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薦讀」28年,250多名員警,100多位刑偵專家,8任公安局長……那些接力偵破“白銀案”的普通人

7月19日,甘肅“白銀案”的被告人高承勇受到審判。公訴機關指控他在1988年到2002年間殺人、搶劫、強☆禁☆姦、侮辱屍體,致11名女性死亡。

在充分的證據面前,大家都能想像得到的判決結果呼之欲出。在正義的懲罰來臨之前,回望此案從案發到偵破的28年,那些接力辦案的人,給這場審判寫下了一個個注腳。

破案那天,

85歲的老局長卸下了“擔子”

馮明強(化名)老人今年85歲。1986年到1994年,他擔任白銀市公安局副局長兼白銀分局局長,離任時案子沒破,那負擔壓了他好些年。

1988年5月26日的傍晚時分,白銀市永豐街,白銀公司23歲的女職工白傑在家中被殺,她的哥哥立馬跑去附近的長通廠派出所,一進大門,他就大喊著“殺人了,我妹妹被殺了”。

馮明強帶著一幫手下,至少去了五次命案現場,要麼就是在局裡待著分析案情,沒白天沒黑夜地加班。那時技術不發達,只能用笨辦法,走訪、調查、排摸。警方將重點排查對象放在了“壞慫”有劣跡的人身上。

馮明強與同事們決定,先提取拘留人員的指紋進行比對,發現比對不上,提取範圍逐漸擴大到白銀戶籍的全體男性。

沒有電腦,都是一枚一枚肉眼看;也沒有警車,員警們整天騎著摩托、單車,穿梭在白銀的巷弄之間。可是,通過摸排,線索卻越來越模糊。6年過去了,警方依然一無所獲。案件又發生了。

1994年7月27日,白銀供電局的單身宿舍,一名女職工被人殺害。被害時19歲,頸部被切開,

上身共有刀傷36處。又是同樣的手法作案,警方立即將兩案併案偵查。“白銀連環強☆禁☆姦殺人案”的專案組因此成立。

馮明強氣極了,覺得兇手完全是在挑戰警方。但他沒有時間了。1994年8月,他即將從白銀公安局副局長的崗位上退休。沒有特別的交接儀式,退休手續是在沮喪中辦完的。

他在任時案子沒破,心裡有疙瘩,臉上無光。

白銀殺人案,已經成了特大殺人案。厚厚一遝待解的資料,就躺在公安局的資料庫裡。28年裡,白銀公安局換了8任局長。

2016年8月27日,馮明強從網上看到高承勇落網的消息時,萬千情緒湧出來,“終於到時候了”。直到那一天,他心裡的擔子才卸了下來。

這起怎麼都破不了的案子,

讓老刑警感覺“丟人”

員警張端(化名)是1988年第一起命案發生後,

首先來到命案現場的刑警之一。

一進門,他就聞到一股血腥味,被害人的喉嚨被切開了,頭幾乎要斷掉。“第一次見到這麼慘的場面”,已經在刑警崗位上幹過幾年的他,感覺不適。張端立刻走訪周邊居民,但沒有人看到陌生人來過,也沒有收穫什麼有價值的資訊。

頭兩起命案間隔的六年間,張端覺得很難受。他一向以業務能力自豪,認為整個白銀市所有的“壞慫”都知道,在他手裡,沒有破不了的案,最難的案子也耗時不過一周,可是這一起怎麼都破不了的案子,讓他感覺“丟人”。

之前,他只要上班就會穿警服,覺得自豪,當第二起案件發生以後,他幾乎只穿便裝上班。

但1998年,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這一年,兇手作案四起。有兩起只隔了三天。經常是還在開會討論上一個案子,新的命案又發生了,屍體還在“冒著熱氣”。

因為案件性質太過惡劣,甘肅省公安廳決定派人督辦,還請來了各地的專家。被稱為“神探”的李昌鈺也研究過。

1998年左右,白銀開始大規模採集指紋和DNA。但由於當時技術落後,DNA只能保存血樣、檢驗血型,甚至連比對指紋都是靠刑警拿著放大鏡看。那段日子裡,為了摸排白銀的男性,張端幾乎跑遍了整個甘肅。

他們都崩潰了,晚上睡不著。那時,輿論也頻頻質疑警方,認為他們是“吃乾飯的”。

2016年8月27日,聽說終於抓獲了嫌疑人,老刑警張端(化名)掉了眼淚。張端一直背負著陰影生活、工作,當他看到高承勇的長相,出乎意料,他完全不是自己想像中那副兇殘、暴烈的樣子。

給“白銀案”嫌疑人畫像的人:

有時會失落

但更願意看到科技的進步

56歲的張欣,上海鐵路公安局刑事技術高級工程師,公安部首批八大特邀刑偵專家,從事模擬畫像34年,在刑偵界有“神筆馬良”之稱,是“白銀連環強☆禁☆姦殺人案”中參與偵查工作的100多位專家之一。

網上流傳的三張嫌疑人畫像,出自張欣之手。

“白銀案最終靠得是現代科技,兇手要是放到現在,是逃不了這麼多年的。”張欣說。2002年張欣畫像時,先參考一年前目擊者描述的文字記錄,又把目擊者找來問,但時間隔了1年多,目擊者記憶都模糊了。

