸有章法。高澄推薦鐵面無私的崔暹(xiān)為禦史中尉,嚴厲打擊貪官污吏,尤其是竊據高位的權貴,官場風氣大為改觀。西元541年,高澄在麟趾閣和群臣編纂議定律法《麟趾格》,

並頒佈天下。《麟趾格》是《北齊律》的藍本,又是隋唐律法的直接淵源,影響一直波及後世。

改革幣制

北魏末年戰亂,致使經濟紊亂、貨幣貶值,民間私鑄大量假錢。高澄改革弊政,令人前往全國各地,將鑄錢用的銅和原有錢幣收集起來,重新鑄造。然而民間偷鑄假錢的情況仍然屢禁不絕。因此高澄於548年進行新的貨幣改革,改用懸秤五銖。

東魏武定六年(548年)鑄永安五銖,“重如其文”,是一種足重貨幣。它的鑄造是魏晉南北朝貨幣史上由亂到治的轉捩點,是後世足重貨幣“開皇五銖”的先驅。為促進足重貨幣的流通,高澄採取強硬手段,據《魏書·食貨志》記載:計百錢重一斤四兩二十銖,自餘皆准此為數。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鎮郡縣之市,各置二稱,懸於市門,私民所用之稱,皆准市稱以定輕重。

改革戶籍與賦稅

北魏末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亡,被地主豪強所控制,或變成奴隸,或編為私人武裝。這些豪強不繳稅也不上報奴隸數目,藏匿人口,導致東魏戶口數目和稅收銳減。又因此擁有大批私兵不受朝廷管轄,嚴重影響到國家穩定。高澄輔政之後,幾次派高隆之等人前去河北括戶,使得戶口增加,百姓回到土地上耕種,繳稅給國家,國家財政稅收也因此充裕。

括戶過程中打掉那些地主豪強,他們的財產被充公,給朝廷提供不少軍資,被搜出的奴隸和充公的私兵也給國家提供充足兵源。對於河北一帶的豪右門閥在亂世中逐漸形成了日益強大的鄉党,高澄也進行了逐一的打擊和削弱。當時私鹽氾濫,官鹽產量遠遠跟不上,而私鹽則利用市場交易偷逃高額鹽稅。高澄則聽從度支尚書崔昂的建議,關閉鹽市,允許民間私鹽賣給官府,只收取少量鹽稅。此法平衡了官府與私人在鹽務方面的矛盾,令雙方獲利。

經過這一番改革整頓後,東魏政治經濟開始走上正軌,勳貴勢力受到抑制,高澄作為高歡的繼承人,從此地位徹底穩固。

侯景之亂

西元546年十一月,高歡在征伐西魏的過程中身患重病,旋即班師,同時飛速召來高澄,一起護送至晉陽。時任司徒、河南大將軍、大行台的侯景,早有異志,只是礙于高歡的威信與實力,不敢肆意妄為。當他聽到高歡患病後,立即擁兵自固,謀生異圖。高澄深知形勢險惡,故在父親高歡去世後,秘不發喪,迅速採取措施鞏固自己的權力與地位。

隨後,侯景叛離高歡投靠西魏,且攻下不少城池,高澄派遣韓軌督諸軍討伐侯景。不久,侯景又投靠南朝梁,粱武帝蕭衍封其為河南王。高澄一方面部署諸將征討侯景,另一方面則密切注意境內其他各州的情況,防患於未然。他安排其弟高洋為京畿大都督,留守鄴城,自己則在同年六月回到晉陽後,為父發喪。七月,高澄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尚書事、大行台、渤海王;而其弟高洋則攝理國事。高氏兄弟牢牢控制了東魏朝政。

吞併兩淮

在侯景之亂中,高澄一直密切關注南梁局勢,並且于武定六年(西元548年)秋派尚書辛術前往兩淮之地,趁火打劫,侵吞大片梁國土地。兩淮之地多處州郡因不堪侯景襲擾,紛紛轉投東魏。不到一年時間,東魏借著侯景之亂從中漁利,共得二十三個州,並攻陷淮南重鎮壽陽,將疆域從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長江沿線。

其子為蘭陵王

高澄共有六個兒子,除小兒子高紹信沒有什麼突出功績外,其餘均文武雙全。尤其四子高長恭更是一代名將,他就是有名的蘭陵王。蘭陵王高長恭(西元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高歡之孫,高澄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他在軍事上的成就在於他參與了北齊後期與北周的歷次大戰,並數次擊退北周進攻。

初封樂陵縣開國公,從弟高殷即位後晉爵為蘭陵郡王,後歷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與段韶征討柏穀,又攻打定陽。段韶患病,高長恭總領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钜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563年,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擊退。

後在邙山之戰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入周軍包圍圈,至金墉城下,成功解圍金墉,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後因“國事即家事”招致北齊後主高緯記恨,於573年被後主高緯賜死,時年三十三歲,死後北齊朝廷追贈為太尉,諡號武。

死于家奴之手

武定七年(西元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將軍的身份兼相國,封齊王,並加殊禮,即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其權位幾乎已臻頂峰,高澄遂與親信開始密商正式奪取元氏政權。八月,從潁川前線凱旋班師的高澄正與親信大臣在堂內密謀禪代東魏之事,蘭京假裝入內送食,趁機察看情況。

高澄認為他行動鬼祟,對他產生懷疑,令他退下,並決定處死他。蘭京在外偷聽到此事,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他藏刀於盤底,再度送食,蘭京及同黨一齊將高澄殺死,年二十九歲。後聞訊趕來的高洋將蘭京及其同黨斬殺,高澄死後,高洋繼承父兄基業。550年,高洋建立北齊。

