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秀才將軍”吳佩孚:謗譽滿天下,晚節終得保

吳佩孚,秀才出身,人稱“秀才將軍”。1904年的日俄戰爭,吳佩孚為日本人辦事在東北一帶刺探俄國軍情,因出色表現被日本人介紹給了曹錕。而曹錕特別看重頗具文人氣質、膽識過人的吳佩孚,

將其視作心腹來培養。隨著亂世中的一場場戰爭,吳佩孚的軍事才能也開始嶄露頭角,其地位也日漸水漲船高。

1919年6月6日,袁世凱在全國的聲討聲中病逝,北洋分裂為直系、奉系、皖系三股勢力。這對於吳佩孚來說絕對是個大好機會。當年七月曹錕開始了軍隊擴編,

之後依附于皖系段祺瑞,在經歷了張勳復辟和孫中山的護法戰爭之後,直系的實力開始膨脹同皖系的矛盾也日趨白熱化。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吳佩孚公開表示支持學生運動,反對政府在《巴黎合約》上簽字。這一舉動為他贏得了“愛國將軍”的稱號。

1919年底,直系大佬馮國璋去世,曹錕和吳佩孚成為直系的掌舵者。1920年,聯奉倒段,直系成為北洋的話事人。段祺瑞下臺後就輪到直奉之間的矛盾了。張作霖覺得自己分到的蛋糕太小了,所以到了1922年雙方第一次正式開打。吳佩孚以不足10萬的兵力把12萬奉軍打得落花流水。這一場勝利也使得吳佩孚名聲大噪,軍事實力地盤大為擴大,也使得吳佩孚登上了《時代週刊》的封面,
並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物。

只是盛極而衰,正當吳佩孚如日中天時,曹錕通過賄選總統引來了皖系和直系的同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開打,這次吳佩孚被兩面夾攻,馮玉祥反戈囚禁曹錕,差點要了吳佩孚的老命。至此,吳佩孚再也未能重現往日的輝煌。

1926年又遭到北伐軍勢如破竹的攻擊,落魄逃往四川。

1932年從四川回到北平過起了退休生活。沒事種種花,養養鳥,研究佛學。而這時的吳佩孚開始被日本人盯上,想讓吳佩孚充當傀儡。吳佩孚斷然拒絕,晚節終於得保。

1939年,因牙痛經過日本人介紹的牙醫診治後猝死於家中。

對於死因至今依然是個迷。