“在畫之前,我就覺得不好。”張欣說,事發3天之內畫像是最理想的,目擊證人記憶新鮮而且沒有受過干擾。員警問的次數越多,目擊者不由自主思路就會變化。

他讓專案組把調查訪問卷、現場勘查卷給他看。整整三麻袋材料裝得滿滿,張欣本想從這裡面得到關於嫌疑人的身高、年齡等資訊,哪怕蛛絲馬跡也行,“結果看下來心都涼了,幾乎沒有目擊者。”

張欣當時沒有把握,僅是臉型,就畫了3天。

他所作的不僅是畫畫,還要理解接觸的對象,從他們的角色去思考,對方需要什麼、可能在想什麼。畫不能超出對方記憶本身的範圍,所以要理解他。

另外還需要大量的基礎資訊,還要分析目擊者講的是不是真話。一次一位女護士被強☆禁☆姦,找到她描述嫌疑人時,她說那個人很凶,那眼睛瞪得老圓老圓的。但不管張欣怎麼畫,她就說不圓。張欣實在沒辦法,拿了一塊錢的鋼鏰,問比這個圓嗎?那女孩跟我說了句,師傅,比這個還要圓。

白銀案的目擊者就是這樣,高度緊張,誇張了。

嫌疑人高承勇照片傳出後,不少人質疑肖像圖不像。

張欣說,這3張圖建立在一起未遂案件上,現在仍不確定是否同一人所為。其次,目擊者只能記到這個程度,我不是神仙,沒有辦法。當初他畫的嫌疑人像沒公佈,只作為內部資料留存,就是因為不像,沒有把握。

張欣說,現代技術將監控攝像頭普及到了大街小巷,模擬畫像作為傳統刑偵手段受到了不少衝擊,他有時會失落,但比起自己的手藝活兒,他更願意看到技術進步帶來破案率的提高。

當時的年輕員警們都覺得“人好抓”

民警劉宗(化名)1998年剛進市公安局,負責接警,曾親歷其中一起案件的全程。當時沒有報警電話,一位元死者家人滿面驚惶,跑到公安局門口大喊,“我家裡人被殺了”。

一年四起命案,重壓之下,時任白銀市公安局局長的張學民曾發誓說,三個月不破案,他就辭職。但三個月眼看就到,案子還是沒破,他急得親自上陣去抓捕。

劉宗記得,當時局裡還開了個宣誓大會,就在小禮堂,上百號人,喊了口號。

當年的年輕員警們,都覺得“這個人好抓”——這個人應該就在附近生活,犯罪現場又留下了那麼多的指紋,等到錄到指紋,一比對就能抓到。

沒想到這一等,又是十多年。十多年後,刑警隊已經換了一撥又一撥的人。八起命案還壓著,2002年,又一起案件發生了。

案子還沒破,一位參與專案偵破的民警覺得自己“已經丟人丟到家了”。破案需要的足跡、痕跡、指紋、DNA,要什麼有什麼,但就是是破不了案。“想不通啊,可還是頂著老百姓的罵繼續工作。”

此後,高承勇停止了作案,淹沒在人海之中。劉宗說,他覺得,高承勇停止作案的原因,並不能用良心發現來解釋。他的收手,或許跟警方開始大規模排查、錄指紋、重金懸賞相關。“他就是慌了。”

在等待那枚指紋的日子裡,該案的第一任經辦負責人劉海平因癌症去世,第二任負責人張國孝心臟病突發去世。第三、四任負責人已經調離,他們帶著刑警們奮戰多年。

2016年白銀警方開始建立Y-STR資料庫,這是一種DNA檢測技術。高承勇一位堂叔的DNA,因行賄被錄入資料庫中,警方將它與當年命案現場留下的痕跡相比對,最後發現高氏家族的成員高承勇高度吻合。

追凶28年,幾位員警在白銀郊外的小賣部找到了他。

參與辦理“白銀案”的民警有250多名,當年躇躊滿志的年輕辦案民警們,如今都已經白髮蒼蒼。

頭兩起命案間隔的六年間,張端覺得很難受。他一向以業務能力自豪,認為整個白銀市所有的“壞慫”都知道,在他手裡,沒有破不了的案,最難的案子也耗時不過一周,可是這一起怎麼都破不了的案子,讓他感覺“丟人”。

之前,他只要上班就會穿警服,覺得自豪,當第二起案件發生以後,他幾乎只穿便裝上班。

但1998年,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這一年,兇手作案四起。有兩起只隔了三天。經常是還在開會討論上一個案子,新的命案又發生了,屍體還在“冒著熱氣”。

因為案件性質太過惡劣,甘肅省公安廳決定派人督辦,還請來了各地的專家。被稱為“神探”的李昌鈺也研究過。

1998年左右,白銀開始大規模採集指紋和DNA。但由於當時技術落後,DNA只能保存血樣、檢驗血型,甚至連比對指紋都是靠刑警拿著放大鏡看。那段日子裡,為了摸排白銀的男性,張端幾乎跑遍了整個甘肅。

