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磅!世界彈道導彈是如何劃分的?一文看懂中國戰略導彈有多強!

當今世界,于戰略意義上講幾乎沒有一種武器在重要性上能與彈道導彈相比,彈道導彈的射程、威懾能力與防禦難度,在所有武器中堪稱最高。所以但凡有能力的大國,都不遺餘力的投入巨大精力去研製彈道導彈,

而世界頭號軍事強國也將打造導彈防禦系統作為其最重要的軍事策略,一場導彈攻與防的大網正在陸地、海洋和太空全面鋪開。那麼,彈道導彈之間有何不同,其類別又是如何劃分的,本文將作一些分析:

美國“民兵3”洲際導彈

導彈導彈的區分主要是從投射距離、軍事應用等方面劃分,根據射程的遠近,地地彈道導彈分為近程(射程1000公里以下),中程(射程1000-5000公里),中遠端(射程5000-8000公里),洲際(射程8000公里以上)四種類型。然而,各國對軍事上的不同考慮,以及對彈道導彈的認識或是政策不同,對於按射程劃分導彈類別的標準,還存在一些細微的區別,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時期對同一種導彈的劃類也不盡相同。

例如著名的《 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也就是《中導條約》這一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協議規定:“蘇美雙方將全部銷毀和徹底禁止射程為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導彈及射程為1000公里至5500公里的中程導彈。”這裡的中程導彈就涵蓋了中遠端彈道導彈的部分射程。

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導彈

從軍事行動(用途)上來說,導彈分為戰術、戰役和戰略導彈。一般而言,戰術導彈射程僅有幾十公里,直接配屬陸軍或野戰部隊使用,而因其射程較短,經常被其他武器所替代,如制導火箭炮等,但是在精確打擊方面,戰術導彈的地位仍然不可動搖,目前俄羅斯軍隊裝備的最先進的戰役戰術導彈“伊斯坎德爾”導彈射程50-480公里,

說明這種劃分也僅是大概範圍上的。戰役導彈射程在幾百公里到1000公里,配備主力戰役部隊使用。戰略導彈射程都在1000公里以上,用於打擊對方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目標,通暢起威懾作用,這種武器一般隸屬於最高軍事決策部門掌握。其他情況,如一型導彈在不同時期所擔負的任務不同,其劃類也會產生變化:印度第一代大地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僅150公里,
但因為被認為可攜帶核彈頭而擔負戰略值班任務,被劃歸為戰略彈道導彈,但是隨著射程更遠的“烈火3”導彈的研製成功,大地導彈又被歸入戰術戰役導彈的範疇。雖然歸類有所變化,但是印度設計這種射程百餘公里的核導彈,發射陣位與被攻擊地點之間都會受到核爆影響,在導彈研發歷史上也堪稱奇葩。

美國陸基戰斧巡航導彈

通暢情況下,按照導彈的飛行軌跡不同,可分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一般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主要不同是,外觀方面巡航導彈有彈翼而彈道導彈沒有,飛行方面巡航導彈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而彈道導彈可在大氣層外飛行。巡航導彈不需要攜帶氧化劑,只用攜帶燃料,飛行中利用大氣層以內的氧氣和燃料燃燒形成燃氣做動力,而彈道導彈則不同。在制導方式反面巡航導彈需要全程制導,彈道導彈則也可僅在攻擊段制導。

世界典型中程彈道導彈

世界上幾種典型中程彈道導彈,上圖從左至右依次為:中國東風-3、東風-21、伊朗流行-3,印度烈火-2,朝鮮“勞動”、朝鮮大浦洞1型、巴基斯坦“高裡”、巴基斯坦“沙欣”。熟悉世界彈道導彈的朋友可能清楚,導彈技術最強的美俄中三國在彈道導彈方面盡可能做得“短、粗”一些,而技術較為落後的印度、伊朗等國的導彈則顯得細長。

美國陸基戰斧巡航導彈

通暢情況下,按照導彈的飛行軌跡不同,可分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一般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主要不同是,外觀方面巡航導彈有彈翼而彈道導彈沒有,飛行方面巡航導彈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而彈道導彈可在大氣層外飛行。巡航導彈不需要攜帶氧化劑,只用攜帶燃料,飛行中利用大氣層以內的氧氣和燃料燃燒形成燃氣做動力,而彈道導彈則不同。在制導方式反面巡航導彈需要全程制導,彈道導彈則也可僅在攻擊段制導。

世界典型中程彈道導彈

世界上幾種典型中程彈道導彈,上圖從左至右依次為:中國東風-3、東風-21、伊朗流行-3,印度烈火-2,朝鮮“勞動”、朝鮮大浦洞1型、巴基斯坦“高裡”、巴基斯坦“沙欣”。熟悉世界彈道導彈的朋友可能清楚,導彈技術最強的美俄中三國在彈道導彈方面盡可能做得“短、粗”一些,而技術較為落後的印度、伊朗等國的導彈則顯得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