蘭京,梁朝勇將蘭欽之子。其父徐州刺史蘭欽與陳慶之齊名,與東魏交戰時,蘭京被俘,分配到高澄府中當廚子。蘭京多次請以重金贖之,高澄皆不許。

小史個人之見:

1:一代歷史人物,竟死于肖小之手,真是造化弄人~

2:小史這下終於知道蘭陵王的爹是誰啦~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因此高澄於548年進行新的貨幣改革,改用懸秤五銖。

東魏武定六年(548年)鑄永安五銖,“重如其文”,是一種足重貨幣。它的鑄造是魏晉南北朝貨幣史上由亂到治的轉捩點,是後世足重貨幣“開皇五銖”的先驅。為促進足重貨幣的流通,高澄採取強硬手段,據《魏書·食貨志》記載:計百錢重一斤四兩二十銖,自餘皆准此為數。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鎮郡縣之市,各置二稱,懸於市門,私民所用之稱,皆准市稱以定輕重。

改革戶籍與賦稅

北魏末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亡,被地主豪強所控制,或變成奴隸,或編為私人武裝。這些豪強不繳稅也不上報奴隸數目,藏匿人口,導致東魏戶口數目和稅收銳減。又因此擁有大批私兵不受朝廷管轄,嚴重影響到國家穩定。高澄輔政之後,幾次派高隆之等人前去河北括戶,使得戶口增加,百姓回到土地上耕種,繳稅給國家,國家財政稅收也因此充裕。

括戶過程中打掉那些地主豪強,他們的財產被充公,給朝廷提供不少軍資,被搜出的奴隸和充公的私兵也給國家提供充足兵源。對於河北一帶的豪右門閥在亂世中逐漸形成了日益強大的鄉党,高澄也進行了逐一的打擊和削弱。當時私鹽氾濫,官鹽產量遠遠跟不上,而私鹽則利用市場交易偷逃高額鹽稅。高澄則聽從度支尚書崔昂的建議,關閉鹽市,允許民間私鹽賣給官府,只收取少量鹽稅。此法平衡了官府與私人在鹽務方面的矛盾,令雙方獲利。

經過這一番改革整頓後,東魏政治經濟開始走上正軌,勳貴勢力受到抑制,高澄作為高歡的繼承人,從此地位徹底穩固。

侯景之亂

西元546年十一月,高歡在征伐西魏的過程中身患重病,旋即班師,同時飛速召來高澄,一起護送至晉陽。時任司徒、河南大將軍、大行台的侯景,早有異志,只是礙于高歡的威信與實力,不敢肆意妄為。當他聽到高歡患病後,立即擁兵自固,謀生異圖。高澄深知形勢險惡,故在父親高歡去世後,秘不發喪,迅速採取措施鞏固自己的權力與地位。

隨後,侯景叛離高歡投靠西魏,且攻下不少城池,高澄派遣韓軌督諸軍討伐侯景。不久,侯景又投靠南朝梁,粱武帝蕭衍封其為河南王。高澄一方面部署諸將征討侯景,另一方面則密切注意境內其他各州的情況,防患於未然。他安排其弟高洋為京畿大都督,留守鄴城,自己則在同年六月回到晉陽後,為父發喪。七月,高澄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尚書事、大行台、渤海王;而其弟高洋則攝理國事。高氏兄弟牢牢控制了東魏朝政。

吞併兩淮

在侯景之亂中,高澄一直密切關注南梁局勢,並且于武定六年(西元548年)秋派尚書辛術前往兩淮之地,趁火打劫,侵吞大片梁國土地。兩淮之地多處州郡因不堪侯景襲擾,紛紛轉投東魏。不到一年時間,東魏借著侯景之亂從中漁利,共得二十三個州,並攻陷淮南重鎮壽陽,將疆域從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長江沿線。

其子為蘭陵王

高澄共有六個兒子,除小兒子高紹信沒有什麼突出功績外,其餘均文武雙全。尤其四子高長恭更是一代名將,他就是有名的蘭陵王。蘭陵王高長恭(西元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高歡之孫,高澄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他在軍事上的成就在於他參與了北齊後期與北周的歷次大戰,並數次擊退北周進攻。

初封樂陵縣開國公,從弟高殷即位後晉爵為蘭陵郡王,後歷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與段韶征討柏穀,又攻打定陽。段韶患病,高長恭總領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钜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563年,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擊退。

後在邙山之戰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入周軍包圍圈,至金墉城下,成功解圍金墉,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後因“國事即家事”招致北齊後主高緯記恨,於573年被後主高緯賜死,時年三十三歲,死後北齊朝廷追贈為太尉,諡號武。

死于家奴之手

武定七年(西元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將軍的身份兼相國,封齊王,並加殊禮,即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其權位幾乎已臻頂峰,高澄遂與親信開始密商正式奪取元氏政權。八月,從潁川前線凱旋班師的高澄正與親信大臣在堂內密謀禪代東魏之事,蘭京假裝入內送食,趁機察看情況。

高澄認為他行動鬼祟,對他產生懷疑,令他退下,並決定處死他。蘭京在外偷聽到此事,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他藏刀於盤底,再度送食,蘭京及同黨一齊將高澄殺死,年二十九歲。後聞訊趕來的高洋將蘭京及其同黨斬殺,高澄死後,高洋繼承父兄基業。550年,高洋建立北齊。

蘭京,梁朝勇將蘭欽之子。其父徐州刺史蘭欽與陳慶之齊名,與東魏交戰時,蘭京被俘,分配到高澄府中當廚子。蘭京多次請以重金贖之,高澄皆不許。

小史個人之見:

1:一代歷史人物,竟死于肖小之手,真是造化弄人~

2:小史這下終於知道蘭陵王的爹是誰啦~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