他們都崩潰了,晚上睡不著。那時,輿論也頻頻質疑警方,認為他們是“吃乾飯的”。

2016年8月27日,聽說終於抓獲了嫌疑人,老刑警張端(化名)掉了眼淚。張端一直背負著陰影生活、工作,當他看到高承勇的長相,出乎意料,他完全不是自己想像中那副兇殘、暴烈的樣子。

給“白銀案”嫌疑人畫像的人:

有時會失落

但更願意看到科技的進步

56歲的張欣,上海鐵路公安局刑事技術高級工程師,公安部首批八大特邀刑偵專家,從事模擬畫像34年,在刑偵界有“神筆馬良”之稱,是“白銀連環強☆禁☆姦殺人案”中參與偵查工作的100多位專家之一。

網上流傳的三張嫌疑人畫像,出自張欣之手。

“白銀案最終靠得是現代科技,兇手要是放到現在,是逃不了這麼多年的。”張欣說。2002年張欣畫像時,先參考一年前目擊者描述的文字記錄,又把目擊者找來問,但時間隔了1年多,目擊者記憶都模糊了。

“在畫之前,我就覺得不好。”張欣說,事發3天之內畫像是最理想的,目擊證人記憶新鮮而且沒有受過干擾。員警問的次數越多,目擊者不由自主思路就會變化。

他讓專案組把調查訪問卷、現場勘查卷給他看。整整三麻袋材料裝得滿滿,張欣本想從這裡面得到關於嫌疑人的身高、年齡等資訊,哪怕蛛絲馬跡也行,“結果看下來心都涼了,幾乎沒有目擊者。”

張欣當時沒有把握,僅是臉型,就畫了3天。

他所作的不僅是畫畫,還要理解接觸的對象,從他們的角色去思考,對方需要什麼、可能在想什麼。畫不能超出對方記憶本身的範圍,所以要理解他。

另外還需要大量的基礎資訊,還要分析目擊者講的是不是真話。一次一位女護士被強☆禁☆姦,找到她描述嫌疑人時,她說那個人很凶,那眼睛瞪得老圓老圓的。但不管張欣怎麼畫,她就說不圓。張欣實在沒辦法,拿了一塊錢的鋼鏰,問比這個圓嗎?那女孩跟我說了句,師傅,比這個還要圓。

白銀案的目擊者就是這樣,高度緊張,誇張了。

嫌疑人高承勇照片傳出後,不少人質疑肖像圖不像。

張欣說,這3張圖建立在一起未遂案件上,現在仍不確定是否同一人所為。其次,目擊者只能記到這個程度,我不是神仙,沒有辦法。當初他畫的嫌疑人像沒公佈,只作為內部資料留存,就是因為不像,沒有把握。

張欣說,現代技術將監控攝像頭普及到了大街小巷,模擬畫像作為傳統刑偵手段受到了不少衝擊,他有時會失落,但比起自己的手藝活兒,他更願意看到技術進步帶來破案率的提高。

當時的年輕員警們都覺得“人好抓”

民警劉宗(化名)1998年剛進市公安局,負責接警,曾親歷其中一起案件的全程。當時沒有報警電話,一位元死者家人滿面驚惶,跑到公安局門口大喊,“我家裡人被殺了”。

一年四起命案,重壓之下,時任白銀市公安局局長的張學民曾發誓說,三個月不破案,他就辭職。但三個月眼看就到,案子還是沒破,他急得親自上陣去抓捕。

劉宗記得,當時局裡還開了個宣誓大會,就在小禮堂,上百號人,喊了口號。

當年的年輕員警們,都覺得“這個人好抓”——這個人應該就在附近生活,犯罪現場又留下了那麼多的指紋,等到錄到指紋,一比對就能抓到。

沒想到這一等,又是十多年。十多年後,刑警隊已經換了一撥又一撥的人。八起命案還壓著,2002年,又一起案件發生了。

案子還沒破,一位參與專案偵破的民警覺得自己“已經丟人丟到家了”。破案需要的足跡、痕跡、指紋、DNA,要什麼有什麼,但就是是破不了案。“想不通啊,可還是頂著老百姓的罵繼續工作。”

此後,高承勇停止了作案,淹沒在人海之中。劉宗說,他覺得,高承勇停止作案的原因,並不能用良心發現來解釋。他的收手,或許跟警方開始大規模排查、錄指紋、重金懸賞相關。“他就是慌了。”

在等待那枚指紋的日子裡,該案的第一任經辦負責人劉海平因癌症去世,第二任負責人張國孝心臟病突發去世。第三、四任負責人已經調離,他們帶著刑警們奮戰多年。

2016年白銀警方開始建立Y-STR資料庫,這是一種DNA檢測技術。高承勇一位堂叔的DNA,因行賄被錄入資料庫中,警方將它與當年命案現場留下的痕跡相比對,最後發現高氏家族的成員高承勇高度吻合。

追凶28年,幾位員警在白銀郊外的小賣部找到了他。

參與辦理“白銀案”的民警有250多名,當年躇躊滿志的年輕辦案民警們,如今都已經白髮蒼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